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
小清河(英文名:Xiaoqing River),又有“小盐河”“盐运河”之俗称,是渤海独流入海河流,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郊区北部,黄河以南,东邻弥河,西靠玉符河,南依泰沂山脉,北以黄河、支脉河为界,源起济南市区四大泉群。从济南睦里庄闸起,自西向东流经济南、滨州市、淄博市、东营市、潍坊市5市,于寿光市的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7千米,流域面积10336平方千米。
小清河前身为古济水下游。金天会八年至十五年(1130至1137年),金朝附庸齐王刘豫在历城东北华不注山阴筑下泺堰,将源于济南诸泉的泺水导入济水故道,名小清河。小清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流域内地形复杂,属山丘平原混合型,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洼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内四季分明,温差变化大,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稀少;夏季炎热,气温较高,暖空气活动较频繁,雨量较多。小清河流域生物种类多样,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等,流域内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26种。
1891年,山东巡抚张曜命登(州)莱(州)青(州)道道员盛宣怀疏浚河道,历经三年竣工,小清河基本定型。1904至1905年,在历城区睦里庄新建水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小清河上源形成。1997年,山东航运主管部门宣布小清河内河的航运全部停止,只保留海河联运部分。2020年,正式启动小清河复航工程,至2023年,工程完成。小清河流域自济南市顺流而下,有百脉泉景区、李清照纪念堂、临淄齐国故城、东周殉马坑等风景名胜。
小清河水质在2019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入围 “2019年度山东生态环保十大事件”。2021年10月,小清河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命名
《山东水利大事记》载:“完颜晟天会八年至十五年(1130至1137年)开小清河。”《齐乘》载:金朝附庸齐王刘豫“堰泺水东行入济河道,名曰小清河。”历时8年,这条新运河全线挖通,因依傍大清河,故名小清河。
小清河入海口为寿光羊角沟,汉代盐铁官营时就在此设有盐官。汉景帝中元二年置寿光县,设盐官,司盐事。元朝时,羊口盐场东西长达百余里。小清河盐运最盛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羊角沟辟滩广晒,开晒滩池有千余个,年产原盐百万余担。济南黄台港是小清河沿线第一大港,寿光盐运到济南后,在黄台港设有盐垣囤积,再由车运至泺口港盐垣,然后入黄河分运至山东53个州县,以及河南省商丘市属8县以及江苏、安徽一些县。因此,小清河又有“小盐河”“盐运河”之俗称。
位置境域
小清河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郊区北部,黄河以南,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6°50′至118°45′,北纬36°15′至37°20′,东邻弥河,西靠玉符河,南依泰沂山脉,北以黄河、支脉河为界。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从济南睦里庄闸起,自西向东流经济南、淄博市、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5市的10个县、市、区,汇集18个县、市、区来水,于寿光市的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7千米,流域面积达10336平方千米。
历史变迁
从宋朝熙宁十年(1077年)开始有小清河的历史记载,往后到金朝、元朝又稍有变化;明朝时变化很多;清朝前期的顺治、康熙、乾隆、爱新觉罗·颙琰期间,曾几次进行疏通事宜。最初,小清河归入大清河再流入大海。从清咸丰年间开始,大清河汇入黄河,小清河就独自流入大海。
宋金元时期
