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地震
古浪地震是指古浪县发生的地震。古浪属于地震频发地带,在20世纪该地共发生3次有影响、记载的地震。
1927年5月23日06时32分47秒,在甘肃古浪(北纬37.6度,东经102.8度)发生8级大地震。估计烈度可达十一度。此次大震,以甘、凉等州被灾最重,古浪、武威市、临夏、民勤县、永昌县、山丹县、张掖市等地灾情惨重。此次地震还波及临泽县、高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市、永靖县、金塔县、敦煌市、嘉峪关市、华亭市等地。地震后周围50里之内变为废墟。地上开裂深沟有的长达15公里,山上灰岩裂缝有宽2丈,深2丈者。古浪峡山崩壅道,交通中断经年,河水干涸。仅武威一县,就有3.5495万人被压死,22.2095万头牛马羊牲畜死亡,1.9399万个村庄倒塌,41.8442万间房屋倒塌,7.42015万亩田地崩裂,其他物品等的损失更是难以计数。
1927年之后的很多年余震未曾间断,有时一天能有数十次地震,有时一月能发生数次地震,或一年发生数次,1927年后的十余年地震频发。
古浪县处于阿拉善板块与祁连板块的北部祁连加里东板块缝合线一带,在加里东构造层、华力西——印支构造层和喜山构造层3个构造层作用下,地壳活动频繁,属于地震多发带,地震灾害多,是列入国家重点监视的主要地震活动区之一。
地震背景
地理特征
古浪,系藏语古尔浪哇的简称,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要冲,隶属武威市-马踏飞燕的出土地甘肃省武威市,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5046平方公里,东南分别与白银市景泰县和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相连,西北与武威市凉州区接壤,北邻腾格里沙漠,是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县境内区域类别多,自然条件差异大,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550~3469m,平均气温5.6℃,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23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2852.3h,无霜期140天左右。全县辖4乡15镇1个街道,269个村(居)委会。境内居住着汉、回、藏、蒙、苗、满、东乡土、毛南、瑶等十多个民族。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煤炭、石膏、花岗石、重晶石等,其中石灰石储量达12.4亿吨,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地震原因
古浪县处于阿拉善盟板块与祁连县板块的北部祁连加里东板块缝合线一带,在加里东构造层、华力西——印支构造层和喜山构造层3个构造层作用下,地壳活动频繁,属于地震多发带,地震灾害多,是列入国家重点监视的主要地震活动区之一。
细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地震酿成大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前震主震接踵而至。古浪地震有强烈的前震,当天的前震具有麻痹性,前震使人们从睡梦中惊醒,但大家以为震摇已过,很多人未采取及时的防避措施。二是地震时间是在凌晨,人们“方在睡眠中,皆及于难”(p28)。三是古浪地震发生区域人口稠密,地震突如其来,人们来不及躲避,多数人牺牲。
地震历史
1927年
5月23日(民国十六年农历丁卯年四月二十三日)06时32分47秒,在古浪县(北纬37.6度,东经102.8度)发生8级大地震。估计烈度可达十一度。此次大震,以甘、凉等州被灾最重,古浪、武威市、临夏回族自治州、民勤县、永昌县、山丹县、张掖市等地灾情惨重。此次地震还波及临泽县、高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市、永靖县、金塔县、敦煌市、嘉峪关市、华亭市等地。
1990年
10月20日16时07分在甘肃省天祝、景泰、古浪交界地区发生了本省36年来最大的一次6.2级地震。经实地考察,宏观震中位于景泰县下埫村西,天祝藏族自治县大圈湾至车路沟村北,即北纬37度07分,东经103度37.5分。震中烈度8度。
1996年
6月1日20点49分12.6秒在甘肃省天祝-古浪县交界处发生5.4级地震,微观震中(37°17′N、102°45′E1);宏观震中在天祝县安远镇黑河滩及古浪县黑松驿乡官庄子一带,震中烈度为Ⅵ度(其中有一个Ⅶ度异常点),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和山体崩塌、滑波,但没有形成地表破裂带。
2010年
11月20日16时39分,甘肃武威市辖区与古浪县交界处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2022年
8月31日13时58分,在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北纬37.36度,东经102.94度)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地震影响
1927年
Ⅺ度破坏区(极震区)
