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快艇
鱼雷快艇又称鱼雷艇(鱼雷 boat)是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高速舰艇,鱼雷快艇的主要任务是在海上对敌人的舰船实施鱼雷攻击。
鱼雷快艇排水量不大,大的一百多吨,小的只有几十吨。但速度快,可以达到40—50节/时,有“海上轻骑”之称。大多数鱼雷艇采用“滑行艇”型,船身细长,船头尖,船尾平直,底部是直线型,与水面倾斜成一定的角度,因而航行阻力小。有的快艇采用水翼型,在艇底装有水翼,航行时能使船体离开水面,航行阻力更小。鱼雷艇装有功率很大的发动机和高效率的推进装置。大型快艇的发动机功率甚至与万吨巨轮相当。 可进行鱼雷攻击,也可以与其他兵力合同攻击,还可以用来布设水雷,运送侦察兵登陆和施放烟幕等。根据排水量不同可分为大鱼雷艇和小鱼雷艇两类。一般装有两具鱼雷发射管,并有小口径高射炮或大口径高射机枪。20世纪50年代末,使用反舰导弹作为主要攻击武器的导弹快艇出现,在实战中很快取代鱼雷快艇的地位。2022年1月来,俄罗斯、美国陆续研发出无人鱼雷艇。
鱼雷快艇在世界兵器发展中占据一定位置,通常集群活动,协同作战。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与其他舰种协同作战,对大、中型敌舰进行突然袭击。然而在作用距离远、分辨能力高的现代雷达作用下,鱼雷快艇的攻击力则受到削弱。
发展沿革
出现背景
鱼雷艇诞生于南北战争(1861-1865年)时的水雷艇(杆雷艇)。当时还没有鱼雷,水雷艇部突出一根长长的撑杆,撑着水雷向敌舰猛烈撞击,将敌舰炸毁。1864年,北军的水雷艇就用这种办法炸沉了南军的“阿尔比马尔”号铁甲舰。但是这种操作危险性高,因为杆雷艇需要接近敌舰,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敌方火力范围之内。后来,随着鱼雷艇的出现,杆雷艇这种近战武器便退出了战争舞台。
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成功制造并实验了世界上第一条自航式水雷。这个钢制细长的水雷两头尖锐,外形非常像海豚或鱼,当时中国因此将这类水雷命名为鱼雷。天津水师学堂鱼雷专业教材中记述:“……其身圆长,前后体尖,头有圆嘴,后有双轮,能以行驶。似鱼有翅有尾,能自上下,驶行水中,如鱼之游泳,有鱼之形,有雷之力,行驶力猛,能击沉敌船,故谓之鱼雷。”后来制造了专门用来发射鱼雷的舰艇便是鱼雷艇。
诞生
1877年,英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以鱼雷为主战武器的军舰——“闪电”号鱼雷艇,开创了舰船史上一类新型舰种。
几乎与英国同时,俄罗斯建造的“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水雷艇也可看作是最早的原型鱼雷艇。此后,欧洲各国海军都相继制造和装备了鱼雷艇,鱼雷艇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
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各国指导思想的不同,鱼雷艇的建造方式也五花八门,鱼雷管的布置方式更是各不相同。有些是从艇首攻击敌舰,有的是从艇尾攻击敌舰,有的鱼雷发射管是固定的,有的鱼雷发射管是可旋转的,唯有意大利建造的鱼雷艇是从艇的两舷发射鱼雷,经实战检验这种布设较为合适,并为各国效仿。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鱼雷快艇都取得了较大战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艇战、技术性能日益提高,在海战中被广泛使用。据不完全统计,参战国鱼雷艇总数达1300余艘,且战、技术性能均有明显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专家认为军用快艇的战斗使命已经结束,今后远海作战需要的是航空母舰、驱逐舰等大型舰艇。因此,美国大量的快艇被送进了匹兹堡的炼钢炉变成了制造福特汽车公司、好莱坞道具以及儿童乐园的材料。
转型
1969年,一场小规模海战,决定了鱼雷艇向022型导弹艇的演变。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上千吨的“埃拉特”号驱逐舰遭遇两艘埃及 “蚊子”级导弹艇。导弹艇发射了4枚导弹,其中3枚命中埃拉特号驱逐舰,将其击沉。这次战斗引起各国反思。让导弹艇得以迅速发展,鱼雷艇大量退出军事舞台。
