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又称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英文名:Qinghai Tibetan Cultural Museum)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生物产业园区,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型藏医药博物馆,也是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教育和传承藏文化的综合型、全面型、开放型的博物馆。2020年,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于2005年3月破土动工,2006年9月正式开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1月13日,博物馆内设藏医史、曼唐、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藏族书法、藏族建筑、藏族服饰、藏毯工艺、千尊药师佛殿和古籍藏书阁等13个基本陈列。馆藏文物5万件(张),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003件,国家一级文物158件。代表文物如《四部医典》《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等。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曾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升级试点单位等荣誉。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为了更好地保护藏医药文化,金诃集团投资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藏医药专业博物馆——中国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专门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医药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藏医药发展进程物证、珍贵文物和藏族文化艺术彩绘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
建设历程
2005年3月,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破土动工。同年,青海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一期馆建成,曾设置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彩绘大观、藏族民俗、藏文书法、药师佛殿和藏书阁十大展馆。
2006年9月,中国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在西宁市落成开馆。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展示和保护藏医药文化遗产、发展进程物证、珍贵文物的藏医药专业博物馆。
2007年11月27日,青海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为进一步提升博物院挖掘、保护、研究、教学和国际交流等多种功能,2014年起扩建博物馆二期,历时五年建设,于2018年11月9日这座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馆揭牌开馆,意味着中国规模最大的以藏医药为主题的博物馆,扩建成为一家全方位陈展藏民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馆。
2022年12月,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补充认定名单的公示》,经评审,青海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自2012年首次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后,在2022年复评中再次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设计布局
场馆设计
青海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由南、北两馆组成,北馆以藏医药为主题,南馆则展示丰富多彩的藏文化。博物馆建筑秉承传统藏族建筑特色,北馆采用坛城的建筑理念,南馆以转经筒和经书为造型。
馆内布局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共3层,其中1层为文物库房、设备用房,2、3层为展厅,开设药物标本、藏医医史、医学唐卡、医疗器械、古籍文献、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七个展厅。一层设有博物馆商店,经营藏民族的工艺品、藏药等。2018年11月,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馆揭牌开馆。二期馆内设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史、中国藏族艺术彩绘大观、藏族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卡垫、服饰等展馆。其中,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史展厅以历史为时间纬度,以广博的藏区风貌为地理纬度,突出文化、宗教、寺庙、建筑、经济、艺术、书法、遗址等藏文化元素,展现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青藏高原文明的源起、传承、兴盛、繁荣,展现不同文化元素的共同融合与和平发展,展现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永恒主题。
展览陈列
常设陈列
青海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内设藏医史、曼唐、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藏族书法、藏族建筑、藏族服饰、藏毯工艺、千尊药师佛殿和古籍藏书阁等13个基本陈列。
藏医史展览
藏医史展览通过藏医药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200余件藏医医疗器械展示,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历史轨迹。
藏医药标本展览
藏医药标本展览展出有6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展示青藏高原藏药资源的独特性和多元性。
天文历算展
天文历算展览采用沙雕时轮坛城、天文历算工具、唐卡、雕像等展示藏族天文与历算方法。
千尊药师佛殿
千尊药师佛殿博物馆最顶层为药师佛千佛殿。本殿供奉有主尊和周围一千一百零八尊药师佛及多个高僧的舍利子,是用民间捐赠的资金修建而成的,祈福世间万物生灵平安健康。
