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话
岷江话,又称岷江小片,是四川话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岷江流域及长江两岸。此外,在盆地中部还有一个由西充县、盐亭县、射洪市三县组成的方言岛。岷江话的特点之一是保留了入声,且独立成为声调,同时还有一套专门用于入声字的紧元音韵母。然而,岷江话并不完全符合《中国语言地图集》中规定的西南官话标准,因为它除了入声之外的声调调值与成渝铁路片相似。一些学者认为岷江小片起源于中上古巴蜀语,而非主要来自移民的西南官话。
形成与发展
岷江话属于汉藏语系下的汉语官话西南官话赤灌片。历史上,四川地区经历了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导致人口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期间,巴蜀语逐渐萎缩并向盆地西南部迁移,与移民带来的语言相互影响,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包括岷江小片和成渝片。岷江话的核心地区乐山市一带,因战争破坏较小,保留了较多的巴蜀土著居民,因此语言受移民语言的影响相对较小。岷江小片的语音特点显示了它与巴蜀语的密切联系,尤其是乐山西郊苏稽话,保留了许多宋代巴蜀语的特征。岷江小片的语音特点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乐山郊区苏稽话到乐山话,再到岷江小片边缘区的新津区、大邑县、崇州市、郫都区等地,以及成渝片的成都话,巴蜀语成分逐渐减少,官话成分逐渐增多。
分布范围
岷江话的使用范围广泛,跨越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四省,总使用人口约为3000万人。具体分布的县市包括成都市的崇州市、大邑县、泸州市至宜宾市至乐山市至眉山市等,重庆市的江津区、綦江区,贵州省的遵义市下属多个市县,以及云南省昭通市的绥江县、水富县。岷江片的分布如图所示。
语言特点
声调
岷江话的声调系统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类别。其中,入声调值通常为中平、高平或半高平,而其他声调的调值则与成渝片基本一致。
声母
岷江话的声母分为两种情况,多数县市拥有与成都话相同的21个声母,而都江堰市、彭州市、郫都区、新都区、什邡市、西充县等六个县市区则拥有25个声母,其中包括四个卷舌声母,这些声母只出现在入声字中。
韵母
岷江话的韵母体系与其他西南官话有很大区别。它有一套独特的紧元音韵母用于入声字,即使在喉塞音消失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主要元音的松紧对立来区分入声与舒声字。岷江话的入声韵母包括多种类型,它们都有紧喉的作用,使音节呈现出粗硬紧促的状态。此外,岷江话的舒声韵母归派也与成渝片有很大的差异,表现为元音高化、咸山摄鼻音脱落等现象。
字母与拼写
岷江话的声母共包含18个字母,韵母则有多样化的组合形式,包括单音节和复合音节等多种类型。
发展现状
岷江话面临着生存危机,不仅是因为普通话的推广,也是因为受到了较为强势的成渝铁路片的冲击,使得其流行区域不断缩小。岷江话的使用者在对外交流时往往会倾向于模仿成渝片的语音,尤其是在靠近成渝两地的地方,岷江话的特色保存较少。在成都近郊的一些地区,岷江话已经濒临消失。此外,“推广普通话”的政策也加速了岷江话的部分语音向普通话的转变。
参考资料
作为盐亭人,这里的方言你确定都懂吗?.网易.2024-11-27
大西充-----川北岷江方言核心县.麻辣社区.2024-11-27
进入知乎.知乎专栏.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