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镇
通关镇是位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它位于墨江县西部,与联珠镇相邻,与鱼塘镇接壤,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隔李仙江相望,与景星镇相连。通关镇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1.14'-101.33',北纬23.05'-23.23',海拔在675至1973米之间。该镇的面积为551.4平方千米。通关镇的人口主要由汉族、哈尼族和彝族等多个民族组成。截至2020年11月1日,通关镇的常住人口为21775人。 通关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它从普洱县划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在1966年的墨江县行政区划调整中,通关公社划入了景星区的安民、荣平、民兴、回龙镇、曼博、丙蚌、牛库大队。1984年,通关公社改为通关区,并将民兴、回龙、丙蚌三个大队划归新成立的忠爱桥区。1988年,忠爱桥区改为通关镇。 通关镇下辖1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地为新武社区。截至2019年末,通关镇的户籍人口为28467人。该镇拥有17个工业企业和6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截至2019年)。通关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环境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79125亩,人均耕地2.6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和苦荞为主。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909万元,粮食总产量为1019万公斤,人均有粮37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64元。
人口民族
根据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通关镇常住人口21775人。
经济
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的资源优势发展产业,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走农村经济产业化道路。初步培植了林业、橡胶、畜牧业、茶叶、烤烟等产业,构成了阿墨江、李仙江两岸以冬季农业开发和咖啡、橡胶为主,山区以林业为主,半山区以茶业和烤烟为主的产业布局体系。全镇新植橡胶面积达2000亩,茶叶种植14787亩,烤烟种植8000余亩。烤烟和茶叶产业已成为通关镇的两大支柱产业。农村产业化的发展使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完善,推动了全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县有关培养新型农民的政策和要求,切实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根据这一要求,2007年由通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大寨村申报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
大寨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培训时间及次数主要是在6月初至10月底之间,共培训15次包抱集中和现场等。二是培训内容主要是以村主导产业制种技术为主,杂交玉米、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杂草稻及稻飞虱防治技术系统等多种技术的培训。现场指导由培训教师李发春、黄云甲同志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三是培训对象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为学员,共50名学员,登记注册开展系统培训,使学员学到技术和知识。
通过半年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取得两个效果。一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通过制种技术、再生稻栽培技术及稻飞虱防治技术理论学习和现场操作演练,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提高了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通过新型的技术培训,促进了制种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增加。大寨村三组2007年制种农户45户,制种面积134亩,总产量26934公斤,平均单产201公斤,每公斤4.5元计总产值达121203元,亩均产值904.5元。
通关小集镇于1999年9月分远、近两期启动,集镇总占地180亩,其中:可建房用地66.35亩,公路连接线用地30亩,高管生活区用地30亩,路网用地33.65亩,弃土场用地20亩。集镇建设规划总投资2500万元,截止目前,一期工程已实现投资2086.03万元(其中:上级扶持112万元,其余自筹)。集镇建设方式:“以地招商、以商建镇”为指导思想,通过招投标方式由政府投资建设,按照“1:1”以地换路的方法,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修建,路网的中国人民银行地砖、灯光、绿化均由商家建设;土地流转,农贸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采取招商引资的方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原则,进行投资开发。
大部分单位已搬入集镇,另外,总投资900多万元的通关镇国债易地搬迁工程已竣工,安置292户,1340人。搬迁户中有崖羊山、南江水电站搬迁户46户,其余的为本镇及邻边乡镇搬迁。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年产8万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厂,已投入使用;投资15亿元的50万千伏变电站已基本完成;茶马古道中科山标志园开发正在实施阶段,面山绿化及相关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交通
通关镇人民政府驻地通关街,地处交通要道,为内地进入思普地区的咽喉要地。清代时曾设汛驻兵把守,昆洛公路和团田至文武等县乡公路由此通过,距县城70千米。
社会
基础设施
通关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始建于一九九O年十月,建所初期,一、缺人员;二、缺医疗设施,仅有一个医务人员及50000.00元的活动资金和一间85平方米的砖木结构民房,没有任何医疗设备,但是面对重重困难,没有退缩,迎难而上,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日愈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要日近迫切,在这种情况下,省、地、县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及历届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下通过十六年的艰苦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服务所现已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两名执业医师,两名执业助理医师,4人都持有“七术“合格证,业务用房及职工住房719.75平方米,占地面积350平方米,现已有药品周转金18万余元,固定资产已达65万余元;医疗设备、医疗条件都有了很大改观,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逐年提高。开设了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咨询室、手术室、人流室、缓冲室、更育室、临产室、B超室、观察室、监护室、急救室、注射室、药房、库房、财务室、会议室(宣传室、培训室)各一间,接待室二间,共设17个床位,康复室四间,共设30个床位。拥有医疗设备:东芝B超1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B超1台、查孕查环仪1台、波母治疗机1台、外科乙种手术包1个、男女结扎包5个、人流放环取环包15套、引产包6个、皮埋包5个、电动吸引器1个、脚踏吸引器2个、四孔无影灯1个、紫外线消毒灯2个、简易手术床3张、医用氧气瓶2个、手术反光灯2个、高压消毒锅1个等必要的医疗设备;宣传用品有电视机1台、放像机1台、宣传专栏6块、订有多种宣传刊物;另外,为了更好地搞好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还新购了多功能综合手术床1张,手术推车1辆,照相机1台,为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和宣传教育奠定的坚实基础。从九六年共做各种节育手术1.7万余例,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16万余人次,为通关镇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迈进了一个新台阶。业务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一九九O年业务收入为50000.00元,至二OO六年业务收入增加至27.40万元。计划生育率从建所时的60%提高到了96.36%,综合节育率从建所时的62%提高到87.03%,长效节育率由建所时是51%提高到84.92%,连续实现十三年无多胎。
参考资料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