古籍藏书阁
古籍藏书阁阁内不仅收藏有藏、汉两种文字的佛教巨著《清敕修大藏经》和各流派的医学论著,还收藏有濒临灭绝的藏医学、藏族天文历算等方面的古籍残卷。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
彩绘大观展厅展出有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其中包括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文化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彩绘大观》从策划到完成历时长达27年,由青、藏、甘、川、滇五省区四百多位藏、蒙、土、汉学者、专家、顶尖工艺美术师,采用纯天然绘画颜料,以藏族传统艺术绘画技法绘制而成。
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
2021年8月,由西宁市城北区文化部门精心推荐选送的青海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史展览”,作为青海省唯一一项主题展览被列入20项全国重点推介项目名单。该展览以文物、图片等形式贯穿整个展览,以青藏高原风貌突出自然亮点,以现代展示技术手段贯穿虚实,使展陈内容和虚拟空间相互对应,充分发挥了青海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藏族建筑艺术
藏式建筑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兄弟民族间建筑技术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积淀的实证。不同历史时期的藏式传统建筑,成为镶嵌在雪域高原的一朵朵建筑艺术的奇葩。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历史悠久、结构独特。其材质有皮、毛、呢、毡、、棉和丝绸等,根据材质、功能、地域、官阶等分为不同的品类。藏族服饰是从长期的生活劳动中产生、发展、变化的,有着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特点,许多服饰是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际应用中逐渐演变成了装饰品,有的至今尚有装饰和实用的双重作用。由于各个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差异,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加之经济文化交流的因素,藏族服饰可谓异彩纷呈,结构、装饰、着装方式都有明显的区域性。在藏区素有“卫藏服饰细腻、康巴藏区服饰粗犷、安多服饰繁复”的说法。本展厅以安多服饰、康巴服饰、卫藏服饰、僧侣服饰四大类划分,共展出了90余件(套)代表性的服饰。
藏族卡垫
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为了满足防湿御寒的需要,很早便开始制作地毯。在中国手工地毯中,藏族卡垫是最具特色之一。在藏语中,“卡垫”意即“覆在上面的垫子”,一般指仲丝织物,以长方形居多。卡垫种类很多,因采用穿杆结扣等工艺不同,分为仲丝、尺不戒、旺丹仲丝等种类;因用途不同,分为卡垫、地毯、靠背、方垫、挂毯及其它产品。
藏族卡垫经历了由“溜”“尺不戒”到汪丹仲丝,再到江孜卡垫这样一个演变过程,约有3000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约12世纪左右,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和江孜县一带普遍运用了带边须的卡垫,15世纪中期,江孜出产的“卡垫”,因其织作工艺先进,图案色彩丰富,备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之后,卡垫作为贡品进入宫廷而名声大噪,贵族、寺院纷纷订购,一时在江孜形成了“家家有机梁,人人会织毯”的兴旺景象。
藏族书法艺术
藏文书法艺术借文字形体表现出来,是以每个字的横竖线条、用笔与结构,整体的行气、章法,以及作品表现出的气韵与风格。藏文是拼音文字,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藏文书法艺术由来已久,自象雄时期的达斯奔佑字,到公元7世纪吞弥·桑布扎创造现行藏文,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间发展出各式风格的书体,这些不同风格的藏文字体,总括起来可归为乌金体、乌梅体、体、珠匝体和遒体等。以时代风格而论,早期象雄时期以达斯奔佑、玛尔钦和玛尔琼为主;吐蕃时期乌金体有八种,乌梅体有丹体和列体两种。
曼唐器械展厅
在藏医学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特殊而形象的教具-曼唐。“曼”是藏语“医”或“药”的意思,“唐”则是唐卡的简称,曼唐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与藏医学结合的结晶,是传统医学史上最完整的以图画形式呈现的医学挂图。
曼唐器械展厅共展出80幅唐卡,通过这些唐卡和传统藏医使用的180多件外科手术器械,系统而直观地介绍了藏医药学理论及其实践技术。这种独创的、以画卷形式进行医药教学的挂图和1300多年来使用的医疗器械,再现了2000多年前藏医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外科手术。
古籍文献
古籍文献展厅陈列了藏医药文献中有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还展出了300多部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和古籍印版。通过古籍印板,《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等典籍,显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药学浩瀚的典籍和博大精深、体系完整的藏医药学理论。
馆藏文物
截至2024年1月,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馆藏文物5万件(张),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003件,国家一级文物158件。
曼扎
曼扎又称曼茶罗,是藏文音译,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法器。曼扎盘为圆形,多层,每高一层,体积递减一圈,很像一座宝塔。曼扎细分有三身曼扎供,七堆曼扎供和三十七堆曼扎供;又有以装七珍八宝,在其中而为供养,有的是以粮食药材装其中来供养,甚至以泥土沙石装其中而为供养。不论何种皆以意观数之无量,物之珍贵为上。象征把整个字宙缩小在上面,加以实物,观想而作供养,是密宗迅速积聚福德与智慧的巧妙方法。
贝叶经
馆藏贝叶经以黑墨书写,中间有钻孔,装帧为木质夹板,每页六行。贝叶经源于 古印度,是用贝达罗树的叶子书写成册的佛经,由于树叶易腐烂,保存不易,所以 贝叶经十分珍贵,尚有保存的不少属孤本或绝本。
藏医手术器械
根据考古发掘,青藏高原先民早在4000年前就已掌握医学为目的的穿颅手术。而在公元8世纪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记载有一百多件藏医外科手术器械。大致分类为检查异物、剖割、放血等,有种类繁多、构思巧妙、做工细致,使用方便等特点。
