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段镇

大段镇

大镇,地处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城东部30公里,东与修水县接壤,西与宜丰县相邻,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4000余人,1995年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大段镇地处赣西北山区,有灌溉面积近万亩。由于水利工程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管理,没有专项经费维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管理责任自然就很难落到实处,工程老化严重。不是经常被山洪冲毁,就是干旱缺水造成粮食颗粒无收。为此,镇政府把解决水利工程维修经费,改善农业生产设施,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行政区划

大段镇:辖大段、东风、凤竹、潭坊、浒村、浒口、鹤吼、九龙、双红、古桥、交山、隘口、公益共13个村民委员会,1个集镇居委会,170个村民小组。

自然资源

大塅镇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拥有森林面积1846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884392立方米,年可生产商品木材5000立方以上,山上珍贵树种、苗木300多种,毛竹林3万余亩,蓄积量260万根,年可采伐30万根以上,生产明笋50万斤。拥有耕地面积18275亩,有50多年种植生姜、中药材、茶叶的历史,有大面积的草山草坡,仅红苏、龙泉源天然高山牧场就达3500余亩,这里有着丰富的电力资源,国家大Ⅱ型水电站—大塅电站、人渡电站、塔下电站、金鸡桥电站四大梯级电站装机达2.5万千瓦,年发电量上亿万度。境内地热水、硅石大理石金矿等矿产资源亟待开发。

2006年,大塅镇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铜鼓县十一五规划,该镇已被纳入重点城镇建设范畴,并被确定为全县中心城镇建设,到2010年,集镇面积将扩大到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将增加到1万人,策应武吉高速(武汉至吉安)、昌铜高速(南昌至长沙)二条高速公路的建设,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山、水、电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力度,着力推进镇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镇GDP的40%以上,建成现代化、多功能的繁华城镇,朝建设“赣西北生态旅游休闲重镇”的目标奋进。

大塅是铜鼓县的东大门,赣湘边贸的重要集散地,江西省红色旅游的主动脉通道,这里历史悠久,风土人文浓郁,环境宽松,资源充沛,商机无限,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厚的回报来迎接各界朋友和客商到大塅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经济

大段镇农业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生产茶油生姜、干椒、“明月山”牌优质蜜本南瓜、“圣女果”樱桃西红柿而闻名。区域内以“一瓜一花”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大岭村建有以嫁接山茶为主要品种,辅以荷花木兰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杜鹃、双面红、落叶木莲闽楠等60多个品种,总面积达800亩的宜淞花卉苗木示范园,花卉苗木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等省市。在样路口创办了宜春市五百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其“明月山”牌南瓜系列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称号,并从国家商标总局取得了注册商标,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

大段镇耕年产粮食4000万公斤,活立木蓄积量11万立方米。大段镇是个农业大镇,土壤类型繁多,主要为红壤土、水壤土、潮土三个类型,其中红壤土占总面积的55.24%,水稻土占43.85%。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评均气温17.6—18.2℃。

传统农产品以水稻为主,粮食年产量达4000万公斤。大段镇充分利用丘陵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压粮扩经”的思路,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在种养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以葛根种植、麻鸡及良种猪养殖为典型的商效农业产业。其中葛根种植面积达2460亩,产值超过180万元,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运作,绿健葛业有限公司年加工葛根10万公斤,年产葛粉1.5万公斤,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市。麻鸡养殖专业户220多户,年产麻鸡150多万羽,市场拓展到湖北、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等沿海发达地区。为加快生猪生产,大段镇1994年兴建了“万头养猪场”,1999年引进100多头加拿大双肌臀大约克良种猪,改良了品种。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2002年底,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养殖大户6户,出栏生猪近3万头。此外,大段镇还发展了银杏种植1000亩,葡萄种植100亩,反季节蔬菜200亩,高产油茶改造2000亩,树型金银花200亩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工业经济主要以木业加工、家具制造、手工夏布、建材行业为主,尤其以家具工业城为龙头,打造木业块状经济。工业城规划用地1000亩,已开发200亩,已引进6家家具企业,尤以江西省霏欧凰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和宜春市袁州区长盛木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共投资1000万元,已建成投产。

