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羽黑号重巡洋舰

羽黑号重巡洋舰

羽黑号重巡洋舰是妙高型一万吨条约重巡洋舰的一只,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跟姊妹舰妙高号、那智号重巡洋舰一同属于第二舰队第五战队。开战时,被派往菲律宾支持登陆作战及对于达佛的空袭和勒加斯比(Legaspi,菲律宾,13N124E)的攻略战。

发展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巡洋舰是一种仅次于主力舰、在辅助舰艇中战斗力最强的舰只。当时,日本海军已拥有一支以重巡洋舰为主的庞大巡洋舰群,编有各种巡洋舰82艘。日巡洋舰尤其是重巡洋舰,以其航速快、巡航半径大、准主力舰的资格,可遂行各种战斗任务:充当舰艇编队旗舰;南沙海战中支援、掩护主力舰,摧毁敌舰;保护己方海上运输线,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巡洋舰是海军列强进行军备竞赛的产物。历史上装有火炮的快速帆船是帆船时代的巡洋舰,18世纪末、19世纪曾称巡航舰。到19世纪中叶,在蒸汽机、装甲和舰船建造技术得到飞跃发展后,美国海军抢先建成一批正规的巡洋舰,如亚特兰蒂斯大”号等。日本1919年才建成天龙号轻巡洋舰,1926年建成“加古”号重巡洋舰。日本巡洋舰特别是重巡洋舰,正是在华盛顿会议达成裁减海军军备协议之后发展起来的。由于1922年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条约限制海军强国建造主力舰的数量,列强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建造巡洋舰上。于是,美、英、日等国在这方面又展开了一轮以建造重巡洋舰(日海军也称为甲级巡洋舰或一等巡洋舰)为主的军备竞赛。到1939年,日海军已有重巡洋舰4型(“加古”、“妙高”、“最上号重巡洋舰”和“利根”)18艘。其中妙高型是华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建造的首批万吨级重巡洋舰,"羽黑"号则是“妙高”型的4号舰(另3艘是“妙高”、“足柄号重巡洋舰”和那智号重巡洋舰)。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羽黑”号竣工于1929年,双联装200毫米主炮5座,120毫米单管高射炮6座,3联装固定式鱼雷发射管2座(改装后为4联装旋回式鱼雷发射管2座),携带舰载机2架。舰首与前甲板“羽黑”号的舰首是双曲率型。为提高耐波性能,两舷侧明显向外伸展。舰首弦弧线清楚,但随着后伸而趋于低平。舰首最前端是御徽章,稍后是导缆器和双系柱。舰首旗竿为起倒式(战斗或训练时放倒),旗竿的人字形支柱在旗竿后。舰首主锚两舷各有一个,收起时,锚链通过锚链筒,由前甲板的绞盘卷起置于锚库内,主锚收放在舰首外倾处的锚穴里。

舰首甲母质

“羽黑”号的舰首甲板精心设计,既要满足耐波性“能的要求,又要保证一定强度,还要尽量减少舰体结第6至9兮锅炉的烟走3号烟道,由第3号烟囱排出。“羽黑”号编入现役后,发现前部烟囱低,逆向烟常飘到舰桥,对战斗指挥影响严重.1930年着手改装前部烟囱,增高约2米。为防雨,烟囱顶。端安装导流导流板(将水导向烟囱外排出)兼有排气整流的作用。

三角形后桅

“羽黑”号采用三角形后桅,由1根主柱和2根支付构成,主柱与支柱之间的横衍加强,看上去简洁而稳固.三角桅的顶桅高,有利于提高通信能力。三脚桅的基部有吊杆式起重装置,起吊水上飞机和小艇。经过现代化改装,撤除了原来的三角桅及吊杆,换装更大的三角脚桅,装备大型起重机太平洋战争中,为抗击美机的空袭,“羽黑”号加强了防空武备,后桅顶部加装13号雷达,以提高对空观察能力。

武器装备

主炮和舰载机弹射器“羽黑”号装有双联装200毫米炮塔式舰炮5座,共10门。前主炮炮塔3座,埃及金字塔状配置,其中2座炮口朝前,1座朝后。后主炮炮塔2座,背负式部署。主炮身长为口径的50倍,最大初速870米/秒,最大射程26700米,射速3发/分,最大仰角40度,俯角一5度,机械装填弹药(以仰角5度固定式装填)。炮塔旋回、俯仰的操作均是电动油压式。为减轻重量,主炮炮塔的装甲厚度25毫米(下部19毫米),只能防护近炸炸弹。炮塔顶部与侧面受阳光照射,炮塔内气温很八M此在防护甲板外侧安装了胁拱,上面铺以薄钢板天遮;天遮和防护甲母质之间留有空隙,让冷却空气流过,降低温度。

两次现代化改装

两次现代化改装。主要变化有:主炮口径增大到203毫米,虽仅增加3毫米,但炮弹重量由110公斤增全126公斤,破坏威力大增。装药方式由平推式(发射药以带状连续进入弹药筒)改为双吊瓶式(2个扬弹筒以吊瓶状交替扬升装药),一旦中弹,易于把损伤控制在局部,1938年“羽黑”号主炮装了98式发射延迟装置,齐射时左右炮错开0.3秒,避免齐射的炮弹飞行中彼此干扰,提高命中精度。1939年各主炮炮身附加了短50毫米口径的外膛炮,以加强火力。