《药物图释·白银镜》
馆藏《药物图释·白银镜》以传统藏纸及藏墨工艺彩绘收载了一千多种药材图谱及文字注解,并对每种药物来源、生产环境、性味、功效予以了详细的叙述。对青藏高原早期地理、气候、环境、植被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考证的价值。
棺板画
这组棺板画属于吐蕃时期,长210cm;两端的宽度分别为60cm、43.5 cm、厚5cm。
这组棺板的四面均有彩绘,其中关挡头绘有花鸟及四神中的白虎和青龙代表了古人对于方位的立场。同时,棺墓一侧版隐约可见绘制有几个骑马射箭者守猎时精彩瞒间,图中还出现了盘羊、岩羊、羚羊、野牦牛、蒙古野驴、猎狗、鹿、黄羊,以及房获的虎皮等。而在另一侧最上层有十几人物组成的送殡场景,下层则绘制有饮宴图及 帐居图,无论男女均着垂至脚的旗袍,或跪、或立、或盘腿坐于连珠纹地毯之上,有的斟酒、有的举杯、 有的作据。
整个棺板画内容丰富,有狩猎的场景,帐居迎宾的场面。这些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在丝绸之路的影响 下,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题材延续与外来风格相互融合的独具特色的高原艺术。
髹漆皮碗
漆皮碗属于元代,尺寸为高12cm,口径25cm,重量约602g。皮制敛口大碗,刷有枣红颜料漆,口沿内侧绘有花枝圈纹,碗底绘有莲花瓣及喜珠旋纹,碗壁以忍冬纹、莲瓣纹、如意纹等环饰。丰富的纹饰不仅是审美的追求,也为器物增添了艺术品味。
三昧王经
馆藏《三昧王经》属于清代,尺寸为长60.6cm,宽20.2cm,高10cm。《三昧王经》讲到了禅定的功德,在闻法、修法时如何观想,如何修持使之打开智慧之门等内容。由班智达喜兰扎吾德和译师曲央次称于赞普赤德松赞时期所译。上盖板内侧中间墨底金汁书写,左右绘彩绘佛像。
馆藏《金光明经》属于清代,尺寸为长62.2cm,宽23cm,高11cm。采用传统藏纸及藏墨工艺,墨底银汁书写,字体工整,端庄秀丽。《松赞干布遗》又称《嘛呢全集》,相传为松赞干布所著。内容为大悲观世音修行法、藏族历史、遗教等。
吉祥八宝纹木雕碗柜
藏式木雕家具是藏族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藏式木雕家具和楼窗梁柱雕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人物、花卉、虫鱼、鸟兽图案、花纹等等,无所不包。此柜以吉祥八宝为装饰,表现手法精炼,发挥了藏桌藏柜透光通气的功能。
三怙主木雕经夹板
该经夹板为长方形固定经书上盖板,经夹板内雕刻文殊菩萨、四臂观音和金刚手菩萨,三位主尊两侧各有5尊佛菩萨并列,共计30尊佛菩萨。且用连珠纹、金刚和莲花纹做了围饰。
《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在藏医学中的地位相当于《黄帝内经》。该医典长2米、宽1.2米,重1.5吨,系西藏自治区七位藏族书法家和工艺家历时四年创作完成。《四部医典》手抄本的纸张选用的是由狼毒花根部制成的藏纸,这种纸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耐腐耐蛀,宜于长期保存;撰写文字的原料是用金、银、珍珠、珊瑚、绿松石等多种矿物质调制而成的;经夹板由上好桦木制成。
《中国藏族艺术彩绘大观》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上篇),长618米、宽2.5米,从策划到完成历时27年,由青海省、西藏、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五省区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和工艺美术大师创作而成。1999年9月,《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上篇绘制完成,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作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贺礼在青海热贡同仁展出。这幅巨作将藏族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天文、地理、习俗及各民族团结共荣等内容系统展现出来,是藏族文化艺术“百科全图”。2005年起,宗者拉杰开始策划《彩绘大观》下篇,对上篇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2019年,长达410米的《彩绘大观》下篇完成,上下两篇连成壮丽的千米长卷。
佉卢文尺牍
卢文尺是国家一级文物。尺牍由胡杨木制成,分为两个部分,上页为盖,下页为函,函盒凹槽内写有佉卢文,内容涉及汉地刑罚和西域楼兰耶婆聚落佛图军家的一份契约。佉卢文是古印度的一种文字,曾在丝绸之路上广泛传播和使用,后来失传。
红地团窠对鸟纹锦袍
红地团对鸟纹锦袍为V领,套头筒状,七分袖,两侧开衩。主体颜色为红色,上有黄色联珠对鸟纹图案,袖口、衣边拼接蓝底黄色连珠翼马纹锦。这件锦袍形制独特,保存完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2016年2月13日至21日,由青海省藏医药学会牵头,金诃集团组织的青海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建馆赴日考察团一行在日本东京、京都、大阪等地对世界知名的历史、科学、民俗、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国立和专题性博物馆、美术馆、国际展览中心、图书馆和景点建筑群类及文创品和旅游产品开发店等15家单位进行了考察学习和参观交流。采取事先沟通与临时参观等方式学习了日本先进的文物管理、陈列方式、服务流程、电子化和人文结合、古色雕刻与多媒体展示融合等世界先进的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的现代文明成果。充分展示了本国文化与世界民俗共同演绎的艺术创作之美。
文化活动
2019年5月18日,位于西宁市的青海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举行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宣传活动。
2023年9月30日,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精心组织开展了 “团团圆圆话中秋节” 系列主题社教活动。通过科普宣讲、介绍传统民俗的方式,使孩子们了解了中秋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的历史知识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代代相传。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同志们履职担当的责任意识,2023年12月,博物馆党支部与中行党支部开展“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变迁”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当天,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同志们一起来到了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依次参观了青藏文明史、书法展厅、古建展厅等陈列单元,详细了解了青藏高原的文化、医学、民俗、科技、民间文化艺术等。
