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安丸
胃肠安丸,中成药名。薄膜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黄色至棕黄色。为消食剂,具有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之功效。主治湿浊中阻、食滞不化所致的腹泻、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本品对运动者慎用;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
简介
通用名:胃肠安丸
英文名:Weichang’an Wan
主要成分
木香、土沉香、枳壳、檀香、大黄、厚朴、人工麝香、巴豆霜、大枣、川芎。
性状特征
胃肠安丸为薄膜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黄色至棕黄色;气味芳香,味道甘、辛、苦。
主要作用
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
可缓解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部疼痛等症状。
治疗病证
用于治疗因小儿乳食积滞、消化不良、脾胃失和、气机升降失调引起的泄泻。缓解小儿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大便泄泻、夹有黏液或粪便酸臭等症状。
也可用于治疗因小儿饮食不节、素有内热、食用不洁食物、湿热阻滞肠间造成的痢疾。缓解小儿痢疾泄泻、粪便夹有黏液或脓血、腹胀腹痛、里急后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可伴有身体发热等症状。小儿急性痢疾、消化不良、胃肠炎患者同样适用胃肠安丸。
用药前须知
胃肠安丸为处方药物,需凭医师或其他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具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
如果对人工麝香、巴豆霜等药物中任一成分过敏者,禁止服用。
对胃肠安丸过敏者禁用。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服用胃肠安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过敏体质者慎用。
孕妇慎用。
月经周期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运动员慎服。
制剂规格
丸剂,小丸每20粒重0.08克,大丸每4丸重0.08克。
如何服用
服用时间:最好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的不适症状。
服用方法:取出药物后,直接温开水送服。
服用剂量:小丸,1次20丸,1日3次;小儿周岁内1次4~6丸,1日2~3次;1~3岁1次6~12丸,1日3次;3岁以上酌加。大丸,成人1次4丸,1日3次;小儿周岁内1次1丸,1日2~3次;1~3岁1次1~2丸,1日3次;3岁以上酌加。
温馨提示
小儿应在成人监护下服用。
特别注意
使用中成药时,首先需要请中医进行辨证,做到合理应用。
不要自行根据症状盲目加量、减量服用,也不可长期服用。
发生不良反应时请停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调换药物。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要听信广告宣传使用中成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成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药品类型
性状
本品为薄膜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黄色至棕黄色;气芳香,味甘、辛、苦。
主要功效
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
适用病症
用于湿浊中阻、食滞不化所致的腹泻、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
口服,小丸一次20丸,一日3次;小儿一岁内一次4~6丸,一日2~3次;一至三岁一次6~12丸,一日3次;三岁以上酌加。大丸,成人一次4丸,一日3次;小儿一岁内一次1丸,一日2~3次;一至三岁一次1~2丸,一日3次;三岁以上酌加。
药性分析
方中木香行气解郁止痛,健脾消食导滞;厚朴行气止痛,燥湿除满消滞;两药合用,有理气健胃,消滞止痛作用,共为主药。沉香行气止痛,温中降逆止呕;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老山檀香行气温中,开胃止痛;三药合用,增强主药功效,共为臣药。大黄、巴豆攻积导滞;香果化通络,行气止痛;麝香消瘀止痛;朱砂清心安神;大枣健脾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之功。
贮藏方法
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本品对运动者慎用;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
用药期间应该饮食清淡,避免食用鱼虾及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防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效。
用药期间要多休息,避免劳累,要多喝水,多食水果、蔬菜。
严格按用法用量使用。
胃肠安丸含大黄、巴豆,不可久用,中病即止。
目前还不清楚哪些药物会与胃肠安丸发生相互作用,如果同时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咨询医生,以防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服用胃肠安丸7天后,如果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药物性状改变时,禁止服用。
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头昏腹泻月经量多等。
胃肠安丸含朱砂,不可久用。
药品禁忌
尚不明确。
如果希望了解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卷(下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张婧,周洪经,李晓眠,胃肠安丸抗轮状病毒作用的体外试验[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