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Norbu Lingka),始建于1751年,坐落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南部,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4A级旅游区。全园面积约36万平方米,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建园林。
18世纪中叶,格桑嘉措格桑嘉措(1708—1757年)初建,后历经数次扩建,至20世纪初形成现有规模。罗布林卡主要宫殿有格桑颇章、金色颇章、准增颇章、夏典拉康和达旦明久颇章等建筑,内有拉萨唯一的动物园。作为历代达赖喇嘛起居礼佛、处理政务和学习生活的夏宫,罗布林卡馆藏内容丰富,有文物3万多件,其中仅国家级文物就有7000多件,多属孤品。罗布林卡每个景区都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自然环境的特点而设计,有些区域宫墙深院,古木成荫,而有些地方则有芳草疏林、繁花似锦。罗布林卡有植物100余种,堪称高原植物园。这座园林集雕塑艺术、园林艺术和古建筑艺术为一体,是藏汉两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展现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其在西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1988年,罗布林卡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命名由来
“林卡”为藏语,藏语中,人们将花木繁茂、景色清幽的园林,并可供旧时权贵开展避暑、游玩和筵宴等具有西藏特色营林活动之地称为“林卡” 。“罗布”为“宝贵、贵重”之意。“罗布林卡”在藏语意为“宝贝园林” 。
历史沿革
18世纪40年代以前,罗布林卡曾是一片野兽出没、杂草丛生的荒地,当地人称其为“拉瓦采”,意为荆棘灌木林。这荒地曾被阿旺罗桑嘉措访问过。
在格桑嘉措格桑嘉措执政时期,他每年夏天都前来此地的一眼清泉沐浴以治疗疾病。1751年,驻藏大臣代表清朝政府出资修建了供达赖喇嘛沐浴后休息的宫殿,即乌绕颇章(凉亭宫)。1755年,七世达赖又在东侧修建了格桑颇章等建筑,并正式将这片地命名为“罗布林卡”,标志着园林的初建。从那时起,罗布林卡成为历世达赖的夏宫。每年的藏历三至九月,达赖喇嘛都会将罗布林卡作为避暑和处理政教事务、进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在强白嘉措时期,罗布林卡建设了恰白康(阅书室)、曲然(讲经院)、鲁康(龙王庙)、措吉颇章(湖心宫)以及康松司伦(威镇三界阁)等建筑,使宫殿初具规模。
在九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执政的约70多年间,罗布林卡未进行大规模的新建筑工程,而是进行了一些修整工作。直到20世纪初期,即土登嘉措土登嘉措(1876—1933)执政时期,罗布林卡才经历了较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1908年,五世达赖访问北京皇家宫苑,这次经历对罗布林卡的未来扩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土登嘉措的领导下,首先完善了格桑颇章和措吉颇章两个景区,然后启动了著名的“金色颇章”(宠幸宫)、“格桑德奇颇章”(贤劫福旋宫)等附属建筑的规划和建设。1922年,金色颇章(金色林卡一组建筑)在西区兴建。据说,园林的围墙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1930年,五世达赖喇嘛还下令兴建了“其美曲结颇章”。1954年至1956年,由藏族设计师车仁·晋美松赞旺布设计并主持施工,修建了近代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作“达旦明久颇章”,寓意着“佛法永住”。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别墅式园林。
建筑特色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距布达拉宫西南约2公里,全园面积3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有房374间,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是西藏自治区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
