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胡景翼

胡景翼

胡景翼(1892年-1925年),原名崇义,字笠僧,又作励生或立生,陕西富平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

胡景翼6岁入书塾读书,曾拜师学习武艺。1908年,胡景翼考入西安健本学堂,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积极参与联络会党的行动。武昌起义爆发后,胡景翼联络革命党人在耀州起义进行响应,后挥师南下,攻克了渭北重镇三原城,在三原城成立了渭北起义军总部。渭北光复后,胡景翼任秦陇复汉军第一标标统,在三水与清政府军作战。袁世凯上台后,打压革命势力,胡景翼逃往日本学习,后奉孙中山之命回到中国进行革命。胡景翼借在陕南镇守使军中任职的机会继续发展革命,袁世凯复辟时,胡景翼积极起兵响应。1917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后,胡景翼在陕西省成立陕西靖国军以示响应。北洋军阀冯玉祥入陕后,胡景翼不顾他人反对,为保留靖国军实力将其改编入直系,参与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并参与了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与冯玉祥等人共邀孙中山北上。

1924年,北京政变后,胡景翼率部追击北洋军阀吴佩孚。12月底,被任命为河南省军务督办,开赴河南,后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主政河南期间,胡景翼一面与北洋军阀吴佩孚、憨玉琨部进行作战。一面实行“豫人治豫”、任人唯贤的方针,治理河南。胡景翼主政河南期间,吸引了包括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人在内的一批人才,在胡景翼的支持和领导下,河南省内的清乡除匪、肃清贪污、整顿财务、发展交通、振兴实业等工作都迅速得以展开,河南也由此出现了社会安定的局面。

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病重,并留下口头遗嘱,以岳维峻代已为河南省军务督办,不久便离世,年仅34岁。5月,胡景翼遗体运归陕西省,途经乡里皆涕泣迎送。同年11月16日,胡景翼遗体安葬于华山北麓王猛台下,于右任为其作墓志铭。孙中山赞赏胡景翼:“所历弥苦,所志弥坚,诚可为晚近军人之励”。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胡景翼,原名崇义,1892年6月14日(清光绪十八年五月二十日)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侯家堡。

胡景翼祖籍富平陵怀堡,位于富平县城正北。胡景翼的父亲胡彦麟,少时读过几年私塾,家中有薄田百亩。因早年丧父,胡彦麟14岁时被迫辍学到离家200多里外的鄠邑区一家商店里当了学徒,后因勤苦好学、处事恭谨,又粗通文墨,被东家挑中到三原县泰记商号做帮帐,几年后升任商号经理,家庭状况由此好转。

胡彦麟结婚后,因自己长年在外,家中只有母亲和妻子,无人照应。胡彦麟便将全家由陵怀堡迁居到岳父的村子侯家堡。胡彦麟夫妇有六子一女,胡景翼为家中长子。

胡彦麟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为了使得子女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他把全家从侯家堡迁居到县内处于通要道的庄里镇,6岁的胡景翼被送入镇上魏家祠堂私塾读书,拜富平宿儒杨子敏先生为发蒙师,由此更名景翼。13岁时,胡景翼师从三原县举人赵如笃。一年后,胡景翼拜当地拳师金仲为师,学习武艺。

加入同盟会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陕西省籍同盟会会员井勿幕等人奉孙中山之命回陕西进行革命活动,宣传同盟会的主张、发展会员。

1908年,胡景翼考入西安健本学堂。健本学堂作为当时陕西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活动据点,胡景翼由此结识了井勿幕、焦子静等革命党人。在井勿幕等人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10年春胡景翼加入了同盟会。胡景翼入会后,积极联络会党,并自愿担任与新军中会党联络的任务。为此,胡景翼加入了哥老会,利用假期到大荔县(今大荔县)、蒲城县华阴市华州区临潼区等地运动刀客。胡景翼逐步成为陕西革命党人中的重要骨干成员。同年7月9日,胡景翼与井勿幕钱鼎等和会党首领张云山万炳南等三十余人在西安南郊大雁塔“血为盟、共图大举”,实现了同盟会、哥老会与新建陆军的全面联合。

响应革命

1911年6月,胡景翼从健本学堂毕业,开始来往于耀州区(今耀县)、西安市之间进行广泛联络。同盟会陕西支部计划由井勿幕、胡景翼率刀客在渭北发难,钱鼎等人策动新军在西安响应。在胡景翼等人加紧准备期间,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至陕西省后,陕西当局密谋将新军第二标调离省城西安,并逮捕军中的革命党人,新军被迫于10月22日提前发起起义。

