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赞比西河

赞比西河

赞比西河(英语:Zambezi River)也称利巴河,是非洲第四大河流,发源于赞比亚西北部的卡莱恩山丘(Kalene Hills),干流流经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等国,支流流经马拉维,干流注入莫桑比克海峡,最后注入印度洋。赞比西河全长2700千米,流域面积为135万平方千米。

三叠纪初期(约2.5亿年前),随着冈瓦纳大陆的瓦解形成了原始的赞比西河原型,从1.65亿年前到1.3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赞比西河的上游开始形成,直至约258万至11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赞比西河的上游河流减少,开始形成了现代赞比西河流域的地貌特征。赞比西河流段可分为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三个部分。其中上游段经过平均海拔为1000米的巴罗茨平原,千百条小溪在此汇入赞比西河;中游段的起点为维多利亚瀑布,随后进入130多千米的峡谷区,河道狭窄,河水湍急;下游段全在莫桑比克境内,河道大部分从平原上流过。赞比西河主要支流有伦奎本古河、希雷河、卡邦波河等,主要湖泊有卡里巴湖和马拉维湖。赞比西河流域处于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在赞比西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明显,存在着200种哺乳动物、700种鸟类、165种鱼类,其中有500多种动物物种只在该流域分布。赞比西河流域植被类型主要可分为刚果生物群系、赞比西亚生物群系、山地生物群系和海岸生物群系4个生物群系。

10世纪末期,已经有铁器时代人类定居在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热带草原森林地带;1511年和1513年,葡萄牙人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抵达赞比西河流域进行了探索,发现了赞比西河上游港口对东非黄金贸易的重要性;截至2010年6月,赞比西河流域人口约为3000万,赞比西河流域是居民生活和非洲文化的聚集地,沿岸的利文斯顿、卡图马、卢安瓦河畔小镇等城镇和村庄保留了大量的传统非洲文化和习俗。从其源头开始,赞比西河经过一系列景点,包括维多利亚瀑布、奥卡万戈三角洲、卡奥拉巴萨湖等,其中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位居世界七大自然奇迹之列,1989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

命名

1498年1月,葡萄牙帝国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成为首位发现赞比西河(Zambezi River)的欧洲人。他将停泊处的河流称为“好兆头河”(Rio dos Bons Sinais),今称奎利曼尼(Quelimane)或“Quá-Qua”,这是赞比西河三角洲北端的一条小河,当时可通过可通航的水道与赞比西河本体相连(19世纪30年代后该连接被淤积),一些最古老的地图将这整条河标注为“好兆头河”。

16世纪,这条河被称为库阿马河(Cuama River)。库阿马是斯瓦希里海岸居民给三角洲南部岛屿上的一个前哨地点取得名字,整个三角洲被称为“库阿马河流”,而赞比西河本体部分则被称为“库阿马河”。

1552年,葡萄牙编年史学家若昂·德·巴罗斯(João de Barros)指出,莫诺马塔帕(Monomatapa)内陆居民称库阿马河为扎米贝西(Zembere)。1845年,W.D.库利(W.D. Cooley)在审查佩雷拉的笔记时,得出结论称“扎米贝西”一词来自班图语的的“mbege”或“mbeze”,意味着“鱼之河”。

另一种说法是“Zambezi”源自通加泰隆语的“Kasambabezi”,意为“只有那些了解河流的人才能在里面洗澡”,提醒在河岸洗澡时应该小心,因为河里有鳄鱼。“Kasambabezi”两个词组成,“kasamba”意为“洗澡的人”,“bezi”意为“应该知道”。这个称呼显示了通加人对深水的了解,以及他们社会与河流之间密切的联系。

位置境域

赞比西河发源于赞比亚西北部的卡莱恩山丘(Kalene Hills),为非洲第四大河,全长2700千米,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千米。赞比西河流域位置范围在南纬8°~20°,东经16.5°~36°,横跨多个国家,包括安哥拉(流域面积占18.2%)、赞比亚(流域面积占40.7%)、津巴布韦(流域面积占18%)、马拉维(流域面积占7.7%)、坦桑尼亚(流域面积占2%)、博茨瓦纳(流域面积占2.8%)、纳米比亚(流域面积占1.2%)和莫桑比克(流域面积占11.4%),最后在莫桑比克注入印度洋

历史变迁

三叠纪时期

赞比西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叠纪初期(约2.5亿年前),随着冈瓦纳大陆(Gondwana continent)的瓦解,裂谷边缘隆起,整个卡鲁流域系统(Karoo river system)经历了巨大的地质变革。裂谷边缘的抬升导致了河流系统的重新组织,原始的赞比西河(Proto-Zambezi River)开始形成。

侏罗纪时期

大约1.65亿年前至1.35亿年前,裂谷边缘的隆起以及大西洋洋口的开启对赞比西河流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赞比西河的上游已经形成,河流开始朝着东部海域流动。同时,周围地区的地质活动也在塑造着这个地区的地貌。

白垩纪时期

赞比西河上游在白垩纪时期与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相连,形成了当时非洲最大的河流。古近纪深部地球活动引起的地壳挠曲将赞比西河上游水系与林波波河分开,奠定了现代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水系的框架。大西洋洋口的进一步扩张引发了赞比西河流域的重组。赞比西河的南部支流被新的地质构造所俘获,将其流向改变,流入印度洋。这一时期赞比西河流域的地理格局进一步清晰。

