1. 简单百科
  2. 寿徵庵

寿徵庵

寿徵庵,位于温州市高教园区医学院东面的茶山南柳村北面,是清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中有多篇相关记载的古迹。其中,杨士奇于1427年(时任荣禄大夫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所撰的《东里文集·寿徵庵记》是首推的重要文献。

寿徵庵

当首推杨士奇於1427年(时任荣禄大夫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所撰《东里文集·寿徵庵记》,现录其全文如下:

寿 征 庵 记 明·杨士奇

永嘉黄思恭先生始春秋七十有二将营寿藏于郡城之东大罗山先之次卜日之良先生与其族姻故旧咸往视工事之夕甘露降兹山凝积松柏之上有钜松直所营之其积特厚弥布柯叶皎如雪霜掇而食之甘若饴蜜其姻王止中曰此国家养老之祥先生之寿征或曰瑞图不云耆老得敬则松柏受甘露者国家将致礼先生者欤止中赋七言长律一章歌以为先生寿寿藏成之三年先生之子淮时为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蒙太宗皇帝恩封先生为奉政大夫右春坊大学士后十有三年淮积官至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又蒙赵祯恩以其所受散官及三职封先生又从淮奏以少徐光启归养于是先生春秋八十有九康健和豫聪明不衰所谓养与敬者备之矣然后其乡之人忻悦嗟叹谓止中与或者之言之明且信也夫可欲之物凡出乎人者可以力致惟出乎天者非人力所能天盖可以诚动焉人寿富康宁诸福皆出于天而备于一人身鲜矣人寿臻于期百有一二焉耄期而兼富康宁盖千之一二加有两期之荣命龙章褒拂秩荣一品朱衣玉带坐享厚禄之养为天下所艳者求一于万不易得而黄先生备之何其盛福也哉易曰视履考祥于以见先生好义之诚恒久不已欤诗曰永锡尔极时万时亿又以见福之于善人且未尝不豫定之欤黄氏之祥可征已其寿藏之侧作新室若干楹先生所时嬉游者也尝取止中之言名其中室曰寿征之庵淮属士奇记其岁月士奇与淮联官视先生父执也窃喜闻寿征事故敬为之记甘露降于永乐庚寅十月己未庵建于明年辛卯七月甲戌记作于宣德丁未七月甲午云

该记阐述了永嘉黄氏十六世性公于七十二岁(1410年)时作生基墓(俗称生寿坟)时,于农历十月六日,寿藏上方的松、柏树枝、树叶厚凝甘露,被视为寿征之兆。次年七月十五日,黄性在山边构筑别墅一座,即“寿征庵”(当地俗称为“栊”,读音lie近似“猎”音)。寿征庵南面有一方圆直径数十,近百米的浅水池,俗称“步水潭”。其水不深,可种莲。宣德庚戌(1430)年夏,池莲茂盛,开出同茄并蒂莲花,乡人叹为奇迹。王直《抑庵文集·瑞莲诗序》;柯暹《东冈集·书瑞莲卷》有载,现分别录全文如下:

并蒂莲诗序 明·王 直

瑞莲诗若干首士大夫为少保永嘉黄公作也公谢病归就闲旷以自适处于椒岗寿征庵盖其尊府静庵先生寿藏之前之室也公既完墙宇治封树庵前有池则种莲其中庚戌之夏花盛开有同茄并蒂者乡人聚观皆欣叹曰此黄氏之祥也于是绘为图而歌咏作矣公使直序其首直闻之祥者人感而应之者也语曰作善降之百祥又曰和气致祥盖和气者善所感祥者和气之发也公忠于朝廷而孝于亲其感于天也久矣永乐中公在京师堂前之菊有联芳而并荣者静按先生寿藏之初营也甘露零其上当是时人固知其为福之兆矣公由是历三朝官一品而当 亮之任德业闻望天下敬而仰之静庵先生以公贵亦蒙恩封少保年九十余尚康强无恙公归而父子怡然俱享盛福是岂特愈于今之人虽古之人亦少有及者得于天也至矣及是而莲而表瑞焉莲花之君子也盖曰黄氏之福乃君子之德所致非偶然者天于黄氏何其笃厚明显如此哉公今才七十虽有微恙而精神不衰汉之胡广年八十犹在三公位史称其心力克壮练达治体公年少于广而练达过之今国家图任旧人岂能终老于外哉爵禄之盛尚富于他日见之矣瑞不徒作也因 序其诗以俟