东起黄羊川、上张家沟,西至冬青顶、沈家窝铺,南达小坡、黑松驿,北抵赵家庄,古浪县城及其周边区域均被涵盖在内。据《古浪县志·灾异》卷记载,地震发生时,“古浪县城墙和乡村民舍、窑洞全部倒塌,房屋倒塌超过 90%。县城内仅存南街的燃灯佛楼和北街的杨家牌坊,统计城乡死亡人口达四千余人,死亡的牛马羊等牲畜达三万匹”。
古浪县城及其附近的古庙,如百子宫、石门山庙、三圣宫、圣母宫、三宫楼、三师殿、北极宫、老君阁、新龙庙、土圣庙、雷祖庙、水峡大佛寺等,在地震中完全倾废;衙署、司法署、公安局等政府用房完全倒塌;建筑结构比较好的政府公署和天主教堂也大半被摇平。县城及其附近的地裂缝、土疙瘩群、山崩滑坡、井水涨落现象等也极为普遍。 古浪城东自东岳庙,南至黑松驿之大破头,西至西川(沙沟河)之小干沟,北至胡家边,距城约 25 公里外,变为丘墟。古浪县以东的黄羊川一带地裂缝很发育,房屋破坏严重;小干沟木架结构房屋全倒,坟墓摇平,树梢拂地,山上平地裂缝很发育;黑松驿一带地裂缝很多,以近南北向为主,房屋几乎全倒,仅存娘娘庙和磨坊各一座,长城塌多处;胡家湾房屋全部震倒,山顶摇酥,裂口、裂缝很多,震时裂缝一张一合,震后地形凹凸不平,即使坚硬的地方也出现了宽 0.5 米的裂缝。
Ⅹ度破坏区
包括武威周围、泗水、黄羊镇、金塔、南营等地.。武威房屋倒塌60%∼70%.。坚实的武威县署房屋以及外国传教士的教堂均被震倒。
Ⅸ度破坏区
包括永昌、土门等地。永昌县城城墙塌落,垛口倒掉约 1/3;四个城门楼倒塌。玉皇庙全部被毁,仅钟楼无损。民房塌平过半,人被压死很多。城北地裂涌水。土门一带有的地方房屋倒塌约 40%~50%,山上裂缝很多,崖坎震塌,泉水震涸。
地震伤亡
5月23日古浪地震,导致全县城乡41471人死亡。
1990年
6.2级地震序列为主-余震型。主震前有一些小震,最大为3.0级,余震较丰富,最大为4.2级,余震衰减正常,余震区长轴呈近东西向。序列b值、P值和h值分别为0.62,1.0和1.5,主震释放能量占全序列99.8%。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1°,P轴为NW~SW向。这次地震的破裂为走滑型,以水平运动为主,节面Ⅱ为主破裂面。
这次地震发生在甘肃省祁连山脉地震带中段的重点监视防御区附近,甘肃省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对这次地震均有一定程度的中、短期预报。震前,甘肃省地震局观测到一些短临前兆异常,在9月28日的月会商会上,曾根据地磁、水和缺震等异常,提出“10月份应随时注意各种前兆资料的变化和突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1)。在地震发生前1小时,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电话通知“10月底至11月初我国大陆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地点应注意南北地震带两端”1)。
地震伤亡
此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乡、古浪县新堡乡和景泰县寺滩乡。破坏区域面积为814平方公里,包括景泰、天祝、古浪、永登县四个县的七个乡四十一个村。受灾户数6205户,人口30609人。死亡2人,伤27人。经济损失为10503.30万元。
1996年
这次5.4级地震为前震-主震-余震型,尽管只有2次前震。最大余震为ML4.2级,余震序列衰减基本正常。余震区长轴呈北东向。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Ⅰ走向288°,P轴方向为NEE-SWW,与该区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节面Ⅰ是地震主破裂面。这次地震是继1995年永登5.8级地震后发生在祁连山脉地震带上的又一次中等强度破坏性地震,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全新世以来构造活动强烈,是历史和现今强震的多发区。1927年古浪8级大震正好位于本区。
地震伤亡
地震造成20人受伤,毁坏房屋10387m2,无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救灾处置
救援情况
应急响应
1927年
媒体报导
由于古浪县、武威市在地震中道路、邮电基本全毁,加之政府管理疏导无序,很长一段时间,外界竟毫不知情.。现在能查到最早的媒体报道是震后25天的6月17日《申报》的报道,此后7月30日和8月1日《字林西报》、8月13日《盛京时报》、8月16日《顺天时报》、8月17日《时报》、9月10日《益世报》、9月18日《益世主日报》等才相继报道。
政府反应
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发生时,国内正处于战乱时期,当时的政府无人顾及这场巨大的灾难.在甘肃省的教士贝尔谦的电报,竟在路途延搁3周以上.。省政府送交查勘古浪县道路工程委员胡祖动呈文一件,直到震后3个多月的9月9日,“政府”才下令拨款1万元.灾区人民完全处于无助的状态,只有当地驻军司令部还成立了“武威临时治疗所”,对部分伤者进行了治疗。
自救互救
在得不到外来救助的情况下,自救互救起到了重要作用。慕陶写的《民国十六年地震记》说:“午前始,渐渐由天然之葬埋中,揭木掘土,得复生者,亦不过十之四五.。他家8口人,全部被压,其中“未死之半数,亦系由掘救而复生者”;“城中庙宇倒塌,僧道亦被压毙甚众.。军民两长,正竭力筹赈,医院中人亦出而救护伤者”.。也有为救他人而献身的,“教会孤儿院一女教士初已逃至旷场,因觅孤儿,复入屋而遭难”。