始新世时期

约3800万至2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赞比西河系统的河流发生了改变,扩张并改变了其流域范围,包括了原本属于卡沃拉巴萨盆地(Cabora Bassa Basin)和卢安瓦河(Luangwa River)流域的地区,为赞比西河流域的进一步演化奠定了基础。

更新世早期

约258万至11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赞比西河的地理格局进一步调整,河流的上游减少,而与卡富埃河(Kafue River)的连接被切断。同时,赞比西河流域扩张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其他河流的变化,这些变化共同塑造了现代赞比西河流域的地貌特征。

流域水系与特征

水系组成

赞比西河上游,除靠近河源市的一段河流流经安哥拉境内外,其余大部分在赞比亚境内。赞比西河进入赞比亚境内后,通过巴罗茨平原,众多支流在此地汇入赞比西河,然后向东南流去。当赞比西河的河水流至赞比亚、津巴布韦交界处时,会经过峡谷区,并形成了维多利亚瀑布。赞比西河的中游是从大瀑布一直到卡里巴湖(Lake Kariba),从中非槽谷地带流过。下游全在莫桑比克境内,从卡奥拉巴萨滩(Cahora Bassa)到河口。

干流流段

河源

赞比西河发源于安哥拉中东部和赞比亚西北部高地,这里是刚果河和赞比西河的分水岭,刚果河河源同赞比西河河源相距不到1千米。

上游

赞比西河自河源市到维多利亚瀑布为上游河段,长为1285千米。该段起点为赞比亚卡莱恩山丘附近的沼泽地带,后流经安哥拉东北部高地约280千米。在安哥拉境内的河段,由于出没在深山之中,河道比较狭窄,有些地方的河水宽度只有10多米。重新进入赞比亚后,河水越过查武马瀑布(Chavuma Falls)流经巴罗茨平原地带,河面开始渐渐展宽,河道弯弯曲曲,沿岸布满了沼泽。巴罗茨平原地处非洲内陆,海拔1000米左右。在巴罗茨平原上,赞比西河的支流很多,千百条小溪汇入赞比西河,然后向东南流去。随后进入恩戈涅瀑布(Ngonye Falls),直到卡蒂玛穆利洛(Katima Mulilo Rapids),为长约120千米的急流,再往下130千米为赞比亚纳米比亚卡普里维(Caprivi)地带分界线;分界端点处为乔贝河(Chobe River)汇入口。赞比西河流经乔贝河汇入口之后,在卡宗古拉(Kazungula)转向正东形成赞比亚和津巴布韦间边界,到达巴托卡峡谷(Batoka Gorge)形成维多利亚瀑布

中游

赞比西河的中游是从维多利亚瀑布一直到卡里巴湖,从中非槽谷地带流过,长约870千米。维多利亚瀑布是赞比西河中游的起点,随后进入峡谷区。大瀑布所倾注的第一道峡谷东西长约2千米,宽约90米,从此道峡谷起,一连有7道峡谷,大都是东西走向。每两道峡谷间,又连结着一段短促的南北峡谷,形成“Z”字形,绵延达130千米,构成世界上罕见的长江。在长达130多千米的峡谷区内,河道狭窄,河水湍急,沿河两岸峭壁耸立,很多地方高达600米左右。

下游

赞比西河下游全在莫桑比克境内,从卡奥拉巴萨滩到河口,长约600多千米,河道大部分从平原上流过。这一段地势平坦,河面宽广。入海处为巨大三角洲,河道落差45米,河道纵坡较缓,为0.28‰。

主要支流

赞比西河上游河段支流包括卡邦波河(Kabampo River)、伦奎本古河(Lungue-Bungo)、乔贝河(Chobe River)。下游河段较大的支流有卢埃尼亚河(Luenha)、热乌博河(Revuboe)及希雷河(Shire River)。

卡邦波河

卡邦波河(Kabampo River)发源于赞比亚北部的高地,形成赞比西河和刚果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大致向西南方向流,约440千米后,在赞比亚的卢库卢(Lukulu)北部汇入赞比西河。

伦奎本古河

伦奎本古河(Lungue-Bungo)是赞比西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全长约645千米,发源自安哥拉中部海拔1400米地区,向东南流过非洲南部高原。伦奎本古河主河道宽度为50米,靠近赞比西河处河流宽200米,在赞比亚芒古市(Mongu)以北105千米的处与赞比西河汇合。

希雷河

希雷河(Shire River)发源于马拉维湖(Lake Malaŵi)的南岸,是马拉维湖唯一的出口,河长402千米。河流上游在进入马洛姆湖(Lake Malombe)时距离芒戈基(Mangochi)约8千米,东部为芒戈基山(Mangochi Hills)和宗巴山脉,西部为奇里帕高原(Chiripa 高原),并穿过沼泽地区。随后,中游进入狭窄的山谷,在马托佩(Matope)和奇克瓦瓦(Chikwawa)之间的80千米长的峡谷区跌落384米。下游在经过奇克瓦瓦后,进入莫桑比克沿海平原,并沿着下游路径流向莫桑比克境内,48千米后与赞比西河汇合。