2022年1月,媒体报道,俄罗斯正在研发一种能在远海区域和北极地区自主搜索并摧毁敌方潜艇的无人鱼雷艇。无人艇既能自主行动,也能由几名乘员操控,还能由岸上或运载船上的操作人员远程控制。
2023年1月,在美国海军水面舰队联盟研讨会上,L3哈里斯技术公司首次向外界展示一款鱼雷快艇的模型。艇艏配有12.7毫米机关枪的遥控武器系统,艇体后部有4枚MK-46型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
基本设计
综述
鱼雷快艇的满载排水量一般在40~150吨,少数大型鱼雷快艇在200吨以上;艇上装有鱼雷发射管。造价低廉,制造容易,使用方便。
火力系统
鱼雷快艇上装有2~6具鱼雷发射管,大型鱼雷艇可以携带水雷和深水炸弹,并装有高射武器;小型鱼雷艇一般装有两具鱼雷发射管,并有小口径高射炮或大口径高射机枪。
动力系统
鱼雷快艇动力系统随时代进步从蒸汽机到汽油机柴油机都有,速度普遍快于同时代的大型军舰。
主要分类
鱼雷快艇根据排水量不同可分为大鱼雷艇和小鱼雷艇两类。大鱼雷艇排水量60—100吨,续航距离600—1000海里。一般设有2~6座鱼雷发射管。可以携带水雷和深水炸弹,并装有高射武器;小型鱼雷艇排水量在60吨以下,续航距离300—600海里。一般装有两具鱼雷发射管,并有小口径高射炮或大口径高射机枪。
服役情况
服役动态
鱼雷快艇曾服役于苏联、中国、奥地利、希腊、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北欧各国海军。
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方用白头鱼雷一举击沉排水量2000吨的土耳其炮舰。从此,鱼雷艇开始加速发展。
1918年,两艘意大利鱼雷艇用两枚鱼雷击沉奥匈帝国的万吨级战列舰。
1930年8月7日,这艘名为UZ-16的快艇交付使用,从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海军的第一艘鱼雷快艇。被易名为S-1、S是德语"Schnellboot”(快速艇)的首字母。
1953年,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了P6建造权。1955年2月,第一艘鱼雷艇开工,此后的第一批20多艘鱼雷艇很快用完了国外进口木材。1955年5月,中国制造出第一艘鱼雷艇,该鱼雷艇很快投入批量生产。1984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大型钢质鱼雷艇交付部队使用,代号027型。这型鱼雷艇排水量接近100吨,耐波性好,配备有新型鱼雷攻击射控系统和4个鱼雷发射管,一次齐射可形成扇面攻击,命中率高,作战威力明显提升。
20世纪50年代末,使用反舰导弹作为主要攻击武器的导弹快艇出现,在实战中很快取代鱼雷快艇的地位。此后鱼雷快艇几乎销声匿迹。
实战运用
首次实战
俄罗斯建造的“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水雷艇看作是最早的原型鱼雷艇。
1887年1月13日,俄国战舰向60米外的土耳其“国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这是在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方舰船。早期的鱼雷速度不快,发射鱼雷的战舰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几乎冲到敌人眼前,才能射出鱼雷。
击沉万吨级战列舰
1918年6月,2艘意大利鱼雷快艇用2枚鱼雷就击沉了奥匈帝国的万吨级战列舰“伊斯特万”号。
日俄战争
1904-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了一场耗时一年多的侵略战争。其中,日军鱼雷艇在旅顺军港袭击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舰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0月,德军S艇第3支队就取道莱茵河水系和桑河、隆河等内陆水道,辗转于当年底入驻西西里,开始参与地中海之战。
1942年6月14日,S-56重创英国巡洋舰“纽卡斯尔”号,宣告S艇抵达这个战场。盟军于1943年9月在萨勒诺登陆之后,残存的S艇进一步被压缩在亚得里亚海。意大利宣布投降这天,仍留在南部港口的S-54和S-6l临时编成一个小队,由S-54艇长克劳斯·迪根哈特·施密特( Klaus-Degenhard Schmidt)中尉率领离港北上,目的地是威尼斯。两艘S艇且战且走,出发后次日就布下水雷炸沉了英国布雷舰“神仆”号,接着在日先是击沉意大利炮艇“北极光”号,稍后缴获了意大利运兵船“豹”号,最后于黄昏将至之前用鱼雷打沉了意大利驱逐舰“昆提诺·西拉”号。
