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伊尔-28轰炸机

伊尔-28轰炸机

伊尔-28轰炸机(俄文:Ил-28,英文:Ilyushin IL-28,北约代号:Beagle,译文:猎兔犬)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研制的亚音速轻型双发喷气式轰炸机。

伊尔-28轰炸机按照对前线军事目标和水面舰艇进行战术轰炸的要求设计,采用双发、平直翼常规气动布局,机长17.6米,翼展21.5米,机高6.7米;空重为1289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可达21200千克。该机配备两台克利莫夫VK-1A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为27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9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2300米,最大航程2260千米。

伊尔-28于1948年7月8日首飞成功,并于1950年开始在苏联空军和海军服役,是苏联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喷气轰炸机。该机型的机组乘员为3人,包括飞行员、领航员和通信射击员。该机正常载弹量为1000千克,最大载弹量可达3000千克;机头装有两门23毫米航空机炮,尾部则配备两门23毫米自卫机炮。

伊尔-28除了基本型之外,还衍生出伊尔-28R侦察机、伊尔-28T鱼雷轰炸机和伊尔-28U教练机等型号。此外,伊尔-28还有出口改型,包括侦察机鱼雷机、反潜机和靶机等。

伊尔-28轰炸机总共生产了约6316架,在苏联国外获得了广泛应用,曾在众多国家的空军或海军航空部队中服役,这些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拉克也门、中国、朝鲜、摩洛哥尼日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叙利亚索马里、芬兰以及捷克斯洛伐克。此外,该机型还实现了在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本土化生产。中国国产轰-5就是在伊尔-28基础上对结构和各系统成品件做了重大更改的轻型轰炸机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苏联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有以螺旋桨发动机为动力的轰炸机,而此时的德国已经率先研制成功喷气轰炸机。

二战后期,德国梅塞施密特飞机公司设计生产了梅塞施密特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并于1944年夏末首度投入实战。虽然燃料缺乏使得Me-262未能完全发挥其性能优势,但该机仍取得击落敌机509架的战果。

而与此同时,德国还研制了另一种Ar-234型喷气轰炸机,它是一种装备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单座高速侦察轰炸机,属世界上第一种可实用的喷气轰炸机。 Ar-234采用正常布局,近圆形截面的机身上装一副梯形上反上单翼,翼下方左右各挂装一个发动机短舱,因此进气与喷气均不受阻拦。机尾有一套普通的梯形尾翼。机身头部是卵形全透明座舱,无突出风档。前三点单轮起落架可全部收入机身内,故主机轮横距很窄。在发动机短舱下,各有一个炸弹架。 虽然Ar-234的设计和部分设备并不完全成熟,但它还是开创了轰炸机使用喷气动力的新天地。

德国喷气式战斗机战略轰炸机的出现和运用,给苏联留下深刻印象。鉴于喷气轰炸机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好,当苏联解决了喷气发动机制造难题后,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了研制喷气轰炸机的计划。

研制历程

伊尔-28 的研制开端可以追溯到 1945 年,当时在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柳利克的领导下,苏联首批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全面展开。根据计算,自行研制的TR-1 涡喷发动机的起飞推力应达到 1500 至 1600 公斤力,远远超过苏联红军缴获的德国宝马 003 和容克斯 004 发动机(其推力为 800 至 900 公斤力),同时巡航耗油率更低,单位质量也更小。而谢苗・弗拉基米罗维奇・伊留申、帕维尔·苏霍伊、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谢尔盖・阿法纳西耶维奇・拉沃奇金和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的飞机设计局都接到了研制实验性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任务,并且都针对这款发动机进行了设计。

伊尔-22阶段

伊柳辛设计局提出的伊尔-22是对德国阿拉道Ar 234喷气轰炸机的重大升级,该机长21.05米,翼展23.06米,空重14950千克,由四台留利卡TR-1轴流式涡喷发动机提供动力,这些发动机被安装在单独的机翼吊舱中。伊尔-22的自卫武器为背部和尾炮塔,各配备两门航空机炮。该机最大载弹量2吨,具有五名机组人员。

伊尔-22在1947年7月24日首飞,但由于发动机动力不足、可靠性差、油耗高,最终没有进入国家试飞阶段。特别是发动机,TR-1的设计推力1500至1600公斤,但最终仅能产生940千克推力,并不比德国货好,导致伊尔-22的研制工作在1948年初被叫停。不过虽然项目失败,但伊尔-22还是使伊柳辛设计局积累了研制未来喷气式轰炸机所需的经验,所缺的只是更好的发动机。