主要湖泊

卡里巴湖

卡里巴湖又称卡里巴水库,位于赞比亚南部和津巴布韦交界的赞比西河中游。卡里巴湖是通过在卡里巴峡谷筑坝拦截赞比西河而形成的,该峡谷位于维多利亚瀑布下游400千米处,两侧是一些坚硬的岩石山丘。卡里巴湖面积约为5200平方千米,上游延伸280千米至魔鬼峡谷(Devil’s Gorge),最宽处为48千米,湖岸线凹凸不平,有许多岛屿。湖泊的深度不均匀,最深处位于水坝附近,深度约为90米,总容量为1806千万立方米。

马拉维湖

马拉维湖是非洲大湖之一,由马拉维、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三个国家共享。在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该湖也叫尼亚萨湖,是东非大裂谷最南端的湖泊。马拉维湖集水区面积约为9.4万平方千米,湖水储存量约为8400(7720)立方千米。它的最大长度约为580千米,最大宽度约为75千米,表面积2.9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第九大湖泊;最大深度约为706米,是非洲第二深的湖泊,仅次于坦噶尼喀湖。

水文特征

含沙量

赞比西河流域年输送泥沙量的范围广泛,从2000万吨到1亿吨不等,中位值约为5000万吨。上游赞比西河的年输送泥沙量估计为490万~610万吨。卡里巴湖和卡奥拉巴萨湖(Lake Cahora Bassa)的泥沙积累量估计存在较大差异,波动范围分别为700万吨~7000万吨和2000万吨~2亿吨。此外,根据泥沙浓度的稀疏数据,赞比西河流域各支流的年输送泥沙量和土壤侵蚀率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津巴布韦西部瓜伊支流(Gwai)和赞比亚东部卢安瓦支流(Luangwa)的年土壤流失率分别为40吨/平方千米和200吨/平方千米,而马拉维南部的希雷河支流每年的土壤流失率则高达2900吨/平方千米。

径流量

赞比西河流域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带,河流有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水流最大时是在3月或4月,10月或11月为最枯季,流量不到最高峰时的10%;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7080立方米/秒,径流量2232亿立方米,仅次于刚果河,居非洲第二位。

赞比西河流域年降水量约有8%形成径流,剩余的92%通过蒸发蒸腾损失,年均蒸发损失为243~364立方米/秒,湿地的总蒸发量约占总蒸发量的40%,其中卡富埃平原(Kafue Flats)约占40%,巴罗茨平原(Barotse Floodplain)约占25%,乔贝沼泽(Chobe Swamps)约占25%,昆多洪泛平原(Kwando Floodplain)约占10%。水库和湿地的蒸发损失之和约为750立方米/秒,超过了进入河网径流量的20%以上。

其他地理特征

气候

赞比西河流域处于热带草原气候。赞比西河的上游和中游位于高原,海拔所调节的温度相对温和,一般在18℃~30℃之间。赞比西河流域在5月~7月为冬季,气候凉爽而干燥,平均气温为20℃;8月~10月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在10月开始降雨之前,温度变得异常高,达到40℃。雨季从11月持续到次年4月,雨水以短时、强烈的雷阵雨形式降落,降雨强度可达每小时150毫米。雨季时,上游赞比西河接收了全部降水量,使河流在全年内流量变化巨大。上游和中游赞比西河每年降雨量为559~762毫米。

地质

地层岩石

在太古代时期,赞比西河流域位于津巴布韦克拉通(Zimbabwe Craton)的北部,该地区经历了伊鲁米德带(Irumide Belt)的形成,与马拉维赞比亚南部相连接。这一时期,赞比西河流域周围的地区经历了高程度的变质作用,形成了位于卢安瓦河(Luangwa River)和希雷河(Shire River)之间的南部伊鲁米德省。在这个地区,发现了古老的长石片岩和石英岩,以及约10.5亿年前形成的泰特辉长岩闪长岩复合体(Tete gabbro-斜长岩 Complex)。随着时代的变迁,赞比西河流域进入了古生代,经历了卡鲁盆地(Karoo Basin)沉积物的堆积,包括二叠纪至中三叠纪的河三角洲沉积和火山碎屑。这些沉积物记录了来自安山岩流纹岩火山喷发的沉积物,其年龄主要在270~260百万年之间。在晚古生代,洪流玄武岩喷发终结了卡鲁沉积的时期,约发生在约1.83亿年前。早白垩纪时期,印度洋的开启导致了莫桑比克海峡(Mozambique Channel)的形成,以及莫桑比克海峡周围地区的火山活动。此后,赞比西河流域的地貌演变受到东非裂谷(East African rift)的南传的影响,其中奥卡万戈裂谷(Okavango Rift)的断层相关沉降对排水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形地貌

赞比西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古大陆冈瓦纳的高原上,海拔在800到1450米之间,只有小一部分流域位于100米以下或1500米以上。赞比西河上游以广阔的内陆排水盆地为特征,地形起伏不大。河流通过轻微的地质运动与其他河流汇合,再加上相对平坦的地形和少量的自然地理障碍;赞比西河中游是一个年轻、更加异质化的地貌,包括卢安瓦河谷(Luangwa Valley)、津巴布韦北部大部分地区以及马拉维湖;赞比西河下游拥有希雷河,以洪泛平原、交错的河道、广阔的草原、沼泽、沙丘为特征。

土壤

赞比西河流域的土壤质量不稳定,土壤厚度相对较薄,容易受到水和风的侵蚀,主要的土壤类型为沙壤土、灰壤土和红壤土,这些土壤主要分布在赞比西河上游。其他主要的土壤类型是淋溶土,主要覆盖卢安瓜支流和赞比西三角洲流域。

