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独峒镇

独峒镇

独峒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自治县下辖镇,位于三江西北部,地处湘、桂、黔交界地,总面积178.01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常住人口32918人(2020年)  。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值1.54亿元;茶油林面积达6.95万亩,年产值5212.5万元;黄牛存栏达1万多头,牛市平均每圩交易量约100头,交易额约50万元。2015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2.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273元。

历史沿革

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团风雨桥大塘坳水库风景区均位于乡境内。

行政区划

名称来历因乡政府驻独峒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地处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南与八江乡相连,南与同乐乡-水相依,西与贵州省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接壤,北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毗邻。电话区号0772,邮政编码545507.人民政府驻地距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48千米。

政区沿革明清时期期属怀远县。1933年,设有独峒乡,属三江县。1951年5月,为第七区。1958年,设超英公社。1959年4月,超英公社改称独峒公社。1961年,独峒公社改为独峒三区。1968年,独峒三区转改为独铜公社和八协公社。1984年9月,独峒公社和八协公社撤销,改设独峒乡。1989年,独峒乡设15个村公所、38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独峒、牙寨、林路、高定、干冲,玉马、高亚、里盘、巴团、具盘、平流、八协、黑蚱天宝、弄底15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8271人,其中常住人口43714人。另有流动人口4557人。总人口中,男性32180人,占66.7%,女性16091,占33.3%;14岁以下8078人,占18.47%;15~64岁的30030人,占68.69%;65岁以上的5606人,占12.82%。总人口中,以侗族为主,达44409人,占92%;有苗族3862人.占8%。2011年。人口出生率16.91%,人口死亡率4.32%e,人口自然增长为12.59%e。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1.5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千米,总面积177.9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为271.20人。

2021年6月10日,三江侗族自治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独峒镇人口为32918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地势北高南低,属山地类型,沿孟江河谷星V形状,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乌狼坡至青鹅岭山脉在乡境东部由北向南延伸。主峰“三把岔”山海拔1073米,为境内最高峰:大塘山,海拔1045米;三省坡属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海拔1336米。

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0C,极端最高气温39.5C,极端最低气温-SC。年平均降雨量132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20天,寒露风出现的时期为9月。

水文

境内属小清河水系。苗江(苗江)发源于境内干冲村三省坡南麓,由西向东注人溶江。境内河流长度30千米,年径流总量为32486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主要来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雷击等。2006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全乡15个行政村全部受灾,受灾面积19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0000多万元。

经济

第一产业

耕地面积2.2万亩,人均0.47亩,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茶叶为主。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974吨,人均106.7千克,其中水稻4320吨,玉米166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茶叶,2011年,茶叶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4.27万吨,主要品种有福云6号西湖龙井、大毫等。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0346头,年末存栏10132头;牛年末存栏8948头;家禽年饲养量23.53万羽。

第三产业

2011年,财政总收入451.34万元,比上年下降80%。

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857万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943万元,比上年增长13%。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图书室5个,藏书12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余创作队伍成员达20人。有全国重点、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1处。

教育

2011年末,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1500人,专任教师80人;小学27所,在校生4310人,专任教师20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768人,专任教师10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8.3%。

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719万元,比上年增长36.6%。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的3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门诊部(所)3个;病床50张,固定资产总值28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3名。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万人。

15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62%。

广播电视

1994年12月建成乡有线电视台,后改称独桐乡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800户,人户率20%。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户,人数21人,支出34380元,比上年增长36%,人均136元,比上年增长7%;医疗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939人次,共支出19.7万元,比上年增长4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98户,人数3525人,支出230万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54.6元,比上年增长2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敬老院6家,床位6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3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3%。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8600人,参保率3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邮政网点1个,业务收入2万元,其中纯收入500元;报纸、期刊累计发行500份(册)。

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台,固定电话用户2400户,电话普及率97%;移动电话用户29500户,联通用户15000户;互联网用户600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4万元。 

2017年1月20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举行撤乡设镇庆典活动,当地群众载歌载舞,以拦路迎宾、揭牌仪式、排笙踩堂、侗族讲款及多耶等多彩节目欢庆盛事。2016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独峒乡由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其所辖行政区域、隶属关系、政府驻地均保持不变。

独峒民族风情浓厚、自然生态优美,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发源地,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高定村、团村、林略村、唐朝村、八协村座龙屯被国家民委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侗族村寨”名单。近年来,独峒按照“党建为脱贫保驾、民生为脱贫护航、产业为脱贫升级、文化为脱贫助力”工作思路,加快发展“两茶一牛+旅游”特色产业。独峒撤乡建镇,能更好推动该镇城镇化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发展方式;有利于聚集人口、盘活资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高功

能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等。

据悉,即将建成的桂三高速公路在独峒镇八协村开设有出口,该镇座龙至湖南省独坡乡省级二级路已申报,“百里侗乡”旅游圈独峒段二级路已获立项批准。这些项目实施完成后,该镇到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均为一个小时。届时,该镇将凭借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成为“大桂林旅游圈”重要地带和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辐射西南地区的有利节点,为打造湘、桂、黔交界处交通枢纽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珠三角、桂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提供良好机遇,也必将为该镇异地扶贫搬迁、集镇建设等提供有利条件。

交通

境内有独峒至贵州省三级公路,独峒至湖南省四级公路,独峒至三江县城(古宜)三级公路。2006年独峒乡客运站建成,日发客运汽车8班次,日均客流量800余人次。

参考资料

三江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主要经济指标 - 数据发布.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