新发动机到来

1946年9月,新当选的英国工党政府同意向苏联出口罗尔斯·罗伊斯“尼恩”和“德文特”两种涡喷发动机,以改善两国外交关系。在当时,“尼恩”是世界上最好的喷气发动机,推力强大、可靠、燃油效率比苏联人的发动机要好25-30%。获得发动机后,苏联人立即着手对“尼恩”进行逆向工程,克里莫夫设计局从1947年8月起开始生产RD-45,随后迅速发展为体形和推力更大的VK-1。

RD-45的出现使谢尔盖·伊柳辛终于为自己的喷气式轰炸机找到了合适发动机,尽管没有政府的支持,但伊柳辛仍在1948年1月开始着手研制伊尔-28,并终于在1948年6月12日获得了官方批准,当时原型机已经开始了滑行试验。

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提出研制新型前线喷气式轰炸机,要求该机能装载3吨炸弹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飞行,图波列夫公司被选为研制单位,推出了图-14双发轰炸机。伊尔-28的出现使图-14遭遇强力竞争,这让图波列夫本人非常不满。

迅速推进

伊尔-28研制迅速,安装“尼恩”发动机的原型机于1948年7月8日在伊柳辛设计局首席试飞员弗拉基米尔·科基纳基驾驶下首飞成功,原型机在首飞中表现不错,操控性也很出色。在总工程师维克多·波盖斯基的主持下,试飞项目进展顺利,没有出现严重问题。1948年12月30日,安装RD-45F发动机的第二架伊尔-28原型机开始试飞,试飞工作一直持续到1949年5月。

伊尔-28的体形比伊尔-22要小,机组编制只有三人(飞行员,导航员和尾炮手),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在与图-14的竞争中,伊尔-28凭借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性能在1949年8月8日获胜,获准量产。而图-14只获得苏联海军航空兵的小批量订货,被作为鱼雷轰炸机使用,总产量仅150架。

生产历程

1949年5月,在约瑟夫·斯大林主持的会议上,苏联决定将伊尔-28轰炸机列装空军。经过国家试飞后,换装VK-1发动机的伊尔-28生产型在1949年9月后开始量产,首架生产型在1950年3月下线。为了迅速装备部队,伊尔-28同时在位于莫斯科鄂木斯克州和沃罗涅日的三座工厂制造,到1953年就已经制造出1558架。苏联在高峰时期每月能生产出100多架伊尔-28,如此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使该机甚至比米格-15战斗机米格-17战斗机还便宜。伊尔-28的大规模生产一直持续到1955年,在6年时间里,苏联共制造了6316架伊尔-28。

装备和服役历程

到1950年底,伊尔-28在苏联空军形成全面战斗力,并在1951年进入苏联海航服役。伊尔-28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成为苏联前线空军的重要装备,具有强大的常规和核打击能力,取代了过时和老化的活塞轰炸机,如佩特利亚科夫佩-2和道格拉斯A-20“浩劫”。该机易于操纵,飞行员在波-2教练机和图-2轰炸机上积累350-400飞行小时后,再飞2-3架次伊尔-28教练机,就能在伊尔-28上放单飞。

伊尔-28被部署在整个苏联境内以应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威胁,装备核武器的“小猎犬”则被部署在苏联西部,随后又前出到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那里可以触及英吉利海峡。尽管战斗机性能的提高使“小猎犬”随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脆弱,但苏联空军飞行员已经熟练于低空作战,增加了北约战斗机的拦截难度。

伊尔-28服役后不久就获得机组人员的欢迎,这种高性能轰炸机操纵起来没有怪癖,且飞行舒适。由于其敏捷性、速度和致命的双发航空机炮,该机在演习中很难被拦截。伊尔-28以机身坚固著称,一架伊尔-28曾迫降波罗的海,在救援抵达前一直在海面漂浮了两个小时,最后被拖回岸上,维修后重新服役。VK-1发动机也坚固耐用,许多飞行员在飞行中遭遇发动机吞鸟、树枝和其他异物的事故,但仍安全返回。当然“小猎犬”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当飞行员打开或关闭手动燃油泵时,随着重心的移动,飞机一般会开始不规律机动。该机在服役初期还暴露了自动驾驶仪不可靠,潮湿天气下挡风玻璃形成雾气,以及机舱加热/冷却不良等问题。