组成与分布
罗布林卡宫苑的布局可以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部分。东部以格桑颇章、湖心宫和达旦明久颇章(新宫)为核心,四周由围墙围合成宫苑区。西部则以金色颇章和格桑德吉颇章为主,相对分散,充满幽静和自然之美。两大苑区之间,是广袤的林木、草地和花树,树木郁郁葱葱,花草茂盛,与宫墙的红墙或白墙、黄瓦、金顶相得益彰。罗布林卡的宫门非常宏伟,充满藏式建筑风格的特色。宽大而深远的藏式垂花门楼和楼顶的金色装饰增添了宫苑的庄严氛围。
格桑颇章主要包括乌绕颇章、格桑颇章、缺扎、曲然、康松思轮等建筑。
乌绕颇章
罗布林卡最早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751年,这是格桑嘉措沐浴后休息之地,由清政府出资修建,通常被称为凉亭宫。这座建筑是一座二层平顶的藏式建筑,朝向北方,而其下层似乎呈半地下式的结构。上层建筑的尺寸为东西长9.3米,南北宽5.3米,规模相对较小,内部包括6间大小不一的房间。每个房间内都有壁画,其中卧室内绘有三代法王和权衡三界观世音佛像。诵经室则呈现释迦牟尼佛像、二胜六庄严、十六罗汉等图像。供祭室则包括布达拉宫、大昭寺、热振寺、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等寺庙的全景图以及密宗派的“六字密集”的息行图画等内容。南面的壁画则展示了三代法王、权衡坛城、八十大德道者、法王传等。
格桑颇章
位于罗布林卡宫苑东区东南角、乌绕颇章东侧的格桑颇章,是由格桑嘉措于1755年创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座建筑代表了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最初为二层结构,后在土登嘉措时期增修了第三层,是罗布林卡最早的建筑之一。四周的墙体采用方石砌筑,而屋顶装饰有法轮、牦尾法幢、宝瓶等物。格桑颇章门前的外廊拥有12根廊柱,是僧俗官员等待达赖举行早朝仪式的场所。
第一层的尺寸为东西长16.8米,南北宽12.4米,是达赖喇嘛举行宗教庆典或会见宾客的大经堂。殿中央有七世达赖的宝座,座后的舞台上安放着木雕大佛龛,内供奉有银制的八大药师佛像、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镀金铜像、三长寿的镀金铜像等。四周的墙壁挂满了近百幅唐卡,描绘各种度母和护法神等。
第二层包括罗汉殿和护法神殿。罗汉殿中央设有一座佛龛,龛内供奉释迦牟尼的木制像,左右两侧供奉十六罗汉的铜像,两侧的经架上还摆放有宗喀巴所著的佛教经典共12卷。墙壁上绘有壁画,包括吐蕃三法王像、密宗事部三主、噶当派三祖师像等内容。护法神殿内供奉有由强白嘉措亲自塑造的六臂护法神像。
卧室推桑噶琪是历代达赖习修经法的房间,内设有卧榻和日常用具。第三层则是达赖接见僧俗官员的地方。这一层的卧室是在土登嘉措时期扩建的,进深3间,开3间,地板铺设有木板。室内设置了木雕佛龛,供奉着欢喜佛、神忿金刚等护法神的铜像,还有镀金铜制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松赞干布、文殊像等。
缺扎
原为达赖习读经书的地方,位于格桑颇章东北,为八世达赖时期修建。
曲然
大喇嘛辩经场、讲经场,由强白嘉措创建。位于格桑颇章北,一层平顶建筑。
康松思轮
位于东部宫苑区的大门,汉译为“威镇三界阁”,是罗布林卡最早建成的景点之一,坐落于格桑颇章东北。这座大门建筑坐西向东,规模宏大,拥有五个开间,采用楼阁式结构,顶部有三座高低错落的庑殿式金瓦顶。大门前方铺设着一块石板广场,通常用于举办雪顿节和其他重大庆典时的藏戏和舞乐表演。这座大门最初是一座汉式小木亭,在20世纪中受原木亭基础的启发进行扩建,同时在东侧增加了藏戏台。康松思轮下层设有过道,达赖喇嘛和僧俗官员通常在二楼观看演出。
措吉颇章
措吉颇章包括措吉颇章、鲁康、鲁康厦、准增颇章、马厩、达赖休息室等建筑。
措吉颇章即湖心亭,是罗布林卡东部宫苑的中心建筑,位于格桑颇章的西北,因四周环绕着水池而得名,是强白嘉措时期修建的。这座建筑的布局非常独特,位于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内,南北分布着三个方形小岛,每个岛的周围以石栏杆环绕。这种“一池三岛”的园林布局形式充分展示了汉藏两种文化的融合。
在水池的中央小岛上,坐落着一座三间歇山顶的汉式建筑殿宇,平面呈方形,前面有宽阔的廊庑,底部有高大的台基,周围则围以栏杆。殿顶装饰着金色神像和金色幢筒,这也体现了汉藏建筑艺术的融合特点。水池的北侧方形小岛上建有一座方形三间周回廊亭殿,具有重檐四角攒尖顶,殿顶使用铜瓦和金色脊饰。殿内外都绘有藏传佛教壁画,尤其是前檐廊柱内的绿度母像,既生动形象,又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巧。
