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未来狂想曲

未来狂想曲

《未来狂想曲》以革命性的角度观看演化史,让观众能描绘数百万年后地球的面貌─人类届时已经离开散居在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地球只剩下难以想像的植物与动物形态。

简介

亿万年后的地球多么奇妙,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但是Discovery已为我们奏起了一首激情四射的未来狂想曲……

探索频道探索频道2002年的系列节目《未来狂想曲》展现给观众的是前所未见的未来的野生世界。通过高端的电脑动画特技,现代人仿佛能够跨越遥远的时空,亲眼见证我们的地球在5百万年、1亿年与2亿年后的沧海桑田的巨变,到那时,世界已经没有人类的存在,曾经熟识的动植物也杳无踪影,地球新的生命形态早已变得千奇百怪,远远超出我们最疯狂的想象。

这部由Discovery制作的《未来狂想曲》,通过合理的畅想为我们展现了500万年以后的地球上的生存的动物,它们都是从现有的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进化而来的。

500万年后地球再度进入冰河期,向北漂移的非洲大陆与欧洲融为了一体,直布罗陀海峡就此封闭,而地中海因冰河期的雨量匮乏变得干涸,曾是鱼米之乡的北美洲变成了一片干旱荒芜的沙漠……

《未来狂想曲》并非只是标新立异的臆测,它所邀请的科学顾问皆为全球杰出的科学家,包括生物学家、古气候学家、哺乳纲学家、古鸟类学家和古植物学家,甚至还有生物力学专家等,他们富理论性的探讨与推理穿插于未来世界的影像之间,为这一不可思议的进化历程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也令节目的科学可信度得到了大大加强。

目录

DISC1.距今五百万年后

冰川再临/消失的海洋/亚马孙河大草原/堪萨斯州的寒冷沙漠

DISC2.距今一亿年后

水世界/被淹没的世界/热带南极洲/广大的高原

DISC3.距今两亿年后

无尽的沙漠/覆盖全球的海洋/沙漠坟场/充满触手的森林

DISC4.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总结篇,是前面12集内容和映像的浓缩与回顾。

第一部

500万年后

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被冰丘所覆盖,而其余的北欧地区大多数都变成了辽阔的冻原。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气候异常恶劣的冬季,阳光明媚的夏季转瞬即逝,只留下匆匆的脚步。向北漂移的非洲在陆与欧洲融为了一体,直布罗陀海峡就此封闭,而地中海因冰河期的雨量匮乏而变得干涸。在盆地的最深处,坐落着一个含盐量极高的礁湖,一望无边的盐碱滩的边缘,以及曾是度假胜地的克利特岛和塞浦路斯岛上,地表已渐渐从白色变成了灰色。这里成了喀斯特岩溶区——一种石灰岩地貌,深不见底的岩溶沟将其与周围隔绝。

500万年后,曾是鱼米之乡的北美洲变成了一片干旱荒芜的沙漠。满眼望去,只剩下绵延2400公里的黄沙和岩石。这里一年到头都刮着寒冷而强劲的北风,不时掀起阵阵可怕沙尘暴

全球性的气温下降和气候干燥,对亚马孙河盆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昔日繁茂的热带雨林,如今已萎缩,仅沿着亚马逊河呈带状分布,大部分地区都已变成干旱的稀树大草原。干旱,意味着经常会发生林火,并且能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到整个草原。然而这里的生命早已进化出独特的本领,足以适应草原环境,甚至能抵御林火的侵袭。

