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唐
郭景唐(1902-1966),字仰汾,武功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爱国将领之一。他的生活充满坎坷,1966年在华州区监狱去世。
人物生平
郭景唐,曾用名郭景、字仰汾(1902-?)陕西武功,陕西县立国民中学毕业,陕西陆军讲武堂肄业,任陕西靖国军三路一支队充排长。
1924年2月由焦易唐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于右任先生介绍考入黄埔军校将领第一期,在学任第二队第四分队副分队长,毕业后参加第一次东征作战,后派返北方国民军服务,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团、旅长、42师副师长等职。
1928年9月出任第2集团军暂编第21师(师长杨虎城)第1旅(旅长冯钦哉)第1团(团长武士敏)中校团附。
1929年7月所部改称新编第14师(师长杨虎城)第1旅(旅长冯钦哉)第1团(团长武士敏)任中附。
1930年3月调升第7军(军长杨虎城)补充第1旅(旅长曹国华)第1团上校团长。10月调升第71师(师长冯钦哉)第213旅(辖三团)少将旅长。
1931年4月第71师改称第42师(师长冯钦哉),升任少将副师长。
1936年3月2日被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西安事变随冯钦哉,脱离杨虎城,任27路军124旅旅长、42师副师长等职,抗战爆发后,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学员总队少将总队附,曾参加过长城事变、娘子关战役等。
1939年10月任第98军169师师长。
1940年中条山抗战失利98军全军覆灭,突围后于1941-1942年相继任第98军98军副军长、169师师长、42师师长等职。
1944年98军裁撤后随赋闲在家。
1947年退役,仍按少将军阶。同年当选为立法委员,国大代表。
人物事件
考入黄埔
1924年5月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500人,于右任介绍陕籍学生杜聿明、关麟征、郭敬唐等约50人考入。时于右任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送了一副对联:“登高望远海(打倒帝国主义),立马定中原(打倒军阀)”。恭维中含有慰免,蒋看后非常高兴,录取了于介绍的全部学生。郭敬唐就在这批学生中。
回到陕西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间,杨虎城将军自日本回国。曾在上海西藏路一品香饭店遇到耿寿伯先生,耿是前国民二军胡景翼(胡笠僧)部的交际处长,杨将军就部队建设诸事,征询耿先生的意见。杨将军对耿说:“寿伯,咱们的部队中,人材很缺乏,请你多多地介绍,咱们须得把人事首先健全起来吧!”
耿问:“都需要哪几项的人材呢?”
杨答:“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人材,都所欢迎!”
耿说:“政治、经济方面,李志刚可以办理政治交际工作;宁升三可以负责经济工作。军事方面,我感觉到,你这次归国到部队时,蒋介石必然要给部队中安插黄埔生。我们与其等待他硬派,不如现在自己主动的提名请来几位。这样做,今后容易共事和指挥。”
杨对耿的建议,很表赞成。经研究和函电交往,邀请黄埔区一期的严沛霖、郭仰汾和三期的刘宗宽三人到自己部队,分别在一、二、三旅中担任团长职务。
参考资料
郭景唐 简历.名人简历.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