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砂镇

白砂镇

白砂镇,隶属于上杭县,位于龙岩市中部、上杭县腹地,东临上杭火车站和蛟洋工业集中区,西接上杭县城,南倚茶地、泮境,北峙旧县,镇域总面积196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该镇人口为2.7万余人。截至2023年,该镇下辖2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白砂镇朋新村乾山路1号。

白砂镇交通便捷,省道308线从西至东过境23千米,蛟城高速穿境而过并设有高速互通点;该镇历史悠久,宋至道二年即公元996年,上杭县府就设在白砂镇碧砂村。

2021年,白砂镇初步形成了烤烟、食用菌、甜玉米、葛、茶、竹木、梅果莴苣等八大绿色主导产品,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为28.79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149元。

白砂镇是客家木偶戏和客家张姓始祖化孙公的开基祖地,是客家木偶戏发源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具有独特的客家文化、木偶文化的优势。

历史沿革

宋至道二年(996年),上杭县府设在今白砂镇碧砂村。

1950年,设白砂区。

1958年,改白砂公社。

1984年,改白砂乡。

1993年,建白砂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砂镇位于闽西中部、上杭县中部,东与溪口镇接壤,南与茶地镇、泮境乡相连,西倚临城镇,北靠旧县镇蛟洋镇。面积196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白砂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自然资源

白砂镇矿产有高岭土、稀土、硅石矿铁矿等,特别是稀土矿,已探明的储量高达4.6万吨。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白砂镇下辖22个行政村:中洋村、梧岗村、梧田村、塘丰村、大田村、大金村、扶福村、朋新村、樟黄村、岭背镇、大科村、长锦村、丰源村、上早康村、下早康村、碧砂村、官洋村、茜黄村、嫩洋村、东塘村、军桥村、洋乾村。镇政府驻朋新村。

人口

2017年,白砂镇常住人口17849人。

2018年,白砂镇户籍人口26512人。

2021年8月24日,龙岩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白砂镇常住人口数为13994人。

经济

白砂镇拥有山林20.6万亩、竹林5.8万亩、耕地2.28万亩,初步形成烤烟、食用菌、甜玉米、葛、茶、竹木、梅果莴苣等八大绿色主导产品。

2018年,白砂镇有工业企业2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家。 [2]

2022年,白砂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15亿元,农业总产值7.02亿元,第三产业9.55亿元,财政总收入3241.9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79元,增长7.5%。

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张姓始祖化孙公,为避宋金战祸,于南宋嘉泰禧年间从宁化县石壁乡葛腾村,徒迁白砂镇茜黄村。于南宋咸淳三年仙逝(1267年),葬于茜黄村李屋背头大坪岗上,墓形呈“金盘载珠”造型。张化孙公生子18人,传孙108人,后裔已传至38代1000多万人,裔孙棋布于闽、粤、赣、浙、湘、黔、川、鲁、港、澳、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每年春秋二季,各地裔孙伏思饮水之源,礼重报本,祭祀先祖,永无间断。

木偶文化

白砂镇木偶戏源于“陈平作傀儡提演,汉高解白登之围”,明朝初年(1397年)从浙江省始传入上杭白砂镇大金村水竹洋,再逐渐延伸至客家各地、赣州市、粤东、台湾等地。白砂镇被公认客家木偶戏的发源地。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客家木偶戏),“白砂傀儡戏田公会”在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通过省级专家评审。

红色文化

白砂镇境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名垂青史的红色苏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六月、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早康会议”先后两次在早康严氏宗祠召开。1997年11月,历史见证人肖克老将军亲笔题词“早康会址”。

在革命战争年代,白砂有2680名优秀儿女投身革命,其中860人为共和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经过革命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一批优秀白砂儿女成长为共和国的脊梁。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袁子钦中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参谋长、司令部顾问丁甘如少将和原民航总局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的李平少将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交通

白砂镇有358国道(原308省道)、上杭支线高速穿境而过并设有高速互通点,东临上杭站

风景名胜

白砂镇旅游景点有白砂镇与蛟洋镇、溪口镇交界处的双髻山主峰、红四军早康会议旧址、天龙寺、茜黄张化孙祖地和客家木偶戏发源地大金水竹洋。

参考资料

乡镇介绍-上杭县人民政府网.上杭县人民政府网.2024-03-17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国家统计局.2024-03-17

2021 年度上杭县白砂镇人民政府部门决算.上杭县人民政府.2024-03-17

龙岩市统计局 -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龙岩市各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龙岩市统计局.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