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洋州

洋州

洋州,属山南道洋州辖。西魏乘机于废帝元钦元年(552),遣将达奚武占领汉中市,次年,析北梁州和直州(即北魏东梁州)之地置洋州于泾洋河口西岸蒿坪山之阳(即今西乡县四季河),以泾洋河为名。

洋州领洋州、怀昌、洋中、丰宁四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5)废州复郡。撤梁、洋二州,合为汉川郡;李渊武德元年(618)废郡复州,析汉川郡之西乡、兴势、黄金三县,再立洋州于西乡县(蒿坪山之阳)。

历史源远

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洋州属山南道洋州辖。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733)调整区划,山南道分为东西二道,洋州属山南西道天宝(742)改洋州为洋川郡。十五年(756)郡治由西乡县迁往兴道(今洋县)。肃宗乾元元年(758)再撤郡复州,改洋川郡为洋州。

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正月,盂知祥遣将张业兴元,武定军节度使孙汶韶又以洋州降后蜀,因避孟知祥讳,乃改洋州为源州。

北宋太祖干德三年(965)正月,宋将王全斌刘光义灭后蜀,改源州复洋州。赵匡胤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洋州下辖兴道、真符、西乡三县。属利州路。赵构绍兴十四年(1l44)利州路东西两分,洋州归利州东路洋州辖。

赵昀端平(1234)金灭。次年,蒙古军入侵金、洋、梁(兴元)三州,战争屡年,西乡城毁治废达18年。

宝元年(1253),即蒙古宪宗三年,并利州东西两路为兴元路。洋州属兴元路。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洋州为洋县

记载

洋州,洋川。雄。开元户一万八千八百八十九。乡四十八。元和户二千八百九十六。乡五十二。

本汉汉中郡城固县地,先主分成固立西乡县,为蜀重镇。晋改为西乡县。後元恪正始中,於丰宁满族自治县戍置丰宁郡,废帝於此置洋州,因洋水为名。隋大业二年废洋州置洋川镇,武德元年复於西乡立洋州。

州境:东西二百九十二里。南北六百六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六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一千四百九十里。东至金州五百里。西至兴元府一百二十里。南至壁州西路五百六十里。北至京兆府??县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白交棕,火麻布,野?布。赋:绵,绢。

管县五:兴道,黄金,洋源,西乡县,贞符。

兴道县,紧。郭下。本汉成固县镇地,後元恪分置兴势县,理在兴势山上,故以为名。武德元年置洋州,以县属焉。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兴道县。

兴势山,在县北二十里。蜀先主遣诸葛亮出骆谷,戍兴势山,置烽火楼,处处通照,即此山。按三国时蜀以汉中市、〔建安末破魏将夏侯渊,遂有汉中,以魏延镇守,其後蒋琬姜维相继镇於此,即今郡也。〕兴势、〔後主延熙七年,将军王平守之,魏将曹爽等攻不克,即今兴道县也。〕白帝〔先主章武元年屯之,遂为重镇。後主建兴十五年,吴将全琮来攻,不克,即今?安郡也。〕并为重镇。

汉水,经县南,去县一百步。

傥谷,一名骆谷,在县北三十里。後主延熙二十年,诸葛诞反於淮南,分关中兵东下,姜维欲乘虚向秦川,率数万人出骆谷,闻诞已破,遂还。

骆谷路,在今洋州西北二十里,州至谷四百二十里。晋司马勋出骆谷,破赵戍,壁於悬钩,去长安二百里。按骆谷在长安西南,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

谷中多亚洲蝮属,青攒蛇〔攒音。〕一名ㄡ尾蛇,常登竹木上,能十数步?人。

人中此蛇者,即须断肌去毒,不然立死。

骆水,在县城西一里。

黄金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汉安阳县地,属汉中郡。後曹丕於此分置黄金县,因黄金水为名。

黄金水,出县西北百亩山黄金谷,南流经县西,去县九里。其谷水陆艰险,语曰:“山水艰阻,黄金、子午。”魏遣曹爽由骆谷伐蜀,蜀将王平拒之於兴势山,张旗帜至黄金谷,谓此山也。

故铁城在县西北八十里。城在山上,言其险峻,故以“铁”为名。昔氐帅杨雄当寇汉川,令魏兴知府薛健据黄金戍,姜宝据铁城,宋遣汉中市刺史萧思话攻拔之。驿即子午道也,旧道在今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以旧子午道缘山避水,桥梁百数,多有毁坏,乃别开乾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

洋源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晋西乡县,武德七年析置洋源县,因洋水为名。

洋水,在县南三百步。

西乡县,上。西北至州一百里。本汉成固县地,蜀先主置南乡,司马炎改为西乡县。武德元年置洋州,州理在西乡,後移理兴道县

洋水,东去县八里。

贞符县,中。南至州六十里。开元十八年置,初名华阳县天宝三年废。八年,王鉷奏开清水谷路,复奏置。其年凿山得玉册,因改名贞符县,隶京兆府,十一年以路远,改属洋州。

参考资料

文史|洋州史话(上):洋州是戚夫人故里吗-腾讯新闻.腾讯网.202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