这两个岛之间通过跨水石桥相连接,而从中心岛分别通过跨水石桥通向左右两岸。措吉颇章宫内的尺寸为东西长10.6米,南北宽9.8米,内部摆放有达赖的法座和法器等物品。
鲁康
举行祭祀龙王、卜算吉凶的活动之地,又称龙王亭。位于措吉颇章北端。属亭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周有回廊,共10根廊柱。亭内供龙王塑像,墙上绘有格萨尔王传及杰尊米拉、龙王等形象。
鲁康厦
存放祭祀龙王祭器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龙王供庙,又称东龙王庙。位于措吉颇章东侧。
准增颇章
准增颇章,是历世达赖阅览室,同时也是土登嘉措进行修持的核心场所,位于措吉颇章的西侧。这座二层的藏式建筑坐西朝东,主殿南北长12.5米,东西宽8.8米。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的泥塑像、长寿三尊的银像以及无量寿佛的合金铜像。四周摆放着经架,经架上摆满了各种经书和相关书籍。楼上有一间卧室,面宽3间,进深3间,内部分为两个室。外室摆放了达赖的宝座和各种法器,壁上绘有护法神等图像。内室则设有达赖的榻床,壁上绘有各种菩萨和护法神等壁画。
马厩
这是主要用于饲养达赖及其侍从的马匹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内马厩,位于措吉颇章的西南部。它的尺寸相当宽广,南北长48米,东西宽28米。马厩的四壁装饰着连环画,描绘了与马有关的神话传说和马的饲养情景。在马厩的北端,有一座典型的藏式二层建筑。底层用作马夫的住宿,而上层则是达赖在骑马出行前短暂休息的地方。
金色颇章
金色颇章主要包括金色颇章、格桑德吉颇章、其美曲吉等建筑。
金色颇章位于罗布林卡的西部,最初建于1922年,是罗布林卡三大宫殿之一。它的正门前有一个宽敞的大广场,占地约6800平方米。广场中央铺有大石板的通道,通道两侧种植着松树、柏树、杏树、杨属等各种树木。院中还布置了玫瑰、牡丹等各种花卉。金色颇章的建筑极其壮丽,包括宫前的长廊、宫内的雕梁画栋、金屋檐、金顶装饰以及白墙红檐下边的玛草装饰,各种元素错落有致。这座三层的藏式建筑中,主殿位于一楼,用于土登嘉措接见僧俗官员和社会人士。主殿的东西长22.8米,南北宽18.5米,支撑着4根长柱和22根短柱,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北侧中央放置着十三世达赖的宝座,座前有一长木雕桌,上面摆放着达赖的银像,两侧供奉着8尊无量寿佛的铜像。一楼的壁画内容全都是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平传记。达赖的卧室位于二楼,房内壁画包括菩萨、马头明王等图像,而二楼的楼廊壁画则包括了仿照北京颐和园的部分景点以及慈禧的画像等。三楼是小经堂斯喜白巴,面积4柱,中央设有木雕佛龛,内供坐姿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壁画包括达赖的形象。壁画内容主要涵盖了根敦朱巴至土登嘉措的众多成就,内间壁画还展现了罗布林卡的全景等。
格桑德吉颇章
格桑德吉颇章,位于金色颇章的西北侧,是金色颇章的附属小型宫殿。它最初建于1926年,是在十三世达赖时期兴建的。这座宫殿是典型的藏式二层建筑,顶部饰有鎏金经幢和牦尾法幢。宫殿的下层包括三个房间,其中东套间较小,被用作金银库。而西套间则较大,占地面积4柱,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4米,用作一般的库房。宫殿的上层是供十三世达赖进行密宗修行的地方,内部被木板隔成6个房间,壁画描绘了甘丹圣地和普陀圣地等内容。格桑德吉颇章周围还建有水池、亭栅、假山、小桥等园景,使其成为罗布林卡中仿效江南园林造园法的景点。
其美曲吉
土登嘉措为自己修建的圆寂房。位于格桑德吉南,为单层平顶藏式建筑,面积9柱,隔成大小不等6个房间。壁画主要有十六罗汉、香巴拉王国、千手干眼观音、无量寿佛、明清时期内地人物画像及风景画等。十三世达赖晚年一直以此作为他的起居室直至圆寂。
厦布典拉康
厦布典拉康主要包括厦布典拉康、噶厦政府官员办公室、译仓办公室等。
厦布典拉康是用于进行诵经、祈福以及灾宗教法事的场所,位于格桑颇章的东北部。这座建筑是一座典型的藏式二层楼房,主殿的面积为24柱,东西长20.5米,南北宽13.5米。后殿用于供奉大佛,占地面积为4柱,东西长15.5米,南北宽6米。主殿内供奉着银制的无量寿佛,而背景则是泥塑的雪山修行洞。在上层大佛龛内,还供奉着观音菩萨、土登嘉措、白度母等铜像。
噶厦政府官员办公室