西安起义后第二天,消息传到渭北各县,胡景翼于当日夜间率领队伍上了耀县药王山,插上“兴汉灭满,光复中华”的旗帜,兴兵举义,响应革命。井勿幕等人上山后,与胡景翼商讨了光复渭北各县配合西安起义的计划。他们将聚集在药王山的300多人编成三个营,挥师南下,攻克了渭北重镇三原城,在三原城成立了渭北起义军总部。此后,渭北多个县相继光复。

10月28日,陕西军政府任命刚刚20岁的胡景翼为秦陇复汉军第一标标统,归北路招讨使井勿幕指挥。胡景翼的部队也扩编成6个营,约1000多人,大多由刀客、会党、贫苦农民和少数新建陆军战士仓促组合起来的队伍。部队缺乏装备,也没有良好的军事素养。为此,胡景翼在三原县开始了练兵活动,准备积极应对清政府军队的镇压。胡景翼不仅对自己的部下要求严格,他也以身作则和官兵们一起操练。

耀州光复时,会党首领张南辉勾结当地土匪,祸害乡里。胡景翼从他的部队里选了40名精干的骑兵直驱耀州区城内,强逼张南辉改邪归正,立即离开耀州,到西安市听候调遣。在胡景翼的威逼下,张南辉不得不勉强从命,率部出城。然而张南辉率部出城时,见胡景翼人马单薄,遂向胡景翼部展开袭击。胡景翼果断率军杀出城门,仅率40骑兵便将张南辉300余人截为数段,致使张南辉部大乱,仓促难逃。胡景翼由此威慑四方,其名声传扬于渭北各地。

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镇压革命,陕西军政府由此受到威胁。清政府军马安良所部攻占三水和张洪镇后,胡景翼奉命率部作为先锋北上攻取三水,在胡景翼所部的猛烈进攻下,三水城内的清政府军弃城而去。胡景翼乘胜前进,与军政府张凤翔部形成了对张洪镇的包围。随后,胡景翼率部在张洪镇外的坡原上与清政府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击溃清军。

1912年初,胡景翼又率部参加了会攻礼泉县的战争。但战争还未全面展开时,南北议和、清帝退位,陕西省由此停战,胡景翼率部返回了三原县驻地。

积极讨袁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台后陕西都督张凤翔投靠北洋政府,打击革命派势力,胡景翼被迫于同年秋离开陕西前往日本,进入成城学校读书。12月,博克多汗国封建主在俄罗斯帝国策动下宣布“独立”,引起留日学生的抗议,胡景翼被推举为代表,回到中国组织“征蒙军”,但由于袁世凯的妥协政策,组织“征蒙军”的计划失败。

宋教仁被刺”发生后,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胡景翼认识到军事力量对于革命的重要意义,于1914年重返东京,要求进入东京振武学校学习。但由于袁世凯政府照会日本政府禁止中国留日学生学习军事,振武学堂拒绝了胡景翼的要求。同样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在东京郊外以“浩然学社”为名成立了一个干部培训机构,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胡景翼通过陕西省革命党人于右任井勿幕的介绍,加入这个学社,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同年,胡景翼在于右任的引荐下,见了孙中山。9月,胡景翼结束了在“浩然学社”的学习,受孙中山嘱托再次返回陕西,进行革命运动。

10月中,胡景翼回到陕西渭北,同革命党人冯东、张义安、董振五、史可轩等革命党人共同商议讨袁大计。时值同盟会的老会员、革命党人郭希仁隐居在西岳华山脚下,设立“共学园”,以讲学为名,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由此吸引了不少的革命党人。胡景翼得悉后,同其他革命党人共同来到“共学园”,商讨驱逐陕西省督军陆建章、讨伐袁世凯的计划,史称“华山聚义”。“华山聚义”后,胡景翼为了发展革命队伍,加入了陕南镇守使、陆建章的亲信陈树藩的部队,借机开展联络和争取活动。

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发起护国战争。胡景翼认为时机已到,一面派人联络民军、准备起义,一面当面作陈树藩的工作,拉陈倒陆(建章)。陕西将军陆建章为镇压起义军,一面任命陈树藩署陕北地区镇守使兼渭北“剿匪”总司令,一面派其子陕西第一混成旅旅长陆承武率精锐一团到渭北一带巡防。5月初,陆承武率军进驻富平,进行补给休整。胡景翼于5月7日晚发动兵变,经过一夜的激战,胡景翼率部全歼陆承武,并生擒陆承武。事后,胡景翼将陆承武交予陈树藩,陈树藩认为有利可图,便宣布独立,并自称“陕西省护国军总司令”,又以陆承武为人质与陆建章讨价还价,最终获得陕西督军职位。

