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品珍
顾品珍(1883年—1922年),字筱斋,出生于云南昆明,清末举人,医生世家出身。
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校,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8年毕业后回国,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骑兵监督等职。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爆发,顾品珍率人攻占巫家坝骑兵团阵地,攻入城内。1911年后,顾品珍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校长、滇军第一师师长、第六师中将师长、重弹药部部长等职。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进兵泸州市。1921年,任滇军总司令,驱逐唐继尧。
1922年2月,唐继尧企图复辟,顾品珍率军阻击。3月24日,遭土匪枪杀(一说为自杀),终年42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顾品珍祖先系江南人氏后迁徙至云南昆明,到其父顾小瑜时已然是第七代。他的父亲顾小瑜在年轻时为躲避社会动乱,背着母亲孙太夫人躲避到云南昆明的东川区地区。在社会稳定之后,顾小瑜一家并没有搬回原籍,而选择了在昆明市定居。顾小瑜在昆明开设了仁安堂药店,做了一名郎中,从此以救死扶伤为己任。随后顾小瑜娶妻王氏,先后生有儿子四人,顾品珍在家庭之中排行第二。
清德宗光绪九年(1883年)顾品珍出生于云南昆明。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日本,进入专为中国陆军留学生开办的预科军事学校——东京振武学校就读,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后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骑兵科学习。
学成回国
顾品珍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际,当时的云贵总督沈秉壁正在筹建云南讲武堂,以解决编练新建陆军却缺乏大量新式军官的燃眉之急。由于当时筹建中的云南省讲武堂师资力量匮乏,沈秉堃便电调1909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云南留日学生回国,要求他们担任云南讲武堂的监督与教官等职,进行新式军官的培训工作。顾品珍与唐继亮等人收到调令后打点行装回国。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顾品珍毕业回国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兼骑兵监督。1909年初,朱德几经周折,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就读于顾品珍任教官的丙班,并于当年年终加入同盟会。次年夏,朱德因学习成绩优秀被选送到特别班就读。
重九起义
1911年,昆明市爆发“重九”起义,顾品珍亲率骑兵科学生20余人,臂缠白布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进攻小西门,亲斩小西门守将,为攻破小西门,迎接起义军入城立下汗马功劳。随后顾品珍又率部迎接驻巫家顼的步炮两标义军入城。当顾品珍的这彪骑兵驰至塘子巷口时,与清政府的骑兵相遇并展开短兵相接的遭遇战,双方搏杀,顾品珍率几十名学生兵与数倍于己的清军麋战,丝毫不落下风,战斗英勇顽强。麋战中,顾品珍左手受重伤,仍以右手指挥战斗,终将清政府的骑兵击溃,随后顾品珍不顾左手重伤,坚持亲率学生兵向吴井桥疾进。至吴井桥,正遇步炮两标义军迎面而来,两方互通口号后,高声欢呼,汇合一处向城内行进。至火车南站,刚与顾品珍激战后的清军骑兵和巡防营两连士兵集体投降,城南战事甫定。在这一晚的战斗中,顾品珍悼勇异常,利用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攻破小西门,亲迎义军入城,为 “重九起义” 的成功浴血奋战。年月,重九起义取得胜利,云南革命党人成立云南军政府,推举蔡锷为都督。顾品珍由于英勇作战被委任为云南军政府参谋部所属第五部(辎重弹药部)部长。
参与援川
武昌起义后四川省社会秩序混乱军政府林立。同盟会会员张培爵夏之时等人在重庆市成立重庆蜀军政府;四川总督赵尔丰陈兵成都市、简阳市之间;川汉铁路大臣托忒克·端方在川东地区。同时清政府委派的钦差大臣联豫也由雅州向成都进军率兵平乱。四川情况纷乱复杂局势紊乱不堪。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四川问题,云南军政府决定派兵援川。援川军下辖两个梯团,其中以谢汝翼担任第一梯团长,以李鸿样作为第二梯团长。伤愈的顾品珍参加 “滇军援川军”, 任谢汝翼所部第一梯团副梯团长。
1911年12月28日,顾品珍率军向叙府地区翠屏山、真武山以及吊黄楼等地发动进攻, “毙匪首罗子舟及统领、管带二十余名,匪党四十余名,搜获枪支二十余杆,穷追三十余里”。 同时援川军还向自流井、贡井地区出击, “夺获快炮三百余支,洋抬炮数门,马四五十匹,铜钱七千串”。顾品珍率部大力剿灭川南地区土匪,使得川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维护了川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百姓的安定生活,赢得了川南百姓的拥戴。