位于格桑颇章北。有噶厦政府办公室、会议室、译仓(主管寺院事宜)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达旦明久颇章
达旦明久颇章,即俗称为新宫,其藏语名字意为“永恒不变宫”。于1954年修建,1956年完工。新宫坐北朝南,其平面布局非常富有变化,前部设有台阶和抱厦,而后部则采用了三迭折角形平面设计。新宫的立面分为两层楼,上层采用了两重檐的设计,顶部铺有黄瓦和金饰,呈现出华丽壮观的气氛。这座新宫被视为近代西藏自治区官邸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布局和装饰都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它是罗布林卡最具代表性的颇章之一,也是罗布林卡中最大的藏式宫殿建筑之一。新宫的底层主要用于附属功能的房间,而主要房间位于二楼。正南部分是小经堂,东侧有达赖的宝座,北侧供奉着三世佛。小经堂的北侧是大经堂,中间设有宝座,用于达赖接见僧俗官员。在二楼的小经堂的西壁上,有一组由301幅画面构成的连环壁画,描述了西藏的历史。新宫内的壁画栩栩如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北殿西侧经堂内的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与八大弟子图。释迦牟尼的画像最为突出,细致入微,展现出他善良和平静的威仪。八大弟子的形象生动逼真,呈现出虔诚沉思的神态,可谓是一幅精彩绝伦的杰作。
玛尼拉康
附属建筑主要包括玛尼拉康、尧西、动物园。
玛尼拉康位于罗布林卡东南角,始建于土登嘉措时期。主殿内供千手千眼观音像,四周墙上绘有四臂观音千尊像,东西墙面上绘有干手千眼观音像和护法神像,殿两侧置有大水轮转经筒等。
尧西
尧西位于罗布林卡的西北角,占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这座建筑是一座石木结构的二层藏式平顶建筑,主要用作噶厦政府主管寺院事务的办公室。主楼最初是一座凉亭式建筑,但在1962年被拆除。前院曾作为达赖的母亲的住所,而后院则用于饲养动物。在南边,有一座二层藏式平顶建筑。
动物园
这个动物园最早建于格桑嘉措时期,当时的占地面积只有200平方米,主要是用于饲养达赖的宠物鸟类。其规模非常小,但随着动物自然繁衍和民众送养,逐渐发展壮大,占地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在这个动物园内,有着多达18种、180头(只)的动物。其中大部分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岩羊、熊瞎子、棕熊、斑头雁、猞猁、珠鸡、黑颈鹤等。
建筑特征
罗布林卡每个景区都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自然环境的特点而设计,有些区域宫墙深院,古木成荫,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而有些地方则有芳草疏林、繁花似锦,呈现出多彩的景观。这座园林集雕塑艺术、园林艺术和古建筑艺术为一体,是藏汉两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展现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其在西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体现藏民族园林特色
罗布林卡的宫殿内外装饰着精美的藏传佛教壁画,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前檐廊柱内壁上的绿度母像,这些壁画不仅栩栩如生,还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园内参天古木、错落有致的厅台和殿宇相互交融,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在园林建筑、绘画和雕塑等方面的卓越艺术成就。此外,罗布林卡园内有植物100余种,包含拉萨市地区常见花木,以及取自喜马拉雅山脉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每年的5月初至10月中旬,罗布林卡园内会摆放数万盆鲜花,品种有格桑梅朵、绣球、万寿菊、吊兰等。
吸取汉民族造园手法
罗布林卡的建筑独特之处还在于,它逐渐将原始的山川林木自然景观与人工园林相结合,并借鉴了汉族造园艺术的技巧,打造出一个兼具殿阁、楼台、假山、亭树、林木、花草以及水池勾栏的综合性藏汉合璧园林。如湖心宫的设计中可以看到汉族古代造园艺术中的“一池三山”的影子。在建筑造型方面,罗布林卡吸收了汉族坡面屋顶的歇山和攒尖等传统形式,使其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风貌。