到60年代初期,随着更多现代化飞机和导弹的出现,苏联大多数伊尔-28退役,仍在服役的也被撤回苏联东部地区。尽管还有数以千计的飞行小时,许多伊尔-28在拆解后报废,一些则被出口到其他国家。不过还是有一些伊尔-28一直服役到80年代,多数是教练型和侦察型,以及拖靶型。

基本设计

机体结构

伊尔-28轰炸机是一款全金属结构的单翼机,机身呈圆形截面,分为四个部分。后来,后两部分被合并为一个整体结构。伊尔-28的所有油箱均为软式结构,内部设有金属容器,并涂有特殊的防护涂层。油箱的总容量为7908升。为降低火灾风险,飞机采用了二氧化碳惰性气体加压系统,气体存储在一个8升的气瓶中。

伊尔-28的机翼采用直线前缘设计,由两个纵梁构成,分为中翼段和外翼段。机翼边缘安装了防冰系统,这是苏联前线轰炸机首次采用此类系统。凭借这一系统,伊尔-28能够在低空飞行时应对湿雪天气。机翼的后缘装有襟翼和副翼,其角度调节通过液压系统完成。伊尔-28的尾翼采用后掠式设计,整个结构为全金属材质,升降舵和方向舵上安装了远程可调的配平片,边缘还配备了防冰装置。伊尔-28战略轰炸机的进气道入口处安装了防护网,用于防止异物进入发动机

伊尔-28采用平直上单翼常规气动布局,流线形圆形截面机身,最前部是领航兼投弹员的玻璃机头座舱,稍后的机背上部有一个气泡形飞行员座舱盖,下部是轰炸雷达罩。机身中部内设一个炸弹舱。机尾是活动手控自卫炮塔,内可坐一名射击员(兼通信员),翼下可挂鱼雷火箭弹,翼梢可挂副油箱。

动力系统

伊尔-28轰炸机采用的是VK-1和VA-1A涡轮喷气发动机,均配备了离心式压气机。发动机的推力为2700千克,启动时使用电动启动机。发动机的排气通过一个延长的排气管道排出,并采用空气冷却。推力调节通过连接到驾驶舱油门杆的钢索系统完成。伊尔-28还曾有过一个试验型号——伊尔-28RM,该型号配备了VK-5发动机,推力达到3100千克,性能有所提升,但未投入批量生产。

为了缩短起跑距离,伊尔-28配备了PSR B1937+211500-15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安装在机翼下方。助推器的推力向量通过飞机重心,以确保起飞性能优化。使用完毕后,助推器通过抛射装置抛弃。此外,伊尔-28采用三轮式起落架,前轮为双轮设计,但没有刹车装置,飞机的制动主要依靠主起落架的刹车系统。起落架的收放通过压缩空气控制,刹车则采用液压驱动。发动机的液压泵安装在发动机的传动装置上。

武器系统

伊尔-28轰炸机的机腹内部炸弹舱可携带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弹,也能运载小型战术核武器。机翼下8个挂架,可挂火箭弹或炸弹。为了提高伊尔-28的自身防御能力,设计师在伊尔-28头部设置两门23毫米口径NR-23型机关炮,同时设置同样采用23毫米口径NR-23型机关炮的尾部炮塔

航电系统

电气设备由安装在发动机上的两台GSR-9000发电机和安装在机身内的两块12-A-30蓄电池供电。无线电设备包括:RSIU-3M指挥电台、RSB-5通信电台、ARK-5罗盘、RV-2和RV-10无线电高度表、PSBN-M雷达瞄准具、“大陆”盲降系统以及SRO识别应答器。航空导航设备包括:AGK-47B航空地平仪、GPK-46陀螺半罗盘、DGMK-3远程陀螺磁罗盘、KI-11罗盘、AB-52导航瞄准具,以及KUS-1200空速表、VD-17高度表、MA-095马赫指示器、UP-2转弯仪、AVR-M和ACHO时钟等。此外,机上还安装了AP-5型自动驾驶仪。

座舱设计

伊尔-28的驾驶舱为密封设计,能够在12000米的高度维持相当于4250米高度的气压。机组人员均配备个人氧气面罩。飞行员和领航员的座椅采用10毫米厚的钢制防弹背板和座椅靠背。领航员舱还安装了32毫米厚的铝制装甲,飞行员和领航员座椅后方则有10毫米厚的钢制隔板