1912年4月,援川滇军开始离川返滇。除张子贞率一支队入黔驴外,其余滇军皆返回云南省。援川滇军回到云南后,顾品珍仍留在滇军工作,继续为革命服务,先后担任骑兵团团长、讲武堂堂长等职。1913年秋顾品珍代理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1914年3月改任第一师师长。
护国运动
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改翌年为洪宪元年。12月25日云南爆发反袁起义。翌年1月16日,顾任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长随蔡锷由昆明市经宣威市、毕节市入川,与北洋军张敬尧、吴佩孚、李秉之等部鏖战于泸州纳溪间。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气极死去,黎元洪升任总统,蔡锷任四川省督军兼省长,顾品珍率领的第三梯团改编为川军第六师,顾任师长兼成都卫戍司令。1917年4月28日,黎元洪任命驻川滇军顾品珍为中央陆军第十四师师长。
靖国运动
1917年7月,丁巳复辟,段祺瑞组织军队赶走张勋后,自任为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撕毁约法解散国会。孙中山为了维护民国约法,号召南方各派军阀一致反对北洋军阀,开展护法运动。1917年7月,唐继尧将第六师改编为靖国第一军,顾品珍任军长。8月中旬,唐继尧发出通电响应护法运动。但是他响应护法只是为了进军四川省而想出的借口,故而为了区别护法运动,唐继尧宣布他开展的是 “靖国” 运动。
顾品珍与滇军赵又新、黄毓成部联合,向重庆市发起进攻。顾品珍身先士卒,临危奋战,将吴光新部赶出四川。随后,顾品珍率部驻于资阳市、简阳市、资中县、内江市4县。
1918年,顾品珍驻节资中,所部分防简阳、资阳、内江、自流井。顾至资中后,即以剿匪、练兵、节用、息民为事,重申军纪,选择官吏,整顿财政。他每早起床后必练器械操,事事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同士兵共甘苦。1919年11月,资中县士民为顾建造生祠,感谢他治资之德。
率部反唐
1920年10月,川滇战争再起,滇军失利,时任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的顾品珍不满滇军干预川政,以士兵厌战为由,率部回滇。1920年12月,滇军将领叶荃在目睹唐继尧治理下的云南省人民衣食无着生活困苦的现实后,决意反唐。1921年1月29日,叶荃部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宜良县地区发动闹饷风潮,暗中准备秘密进攻昆明市。唐继尧派出重兵进行弹压,双方在杨林板桥遭遇并激战。2月5日,叶荃战败随即撤退。唐继尧派出驻守昆明部队的主力讨叶荃,却不防备顾品珍。顾乘唐军兵力分散,省城城防空虚之机,于1921年2月6日突然从宣威市进军昆明。唐继尧措手不及,无力抵抗,于2月7日(旧历除夕)仓出逃,流落香港特别行政区。此后孙中山于4月2日,正式通过任命顾品珍为滇军总司令,管理全省军务的决议。顾品珍任职期间,收回购买军火的百万巨款全部作调济币制需要,响应孙中山号召,派部属率兵参与北伐,被孙中山称为“仁义之师”。
英年早逝
1922年1月唐继尧向云南省发起反攻,由于黔军谷正伦部阻止唐军向北假道贵州省入滇,因此唐继尧只得改向西进分作两路,一路由百色市进攻剥隘,一路假道贵州兴义进攻师宗。云南方面顾品珍亲自率军拒唐,他在宜良县设立大本营,兵分两路堵截唐继尧。一路派第一路司令杨希闵防守师宗、罗平县抵抗由曲靖进攻的唐军;一路派副司令张开儒率第四混成旅旅长杨如轩,第六混成旅旅长赵遂生两部由蒙自市、开远市东行,抵抗由广南进攻的唐军。
唐顾战争初期,顾品珍部北伐军兵力超过唐继尧数倍,而且以逸待劳。双方大战于宜良河两岸,顾部处于优势地位。但由于顾品珍部在抵抗唐继尧的行进途中发生内讧,导致其优势地位丧失。1922年3月7日,唐继尧率军进驻开化县,迫使顾品珍方面的张开儒部退守蒙自。随后唐继尧与吴学显配合,一起率兵向张开儒进攻,张开儒继续退守阿迷。3月13日,唐继尧率军进驻蒙自,顾品珍不甘心军事失利,率军亲自反攻蒙自。不料顾品珍军中暗藏的唐继尧旧部纷纷哗变,导致顾品珍部士气大落,军无斗志,刚和唐军接触就大部溃败。顾品珍无奈只好率残部退守天生关。
1922年3月24日,顾品珍设在宜良天生桥鹅毛寨的指挥部遭到吴学显所属黄成伯匪部的突然袭击,参谋长姜梅龄和警卫营长杨联第相继阵亡,情势十分危急。警卫人员劝顾赶快撤走,顾急上马冲出重围,当至天生桥时,马不向前而转头向后,群匪赶至扫射,顾脚受重伤,跌下马来,遂遭土匪枪杀(一说是自杀)。时年四十二岁。
1923年4月9日,孙中山先生以大总统名义,发布了《褒扬顾品珍令》,指出:“前云南省总司令顾品珍,忠诚纯笃,勇略冠时,治军有方,勋劳夙著。”决定:“顾品珍追赠为陆军上将,生平事迹宣国史館立传,以昭崇报,而示来兹。”
故居
昆明市华山西路41号是云南近代史上知名人士顾品珍的故居,有上百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
昆明历史名人 | 护国干城 顾品珍.昆明市党史研究室.2025-02-26
顾品珍:捍卫成果洒热血 北伐讨贼身先卒.上游新闻.2025-02-26
顾品珍故居是拆还是留.新浪网.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