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黑绵羊
宁黑绵羊是在中国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自然选择与各族人民长期的喜爱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遗传资源。主要产区为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主要分布区为云南省丽江、永胜县、华坪县等县。
概述
宁蒗彝族自治县主要以彝族为主,彝族占全县人口的65%,彝族又是一个崇尚黑色与火的民族,自古就有养羊的习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食其肉为贵、用其毛为荣”的绵羊使用等级观念,当地各民族都有披羊皮褂劳作、披披毡避雨御寒和擀制“垫毡”作床垫,婚丧嫁娶时以羊待客,作嫁妆、送礼回礼等用。祭祀时需用7月剪的黑羊毛扎制灵牌,亲属必须用黑羊献祭;丧事时逝者必须盖用黑绵羊毛擀制的褶皱披毡,同时还要宰黑绵羊公羊作为断气羊和开路羊等习俗,对黑绵羊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因此宁蒗黑绵羊是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自然选择与各族人民长期的喜爱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遗传资源。
宁蒗黑绵羊长期生长在冷凉地区,且当地老百姓饲养管理粗放,因而具有适应冷凉山区多变的环境条件,采食能力强、饲料利用范围广、性情温顺、抗病性强、易管理等特点。
2011年末,宁蒗彝族自治县羊存栏363 991只,其中宁蒗黑绵羊存栏169 334只,山羊存栏194 657只。
2009年7月宁蒗黑绵羊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的宁蒗现场鉴定会,11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和鉴定,录入了《国家畜禽遗传名录》中。
生产性能
体型外貌
头稍长,额宽微凹,鼻隆起,耳大前伸,灵活;公羊螺旋形角(占58.2%),角形粗状;母羊一般无角(占68.75%),有角的为姜角。颈部长短适中,颈肩结合良好。体躯丰满,近长方形胸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较长,腹大充实,尻部匀称。四肢粗壮结实,肢势端正,体质坚实呈黑色,尾细而稍长。骨骼粗壮结实,肌肉丰满。母羊乳房圆大紧凑,发育中等;道奇公羊睾丸大,左右对称。全身被毛黑色,额顶有白斑(头顶一枝花)占76.40%,尾、四肢蹄缘为白色者占66.5%,异质被毛。
体重
宁蒗彝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组织我局科技人员在西川乡的沙力和跑马坪乡的跑马坪、二村、沙力坪、羊场5个点随机选择20只成年公羊、80只成年母羊,分别进行体尺、体重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宁蒗黑绵羊体尺、体重测定表(kg,cm)
产毛性能
每年春(4月)秋(10月)各剪一次毛,年均产毛公羊0.91 kg,母羊0.55 kg。
繁殖性能
公羊性成熟在7月龄左右,初配年龄为12~18月龄,利用年限5~8年。自然交配,比例为1:15~20只。道奇公羊寿命10年左右。
母羊初情期6月龄左右,12月龄配种。春秋两季发情但主要在6~9月发情配种(6~7月发情高峰期)。发情周期16-19天,发情持续期为1~3 d;妊娠期为150±5 d。一年产一胎,产单羔,繁殖率95.75%左右。初生重公羔3.20±0.70kg,母羔2.70±0.62 kg;哺乳期平均日增重90 g。4月龄断奶公羊重14.76±2.25 kg,母羊重13.52±1.80 kg。断奶成活率81.50%。母羊利用年限5~6年,7岁后开始淘汰。一般饲养条件下寿命可达12年左右。
饲养管理
宁蒗黑绵羊适应性强、抗病性强、耐粗饲、性情温顺,易饲养管理。
四季放牧为主,公母羊混群,群体规模20~40只。公羊配种期和母羊妊娠期均无特殊补饲,仅在哺乳期酌情补饲适量圆根、荞麦和燕麦。群体在下雪不能放牧时补饲农作物秸秆。羔羊实行自然哺乳,出生后1~2周随母羊放牧, 4月龄断奶。
品种评价
体质结实,体格较大,行动敏捷,能耐高寒,终年放牧,产肉性能好;但是产毛量低,全髓毛含量高。今后中心产区开展本品种选育,降低全髓毛含量,保留体格较大的特点。边缘产区和小型(鼻永)建议向裘皮方向发展,可引入黑色裘皮用羊进行杂交试验。
所获荣誉
2020年5月29日,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参考资料
关于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