新老建筑格调统一
罗布林卡园内新旧建筑相得益彰,统一和谐,同时充满了多样性。这些建筑拥有金顶辉煌和绚丽的彩绘。而在新宫内,壁画采用了连环画式的形式,内容包括了西藏自治区历史和佛教典故等主题。
主要展览
罗布林卡作为历代达赖喇嘛起居礼佛、处理政务和学习生活的夏宫,其馆藏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有文物3万多件,其中仅国家级文物就有7000多件,多属孤品。以生活用品、服装饰物、陈设家具等展示为重要特色,且大量来自清宫的陈设之物,如寓意国泰民安的各类珐琅彩香炉、上层僧俗的服装佩饰等,高贵华丽,皆为西藏的稀世之物。
佛教造像
藏传佛教艺术,历史悠久、风格多样,以雕塑作品著称。起源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引入了不同身像。在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演变后,藏传佛教雕塑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包括显宗、密宗和藏地苯教等内容。罗布林卡因其宗教和社会地位,积累了大量精美的佛像,包括祖师、高僧、佛菩萨、本尊、度母和护法神等。
以上信息来源:
唐卡
唐卡是藏式卷轴画,是一种用颜料和其它工艺材料将图案表现于在织缎和布帛、纸的藏式卷轴画,用于教学、信仰和装饰。有两主要类型:奎唐(刺绣、拼贴)和止唐(绘画),后者根据底色分为金、赤、黑唐,以及版印止唐。流派包括勉唐、嘎玛噶赤、钦孜等。罗布林卡收藏了千余件十三至二十世纪初的唐卡,涵盖历史、政治、文化和宗教等领域,是西藏文化的精华和百科全书。
以上信息来源:
宗教法器
罗布林卡珍藏了大量佛教法器和文献典籍,包括舍利塔、金刚杵(铃)、酥油灯、念珠等。这些器具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于观想、供养、膜拜、佛事活动、积累功德以及弘扬佛教。它们代表了藏族智慧和工艺的杰出成就。
以上信息来源:
起居生活物品
罗布林卡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用品丰富多样,包括生活用具、家具陈设、服装饰物等。这些物品虽然种类各异,但都是藏族智慧和知识的结晶,反映了旧时西藏自治区上层社会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以上信息来源:
园林价值
罗布林卡是西藏唯一会聚人文和文化的景观,拥有西藏规模最大、建筑最美丽、古迹最多的建筑群,是西藏林卡的集大成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建园林。也是西藏境内最具民族特色的别墅式园林。它将宫殿与寺庙融为一体,主要采用藏式建筑风格,注重内部装饰,以壁画为主要装饰元素,同时雕梁画栋、柱幡、法幢、翘首飞檐、法轮、宝幢、宝瓶、卧鹿、金翅鸟等元素点缀在建筑上。建筑本身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同时,罗布林卡是一座集园林、宫殿、寺庙、高原生态、历史文物和民族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博物馆,通过展示西藏自治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传承以及文化特色,呈现出深厚的人文科学概论和自然科学价值。作为全球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罗布林卡值得得到永久的保护和传承。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01年,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扩展项目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4月,西南旅游景区联盟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立,该联盟有罗布林卡、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2021年4月,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金顶鎏金屋面修缮工程启动。该工程涉及金色颇章、康松司伦、格桑德吉颇章、新宫等9处古建筑的超过855平方米的金顶修复,以及对超过1万平方米的屋面和相关附属文物设施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修缮。这一工程旨在保护和维护罗布林卡的珍贵文化遗产。