1990年
震后救援
震后,兰州地研究所按《大震应急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派出考察队,携电台和录像设备,分两路顶风冒雪于当晚12时前赶往现场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松山乡和景泰县寺滩乡,进行考察,并进行震害快速评估和趋势判定,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1996年
震后救援
天祝藏族自治县-古浪县5.4级地震发生前,甘肃省地震局作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在1995年11月7日至11月9日召开的1996年度震情会商会上曾指出“在河西中东段及邻近地区,包括武威市、古浪、天祝、永登、景泰、民勤、金昌等地,1996年或稍长时间内,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预测概率:PP=0.8),为甘肃省第一重点地震危险区。1995年11月23日和1996年2月12日,根据各种异常填报了一年尺度的“B”类预报卡片,同时,还填报了为期3个月的“A”类预报卡片。
特别是在1996年5月29日,周、月震情会商会上,又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未来一个月我省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特别要注意祁连山中东段及甘肃省东南部两个地震重点危险区”。并及时把此意见上报省委、省政府及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天祝藏族自治县政府接到应急件后十分重视,并作了“密切监视,应落实监测的补助和地震办夜班补助”的批示,取得了较好的预警效果。
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迅速组成12人考察队,连夜赶赴震中区,当晚即开始考察工作,6月2日又组成9人考察队,由副局长带队奔赴灾区参加考察,主要从事震情监视、宏观考察、震害评估和电台通讯等工作,地方上武威地委、行署领导和地区地震局、天祝县政府、古浪县政府领导立即前往震区了解灾情。
地震研究
古浪大地震发生后,当时未能组织专业性的调查和研究,地震现场的资料仅在一些报纸、刊物和当地的县志上略有报导和记述,震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外国传教士也写了些对古浪地震感受的信件。这些材料粗略地记述了有关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和震情。震后袁复礼教授曾到古浪震区进行过考察研究。
系统地进行大震考察是在解放以后。1954年铁道部勘测设计院、甘肃省农林厅水利局黄羊水库地震调查队、省工业厅调查组等单位为修黄羊河水库对古浪地震进行了考察和访问,编有报告及照片集。同年,中国科学院周光、刘秉俊二位先生也赴古浪震区作了考察,重点对冬青顶--沈家窝铺地震形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郭增建等组成"地震预报考察队"到古浪县等大震现场进行地震前兆现象的实地调查。
1972年、1974年和1975年原兰州地震大队地震地质队曾先后对天祝藏族自治县、古浪、武威市一带的地质构造情况、地震构造背景和冬青顶--沈家窝铺地震形变带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武威、古浪地区作了地球物理学探测(主要是浅层电法),对北西向及东西向隐伏断裂的延展情况进行了物探综合分析研究。
1978-1979年,兰州地震研究所滕瑞增、吕田保和贾云鸿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对古浪大地震进行了考察研究,重点收集了有关地震形变带的资料。通过考察访问初步确定了大震主要形变带的展布、特点及其力学性质,同时对基岩断裂、地貌、第四纪地质等情况也作了调查研究。
1983年兰州地震研究所柴树骅等及武威地震办康有理也对地震形变现象进行了考察、访问。
参考资料
典型地震专辑.玉门市人民政府.2023-12-20
甘肃武威与古浪县交界发生地震 居民称有晃动.河北新闻网.2023-12-20
自然灾害.古浪县人民政府.2023-12-20
古浪县人民政府.古浪县人民政府.2023-12-20
典型地震专辑.玉门市人民政府.2023-12-20
1996年6月1日甘肃省天祝-古浪5.4级地震.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2023-12-20
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发生3.8级地震.甘肃省地震局.2023-12-20
历史上甘肃省最大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昊阳知识网.2023-12-20
1990年10月20日甘肃省天祝-景泰6.2级地震.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2023-12-20
1927年甘肃古浪8级大地震.央视网.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