冻原

憨鲣鲸鸟(Gannetwhale):两栖生活的巨型鸟类,但不会飞。

雪原秘兽(Snowstalker):大型动物,毛发浓密而杂乱,从北极狼獾进化而来。

绵毛巨鼠(Shagrats):外形像羊的啮齿动物,是雪原秘兽的猎物。

沙漠

史宾雉(Spinks):从鹌鹑进化而来,外形似鼹鼠的挖洞鸟类,采用类似蚂蚁的群居制。

死神蝙蝠(Deathgleaner):巨型食肉蝙蝠,外形像秃鹰。群居在岩洞里,昼出夜伏。

沙漠鳞鼠(Rattleback):啮齿动物,身上有鳞甲,以植物块茎为食。

草原

狒秃猴(Babookari):外形古怪,类似猴子的动物。是最后的灵长目

猎猴鸟(Carakiller):8英尺高的大鸟,以狒秃猴为食。

鳞鼠(Rattleback):北美洲沙漠鳞鼠的亲戚,独居啮齿动物,全身披甲,能抵挡林火和猎猴鸟。

地中海盐漠

史考法猪:野猪的后代,长腿长嘴,以便在喀斯特地貌上移动和取食。

葛来肯貂:松貂的后代,以史考法猪为食。

隐色蜥蜴:小型蜥蜴,有粘滑而柔软的颈饰,用于诱捕盐蝇。

盐蝇:在盐湖当中繁殖后代的苍蝇

第二部

一亿年后

一亿年后孟加拉湾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近海沼泽。曾经荒无人烟、似乎毫无生命迹象的南极洲大陆,在板块地壳运动的推动下,一直向北漂移,漂到了温暖的水域。大洋洲北移,与亚洲北美洲合为一体……

近海沼泽方圆数千公里的范围里孕育出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们显示出各种各样的适应和进化关系。这里毗邻赤道,周围有群山环绕,因此气候相当炎热。充沛的雨量使得这里异常潮湿。富含养料的沉积物不断堆积,令这片沼泽肥沃而富饶,但与此同时,也使这片水域暗不透光。

海平面上升近100米,淹没了地势代低洼的地区,一望无际的浅海覆盖了大部分的陆地。阳光能直接射到海床,从而造就了丰富而活跃的生态系统。虽然和人类时代的珊瑚礁非常相象,但生活在这些生态系统里的都是一些庞然大物。充满阳光和养料的水域为红藻进化成全新的礁石生态系统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海洋植物第一次开始利用动物来帮助它们繁衍后代,就像数百万年来鲜花与昆虫之间的关系一样。

1亿年后,曾经荒无人烟、似乎毫无生命迹象的南极洲大陆,在板快地壳运动的推动下,一直向北漂移,漂到了温暖的水域。南极洲的北部地区如已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其规模和密度丝毫不亚于人类时代的亚马逊河流域。但此居住的是一批全新的动植物。

1亿年后,大洋洲北移,与亚洲北美洲合为一体。大陆之间的陆地受到挤压,随后隆起,形成巨大的山脉。新的山脉甚至超越了喜马拉雅山脉。在海拔九千多米的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但仍然有着四季分明的的变化。此时此刻,火山活动越来越频繁,最终导致全球性的灾难——又一次大灭绝。

海洋

幽灵水母(Oceanphantom)巨大的水母群、细腿海蛛、海蜘蛛、居住在幽灵水母的体腔

礁参(Reefglider)海参的后代

岩礁蛞蝓(Reefglider)是海蛞蝓的后代。

它们与祖先一样色彩鲜艳,但是却有海豹那么大,也利用它们长长的皱摺缓缓移动。

沼泽

沼泽章鱼(Swampus)巨大的章鱼、喜爱在陆地生活

马来西亚巨龟(Toratons)巨大的龟、进化成地球上最大的动物

放电鱼(Lurkfish)外形如电鳗的鱼类、能电击猎物

高原

蔚蓝追风鸟(Windrunner)巨型鸟类、有4个翅膀

银蜘蛛(Silverspider)巨型蜘蛛、全身金属色泽、采集种子喂养波格鼠

波格鼠(Poggleseed)被水蛛放牧、地球上最后一种哺乳纲

草树、竹子的后代

雨林

蝇(Falconfly)可怕的巨大昆虫、从黄蜂进化而来

喷火虫以喷火鸟为食的甲虫

炮台鸟、眼睛长在头冠上、头冠能独立摆动、以捕捉昆虫为食

喷火鸟一种蜂鸟科、遇到危险时会喷出炽热的腐蚀性酸液

第三部

两亿年后

两亿年后地球只剩下唯一的一块大陆,这意味着只有一个海洋——全球洋;大陆中央是漫漫沙漠,昼夜温差可达50多度……

全球洋非常广阔,其中心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6000公里之遥。前一次大灭绝将海洋中的生命彻底摧毁。基本上所有的鱼类都已不复存在,它们原先占据的所有生态位都只留下一片空白。