日海军1926年着手研制舰载机弹射器,1928年完成1号弹射器,试装于初期的重巡洋舰“青叶”号和“衣笠”号上.‘建造“羽黑”号时,已将弹射器列入设计计划,还准备在后桅底部附近设置水上侦察机机库,并把后桅至第4号炮塔的上甲板改装成航空甲板。“羽黑”号竣工后有水上侦察机2架,其中一架机翼折叠后…“进入机库内,另一一架系留在甲板上。沿上甲板中心线设有舰载机移动轨道,舰载机弹射器则装在中心线稍靠右舷处。

首次现代化改装,撤除了原有的舰载机轨道和弹射器,而在后烟囱与第4号炮塔之间的上甲板上增设与舰同宽的遮蔽甲板,作为航空甲板使用。在此安装吴式二号五型飞机弹射器。这种发射药式弹射器长15.4米,轨道宽1.2米,有效滑跑距离5.4米,最大弹射重量4000公斤,可弹射新94、95式水上侦察机。经第二次改改装改装了飞机移动轨道,实现了连续弹射,可弹射零式水上侦察机

性能数据

基本信息

建造所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大正十四年三月十六日

下水昭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竣工昭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排水量10940吨

全长203.76m

全画幅19m

速力35.5节

航续力14节/时7000

兵装20.3cm主炮十门

12cm高角炮六门

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

水侦两架,射出机一基

近代化改装

昭和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13000吨

全长203.76m

全幅20.73m

航续力14节/时7463浬

速力33.9节

兵装20cm主炮十门

12.7cm高角炮八门

25mm机关枪八挺

13mm机枪四挺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十六门

水侦三机

射出机二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5月16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所谓出羽三山中位于山形县的羽黑山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森友一(海兵42期)昭和16.7.25

鱼住治策(海兵42期)昭和17.10.20

杉浦嘉十(海兵46期)昭和18.12.1

服役动态

1929年在三菱长崎造船厂竣工的“羽黑”号,与姊妹舰“妙高”号、足柄号重巡洋舰那智号重巡洋舰组成的肯特级重巡洋舰舰群,成了昔日帝国联合舰队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参加了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入侵,后来在珊湖海海战、中途岛战役、瓜达尔长纳尔岛争夺战、马里亚纳海空战等作战中,均扮演过重要角色。然而,在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日联合舰队连遭重创,元气大伤,被迫撤回本土基地。此时;“羽黑”号奉命留守新加坡基地。当时日陆海军部队被分割于各孤岛,断了后方。补给。“羽黑”承担起输送补给品的重任。1945年5月15日,“羽黑”在“神风”号驱逐舰的护航下,从新加坡出发,仆赴安达曼群岛。沿马六甲海峡北上中忽然发现英舰群,暂时躲进马来半岛西岸日潜艇基地里。随后乘夜暗,悄然出海,在向安达曼群岛接近途中,一架英机从天而降,飞临顶空,投下照明弹。黑夜里,”羽黑”号被照得通体透亮,成了众矢之的。围逼而来的英舰几次齐时打得“羽黑”号遍体磷伤,一条鱼雷又击中螺旋桨,再难机动:接昔又一条鱼雷象萤火虫一样扑来,击中,满载的弹药引炸,燃料起火,浓烟火光冲天,舰体大幅度倾斜。最后,“羽黑”号舰长下达弃舰命令;“羽黑”号遭灭顶之灾;成了日本军阀发动这场不义战争的殉葬品。1944年,皇家海军东印度舰队经常派出航空母舰战列舰,定期攻击斯里兰卡(今斯里兰卡)以东水域,轰炸和炮击萨榜、布莱尔港、卡尔尼科巴等重要目标。到1945年2月下旬,空中作战已经很少了,以至在没有空中保护和大型水面舰只支援的情况下,驱逐舰只都能进行远“程奔袭,到缅甸的德林达依省海岸作战。

在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二十七日的泗水海战中,以那智号重巡洋舰及羽黑号为主力,共计重巡洋舰两只,轻巡洋舰两只,驱逐舰十四只的日本舰队,遭遇到英美荷澳的联合部队,该部队在海军少将多尔曼的指挥下,拥有重巡洋舰两只,轻巡洋舰三只,驱逐舰十只。双方于是展开了激烈的海战。午后六十三十八分,羽黑号的二十厘米炮弹命中了英国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炮弹从高射炮台贯穿到火药库,发生大爆炸.然后羽黑号的鱼雷只用了一发就轰沉了荷兰驱逐舰可尔提诺号,接着跟僚舰那智号一同放出鱼雷击沉荷兰巡洋舰戴路特号和爪哇号。在昭和十八年(1943)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之后,羽黑号因为机械故障而回到佐世保市修理,然后因为阿图岛的救援行动而向阿留申方面出发。后来又南下参加了布根维尔海战。在这次海战中,羽黑号虽然负伤累累,但仍与妙高号一起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炮击战。

羽黑号在参加了马里雅那海战后,被编入了栗田舰队,加入了莱特湾海战,在萨摩岛附近逼近美国军队护卫空母群,展开果敢的炮击,但是自身也遭受舰载机的攻击而重创。之后回航至帕劳基地。昭和二十年(1945)五月,在向尼科巴群岛运送物资的途中,于马六甲海峡遭受英国机动部队的轰炸和鱼雷攻击而沉没。

历任舰长

参考资料

妙高号 - 二次大战 - 全球防务.全球防务.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