飞机的前部设有飞行员和领航员的座舱,尾部设有炮手的座舱,这些座舱均为密封设计,并覆盖有隔热材料。领航员在飞行中使用弹射座椅,而在操作导航设备时,他会转移到一个折叠座椅上。飞行员的座椅也配备了弹射装置,机组人员的弹射方向为向上和向后,以避免与尾翼发生碰撞。炮手则通过一个气动舱口离开飞机。飞机的中部是武器舱,由两扇带有双重气动装置的舱门覆盖。武器舱后方是飞机的后部燃油箱和炮手的独立座舱,其特点是采用了侧面和端部的防弹玻璃。

性能数据

服役情况

服役国家

中国

1952年9月,中国首次向苏方提出订购60架伊尔-28喷气轰炸机。首批交付的60架飞机于1952年10月底飞抵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装备空8师的3个团。1953年7~10月间第二批60架伊尔-28飞抵齐齐哈尔市。到1956年共进口171架。1953年10月1日,45架伊尔-28首次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阅兵。1959年用于西藏平叛。1959年11月,苏联专家帮助将空10师的伊尔-28飞机改装成电子侦察机电子战飞机各1架。另自行改装电子干扰机1架。这是空军第一批电子侦察干扰飞机。1959年12月22日-1960年1月12日,空军的伊东-28电子侦察机在沿海地区执行了多次侦查任务。苏联专家改装的电子干扰机于1969年底调独5团。1981年1月13日,8架(空8师5架、空10师3架)伊尔-28各加装1部953-1型10厘米波段回答式干扰机和1部954-1型3厘米波段干扰机。1982年10月7日,伊尔-28开始用国产轰雷-3型雷达和轰瞄-1甲瞄准具代换苏制设备。1986年8月28日,总参谋部批准伊尔-28退役。

埃及

埃及获得了60架伊尔-28,其中有20架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在祖玛被法军的F-84F“雷电”战机击毁。

越南

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约10架伊尔-28型机被交付给北越空军,这迫使美国空军在该战区部署了康维尔F-102型截击机,以应对潜在的威胁。

尼日利亚

1967-1970年,尼日利亚空军在“比夫拉战争”期间,从阿尔及利亚和埃及接收了六架伊尔-28轰炸机。这批战机被尼日利亚方面用于轰炸比夫拉境内的村庄,驾驶它们的是埃及飞行员、尼日利亚飞行员和外籍雇佣兵。据称,至少有三架伊尔一28尚未起飞便被比夫拉空军的“轻型平叛战机”机队直接摧毁或重创。

古巴

1962年,古巴共接收了 42 架伊尔-28轰炸机,但由于古巴导弹危机,很快这些飞机又回到了苏联

朝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装备了伊尔-28轰炸机,朝鲜将伊尔-28与“冥河”导弹结合使用,给韩国造成很大的威胁。

阿富汗

阿富汗空军在1957年从苏联获得了54架伊尔-28,其中包括4架伊尔-28U教练机。这些飞机在1990年代的阿富汗内战中都被停飞,这些飞机在1994年后仅保留教练机继续使用。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第4020航空团在1957年获得了一架伊尔-28轰炸机,并将其分配给第2中队。1971年,该团将这架伊尔-28交换为一架轰-5,即中国版的苏联伊尔-28。这架轰-5一直服役到1992年才正式退役。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空军使用的该型号飞机中包括了苏联制造的伊尔-28和伊尔-28U以及捷克Avia公司生产的B-228和CB-228。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在1955 年接收了 14 架 Il-28R 和 1 架 Il-28U,这些飞机于 1974 年退役。

东德

在1954年至1982年间,东德空军共装备了12架伊尔-28轰炸机和1架伊尔-28U教练机,主要用于拖曳目标和发动机测试等任务。

芬兰

在20世纪60年代,芬兰接收了4架飞机(包括1架伊尔-28和3架伊尔-28R),编号为NH-1至NH-4。这些飞机被用于白鲸捕捞、海上侦察与巡逻,以及航空测绘学,直到1981年。飞机型号的字母代码(NH)来源于芬兰语“Neuvostoliittolainen Hinauskone”(苏联拖曳机),但由于与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芬兰语拼写为Hruštšov)的姓名首字母相同,它们也被昵称为“尼基塔”。

参战实例

中国

1955年1月,在一江山岛战役中,当为登陆部队提供掩护时,中国空军首次动用了伊尔-28轰炸机。它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中国认识到轰炸机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埃及

埃及的伊尔-28轰炸机还参与了1963年开始的北也门内战。除了对保皇派武装实施空袭外,它们还对沙特阿拉伯吉赞、纳季兰和海米斯穆谢特等城市进行了轰炸。

衍生型号

除了伊尔-28轰炸机外,伊尔-28系列衍生型号有伊尔-28R侦察机、伊尔-28T鱼雷轰炸机和伊尔-28U教练机。伊尔-28出口改型有侦察机、鱼雷机、反潜机、靶机等。