大段镇地形以丘陵地带为主,森林覆盖率大,以山茶属为主,经济林杉木松属为主,集镇面积为2个平方公里,集镇人口8千多人,大段镇政府所在地位于三水区线路旁,交通便利,三水线、洪丰线、洪湖线等公路贯穿其中,大段镇每个村委会、村民小组都通路、通车。

2005年,大段镇实现财政收入2046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达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各项存款余额15069万元。大段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05年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被宜春市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宜春市各项考评均进入先进行列。有6家民营企业税收上百万元台阶,1家上200万元台阶,9家民营企业进入宜春市纳税大户百强。

2005年,共引进外来项目16个,计划外来资金1.8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005.9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25%。总投资3亿元的华泰股份二期工程和佳宸板业、凯越化工、一鸣化工等一批投资过千万的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改造升级老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县福利精制棉厂投资1500万元新建精制棉生产线一条,企业产值利润增长1倍;丁庄盐场投资100万元,扩大塑苫面积500公亩,进一步提高了原盐生产能力。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9亿元,同比增长69%;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82%。

二是农业在结构调整和培植龙头上实现新突破。在巩固粮棉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冬枣、大蒜等特色产业,全年种植大蒜1万亩、棉花7.28万亩,冬枣新增3000亩,总面积达到1.5万亩。14个村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按照“两牛一羊两禽一猪”的发展思路,落实扶持政策,加快畜牧养殖基地建设,走立体养殖、规模养殖的路子。全镇新增高标准养殖小区21处,养殖小区总数达到72处。不断加大畜禽改良和动物防疫力度,禽流感病毒和口蹄疫免疫密度均达到了100%。全年共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389万元。以建设水产强镇为目标,坚持养殖捕捞并重、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扩大了东海、西马楼及东青高速路两侧养殖基地面积,引进试养了漠斑牙鲆工程鲫尖齿胡鲶三个新品种;全镇大马力渔船发展到7对,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6万亩,浅海护养面积达到5万亩。“赛夷”水产品牌顺利完成了绿色水产品注册认证及产品商标认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东青高速路整治绿化、村庄绿化等工程,绿化林带110.6公里,造林1.5万亩,完善林网1.2万亩、水系绿化7800米,植树53.7万株。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投资3000万元的东营澳牛牧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计划投资600万元的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东营雪绒花乳业有限公司顺利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市场竞争实力不断壮大。银海、大地等棉花加工企业以及渤海果蔬保鲜有限公司等企业规模不断膨胀,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第三产业在构建载体和集聚群体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多元投资、建好载体、吸引个体、积聚群体”的经营模式,努力加快市场集群建设,拉动了三产的快速发展。高水平完成了镇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对东青公路两侧、三干南住宅区、三干镇区段覆盖绿化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实施了东海路南延工程,搭起了新镇区内优外展的框架。商贸区二期工程全面竣工,120套商品房投入使用;新建高标准经营大棚3000平方米,全面启动了政府驻地首集市场,有效集聚了镇区的人流、物流。