书瑞莲卷 明·柯

并蒂莲产于永嘉大罗山之椒岗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黄公先茔之次尊甫少保公寿藏侧寿征庵之前一基双花并蒂而秀无贤愚少长皆称为瑞也然莲之可爱在亭亭独立不蔓不枝非若禾麦麻豆蔬果之丰啬然然则并蒂而双花者世亦不常也禾而多穗世以为嘉禾麦而多穗世以为瑞麦麻豆蔬果之丰倍于常世以为有裨于岁功若莲也可少缓可少缓则不以为瑞也亦宜虽然莲非君子不爱周敦颐周子继圣学尤深爱之且称为花之君子莲之双花者见称于柳子欧阳子梁朱超又名为同心莲莲为君子而双为同心则天下至瑞莫如多君子君子之瑞莫如有同心世道极泰莲果为泰和瑞则其祥又何以加易以内君子外小人为泰莲不产于荒寂而产于弘化君子严恭追远之所则同心者必朋兴其为祥也必矣

永陵按:柯 暹,字启晖,更字用晦,建德市人。永乐乙酉领乡荐,年仅十六,明年与修《永乐大典》亦下锦衣卫,是黄淮狱友。

步水潭池水经西首一座“官桥”与舜河、茶山河相通。坐船北行,当时可直达永嘉城厢巾湖里(即现黄府巷)“赐归堂”门口;坐船南行可通往瑞安市方向。黄淮公之长子、三子般(“般”加“木”字)特地修造一只画船(详见黄淮《介庵集·归田稿卷二》“书画船记”),用为父亲外出的交通工具。该书画船就停泊在“步水潭”上,以便随时启用。该池因水不深,当时有种莲,宣德庚戌 (1430)年夏,开有并蒂莲王直作《瑞莲诗序》;柯暹作《书瑞莲卷》,记述颇详(详见10月27日上传《南柳寿征庵》条)。据黄焕钦老人回忆:抗日战争前,端午节有龙舟经“官桥”能划进“步水潭”并且可以该潭水面上“调”船头的。步水潭近五十年来已经淤塞,但该块地势现仍较低凹,而原庵址上栽植有若干株漳州橘树。

寿征庵中,东厢楼房名为“淡云巢”(详阅下附录王绂五言古《淡云巢》诗),则是黄性卧室(其板壁上悬挂邵雍《安乐窝吟》条屏,字系程南云隶书);西厢楼房名“揽秀轩”,原是黄性之书房。1427年秋,黄淮引疾自北京回乡养病时,完成寿征庵墙宇,作为与父亲同住四年之处所。性公九十一岁时(即1429年四月初一日)在“揽秀轩”中,书写完成了“题潇湘秋意图后”一文(《潇湘秋意图》画卷为陈叔起绘前段,王继完成之“潇湘八景”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编号为京1-943)。

淡云巢 明·王 绂

大学士黄君尝命仆作淡云巢图为其寿翁讳性字思恭先生寿复征诗遂赋

有客居东山 结庐山之隅 林深蔼芳润 清阴庭除 泊然入无倪 与时相卷舒

自名淡云巢 其志将焉如 云以愿从龙 巢以产凤雏 及兹际昌运 嘉应良不虚

凤既上阿阁 和鸣向朝曦 云乃烂碧落 昭回五采垂 学巢与由 负此唐虞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