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基法

基法

基法(阿拉伯语:كيفة,法语:Kiffa)是毛里塔尼亚南部的一个重要城镇,同时也是阿萨巴省的首府。该城镇位于阿萨巴省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坐标为北纬16.63°,西经11.4°,距离海岸线约600公里(370英里),位于毛里塔尼亚南部Aoukar沙漠的西端。基法以其手工艺品闻名。在天文学界,基法以1970年陨石撞击地点而闻名。该陨石于1970年10月23日撞击基法东南约8.0公里(5英里)处,其体积足够大,以至于留下了许多由德国矿业运营商收集的熔融外壳碎片。

地理

靠近基法的阿福勒山脉或阿福勒山区覆盖了一个超过6500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些山脉中的小农业定居点通常围绕从高悬崖脚下涌出的泉水而建。最大的定居点是位于西北边缘的塔姆查凯特和东南边缘的廷坦内。最近的大城镇是基法,位于山脉以西约50公里的平原上。阿福勒山脉是由密集的泥盆纪砂岩组成的陡峭侧壁山体,其顶部有相对平坦的高原。阿福勒还有草原和沙漠峡谷底部,以及几个大型湿地区域。这些山脉的降雨量比周围平原多。在北部几公里处,被奥卡尔沙海的南端包围的是一个名为Rkiss的孤立岛屿山高原。

法国殖民者在20世纪的不同时期撰写了许多关于该地区的详细记录。法国自然学家P. Boery中尉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记录了外围的Rkiss“山岛”。1960年,该地区的水文学研究以法语出版。到了20世纪60年代,阿福勒的地质已经被全面调查并理解。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未产生成果的现代矿产勘探在该地区进行,例如对阿福勒及其南部铜矿的调查。

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知道在阿福勒山谷中还有小型的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作为残存种群存活。但是为它们设立的国家公园计划未能实现,而最近的保护文献已经假定象在毛里塔尼亚已经灭绝。

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阿福勒的四个湿地地点发现了一些曾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尼罗河鳄鱼(Crocodylus niloticus laurenti, 1768)的残存种群。关于这些动物的科学报告发现,当地信仰为它们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因为“居住在湿地附近的毛里塔尼亚村民相信,如果鳄鱼被杀死,水将会消失,村庄将遭遇厄运”。

基法属于炎热的沙漠气候(柯本气候分类BWh),具有萨赫勒气候特征。4月至6月是最热的月份,年降水量较低,其中85%的降水量集中在7月至9月。在1990年代和21世纪初,基法的降水量高于西萨赫勒地区的其他地方。尽管基法受益于“萨赫勒绿化”现象的持续,但该地区的牧场植被生态系统仍然脆弱,可能会受到过度放牧的破坏。

社会事业

基法在20世纪后期开始无序增长和扩张,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基法附近有一个配备柏油跑道、长度超过1600码的基法机场。但所有前往毛里塔尼亚其他地区的实际旅行都是通过出租车和卡车进行的。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定居的柏柏尔牧民,他们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作为牧羊、牧山羊和骆驼的游牧民族。政治和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由世袭家族忠诚度所主导,现在则表现在宗教、地区主义和民族主义等更复杂的广泛联系中。

法国殖民者在基法周围的红土地上从1948年起经营试验性的棕榈枣种植园,但由于劳动力和水资源短缺,这些种植园到1952年就失败了。在20世纪80年代末,一项规模较小的造林计划旨在防止沙丘侵蚀,但效果甚微。

自1968年以来,中国与毛里塔尼亚建立了医疗援助关系,中国志愿医生继续在基法医院提供服务。日本也参与了对基法的健康援助,资助了一项重要的《基法地下水开发研究》。2002年,日本根据报告的结果,开始了一系列价值500万美元的项目,这些项目现在提供基本的饮用水和基本的水卫生设施。

基法的柏柏尔游牧传统意味着该镇继续支持基于灌木牧场放牧的大规模牲畜贸易,与有限的小米为基础的农业活动相结合。基法的一个大型农产品市场继续吸引来自周边地区的商人和买家,这种贸易得到了该地区正在进行的道路修复计划的支持。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1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得到中国援助,毛里塔尼亚正在“开始对基法-廷坦内道路进行修复和扩建工程”,廷坦内是靠近马里边境的一个大城镇,位于基法以东约160公里(100英里)。同一份报告还提到了在基法建设一个50兆瓦太阳能电站的计划,尽管截至2015年,关于这个项目的进展没有进一步的报道。

直到2011年,基法有一个美国和平队的房子,接待年轻的美国志愿者,但由于恐怖主义的担忧,和平队正式关闭了在该国的项目。

地区特色

基法南部地区曾是西非最著名的珠子制作中心之一,以其现已成为古董的基法珠子而闻名,这些珠子由妇女独家制作,使用秘密配方,其中包括粉末玻璃。雷蒙德·莫恩(Raymond Maun)在1949年记录了大部分当地的珠子制作过程,但未能发现当地妇女仍然保守的特殊“玻璃奶油配方”。吉尔·康德拉(Jill Condra)在她2013年的著作《国家服饰百科全书:世界各地的传统服装》中指出,“有证据表明,基法珠子可能早在9世纪就在毛里塔尼亚制作”,但“最后一位受过传统培训的珠子制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去世,因此这是一门失传的艺术”。然而,于尔根·布施(Jurgen Busch)在他2013年的文章《毛里塔尼亚基法珠子:失宠》中详细介绍了珠子及其在地区贸易中的地位,他的文章还声称在基法以南发现了一位仍然存活的非常年老的传统珠子制作者。

著名人物

备受赞誉的西非电影制作人阿卜杜勒拉赫曼·西萨科出生于基法。他离开基法多年,在马里边境和北欧生活。但他回到基法,为他的电影之一《罗斯托夫-罗安达》(1997)的开场部分进行拍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