苏联

中国

轰-5

中国国产轰-5是在伊尔-28基础上对结构和各系统成品件做了重大更改的轻型轰炸机,自行设计的图样占原型机的40%,是在没有任何苏联现成工艺资料的情况下独立自主试制成功的。1963年完成改型设计,年末开始试制,1965年完成部件装配,1966年9月24日在哈尔滨市首飞成功。1967年6月8日批准定型投入批生产,8月首批装备部队。1972年开始进行优质过关,1974年实现优质批生产,1975年通过国家验收。还改型了教练机、鱼雷机、侦察机、拖靶机等。1968年5月4日~6月9日,空10师5架轰-5进行核训练弹试投。1981年1月13日,空10师2架轰-5各加装2部963型10厘米波段干扰机。1982年10月7日,轰-5开始用国产轰雷-3型雷达和轰瞄-1甲瞄准具代换苏制设备。到1984年停产,共生产271架。在空军内部,通常将国产飞机称为“国轰-5”,将伊尔-28称为“苏轰-5”。

捷克斯洛伐克

相关事件

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约翰·肯尼迪在谈判中使用了“进攻性武器”这一模糊表述,而未明确指出具体指代导弹。赫鲁晓夫则认为肯尼迪所指的“进攻性武器”就是导弹。1962年10月31日,赫鲁晓夫同意撤出所谓的“进攻性武器”,但美国国务院在11月2日向苏联驻美大使馆提交了一份清单,其中不仅包括苏联已同意撤走的导弹,还涵盖了“伊尔-28”轰炸机、“科马尔”鱼雷快艇等武器。此前,苏联一直否认向古巴提供进攻性武器,赫鲁晓夫在同意撤出相关武器的信中也使用了“你们称之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这一表述。美国的这一清单让赫鲁晓夫感到尴尬,因为模糊的措辞使约翰·肯尼迪利用了苏联在信用上的劣势,从而在谈判中占据更大话语权。

11月11日,苏联在撤走所有导弹的第二天,赫鲁晓夫又同意在一个月内撤出包括“伊尔-28”轰炸机在内的所有重型武器。肯尼迪看到赫鲁晓夫已做出最大让步后,于11月20日宣布,由于苏联承诺一个月内撤走所有“伊尔-28”轰炸机,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并取消“武装隔离”。此后,美国不再检查驶往古巴的苏联船只,但按照运出导弹的程序,监督苏联撤走“伊尔-28”轰炸机。12月7日,42架“伊尔-28”轰炸机全部运出古巴。

相关评价

伊尔-28轰炸机,按照对前线军事目标和水面舰艇进行战术轰炸要求设计,它是一种融合了新旧两个时代技术特征的飞机,既采用了先进的喷气发动机,又保留了螺旋桨发动机的机翼气动布局。因此,难免存在局限性,影响了长期服役。(《轰炸机与直升机》丛书评)

参考资料

Ilyushin IL-28 (Beagle).militaryfactory.2025-02-25

Iljušin Il-28 [kód NATO: Beagle].Armedconflicts.2025-02-25

朝鲜老式轰炸机让韩国心虚(图).央视网.2025-02-25

寻迹航博 | 馆藏名机.微信公众平台.2025-02-25

..2025-02-25

苏维埃“小猎犬”(上),伊尔-28轻型轰炸机.空军之翼.2025-02-28

Фронтовой бомбардировщик Ил-28, описание и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 Источник: https://army-today.ru/tehnika/il-28.army-today.2025-02-25

..2025-02-25

Ил-28.Airwar.ru.2025-02-26

..2025-02-25

..2025-02-26

Ar234.上海航宇科普中心.2025-02-26

苏维埃“小猎犬”(下),伊尔-28轻型轰炸机.空军之翼.2025-02-28

Ил-28 – «Мясник» из КБ Ильюшина Источник: https://warbook.club/voennaya-tehnika/samolety/il28.warbook.club.2025-02-25

俄文:Ил-28Т.Airwar.ru.2014-08-12

58年前振翅一飞,开启一段空中传奇!.微信公众平台.2025-02-25

..2025-02-25

Ilyushin Il-28.academia-lab.2025-02-26

58年前振翅一飞,开启一段空中传奇!.《航空知识》杂志.2025-02-26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