这支小部队在9月12日开抵威尼斯共和国城外,经过简短的考虑,施密特中尉决定冒一次险,单艇驶入威尼斯。缓入城后施密特很快就如愿同意大利北亚德里亚海大区军事长官埃米利奥·布兰塔(Emilio Brenta)和威尼斯意军总司令扎诺尼( Zanoni)海军上将展开了谈判。德国中尉异常坚决,他声称意大利人唯一可做的就是举城缴械,否则德国空军将马上展开空袭。意大利将军们起先怀疑这是谎言,但一想到曾摧毁过无数名城的德国炸弹将要落到可爱的水城,他们就不寒而栗。布兰塔和扎诺尼双双同意:威尼斯无条件向德军投陷。
于是,在水城威尼斯,地中海S艇部队的成就达到了顶点。一座城市和驻守在那里的5000名士兵被一名海军中尉、40名水兵、一艘S艇不发一弹地征服。后来,以威尼斯等地为基地,S艇一直活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4年4月27日,驻法国瑟堡的德军S艇第5支队接到空军报告,称有数艘盟军商船正编队行动,未发现护航舰。于是该支队在晚间22时派出9艘S艇离港,并发现了9艘盟军舰船。4月28日凌晨2时许,三艘S艇率先攻击LST-507号登陆舰,事后统计,德军S艇当天共造成638名美国士兵丧生,是继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军单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天,而S艇却全身而退。
中国海军
1955年1月10日,中国海军鱼雷快艇1大队102号艇冒着6级风浪,在一天之内连续出击两次,开创了以单艇独雷击沉国民党海军“洞庭”号炮舰的战绩。击沉“洞庭”号炮舰的积谷山东北海战,发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由小到大的初创阶段。
1955年1月10日当天,国民党海军投入“太湖”号护卫舰、“永昌”号扫雷舰、“洞庭”号炮舰,这些军舰固然吨位大、火力强、航速高,但舰上人员警惕性不高,对鱼雷艇袭击毫无戒备。据战史记载,鱼雷快艇1大队出击时,已是东海风浪季节,浙东地区沿海海域大风呼啸,海浪翻卷,风速每秒达17米,海上北风6至7级,中浪至大浪,并不适合只有20多吨、吃水很浅的鱼雷艇作战。海上强劲的偏北风掀起3米高的大浪,随时会将鱼雷艇掀翻。危险关头、风浪面前,解放军指战员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恶劣海况下勇敢出击。
在突袭“洞庭”号的最后关口,102号艇只剩1枚鱼雷,为提高命中概率、确保一发命中,我军指挥员指挥鱼雷艇,突破鱼雷发射安全距离,继续向敌舰逼近,直到敌我距离200米、敌舰已无法躲避的情况下,才发射唯一一枚鱼雷,准确命中“洞庭”号部,将其炸成两截。102号艇在鱼雷出管的同时迅速停车,然后原地倒车、高速后退,脱离危险区域,以避免误伤。
102号艇是冒着与敌舰同归于尽的危险发起攻击的。纵观世界海战史,此前从未有单艇独雷在大风浪中击沉敌舰的战例,也没有在200米内发射鱼雷的先例。
在1965年“八六海战”中,敌“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向中国东山岛海域窜犯,护卫艇编队和鱼雷快艇编队立即出击迎敌,611艇像一把尖刀,直插敌舰中间,距敌舰100米,左打右突,“剑门”号见势头不对,掉头就跑,611艇紧紧地咬住“章江”号不放,距离越打越近,611艇几乎同敌舰缠在了一起,敌舰火炮失去作用,611艇越打越勇,集中火力朝敌舰猛打,敌舰作垂死挣扎,小口径火炮全部对准611艇。该艇多处中弹,人员伤亡过半,但官兵坚守战斗岗位,和兄弟艇一起最终击沉“章江”号猎潜舰,荣立一等功。1965年8月12日,海军授予该艇“海上英雄艇”荣誉称号。2007年8月某导弹快艇大队2319艇继承了“海上英雄艇”荣誉称号。
代表装备
德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吕尔森快艇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高端鱼雷艇的出口市场,这些被德语称作“S艇”(快速艇)的“精灵们”往往能达到30节以上的航速,发射鱼雷后可以迅速脱离战场,因此颇受德军重视,阿道夫·希特勒要求海军把发展重点放在S艇和U艇(潜艇)上。
