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达依省
德林达依省(Tanintharyi)是缅甸最南部的一个省,位于克拉地峡以南的狭长地带。该省分为五个区,包括吉坎眉、墨吉区、土瓦区、直通区和东吁区。在历史上,德林达依省曾是缅甸藩属国,也曾臣属于罗素可泰王国和阿瑜陀耶王国。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后,丹那沙林成为英国殖民地下缅甸的一部分。德林达依省的首府为土瓦,墨吉则是该省的第二大城市。该省面积为43328 km²,人口148万。德林达依省西临安达曼海,东邻泰国,北接孟邦。该省有许多离岸岛屿,包括南部和中部海岸的大型梅尔古群岛和北部海岸的小型莫斯科斯群岛。该省的行政中心是土瓦,其他重要城市包括墨吉和高当。
历史沿革
勃固同中国元、明两代关系密切。元朝称它为“登笼国”,曾遣管竹思加出使其国,国王遣其舅兀剌合莱随同中国使者来华报聘。明朝称“得冷国”(都是“得楞族”的对音,即孟族国家),又称大古剌(即白古),1406年(明永乐四年)明朝遣使周让至其国,立大古剌为“宣慰使司”。从1406~1425年,大古剌宣慰司不断遣使来中国。
1948年缅甸独立,丹那沙林北方成为克伦邦。
1974年丹那沙林西北部划为蒙邦,丹那沙林首府改为土瓦。
1989年丹那沙林改称德林达依。
丹南达依省历史上包括整个丹南达依突出部分,即今天的丹南达依省、蒙邦邦和南部克伦邦。该地区的最北部曾是1057年之前的他敦王国的一部分,整个海岸线在1057年后成为阿瓦拉塔王朝的蒲甘帝国的一部分。1287年蒲甘的陷落后,该地区归属于泰国的素可泰王国,后来又归属于其继任者阿瑜陀耶王朝。该地区的最北边界位于今天的毛淡棉附近的萨尔温河。
1564年,当东哥王朝的白努翁国王征服整个暹罗时,该地区重新归属于缅甸。阿育塔王朝在1587年恢复了独立,并在1593年夺回了丹南达依的南半部和1599年夺回了整个半岛。1614年,阿瑙克佩伦国王收复了海岸线的北半部到道维,但未能夺取其余地区。道维以南的丹南达依仍然处于暹罗猫的控制之下。美克(美)港是暹罗和欧洲人之间的主要贸易中心。
在接下来的近七十年里,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缅甸和暹罗为了控制海岸线而进行了多次战争。泰国在1740年至1757年的缅甸内战期间谨慎地沿着海岸线向南移动,于1751年到达莫塔马以南。内战的胜利者孔邦王朝的阿朗帕亚国王在1760年从暹罗手中夺回了道维的海岸线。他的儿子辛比尹国王在1765年征服了整个海岸线。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双方都试图扩大各自的控制线以谋求自己的利益,但都未能成功。缅甸利用丹南达依作为向暹罗发动数次失败入侵的前沿基地(1775年至1776年;1785年至1786年;1809年至1812年);暹罗也未能成功地夺回丹南达依(1787年和1792年)。 (在北部,缅甸和暹罗也在为控制肯通和兰纳而进行激烈的斗争)。
1824年至1826年的第一次英缅战争后,缅甸将萨尔温河以南的地区割让给了英国,根据丹帕博条约。英国和暹罗于1826年6月20日签署了一项边界划定条约,1868年又签署了另一项条约。毛淡棉(毛淡棉)成为英属缅甸的首都。1852年后,丹南达依省包括了缅甸东南部的整个地区,包括今天的蒙邦邦、克伦邦和仰光地区的陶固县。毛淡棉是丹南达依的首府。
1948年从英国独立后,丹南达依省的东北部地区被划入了新成立的克伦邦。1974年,剩下的丹南达依的北部被划出来创建了蒙邦邦。随着毛淡棉现在位于蒙邦邦内,丹南达依省的首府被迁至道维。
地理环境
位置
德林达依省西临安达曼海,东邻泰国,北接蒙省。与孟邦和嘎布里海相连,位于北纬9度30分和15度05分及东径97度40分和99度40分之间,海岸沿线共有800多个近海岛屿,南部的岛屿称为丹老群岛,德林达依省的面积为43328 km²。
气候
德林达依省属热带雨林气候,是缅甸离赤道最近的一部分,温差很小。丹老地区十二月和一月的平均气温为华氏78度,四月份只有83度。年降雨量分别为丹老162英寸,土瓦215英寸。
自然资源
种植面积最多的农作物为稻谷,稻谷种植面积达20多万英亩,并种有油料作物油棕树、油棕、芝麻和花生。在土壤条件较好的红土地土壤上种有较大的橡胶园,槟榔也是德林达依省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还有榴莲、莽吉柿、红毛丹、柚子、菠萝等水果生产。
德林达依省橡胶种植总面积为14万英亩,每英亩橡胶的割胶平均产量为465.54英磅,总产量约为17052吨。但德林达依省的丹老地区目前仅有一家私营橡胶粗加工厂,经加工过的橡胶均通过边境贸易方式和其他方式出口到中国和马来西亚。
矿藏
德林达依省的高原山区为古生代化石构造,江河流域和海岸沿线平原为新生代沉积岩石构造。与古生代化石构造有关,有锡和钨矿,丹老群岛部分地区有黄金和煤矿。
海洋资源
德林达依省由于和嘎布里海相连,海洋捕捞业发达。