获得荣誉
组织架构
馆级领导
机构设置
以上资料来源于: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生物园区经二路36号。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除春节法定三天假期闭馆外,全年开放,节假日不休息。全年开放时间:09:00-17:30(17:00停止入馆)。
公交线路
1路、46路、65路、72路。
参考资料
本馆概述.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024-01-13
金诃藏药—传统产业创新的西宁经验:藏药进了医保.手机凤凰网.2024-01-13
馆级领导.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024-01-13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2024-01-13
开放时间.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少数民族用品协会.2024-01-13
世界首座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西宁开馆.中国政府网.2024-01-13
中国最大藏医药主题博物馆完成改扩建.百家号.2024-01-13
关于批准发布北京平谷青龙山旅游区等 87家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告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4-01-13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正式开馆 感知生命信仰.中国国情.2024-01-16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1-13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高原上的文化宝藏.百家号.2024-01-13
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青海一主题展览被列入全国重点推介项目名单.百家号.2024-01-13
藏族建筑艺术.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藏族服饰.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藏族卡垫.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藏族书法艺术.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曼唐器械展厅.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古籍文献.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曼扎.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贝叶经.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藏医手术器械.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药物图释· 白银镜》.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棺板画.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髹漆皮碗.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三昧王经.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吉祥八宝纹木雕碗柜.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三怙主木雕经夹板.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高原上的文化宝藏.百家号.2024-01-13
《藏医药大典》.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024-01-16
中国藏族文化彩绘大观.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024-01-16
锦秀大千-堆绣图饰.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024-01-16
唐彩藏话-填色图谱.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024-01-16
曼唐详解.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024-01-16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院骨干赴日考察简讯.青海民政信息网.2024-01-13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举行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新华网手机版.2024-01-13
玩趣藏博|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组织开展“团团圆圆话中秋”主题社教活动.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同志们履职担当的责任意识,近期,博物馆党支部与中行党支部开展“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变迁”主题党日活动。.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2024-01-13
西宁市有了国家二级博物馆.百家号.2024-01-13
青海这14个地方入选“神奇西北100景”,你去过几个?.百家号.2024-01-1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1-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确定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为全国民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4-01-16
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青海湖网.2024-01-16
机构设置.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024-01-13
交通路线.青海藏文化博物院.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