保护
1988年,罗布林卡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活动
雪顿节
罗布林卡最热闹的时刻莫过于每年一度的雪顿节。雪顿节是西藏自治区仅次于藏历新年的重大节日,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保留了传统庆祝方式,又不断丰富了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全民共融的盛大传统节日。
在藏语中,“雪”意味着酸奶,“顿”则表示“吃”和“宴”。因此,雪顿节的字面意思就是“吃酸奶的节日”。雪顿节期间,哲蚌寺的晒佛仪式一直是重要的开幕活动。仪式结束后,罗布林卡开始举办各种传统藏戏、歌舞表演,接着人们会在家庭中过林卡并品尝酸奶,因此雪顿节也被称为“晒佛节”。
藏戏
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期间,会在罗布林卡举行藏戏汇演,旨在营造一个“平安、祥和、欢乐、环保、喜庆”的节庆氛围。最初,藏戏并未在罗布林卡进行演出,而是在哲蚌寺举行。然而,阿旺罗桑嘉措搬到布达拉宫后,噶厦政府开始在雪顿节的第二天,组织藏戏团在布达拉宫为达赖专门演出。到了18世纪后期,随着罗布林卡的兴建,藏戏演出的地点也转移到了罗布林卡。作为普及非遗活态传承文化的惠民工程之一,拉萨市“藏戏演出季”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经有超过30支民间藏戏队轮流参与演出,观众累计超过十余万人次,活动受到广大市民、藏戏爱好者以及游客的广泛好评。
旅游信息
交通
到藏医院坐2路中巴直抵门口,车费每人2元。在市中心可以步行前往,乘三轮车约4元。
邻近景点
罗布林卡周围景点众多,比如布达拉宫,色拉寺,西藏革命展览馆,拉萨清真大寺,乃穷寺,驻藏大臣衙门遗址,大昭寺,八廓街,达扎路恭纪功碑,西藏博物馆,聂当度母殿,拉萨关帝庙,甘丹寺,小昭寺,药王山,娘热民俗风情园,策满林,拉萨河,哲蚌寺,龙王潭公园,曲贡文化遗址等。
门票
门票60元/人
开放时间
09:30-17:30(16:30停止入园,17:00各殿堂关闭)
重大事件
智慧罗布林卡项目启动
2021年4月,罗布林卡管理处宣布,启动智慧罗布林卡项目,以推动现代科技与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该项目将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数字在线和虚拟云游,将珍贵的文物和景观搬上线上数字平台,满足公众对文化需求,提升罗布林卡的文物保护、公众服务和管理能力。使大部分罗布林卡建筑能够通过虚拟云游实现在线访问,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文化体验。
所获荣誉
2002年1月,罗布林卡被评为4A级旅游区。
参考资料
罗布林卡.西藏在线.2023-09-06
网上展览│雪域藏珍——西藏罗布林卡文物精品展.东南网.2023-09-06
中国西藏拉萨4A级景区罗布林卡.新浪网.2012-07-21
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金顶鎏金屋面修缮工程启动_古代艺术_.澎湃新闻-The Paper.2021-04-20
罗布林卡.中国西藏旅游网.2023-09-06
罗布林卡.中国西藏旅游网.2023-09-06
罗布林卡 藏汉合璧的雪域园林.中国西藏网.2023-09-06
罗布林卡遗珍来京展现“藏地瑰宝”.央博.2023-09-06
罗布林卡.中国科普博览.2013-08-24
西藏拉萨罗布林卡.凤凰网佛教.2023-09-06
罗布林卡:镜头下的宝贝园林.中国西藏网.2023-09-06
西藏拉萨罗布林卡.凤凰网佛教.2023-09-06
西南旅游景区联盟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立.新浪网.2019-04-14
拉萨雪顿节:传统节日与现代意义.中国西藏网.2023-09-06
罗布林卡藏戏表演安排来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06
西藏拉萨罗布林卡.凤凰网佛教.2023-09-06
宝“藏”故事丨国家斥巨资保护西藏各类优秀文化遗产.新华网.2023-09-06
智慧罗布林卡项目今年计划启动.中国西藏网.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