生物多样性

动物

赞比西河流域存在着200种哺乳动物、700种鸟类(其中15~20种为赞比西河流域特有)、165种鱼类以及200种爬行纲和约90种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210种差翅亚目、1100种凤蝶总科和98种软体动物门。赞比西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存在于马拉维湖,流域中共有98种软体动物,其中有47种出现在马拉维湖,23种为马拉维湖特有。

赞比西河流域拥有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种群,如大象水牛长颈鹿、狮子、犀牛等。特有物种为红羚羊(Kobus leche),共有三个亚种。其中Kobus leche ssp. smithemani是赞比西河区域的特有种,发现于赞比西河上游;Kobus leche ssp. kafuensis则只发现在赞比亚南部的卡富埃平原(Kafue Flats);Kobus leche ssp. leche分布更广泛,但主要发现于赞比西河流域。

赞比西河流域特有的鸟类包括黑脸牡丹鹦鹉牡丹鹦鹉属 nigrigenis)、蓝灰鹭(Egretta vinaceigula)等,只分布于山地森林的鸟类包括斯氏鸲(Swynnertonia swynnertoni)、赤尔娇莺(Apalis chirindensis)和莺属(Prinia robertsi)等。同时,赞比西河流域的湿地和其他栖息地是非洲热带区迁徙鸟(约70种)和古北界迁徙鸟(约90种)的重要栖息地。主要非洲热带区迁徙鸟包括乌燕(Glareola nuchalis)、非洲剪嘴鸥(剪嘴鸥属 flavirostris)和南红蜂虎(Merops nubicoides),古北界迁徙鸟包括白鹳(Ciconia ciconia)、黄爪隼(Falco naumanni)和黑翅燕鸻(Glareola nordmanni)等。

植物

赞比西河流域植被类型主要可分为4个生物群系:刚果生物群系、赞比西亚生物群系、山地生物群系和海岸生物群系。其中刚果生物群系气候比流域其他高原部分潮湿和温暖,没有明显旱季,主要以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的柄蕊香属(Marquesia)、豆科苞片大瓣木豆(Fabaceae Berlinia)、漆树科(Anacardiaceae)的厚皮树属(Lannea antiscorbutica)等刚果盆地典型植被为特征;赞比西亚生物群系由于受强烈季节性、旱季明显气候的影响,植被组成主要包括以红苏木属(Baikiaea)、相思树属(Acacia)和使君子科(Combretaceae)的风车子属(Combretum)、诃子属(Terminalia)为主的林地植被、禾本科(Poaceae)的黍亚科(Panicoideae)为主的稀树草原以及以莎草科(Cyperaceae)的莎草属(Cyperus)等为主的沼泽植被,覆盖了流域面积的95%;山地生物群系主要以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杜鹃花科(Eric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等植被为特征,主要生长于海拔1800~2000米以上气候较为凉爽潮湿的地域;海岸生物群系位于三角洲地区和紧邻腹地,气候条件因靠近海岸而发生改变,其旱季不明显、气温波动不大,栖息地包括干燥的森林和草原,以河口和潮汐海岸带发育红树林沼泽为典型特征。

生态保护区

赞比西国家公园

赞比西国家公园(Zambezi National Park)是津巴布韦的国家公园,位于赞比西河上游的维多利亚瀑布之上。1979年,它从维多利亚瀑布国家公园中分割出来,面积为56000公顷,公园被一条通往卡桑古拉(Kazangula)边境口岸的道路穿过,将其分成河岸一侧和查马邦达(Chamabonda)湿地一侧。大部分公园位于赞比西亚地区和黑猩猩(Mopane)林地生态区内,南部的一小部分则位于赞比亚红苏木林地(Baikiaea woodlands)内。公园拥有长达40千米的赞比西河岸线,拥有非洲四大动物大象、狮子、水牛和豹子。此外,公园内还有大量的羚羊、高角羚、斑马、长颈鹿等野生动物,记录了400多种鸟类,包括地中海(Falco biarmicus)、巨鹭(Ardea goliath)和非洲剪嘴鸥等鸟类。

自然灾害

洪水

由于热带海洋表面温度的增加,气旋特征加剧,风速增加,降雨量增加,赞比西河流域的洪水变得更加频繁。同时,赞比西河流域存在几个高风险的洪水区域。赞比西河上游在安哥拉北部和赞比亚西部地区容易发生洪水;纳米比亚博茨瓦纳也有洪水发生的高风险地区;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由于位于卡富埃平原和希雷湖下游地区,拥有最大的洪水区域。

2007年和2008年,赞比亚发生了严重的洪水。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期间的降雨量超过了2006~2007年度的降雨量;2008年12月的前10天中,赞比亚南部地区降雨较大,还引发了赞比西河流域和卢安瓦河谷(Luangwa valley)地区的局部暴发性洪水,洪水使赞比亚南部大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坏了桥梁、涵洞、居民点、学校建筑、卫生中心和其他基础设施。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原始居民活动

10世纪末期,铁器时代的人已经定居在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热带草原森林地带的大部分地区,东至印度洋,北至现在的赞比亚马拉维

