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杂诗三首

杂诗三首

《杂诗三首》是近代诗人朱自清于1921年11月创作的一组现代诗。第一首用“风沙”和“先驱者”,这是一组相对立的意象,将敌对势力的残酷与先驱者的壮烈深蕴其中;第二首可作为一首情诗来读,整首小诗干净利落,意蕴丰厚,句式的变幻使其圆润无缺;第三首诗显得最痛快,数数十三个字,却表达了丰富的意思,“无力——还在家里吧”是句曲语,它的另一面意思是下一句所揭示的:“满街是诅咒呵!”。

作品原文

【其一】

风沙卷了,

先驱者远了!

【其二】

昙花开到眼前时,

便向她蝉翼般影子里,

将忧愁葬了。

【其三】

无力——还在家里吧;

满街是诅咒呵!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绍兴市,生于东海县。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初,诗坛上小诗流行一时。从外来影响来看,有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飞鸟集》的启迪,也有日本俳句的刺激;从时代背景来看,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大解放使得新文学先驱者理性与感情如同岩浆一样奔突迸发,艺术感觉异常敏锐,寄流云以遐思,望繁星而对语,心有所感即发,遂有小诗盛行。

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创刊,它标志了“五四”以来的新诗,终以勇敢的姿态宣告了自己的独立的存在。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刘延陵是《诗》刊的主要编辑人员。《诗》刊对小诗十分热心,并积极倡导。小诗短小精悍,自由灵动,写一地景色,抒款曲情愫,表片缕思绪,自有所长。朱自清早就羡慕日本的短歌,诗友俞平伯的小诗尝试惹起了他的创作冲动,于是有了他的第一组小诗:《杂诗三首》。

文学赏析

小诗诸家,各有千秋。宗白华的《流云》,飘逸着山水的清秀明丽,刘大白的《泪痕》,凝结着初醒者的感悟,冰心的《繁星》闪烁着人类之爱的光芒,而朱自清的这组小诗则透露出先驱者的忧郁。

“风沙卷了,/先驱者远了!”或许是远了文化,近了政治。一些新文化先驱者从文坛走向政坛,从书斋走向社会,这在执著于文化建设的“纯粹”文人朱自清,不能不引起喟然长叹。或许是远了高潮,跌入低谷。五四高潮之际,置身于新文化运动激流之中的北大学子朱自清,曾经怀有多么炽热的激情、多么高远的希冀,然而,无情的现实又是魔爪般撕碎了他的理想花环。环顾周围,黑暗仍复黑暗;遥望前途,难有光明企盼。新文化先驱者艰难跋涉才寻找到的一块绿洲,竟也为风沙所弥漫,这不能不让跋涉者陷入深深的忧郁。忧郁至极时,便要寻求解脱与慰藉:哪怕是昙花一现的美丽,哪怕是海市蜃楼的假象,哪怕是白日作梦的幻觉,只要能将难耐的忧郁埋葬。

到底是一介书生,纵使在幻想的空间天马行空,面对现实却几无缚鸡之力。“无力——还在家里吧;/满街是诅咒呵!”“在家”,是主动的抉择还是无奈的退避,是悲怆的失败还是差强人意的自慰,恐怕诗人自己也难以说清,或许二者兼而有之。身“在家里”,却心忧天下;无力抗争,又不甘屈服;在理想与现实的剪刀口中生存,在忧郁的深谷里挣扎,这正是朱自清悲怆的一生,也是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缩影。

《杂诗三首》自然通脱,象近意远,毫无欲赋新词强说愁的流弊;三首各自独立成章,内里又一脉相承;语调淳朴质厚,惹人共鸣,并留下无尽的回味余地。

名家点评

现代诗人、散文家俞平伯《五四往忆——读〈诗〉杂志》:其时小诗很流行,我的《忆游杂诗》,全袭旧体诗的格调,不值得提起;佩弦的小诗,有如“风沙卷了,先驱者远了”。语简意长,以少许胜多许。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复威《现代名家袖珍抒情诗赏析1·细雨·朱自清诗歌赏析》:朱自清主张小诗“贵凝炼而忌曼衍”,在艺术上应“重暗示、重弹性的表现,叫人读了仿佛有许多影象跃跃欲出底样子”。因此他要求作者要用“极自然而又极慎重的态度去写短诗”。(朱自清《短诗与长诗》)。这三首小诗就体现了以上这些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孝全《朱自清的艺术世界》:这是他小诗的首作,较好地把感觉的比喻和直观的联想结合起来,从而将自己对时代、社会、人生的一刹那感兴,依存在凝练的结构之中,富有暗示性,音节也很美,比较含蓄地抒唱了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似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勃来克语)的意境。

参考资料

朱自清《杂诗三首》.www.poemchina.net.2019-12-29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纪念馆.jinian.zupulu.com.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