(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创树新典型。2005年,我们相继承办了东青高速公路丁庄段沿线绿化整治工程、支脉河防汛设施配套工程、三干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广青路路域综合整治工程等多项事关全县大局的重点工程,以及荣成-乌海高速公路黄大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调任务。东青高速公路绿化整治工程历时一个月,整修坑塘22个,绿化林带10.8公里,造林1301.1亩,植树14.9万株,在全县树立了样板。支脉河防汛设施配套工程共投资68万元,完成土方1万余方,修建防洪建筑物7座,砌石400余方,混凝土100余方,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严格按照县委提出的“高、紧、严、快、实”的要求,坚持“早、快、好、省”的原则,抢时间、抓质量、促进度,高标准完成了三干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广青路路域综合整治工程的预定目标任务。三干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共完成土方18万方,砌石2000方,历时两个月,创造了近年来全县水利建设工程施工速度最快的纪录。广青路路域综合整治丁庄段工程历时70天,整治土方53.4万方,年前已完成调引黄河对土地进行了压碱改良。工程期间,省、市、县领导多次莅临现场观摩指导,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统筹发展取得新成绩。根据县委的决定,着眼长远发展,本着“积极稳妥,稳定有序”的原则,整合公共事业资源,清河办事处顺利划归丁庄,实现了人员、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共同发展。坚持政策、精力、财力“三倾斜”,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教育事业再创佳绩,中考成绩再次名列全县乡镇榜首,镇中心学校作为全省“三农”现场会观摩现场之一,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工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深受群众欢迎,全县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市医疗卫生质量管理效益年现场会相继在我镇召开。高度重视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发放抚恤金、自然灾害救助金、低保金等204万元。高标准实施了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并荣获“全市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先进单位”。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部减免农业税,发放种粮直补款40.7万元;巩固完善“五通五保五救助”体系。新打吃水深井5眼,修建乡村柏油路30公里。扎实推进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善生态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活动,城乡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年共创建县级小康文明村2个,市级小康文明村3个,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暨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我镇全面启动。加强“平安丁庄”建设,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一年来,我们紧紧咬住发展不放松,战胜了种种困难,经受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用好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创新了发展的理念、思路和办法,为全镇今后的大发展、快发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是思想的大解放,认识的大提高,是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针对宏观和微观带来的种种困难,我们在解放思想上狠下功夫,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思想解放的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发展的针对性和成效进一步增强,全镇上下营造起了个人争做一流工作、企业争创一流品牌、社会创造一流环境的强烈发展激情和高远发展境界,有效化解和克服了种种矛盾困难,实现了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二是抓住关键,才能突破重点、带动全局。我们以县委提出“突破丁庄,带动北部乡镇”为契机,明确提出了“依托招商引资膨胀工业规模,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围绕东城南扩做活三产文章,统筹社会发展构建和谐丁庄”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立镇、商贸兴镇三大战略,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工作,发展成效显著。

三是想干、敢干、会干、大干,才能干好、干实、干出成效。近年来,我镇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实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立足于干事创业,想干敢干,大干苦干,真抓实干;更得益于全镇上下善于用心用脑地去干,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提高了工作实效。

社会事业

大塅镇是铜鼓县东河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毛泽东同志亲自在这里领导和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秋收起义,滕代远将军曾在这里转战近3个月。该镇严格按照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布局,高标准严要求,新建环城路3公里,九龙路宽34米,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贸市场、汽车站、幼儿园、电信、信合、医院、烟草及居民用房临街而立,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是全省文化百强镇,天柱峰小学、鹤吼希望小学两所全寄宿制学校成为全省教育示点,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参观人数上万人次。镇党委、政府于2003年6月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进一步扩大了集镇面积、完善了集镇功能,全面提高了集镇品味,1999年、2003年二次荣获市建设局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

这里交通便利,武吉高速、昌铜高速穿境而过,铜修省道串连各村,镇内公路四通八达,旅游专线直达县城,通讯网络遍布全镇。这里四季分明,风光旖旎,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国内少见的南方丹霞地貌沿公路成带状分布,处处奇峰罗叠,秀丽多姿,深壑幽谷,山环水绕。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座落于该镇中心位置,浩瀚潋艳的九龙湖、香火袅袅的灵石庵、云缠雾绕的水上一线天,奇险高耸的天柱峰等众多自然景观和纯朴的客家风土人情让人留连往返,隘口汤里天然温泉更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旅游风景

天柱明珠

自1987年大段电站水库建成以后,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便得以建成,天柱峰便因此有了灵气。

池山

山顶有一水池。晋道士罗文通数十年隐居此山,后称大段,此山风景名胜有名,有三叠泉、百丈瀑布,有香炉碗水如镜,长年不涸,可供饮喝。还有九曲涧、仙人厨、雷公宴、九狮会、十三飞龙山、许逊师娘谌母殿等景点,游人不断。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主峰老仙峰,海拔962米。山间周围有群峰环抱,有三迭百丈瀑布,九曲涧和山岩水帘香炉水,长年不。山西省南有一天然岩石、直伸山外,称“秀谷飞岩”,顶平面积10余平方米。另有雷公台、仙人厨、婆孙峰“欧石岩”、“仙人洞”洞等景点,山上有“大段谌母殿”庙宇,坐落在主峰一华里之地,建于宋代、清乾隆二年(1737)修。在南部山腰建有“青云寺”,神上塑有谌母娘娘圣像。大段还拥有丰富的名优土特产品,其中大段的茶叶、生姜腐乳被称为“大段三宝”而驰名中外。旅游项目包括登山、朝圣、野营、垂钓、划船、游泳、龙光洞探险等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