德国S艇由游艇改造而来,是德语“Schnellboot”(快速艇)首字母,由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从S-18级开始成为所有新型S艇的发动机专供商。S-18级配备了3台MB-5O1发动机,单台功率增至2000马力,最大航速达到39.5节。实践表明,由吕尔森制造的S艇是“稳定”和“可靠”的代名词。设计师采用了以双层木材面板加上轻质合金肋骨的构架方式,从而做到既保证艇身自重较轻,又可以维持相当坚固度。
苏联胡蜂级鱼雷艇
胡蜂级鱼雷艇,为一款俄制大型鱼雷艇,标准排水量129吨,满载排水量161吨,其中越南海军的206M型为后期改进型,满裁超过200吨,以3台柴油机为动力,最大航速46节,由于吨位较大,206M型的速度有所下降,约为40节,主要武备为2门双联装30毫米舰炮,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以及深水炸弹等。
中国123型鱼雷艇
123型鱼雷艇(分为123-B和123-K型)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向苏联江南造船购置的首批鱼雷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其为P4型鱼雷艇(下文简称P4)。因为同是苏联K-123“共青团员”型鱼雷艇的改型,所以大小、外形基本相同,艇长19米多,宽3.7米,标准排水量20多吨。
P4以13节的航速航行时,续航力约740千米;有2挺12.7毫米机枪或14.5毫米高射机枪;P4借助2台大功率柴油机,最大航速可达42节。
中国183型鱼雷艇
中国引进的苏制183型鱼雷艇,北约称其为P6鱼雷艇,艇长不超过25米,宽6.0米,标准排水量57吨,艇员为20人。P6装有4台柴油机,最大航速达45节,30节的航速航行时,续航力约833千米。P6装有2具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鱼雷为53-39型瓦斯热动力鱼雷。
美国MAST-13
MAST-13是美国L3哈里斯技术公司研制的武装型无人艇,艇长13米,采用喷水推进装置,最高航速超过40节,最大续航时间超过36小时,可遥控操作或自主航行,能够在复杂拥挤的水域内高速行驶。
艇艏配有12.7毫米机关枪的遥控武器系统,艇体后部有4枚MK-46型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该型鱼雷采用主/被动声呐导引头追踪水下目标并发起攻击,有效作战距离10千米。此外,艇上还配备雷达、光电/红外成像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拥有较强的水面态势感知能力。不过由于MAST-13艇体较小,无法安装搜潜声呐设备,因此需融入海上作战体系才能进一步发挥作用。
衍生产品
电影
参考资料:
综合评价
在世界兵器发展史上,鱼雷艇的出现与应用像是一道闪电。(人民网 评)
但随着雷达和夜视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导弹武器和驱逐舰的出现,鱼雷艇隐蔽出击的作战优势日益降低。这种新变化,让鱼雷艇渐渐褪去了曾经的光环,并逐渐淡出了世界海军舞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 评)
参考资料
小课堂 | 探秘鱼雷艇的发展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2024-04-11
美国海军推出武装型无人艇.环球网.2024-04-11
俄媒:俄罗斯研发自主搜索无人鱼雷艇.参考消息.2024-04-11
鱼雷艇:智勇兼备的“怒海雷霆”.人民网.2024-04-11
鱼雷艇:智勇兼备的“怒海雷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4-04-11
那些“退役海军老兵”, 原来隐藏在闹市中!.中国军网.2024-04-11
鱼雷艇:智勇兼备的“怒海雷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4-04-11
鱼雷,一枚击沉航母.人民网.2024-04-11
读图︱西洋镜:欧洲画报看日俄战争.澎湃新闻.2024-05-12
二战德军木制鱼雷艇“神出鬼没” 让美军王牌遭殃.中国新闻网.2024-05-12
我鱼雷艇单艇独雷击沉敌舰.中国军网.2024-04-11
“海上英雄艇”.中国军网.2024-04-11
越军还保留着鱼雷艇准备打海战吗?当靶子才合适,一查没钱闹的.《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2024-04-11
《经典电影》 20130803 电影《海鹰》.央视网.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