板块构造力量将所有的大陆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单一的超级大陆。大陆中央是漫漫沙漠,昼夜温差可达50多度。更重要的是,云层在进入偏远的内陆前早已被驱散,因此,沙漠可能数百年也不会下雨。那里的水分全都来自泉水,而这些泉水来源于庞大的石灰岩地下溶洞

两亿年后,比人类时代的飓风强劲50%的超级飓风终年肆虐于超级大陆的东海岸。然而,位于东南地区的巨型山脉,比安第斯山脉还要高10%,却造就了一具炎热的沙漠,其大小和今天的非洲相当。那里的气候极其炎热,那里的动物不得不学会如何储存水分,以及如何长途跋涉,找食物。除了造成巨大的破坏之外,超级飓风还为沙漠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定期席卷海洋生物。

在超级大陆的西北角,有一片广袤繁盛的热带雨林绵延数千公里。大气的全球循环为这里带来西风带,降雨总是连绵不绝。由于雨量充沛、空气充满二氧化碳和温暖的全球气候,这里的森林格外繁荣昌盛,从而孕育了许多千奇百怪的生命形态。生活于此的每位居民都必须能够适应这里的潮湿环境,只有少数特别的植物才能够得以生存。青苔经过进化之后直接长成灌木或小树,森林里的鸟儿被鱼类所取代——各种各样美丽缤纷的鱼类摆动着翅膀在森林里飞翔...

海洋

彩虹鱿(Rainbowsquid)120英尺长的彩色鱿鱼、满身触须

萤光狂鲨(Sharkopath)最猛的海洋掠食者、依靠光片来猎食和沟通

飞鱼科(Oceanflish)会飞的鱼

银壳虾(Silverswimmers)从甲壳亚门动物的幼体进化而来的海洋生物

沙漠

碰撞虫(Bumblebeetle)昆虫一生唯一的使命是寻找翼飞鱼的残骸

沙漠跳虫\u003e;昆虫\u003e;跳跃\u003e;行走\u003e以植物为食、从蜗牛进化而来、泰拉虫(Terabyte)全新的白蚁、沙漠城堡设有空调

捕虫瓶草(Gardenworm)食虫植物、以沙漠跳虫为食、依靠碰撞虫传播种子

雨林

森林翼飞鱼(Oceanflish)会飞的鱼、晚上会头朝下栖息在高处

滑溜菌(Slithersucker)掠食性黏菌、沿树枝生长、诱捕毫无防备的翼飞鱼科

大王陆鱿(Megasquid)8英尺长的陆地鱿鱼、栖息森林、重量可与大象媲美

捷树鱿(Squibbons)身手敏捷的动物、能高速穿梭于枝叶间

影评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术演讲上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有生命,就有希

望。”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生命是数十亿年来不变的主题,人类不是无出其右的万物之灵,亦非不可逾越的进化极致,人只是悠长的生命进化史上的短短一瞬。如果地球上没有了人类,其他生命会如何演化?大概许多科学爱好者都想过这个问题,当这个想法进入了制片人的念头,就诞生了这部作品。而看完这部作品,你或许会心一笑,虽然人类不在了,但只要生命还在,地球的未来还是多姿多彩的。从《与恐龙同行》开始的“Walking with(同行)”系列开始,英国广播公司一口气一统古兽、恐龙、猛兽、原始人所在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为古生物纪录片的王者。而Discovery Channel也不甘示弱,Animal Planet的生态纪录片开始向未来世界和科幻世界另辟蹊径,推出《龙的世界:幻想成为现实》《异形星球》等收复失地,也略有点断BBC去路的意味,而《未来狂想曲》则是这些片子的开路先锋。由自然历史电视节目制片人John Adams和《After Man》(人类之后)的作者Dougal Dixon携手合作,把异想天开的未来生物形态辅以科学精英的理论支持,借助CG动画技术完美地呈现于观众面前:

陆地大乌贼重达八吨,巨龟体型超越恐龙……

蜘蛛目豢养哺乳纲水母组成帆船状的聚生体……

鱿鱼在丛林间再一次上演2亿多年前灵长目演化出高等智慧生命的历史……

且不要急于一口咬定这是伪科学,首先,这些进化图景并不是科学家们的纸上谈兵,在广泛的学科理论支撑的同时,也有丰富的现实例子给予有力支持,今天的确有蜘蛛围绕蛛后聚居,也有鸟儿打洞,甚至发现速龙的化石长有四支翅膀。其次,它的本质是科幻而非科学,不必太过较真。与此同时,《未来狂想曲》也是一部成功的商业之作,当年在Discovery Channel一经播出,立刻在世界各国获得极大的好评,其后,无论是书籍还是各区的DVD,读者的评论都是褒大于贬。近年,出品人继续开发面向孩子的电视特辑,日本方面更专门为这个节目开了一个主题公园

通常来说,一个无论从时间、地点、主人公都完全架空,甚至有点离经叛道的故事,是很难让观众或读者产生共鸣的,这部作品有此成绩,可算是个例外,因为它不但唱的不是“人戏”,断定人已经消失了,而且让人泄气或感慨的是,甚至连人类所属的灵长目已都绝迹,而最后的哺乳纲竟沦落到被节肢动物门蜘蛛目)豢养,就连一般人也未必完全接受,可以想象宗教徒、神创论者肯定视之为不祥之物。

就“人消失了”这一问题,Animal Planet频道在电视播映时,特意补充了以下一组镜头:

今日的万物之灵人类极可能在数百万年后,被迫迁离地球,到银河系他处另寻住所。当人类文明移居到外层空间,地球上只剩下超乎想象的动植物时会是什么光景?透过太空探测器,我们的后代将目睹地貌和生物的衰变

观看DVD版的时候,总觉得比起当年在探索频道看的像是差了点什么,最后发现倒是DVD少了的就是

这个情节,这段补充说明,对DVD而言可有可无,但是在电视里播出,反映了Animal Planet站在大众传媒立场上的人文关注和政治立场。当然,在DVD里删掉固然是好事,一来不用反反复复的看那一堆小不点的探测器地球飞来飞去,二来也增加了影片的连贯性和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顺带一提,DVD也有一些情节是Animal Planet频道播映时没有的,如喷火鸟(Spitfire Bird)的出场和巨龟(Toratons)的配种等。其实,这些物种的设定和一些科幻画家之作比起来,算是比较中规中矩了。当中有些动物,你越看越恨不得它还可以长得再怪异点儿,本领能够再神通广大点儿。至于它们生活环境的设定,先不说和现代风景没什么两样,本身就过于冷清,无论森林、草原、海底,都跟荒野似的,感觉眼前介绍着的物种之外就那样孤零零的生活着,除了它,方圆几公里之内都看不到别的物种。不过话说回来,当中不少物种,如捕虫瓶草(Deathbottle)和喷火虫(Spitfire Beetle)等,其怪异特性也都是单纯为了满足某一目的演化而来的。然而在弱肉强食,充满变数的大自然里面,它们这些特性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还不可知,所以此类物种的有用性,或者说存在的必要性的确有待商。

说到不得不提的电脑动画,按当年的技术水平来说,应该可以做得更好:首先是和背景环境并不算十分融合,然后有些动物的动作也表现得略显生硬,而且在多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些CG已开始显得不够逼真了。不过,影片还有一个非常恼人的毛病,这个毛病从头到尾都有,那就是同一组CG镜头多次重复,甚至来一个左右方向翻转就当作新情景用,有点无视观众的智商。本来,这些多出来的影片长度可以用来让科学家对这些生物的习性(比如翼飞鱼科如何在水里呼吸或者繁殖)、演化的必要性(如上所述)或是地球的地貌、气候变化(比如在进化到智慧生命之前,鱿鱼如何能一次又一次避过大灭绝)做进一步的讲解,可惜用在这些累赘的镜头上面,实在有点浪费。

一些科学家亦对《未来狂想曲》提出的新物种发表不同意见。例如俄罗斯生物学家Pavel Volkov认为其中一些概念“在科学上不甚准确”,并著有文章《Is the Future so Wild?(未来真能如此狂想吗?)》。

演职员表

职员表

所获荣誉

作品评价

大众评分

截至2024年1月1

参考资料

The Future Is Wild Awards.imdb.2024-04-29

未来狂想曲 The Future Is Wild (2004).豆瓣电影.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