铁器时代初期的农民在赞比西河畔定居后的1000年,沿河两岸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化传统。其中一个独特的传统以赞比亚南部的巴托卡高原为中心。公元4世纪时,早期铁器时代的人就在此定居下来。到公元10世纪末,他们的居住地被“卡洛莫文化”农民所占据;“卡洛莫文化”农民虽然侧重于放牧,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早期铁器时代有些近似。新陶器同前几个世纪的刻纹陶器相比,较为简单,只饰有几条横刻纹或印上几道镶边。许多容器成袋状形。

到了11和12世纪期间,在赞比西河以南,公元最初10个世纪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在若干地区已被新的社会(“豹地传统”)所取代。后期豹地文化体现了以采矿、冶炼、贸易、农耕为基础的经济,既多样化,又严加控制;政权和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都居住在人口集中的定居点。到15世纪,为数不多的一小撮富有统治者占据了一座长形低矮山丘的最高处,可以俯瞰林波波河流域。

欧洲人的探索

第一位欧洲人到达内陆赞比西河的是葡萄牙人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António Fernandes),他于1511年和1513年分别进行了探索,并发现赞比西河口上游的港口对地区贸易系统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东非黄金贸易的重要性。

十八世纪末,欧洲人还很少知道赞比西河流域的情况。葡萄牙人在东非找寻向《圣经》传说中所罗门王呈献黄金的俄斐国(Ophir),企图深入赞比西河河口以南的大陆腹地。

1851年至1853年,大卫·利文斯顿进行了贝察纳兰德(Bechuanaland)探险,并对赞比西河上游的展开了第一次探险记录。他沿着赞比西河下游到达了其入海口,旅行中发现了维多利亚瀑布。1858年至1860年间,利文斯顿在约翰·柯克(John Kirk)的陪同下,从孔贡(Kongone)口向上游航行到达了维多利亚瀑布,还追踪了赞比西河支流希雷河的河道,并到达了马拉维湖

1878年,葡萄牙探险家塞尔帕·平托(Serpa Pinto)探索了赞比西河西部支流。1884年,苏格兰出生的普利茅斯弟兄会(Plymouth Brethren missionary)传教士弗雷德里克·斯坦利·阿诺特(Frederick Stanley Arnot)穿越了赞比西和刚果河之间的分水岭,并确认了赞比西的水源。

1889年,位于赞比西河河口北部的钦德航道(Chinde channel)被发现。1895年~1896年和1898年~1900年由阿尔·希尔·吉本斯(A.St Hill Gibbons)领导的两次远征开启了对上游流域和中游河道的探险工作。

行政区划

赞比西河干流流经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八个国家。赞比西河上游部分位于安哥拉东北部;纳米比亚一条狭长形地带卡普里维约宽300千米,从纳米比亚的东北地区部延伸到赞比西河,与北部的赞比亚和南部的博茨瓦纳接壤,和津巴布韦分界线位于赞比西河中;在博茨瓦纳北部,四个国家(赞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边界在赞比西河中游汇聚成一点;津巴布韦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赞比西河将其与赞比亚分隔开;赞比西河发源于赞比亚西北部,经过安哥拉后穿过赞比亚西部平原,流经了除赞比亚北部地区外的大部分区域;赞比西河流经莫桑比克中北部区域。

人口

截至2006年6月,赞比西河流域内的人口约为3000万,其中约有750万人居住在城市中。农村人口的比例从赞比亚的50%到马拉维的85%不等,总体上约有7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25%则居住在城市地区。

赞比西河流域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大片地区无人居住,保留给野生动物。1998年,该流域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4人/平方千米,在2008年增至30.26人/平方千米。流域内各国的人口密度存在差异,赞比西河流域地区占据了马拉维国土的大部分地区,大部分人口为马拉维国家人口;赞比亚津巴布韦在流域内的面积份额较大,各有750万人生活在赞比西河流域。同时,马拉维是该流域内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截至2008年,马拉维在赞比西河流域的人口密度为125.3人/平方千米,坦桑尼亚为45人/平方千米,津巴布韦为31.9人/平方千米,赞比亚为16.8人/平方千米。

在赞比亚,居住在西部和西北部省份(靠近赞比西河流域)的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8%和6%;在纳米比亚卡普里维(Caprivi)地区的人口约为8万,占总人口的4.4%;在莫桑比克,流域内的面积约为22.5万平方千米,截至2001年,居住着380万人。该地区人口稀少,尤其是在特特(Tete)省内的东北部分,而在赞比西亚省(Zambezia)和索法拉(Sofala)省的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密度稍高;津巴布韦的赞比西河下游地区人口密度较高。

经济

农业

截至2010年,赞比西河流域70%的人口依靠农业谋生,农业产值约占该地区GDP的24%,用于农业的土地面积近52000平方千米,其中津巴布韦、赞比亚和马拉维是最大的贡献者,种植面积分别占其国家面积的56%、76%和90%。

赞比西河流域主要作物中,甘蔗面积最大,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截至2003年,种植面积达95000公顷,占灌溉面积的24.9%,其次是喜米(73000公顷)、小麦(68000公顷)和蔬菜(66000公顷),其中甘蔗、稻米、小麦和蔬菜是灌溉作物中需水量最大的作物。

赞比西河流域种植产量相对增加。上世纪90年代初,赞比亚每年生产约30000吨小麦,并进口约120000吨,截至2008年,小麦年产量约为160000吨。此外,甘蔗的生产也有所增加。赞比亚为主要的甘蔗糖生产商,甘蔗糖生产从1962年的22000吨增加到2006年的250000吨,全部采用了灌溉方式。