袁世凯病逝后,护国战争结束,陈树藩通电取消独立,被段祺瑞任命为汉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陈树藩由此倒向北洋军阀,成为皖系军阀中的一员。胡景翼被陈树藩编为第一旅第二团少将团长,驻陕南龙驹寨(今丹凤县)。由于陈树藩对他并不十分倚重,且怀有猜忌之心,胡景翼将其所部编为十个连,致力于练兵活动。

倒陈伐段

1917年9月,孙中山广州市发起护法运动。起初,胡景翼没有起兵响应,而是被陈树藩任命前往围攻高峻耿直起义军。胡景翼在与耿直部激战八昼夜后,感觉这是陈树藩“以毒攻毒”的计谋,于是胡景翼与耿直密约:耿直部退出岐山,胡景翼假装夺城然后向陈树藩索取更多的枪械,然后响应起义。但二人的密约被陈树藩得知,胡景翼骗取枪械失败。此后,胡景翼便以“追击”起义军为名,将部队开赴渭北蒲城、富平、三原县等处,并派人与驻防耀州区曹世英取得联系。

1918年1月27日,胡景翼与曹世英分别由富平、耀州赶到三原,组成陕西靖国军,胡景翼任右翼总司令,曹世英任左翼总总司令,进行讨陈。2月中旬,靖国军在各阶层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进军至西安城下。由于胡景翼对西安城久攻不下,不顾军中他人的反对,只好撤军。陈树藩则乘机反扑,靖国军被迫转入节节退守的困境。

胡景翼只好电请唐继尧出川援陕,并推唐继尧为“滇川黔陕靖国联军总司令”。又将于右任上海市请至陕西省主持西北革命事务。8月9日,于右任抵达三原县,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胡景翼改任第四路司令。靖国军改组后再次向陈树藩发起攻势,胡景翼在渭南固市劝说姜宏模所部投归靖国军时被姜宏模扣留,后遭陈树藩软禁于西安市。期间,陈树藩多次策反胡景翼,均被胡景翼拒绝。

编入直系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胡景翼被释放返回三原,就任陕西靖国军副司令兼总指挥,继续讨陈战争。次年,北洋军阀冯玉祥等人取代了陈树藩在陕西的位置,同时对靖国军进行分化拉拢,胡景翼为了保存靖国军的势力,不顾于右任的反对和靖国军将领的不满接受了直系军阀的改编,被北京政府任命为暂编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胡景翼率部随冯玉祥开赴河南省,在郑州、开封市彰德府等地与豫督赵倜军作战。战后,所部被改编为陆军第二十四师,驻防京汉铁路北段顺德、彰德、正定县一带。接受直系改编后,胡景翼部遭到直系的多方限制,胡景翼对此颇为不满。1923年,曹锟贿选期间,胡景翼与冯玉祥等人密谋结成反直联盟。

次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胡景翼奉命率兵开赴喜峰口。胡景翼一面执行吴佩孚的命令,一面密谋与冯玉祥发动政变。10月19日,冯玉祥在滦平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班师北京发动政变的决定,胡景翼受冯玉祥嘱托调整战场部署,配合冯玉祥的行动。辛酉政变后,冯玉祥成立国民军,胡景翼被任命为国民军副总司令兼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后又奉命率军追捕吴佩孚。

进驻河南

1924年11月7日,胡景翼正式被任命为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赴河南就职前,参与了国民政府召开的“天津会议”,在会议上,胡景翼见冯玉祥态度不定,又邀请了段祺瑞张作霖主持局面,于是胡景翼决心进驻中原地区,并决心追随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1月16日前后,胡景翼在苏联大使馆会见了刚从莫斯科回到北京的莫斯科,二人在讨论中,李大钊同意了胡景翼南下中原,消灭吴佩孚残部的计划,胡景翼还答应李大钊南下后请他到河南主持工作。

