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说
《文言说》是由清代学者、文学家阮元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篇文章中,阮元通过对《文言》的讨论,试图确立骈文的正统地位,并提出了“文必有韵”和“文必尚偶”的理论主张。他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立场,所有的引证都出自经典的文本,态度坚定,不容反驳。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同时也注重声律和谐和词语对仗。
创作背景
阮元是一位精通经学的学者,在文献编纂和校勘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他认为文章应该独立于经、子、史之外,形成独特的类别。他强调文章的特点在于“沉思翰藻”,即精心构思和华丽的文采。阮元本人偏好骈文,认为只有骈文才能真正体现“文”的本质。在这种文学理念的影响下,他创作了《文言说》这篇作品。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文言说》指出,一篇文章应具备两个基本要素:韵律和对偶。阮元明确表示,如果只是使用单一的句子,无论多么自由奔放,都不能称为真正的文章。他提倡骈文,为其辩护。文章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文辞发展的原因,指出由于书写工具的局限,人们更多依赖口头传播,因此需要简短而押韵的话语,以便记忆和准确传达。他还提到,这些需求不仅是古代特有的,也是现代写作的基本原则。阮元以孔子的《文言》为例,强调了文辞修饰的重要性,以及其超越时空的价值。他认为,文辞的修饰不仅能促进文章的广泛传播,还能使其跨越时代,影响深远,甚至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警示社会。阮元的文章主张虽然有时显得片面,但他提出的美学标准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有助于推动文学观念的进步。
名家点评
当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张永健在《中外散文辞典》中评论阮元的作品时表示,作者的观点有所偏颇,其理论并不完善。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芬在《古文鉴赏辞典》中则认为,阮元将韵律和对偶视为文章的本质特征,虽然在肯定骈文的同时过于贬低散体,但这恰恰体现了他对文章的独特定义,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突破,对文学观念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别称云台,江苏仪征(今扬州市)人。他是清代理学家、文学家。乾隆考取进士,曾任编修。爱新觉罗·颙琰时期历任多个省份的巡抚和总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升任大学士,加封太傅。去世后被追赠谥号“文达”。阮元以其高贵的社会地位,对乾嘉朴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创办诂经精舍、学海堂,负责校订《十三经注疏》。阮元也是扬州学派的重要成员,著有多部作品,包括《揅经室集》。此外,他还编纂了《广陵诗事》、《淮海英灵集》、《两浙輶轩录》等书籍。
参考资料
阮元的经世实学思想刍议.光明网.2024-08-20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八十二 江苏扬州阮元:男儿立志初生日 乳饱饴甘便要廉.云南省纪委监委.2024-08-20
阮元和他的《文言说》.新法家.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