渔业

赞比西河流域拥有丰富多样的鱼类物种,截至2010年,赞比西河流域上游地区至维多利亚瀑布共有85种鱼类,而卡富埃河卡洛莫县瀑布(Kalomo Falls)共有80种鱼类,其中中游和下游分别有60种和15种鱼类。此外,马拉维湖有超过500种鱼类,且由于急流和瀑布限制了鱼类的迁徙,具有独特的鱼类品种。

采矿业

赞比西河流域内开采的主要矿物是煤和铜,包括赞比亚卡富埃河流域的铜矿开采、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的锡、金和煤矿开采。其中,卡富埃河流域的矿区占地超过90万公顷。

旅游业

2007年,赞比西河流域的旅游业收入约为4.43亿美元(包括狩猎在内为4.57亿美元),占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旅游经济的12%~20%。旅游经济在赞比西河流域各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安哥拉,极少有游客前往赞比西河流域地区。但在赞比亚,约有54%的游客想观赏维多利亚瀑布,另有34%的游客想体验赞比西河流域的野生动物观赏、冒险活动和狩猎等活动。维多利亚瀑布与卡里巴湖之间的地区是国际知名的白水漂流区域。截至2005年,每年有超过34402名游客在赞比亚进行白水漂流,每名游客平均每次活动花费135美元(不包括住宿),白水漂流活动带来的总收入超过450万美元。

在赞比西河流域沿岸国家中,博茨瓦纳吸引的国际游客数量最多,但可供游客住宿的设施数量较少,而且非非洲游客的比例也较低;津巴布韦的国际游客数量排名第二,其次是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可供住宿的房间数量最多,其次是马拉维和莫桑比克;马拉维的游客停留时间最长,其次是坦桑尼亚;坦桑尼亚记录的国际旅游总收入以及每位国际游客的收入均居首位,其次是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

水电开发

赞比西河上游河段纵坡缓、水流缓慢,两岸地势平缓,基本不具备水力开发价值,其水力资源主集中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下的中、下游河段,主要的水电站有维多利亚瀑布水电站(Victoria Falls Power Station)、巴托卡峡水电站(Batoka Gorge Power Station)、卡里巴水电站、穆帕塔峡水电站、卡奥拉巴萨水电站等。截至2014年11月,赞比西河流域水电站蕴含的水力资源约1600万千瓦,技术经济可开发量为月1450~1500万千瓦,已开发的装机容量为389.3万千瓦,约占技术经济可开发量的26~26.8%,有超过70%的水电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水电开发潜力巨大。

维多利亚瀑布水电站

维多利亚瀑布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为108兆瓦,是一个河流型水电站,位于维多利亚瀑布下游的左岸,取水口渠道位于瀑布上游约500米处。维多利亚瀑布发电站分三个阶段建成。第一阶段,A站(8兆瓦)于1938年投入使用,而第二阶段,B站(60兆瓦),则是在地下建造的,在1969年增加了额外的装机容量。第三阶段,C站(40兆瓦),于1972年完成,提供了108兆瓦的装机容量。维多利亚瀑布水电站通过一个引水隧道运行,A站排水量为10.5立方米/秒;B站和C站排水量为106.7立方米/秒。

卡里巴水电站

卡里巴水电站包括两个发电站:卡里巴南岸水电站,于1958年投入使用,装机容量为750兆瓦;以及卡里巴北岸水电站,于1976年投入使用,截至2021年的装机容量为1020兆瓦。卡里巴湖提供水库储水以满足发电站的发电需求,赞比西河管理局(Zambezi River Authority)监管着两个发电站,并管理着两个水电站每年被分配用水量。

巴托卡峡水电站

巴托卡峡谷是赞比亚津巴布韦两国之间的双边水电项目,位于维多利亚瀑布下游50千米处,包括一个高181米的大坝,为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各提供高达800兆瓦的发电能力。

交通运输

赞比西河上游几乎无法通航,航行潜力较低;中游有五个大型人工湖和水坝:卡里巴湖、卡奥拉巴萨湖、伊特齐-伊特齐湖、马尼亚梅(Manyame)和奇韦罗水坝(Chivero),航行潜力较高;赞比西河下游段全在莫桑比克境内,河道大部分从平原上流过,可以通行轮船,是赞比西河上最有航运价值的一段河道。此外,赞比西河下游的马拉维湖具有非常高的航行潜力,从姆帕达恩库瓦(Mphanda Nkuwa)到切印德(Chinde)处约600千米的通航长度,为赞比西河入海口的区域,也是赞比西河最长的可航行部分。

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的卡邦波河、卡富埃河、乔贝河以及莫桑比克和马拉维赞比西河流域设有重要的渡口,以通往主要的贸易市场。截至2010年,在赞比西河及其支流上运营着约三十个渡轮服务,包括在马拉维湖、卡里巴湖和卡奥拉巴萨湖上定期运营的大型渡轮以及根据不同需求操作的浮船、小型快艇独木舟

赞比西河有两个主要的国际桥梁,一个在卡里巴大坝顶端,另一个为奇伦杜桥(Chirundu Bridge)。奇伦杜桥为两座并行的桥梁,连接津巴布韦赞比亚,以满足大量商用卡车和其他车辆的需求。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水污染