胡景翼开赴河南省途中,河南形势已发生变化,吴佩孚所部已溃逃至黄河南岸,镇嵩军憨玉琨趁机进占郑州市,并据守黄河铁桥,封锁黄河南岸,同国民二军隔河对峙。胡景翼不愿与其交战,故请出当时居住在河南的同盟会员张钫出面调停。但憨玉琨不肯接受调停,几日后国民三军暂编第四师师长何遂率领部队从兰封渡河攻占开封市,憨玉琨面临着两面夹击,遂撤军至洛阳市

12月12日,胡景翼在开封设督办署并正式就职。此后,胡景翼继续出兵豫西南,追剿吴佩孚部,在豫西南信阳城鸡公山围困吴佩孚,迫使吴佩孚溃逃出湖南省

主政河南

段祺瑞就任北洋政府执政后,胡景翼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主政河南期间,实行“豫人治豫”、任人唯贤的方针,深得河南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拥护和赞扬。

胡景翼延揽各界名流参与军政,以热河都统“毅军”统领宋振标为河南帮办、以岳维峻为河南全省剿匪总司令、任郭仲隗为督署总参议、刘积学为省署政务厅长、余日章为教育厅长兼河南古陵墓保存会会长。在胡景翼的支持和领导下,河南省内的清乡除匪、肃清贪污、整顿财务、发展交通、振兴实业等工作都迅速得以展开,胡景翼还派人分赴各地宣传三民主义,河南出现了社会安定的局面。

此外,胡景翼还对河南省的文化教育进行了整顿,划拨教育专款,采取措施资助贫寒青年上学、深造。为了保护河南的珍贵文物,胡景翼在河南教育厅设河南古墓保存会,并请来同盟会员李根源主持开封龙亭公园河南省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在胡景翼的支持下,李根源在河南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物,整理编了《河南图书馆藏金石目》。

在胡景翼的邀请下,共产党人李大钊、王若飞苏联代表团、军事顾问到达开封市。在他们的帮助下,胡景翼得以装备部队十个师,还举办了陆军训练处,成立了学生队,并选送了师哲、党必刚、李嘴苍、张之因、刘仲蓉等三十余人赴苏联留学。

猝然离世

1925年1月23日夜,憨玉琨指使他的部属王老五、张德胜等在禹州(今禹县)煽动地方民团和红枪会寻衅闹事,闯入禹州城砍杀了国民军军官及其家属。当时国民二军王祥生驻扎城外,王祥生的父亲也被杀害,王祥生闻讯后闯入城内与闹事者发生混战,双方伤亡惨重。王祥生在混战中烧毁了整整一条街的民房,给市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发当地观众的不满。事件发生后,胡景翼处决了王祥生,并对当地居民进行安抚,平息了民愤。

“禹州事件”发生后,憨玉琨得寸进尺,继续扩大事态,接连占领了国民二军所驻扎的登封市新密市,后沿郑州市方向前进。2月中旬,胡景翼决定发兵攻击憨玉琨。2月22日,胡景翼下了总攻命令,后亲赴战场进行督战指挥。

3月初,胡景翼左臂生,但仍在前线督战。憨玉琨得知胡景翼在前线后,便以便衣手枪队千余人突袭胡景翼指挥部,胡景翼亲自集结卫队、手枪队等七百余人进行反击,最终击溃憨玉琨。3月中旬,胡景翼亲率大军对洛阳市憨玉琨指挥部形成夹击之势,最终攻破洛阳,憨玉琨服毒自杀。

4月10日,胡景翼病重,并留下口头遗嘱,以岳维峻代已为河南省军务督办,最后猛呼一声“英雄至此,肝肠寸断矣”便与世长辞,年仅34岁。5月,胡景翼遗体运归陕西省,途经乡里皆涕泣迎送。同年11月16日,胡景翼遗体安葬于华山北麓王猛台下,于右任为其作墓志铭。

人物评价

孙中山赞赏胡景翼:“所历弥苦,所志弥坚,诚可为晚近军人之励”。

胡景翼的部下董其武在回忆胡景翼时称:将军生命虽然短暂,但其功业显赫,遗爱流长。

人物作品

胡景翼学识渊溥,修文经武,擅长书法,其书法受于右任影响颇深,工行楷书。作品大气淋漓,雄秀豪迈。此外,章谷宜根据胡景翼生前日记,整理出版《胡景翼日记》一书。

胡景翼祠

1936年10月,冯玉祥等胡景翼将军的生前好友,在河南郑州修建了一座“胡公祠”,作为对胡景翼的永久纪念。冯玉祥作楹联:携手奠幽燕,恢弘伟略昭寰宇宣绥汴洛,遐迩讴歌动地天。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