行政区划
德林达依省共设土瓦、丹老和高东三个县和10个镇区。
德林达依省的省会是土瓦(Dawei)。墨吉(旧称丹老)是德林达依省的另一都市。德林达依省面积43328 km²。
德林达依省分五区:吉坎眉(旧名奄哈士Amherst),墨吉区、土瓦区、直通区和东吁区。
1、土瓦镇:土瓦镇是德林达依省的首府所在地,人口为15万余人,是周围地区出产的大米、橡胶、水果、木材、锡、钨的集散地。
2、丹老镇:丹老镇位于德林达依江口,是周围地区出产的橡胶、矿产、水产品和农产品的集散地。
3、高东镇:高东镇是缅甸最南面的一个镇,位于与泰交界的巴祥河口附近的高东(布银楠)角,是一个边境城镇。
人口
德林达依省约有148万人(2019年),为人口较少的一个省,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74人。大部分人居住在海岸沿线的平原和江河谷地平原等,人口密度最大的镇区为浪龙镇区和丹老镇区。
居住在德林达依省的民族均为缅族、克伦族、孟族、白秀族(又称木雷族)和大部分居住在丹老群岛上的斯龙族。
根据2014年的缅甸人口普查,佛教徒占丹南达依省人口的87.5%,是该地区最大的宗教群体。少数宗教群体包括基督徒(7.2%)、穆斯林(5.1%)和印度教(0.2%),共同构成了丹南达依省人口的其余部分。0.1%的人口没有宗教信仰,或者没有被统计在内。
根据2016年国家僧伽大制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丹南达依省注册了9095名佛教僧侣,占缅甸总僧伽成员的1.7%,包括沙弥和全额比丘。大多数僧侣属于杜达玛尼尼卡亚(83.8%),其次是舍威金尼卡亚(1.1%),其余的僧侣属于其他小型僧团。丹南达依省注册了978名尼姑,占缅甸总尼姑群体的1.6%。
该地区是达维人、克伦人、蒙人、缅甸泰人、美克人、缅甸马来人、缅甸族移民和莫肯人的家园。达维人讲道维方言,这是一种与标准缅甸语在发音和词汇上有显著差异的缅甸语变体。
经济
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财年,缅甸与泰国实现边境贸易额6.34亿美元。其中德林达依省的丹老口岸1.35亿美元,纳布勒和莫岛口岸分别为0.49亿美元和85万美元。
由于丹南达依省靠近印度洋,海产品,包括干鱼、干虾、虾米和虾酱,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用于国内消费,也出口到泰国。还从近海岛屿收集燕条。该地区还拥有几个金属矿,包括海恩达、哈明伊、坎包、亚瓦、丘克梅塔乌和亚丹邦。珍珠也在珍宝岛上培育。
近年来,该地区建立了大规模的棕榈油和橡胶树种植园。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地区发展了小规模的棕榈油种植园。1999年,执政的军事政府——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启动了该地区的大规模棕榈油种植园的发展。截至2019年,政府已经授予了44家公司超过401,814公顷的棕榈油特许权。60%的特许权包括森林和原生植被,一些特许权与国家公园重叠,包括丹南达依和蓝雅国家公园,这些公园已经发生了森林砍伐,并威胁到了像中南半岛虎这样的特有物种的保护工作。
该地区的一个主要特许权,缅甸斯塔克威望种植园,成为了东盟人权议会的调查对象,因为当地非政府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记录了影响了19个克伦村庄的劳工和土地权利违反行为。这家备受争议的种植园由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Prestige Platform和缅甸商人Mya Thidar Sway Tin拥有的Stark Industries共同拥有。
交通
每周有两次从仰光到达道维的铁路服务。在道维计划建设一个深水港,该项目包括一条从曼谷到该港口的公路和铁路线。自2014年以来,莫东关口岸通往泰国的国际跨境检查站已得到发展。
社会事业
教育
缅甸的教育机会在主要城市仰光和曼德勒以外非常有限。根据官方统计数据,该省不到10%的小学生进入了中学。
丹南达依的7所大学和学院都位于道维和美克。直到最近,道维大学是该地区唯一的四年制大学。
卫生保健
缅甸的卫生保健状况很差。政府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花费的卫生保健费用从0.5%到3%,一直在世界排名中处于最低水平。尽管卫生保健在名义上是免费的,但实际上,患者必须为药物和治疗付费,即使在公共诊所和医院也是如此。公共医院缺乏许多基本设施和设备。此外,仰光和曼德勒以外的卫生保健基础设施非常薄弱。2003年,整个丹南达依省的医院床位数量还不如仰光综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