赞比西河日益增加的城市化、工业、农业活动等导致的水污染已成为赞比西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农业部门使用化肥和其他农药,导致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赞比西河流域的矿产开采导致了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矿山废料没有得到适当处置和管理导致了赞比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例如,莫桑比克特特省(Tete)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及相关活动导致了赞比西河水质污染,从而影响了环境和人类健康。

滥砍滥伐

赞比西河流域人口增长和贫困水平的上升增加了对用于烹、照明以及供暖所用柴火的需求,导致了森林砍伐。此外,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为了自给自足的农业,森林砍伐现象严重。对建筑和家具用材的需求增加也加剧了对森林的砍伐。从1972年到1990年,马拉维的森林总面积减少了41%,平均每年森林面积减少了2.3%。

环境保护

刚果南非和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各国家成立了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旨在促进地区一体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覆盖了整个非洲南部地区,还致力于关注赞比西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推动了非洲南部15条共享河流的综合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发展。

风景名胜

赞比西河支流众多,河网稠密,河上有72处瀑布和多处险滩、峡谷,著名的景观有维多利亚瀑布、巴托卡峡谷、奥卡万戈三角洲(Okavango Delta)和卡奥拉巴萨滩 (Cahora Bassa)。此外,沿岸的城镇和村庄有利文斯顿(Livingstone)、卡图马(Katima Mulilo)、卢安瓦畔小镇(Luangwa River Towns)等,保留了大量的传统非洲文化和习俗。

自然景观

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又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Mosi-oa Tunya),位于南部非洲赞比亚津巴布韦接壤的地方,在赞比西河上游和中游交界处,宽1.7千米,最大落差108米,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位居世界七大自然奇迹之列。在此处,赞比西河变成泡沫飞溅的宽度超过2千米的维多利亚瀑布,越过陡峭的悬崖以雷霆万钧之势飞泻而下,景色壮观。赞比西河的流量随季节而变,雨季涨满水的河流自1.6千米宽的悬崖边缘下泻,形成世上最宽的瀑布,倾注的河水产生一股充满飞沫的上升气流,游客站在瀑布对面悬崖边,手上的手帕都会被这强大的上升雾气卷至半空。

奥卡万戈三角洲

奥卡万戈三角洲位于纳米比亚赞比西区的西南方,是极少数不流入海洋的陆三角洲系统,其湿地系统几乎完整。奥卡万戈三角洲生物群体具有独特的生长和繁殖行为,拥有适应洪水的草地生物群体。同时,奥卡万戈三角洲为一些大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如猎豹(Acinonyx jubatus)、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黑犀(Diceros bicornis)、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

卡奥拉巴萨滩

卡奥拉巴萨湖位于莫桑比克和的边界交汇处,在最宽处宽31千米,容积为630亿立方米。卡博拉巴萨河滩拥有茂密的和多种野生动物,如马、鳄鱼等。此外,湖中还拥有丰富的鱼类如鲮鱼、切莎鱼等,是当地人垂钓的好去处。

人文景观

利文斯顿

利文斯顿(Livingstone)是赞比亚南部的一个城镇,位于赞比西河北岸,毗邻津巴布韦边界,维多利亚瀑布的北面。从1907年到1935年,利文斯顿是北罗德西亚(Northern Rhodesia)的首都。作为非洲南部主要铁路系统的一部分,利文斯顿也是农产品和木材的分销中心。利文斯顿拥有一个国际机场,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利文斯顿博物馆(Livingstone Museum)拥有一系列民族学考古学和历史展品,其中包括与19世纪苏格兰探险家和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有关的展品。

卡图马

卡图马(Katima Mulilo)是纳米比亚卡普里维地区的中心,位于赞比西河岸边,人口稠密,散居着自给自足的农民,他们靠种植作物、养殖为生。同时,手工艺品已成为卡图马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当地的卡普里维艺术中心收藏了许多精美的手工艺品。

相关文化

赞比西河白水节

赞比西河白水节(The Zambezi White H₂O festival)为一年一度的节日,以庆祝赞比西河,活动在维多利亚瀑布举行,会在该地区举办漂流活动,将涵盖从第1级急流到第21级的比赛。其他的比赛还包括冲浪、草地比赛、皮划艇障碍赛。此外,还有现场娱乐表演、手工艺品摊位,以及食物和饮料。

传说

尼亚米尼亚米(Nyami Nyami)被认为是赞比西河的河神。根据传说,尼亚米尼亚米居住在赞比西河的卡里巴湖附近。通加人相信尼亚米尼亚米掌管着赞比西河的水流,拥有控制洪水和保护沿岸居民的能力。尼亚米尼亚米在通加人的文化和精神信仰中被视为神圣的存在,他的形象深深扎根于他们的传统之中。因此,尼亚米尼亚米的传说在通加人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他们文化认同和对自然尊重的象征。

美术作品

《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The Victoria Falls. Zambesi River)由托马斯·贝恩斯绘(Thomas Baines)在1862年手绘而成,为维多利亚瀑布的实地素描图,尺寸为558毫米宽,370毫米长,同时还带有大手工着色插图景观的着色石版印刷标题。

《赞比西河》

《赞比西河》于2012年10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每晚十点半档的《魅力纪录》栏目播出,共两集。该片为一部讲述赞比西河河流风貌的纪录片,由奥地利ORF电视台制作,荣获2011安达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最佳剪辑奖,以及2011年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最佳纪录片奖。

书籍

参考资料

赞比西河(ZAMBEZI RIVER).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津巴布韦共和国大使馆.2024-04-18

THE ZAMBEZI RIVER: ITS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ResearchGate.2024-04-18

Zambezi River Basin.GRID-Arendal.2024-04-18

Evaluating climate Change's impact on hydroelectricity in theZambezi river basin .ResearchGate.2024-04-18

..2024-04-18

Lake Kariba.Britannica.2024-04-22

马拉维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24-04-22

..2024-04-24

Antonio Fernandes, probably the first European traveller to Zimbabwe in 1511 - 12.Zim field guide.2024-04-25

The Zambezi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DiVA.2024-04-25

Livingstone.Britannica.2024-04-25

Caprivi Strip.Britannica.2024-04-25

THE LUANGWA RIVER.Zambezi River.2024-04-26

Cahora Bassa Lake.Alluring World.2024-04-25

Let's Plan Your Safari Trip!.Sabanna Safaris.2024-04-26

赞比亚:独一无二的南部非洲异域之美.经济参考网.2024-04-25

Mosi-oa-Tunya / Victoria Falls.UNESCO.2024-04-26

A Viagem do Espanto - O Alvorecer da Globalização ..Exposicao Universal.2024-04-18

Rio dos Bons Sinais.Wiki data.2024-04-18

The hydrodynamics of the Bons Sinais Estuary: The value of simple hydrodynamic tidal models in understanding circulation in estuaries of central Mozambique.ScienceDirect.2024-04-18

Kuvama(RiodeCuamanowZambezi).pieter de rideaux.2024-05-06

The Geography of N'yassi, or the Great Lake of Southern Africa, investigated, with an account of the overland route from the Quanza in Angola to the Zambezi in the government of Mozambique. Journal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2024-04-18

Kasambabezi.Davi najogi.2024-04-18

History behind the great Zambezi River.Zimtribes.2024-04-18

IODP 361航次新成果: 非洲南部林波波河形成年代和机制新认识.中国大洋发现计划.2024-04-18

Kabompo River.Britannica.2024-04-22

Lungwebungu River.Britannica.2024-04-22

Lungwebungu River.Chalo Chatu.2024-04-22

Shire River.Britannica.2024-04-22

The Segmented Zambezi Sedimentary System from Source to Sink: 2. Geochemistry, Clay Minerals, and Detrital Geochronology.HAL Open Science.2024-04-25

Impact modelling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scenarios on Zambezi River discharge.ScienceDirect.2024-04-23

Climate of the Zambezi River.Britannica.2024-04-23

..2024-05-06

Phanerozoic Morpho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Zimbabwe Craton: Unexpected Outcomes From a Multiple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Study.WileyOnlineLibrary.2024-05-06

..2024-05-06

..2024-04-23

..2024-04-23

Hydrology of the Zambezi River Basin.ResearchGate.2024-04-25

Biodiversity of the Zambezi Basin.Biodiversity Foundation for Africa.2024-04-23

The Zambezi River Basin A Multi-Sector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alysis.Climate Resilien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Facility (CRIDF) .2024-05-06

Zambezi National Park Zimbabwe.Victoria Falls.2024-04-24

ZAMBEZI NATIONAL PARK.zimparks.2024-04-24

..2024-04-24

Discovery of the Upper Zambezi.To the Victoria Falls.2024-04-25

The Zambezi River.Zim Field Guide.2024-04-18

Zambezi.Dlab.2024-04-25

Zambezi River.New world encyclopedia.2024-04-25

Map of Angola.Grida.2024-05-08

About our Country.Botswana Government.2024-05-08

Zimbabwe.Nations Online.2024-05-08

Zambia.Britannica.2024-05-08

Mozambique.Library of Congress.2024-05-08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Zambezi River Basin.Grida.2024-05-10

..2024-04-24

NEPAD Networks of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ater Sciences PHASE II .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2024-04-24

..2024-04-24

Utilization of the Zambezi River Basin for Tourism: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ResearchGate.2024-05-11

Zambezi River Basin navigation system.Grida.2024-05-11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ways to water, 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in the Zambezi basin.lnternational l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2024-04-25

Sustainable Water Management in the Zambezi River Basin.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 NAL INSTITUTE .2024-04-25

赞比西河(ZAMBEZI RIVER).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津巴布韦共和国大使馆.2024-04-25

Okavango Delta.Unesco.2024-04-26

Cahora Bassa.Britannica.2024-04-25

VisitKatimaMulilo,Namibia.Audley travel.2024-04-25

Zambezi Whitewater Festival.Victoria falls.2024-04-25

The Zambezi Whitewater Festival – A unique annual celebration.Travel news talk.2024-04-25

Zambezi River: Myths and Legends.Hide aways africa.2024-04-25

BAINES,Thomas(1822.Christies.2024-04-25

纪录片《赞比西河》:走入生命与自然和谐的家园.央视网.2024-04-25

Crossing the Zambezi.Boy Delland brewer.2024-04-25

THE MANAGEMENT OF THE ZAMBEZI RIVER BASIN AND KARIBA DAM.African books collective.2024-04-25

The Zambezi River Basin 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NHBS.2024-04-25

The Old Drift.Book Browse.2024-04-25

The Zambezi.Hurst Publishers.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