小清河前身为古济河下游。济水,是古代黄淮之间横贯今山东省中部东流入海的一条大河,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至唐代,由于黄河浸淤,东平县以西的济水湮没,东平以下的济水改称大清河。熙宁十年,小清河从渲州决口后,汇入梁山泊,随后分为两支:一支由泗入淮,谓之南清河,一支合济至沧州市入海,谓之北清河(即济水)。到历城区东北部,又离开北清河河道,裹挟着北清河的水入漯水的故渠,中间流经济阳区、齐东、青城、滨州市以后,又离开漯渠,进入黄河旧道入海。为解除大清河北移后济河下游故道年久失修、洪涝灾害频繁和交通不便之患,金天会八年至十五年(1130至1137年),在历城东北华不注山阴筑下泺堰,将源于济南市诸泉的济南护城河导入济水故道,名小清河。
南宋初年,伪齐王刘豫在历城华山,筑坝拦截泺水,向东走济渠,汇合巨合、芹沟、百脉、漯河(即杨渚水)等多条河流成为较大河流,谓之小盐河,即小清河也。金皇统八年(1140年),因小清河水坏城廓,高苑县令高文通将小清河改道于县城南,与时水(即孝妇河)合流。元朝时,小清河从博兴县城北向东流,当地人称为赵尔河,离城三里,由高苑城(今高青县境内)流入,至城东北折而东南,至东营庄东又折而东北,合淄河入海。
明朝时期
明成化元年(1465年)开陈恺沟分洪入大清河。成化九年至十一年(1473至1475年),大规模治理小清河,从历城区至乐安(广饶县)全面疏浚小清河502里,并建闸38座,以资调蓄。同时,自薛渡口开减河一道,至齐东城附近入大清河,分泄小清河洪水,因该减河是以支分百脉水(今绣江河)的洪水为主要目的,故亦称支脉沟。又自白云湖开减河,北流至延安镇西入大清河,名坝河,亦为小清河分洪道。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故道复淤,小清河自博兴县西,以及河、漯河、孝妇等河都决口,又疏浚博兴至历城间河段共计300里。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济南护城河从历城区东北的堰头北决入大清河,从那时小清河自章丘区以西就没有了上游,历城至章丘的河道湮灭,只有水仍然向东北方向流进,注入邹平东的小清河故道,时獭水就专门沿用小清河之名称了。
清朝时期
清顺治四年(1647年),山洪爆发,小清河在万家口决,大水横流,不循故道,直入浒山泺。清康熙五十五年至五十八年(1716至1719年)开支脉沟,分泄小清河洪水。支脉河西起高范城西南之军张坝,经博兴县至乐安入海。又在小清河南开预备河分洪,西起麻大湖,东经会城泊、石村,至东北坞注淄河入海。经过治理,小清河中下游形成了中为小清河,北为支脉沟,南为预备河三河并流入海的局势。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县坝头乡决口,改道北流,夺大清河由利津县注入渤海。章丘区以上的绣江、巨野河等,河水被堵,同时受黄河洪水顶托倒灌,加之黄河决口漫溢造成小清河淤垫等,致使小清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小清河之南的各支流不能再向大清河排水,于是小清河从此独流入海。清光绪十七、十八年(1891至1892年),盛宣怀奉命整治小清河,经疏浚治理,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排洪和航运河道。清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1904至1905年),开新清河,建睦里闸,小清河向西延伸。至此小清河的水源,除主源于济南市市区的诸泉外,又增加了玉符河的另一水源。
流域水系与特征
水系组成
小清河上游水源补给主要来自济南市内各泉,此外小清河在济南市区睦里庄分纳部分玉符河水。小清河支流主要有巨野河、绣江河、杏花沟、孝妇河、淄河等,绝大多数集中在主干河道南岸,呈单侧羽毛状分布,基本上属雨源型山溪河流;北岸的支流较少,均属平原型坡水河道。小清河干流沿线上有白云湖、大明湖、芽庄湖、清沙湖、麻大湖和巨淀湖等湖泊。
干流流段
小清河全长237千米,由睦里庄至黄台板桥为上游,河长22.2千米,比降为0.45/1000,属平原人工河道,济南市金牛公园以下,开始有堤防,河道逐渐展宽。黄台板桥至广饶石村为中游,河长132.8千米,比降为0.14/1000。石村至河口为下游段,河长77.5千米,比降为0.064/1000,水流平缓,受海潮顶托影响。
主要支流
巨野河
巨野河又名巨冶河、巨河水、龙山河、抬头河、全节河、遥墙河,位于小清河上游,是一条古老河道,发源于济南市历城区西营街道与彩石乡接壤处跑马岭之阴拔槊泉村、玉河泉,北流至杜张村西南,东巨野河由右岸注入。东巨野河发源于历城区鸡山南李家楼,北流入巨野河。巨野河北流,在历城区鸭旺口东,由右岸注入小清河。巨野河河长46.8千米,流域面积376.8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77/1000。
绣江河位于小清河中游,其上游称西巴漏河,发源于章丘区垛庄区南长城岭。北流至章丘县绣惠街道金盘村西北,与百脉河合,以下始称绣江河。百脉河主要水流来自明水泉群,北流由右岸注入绣江河,河长12.5千米,流域面积80.1平方千米。绣江河又北流,于章丘县辛丰村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绣江河河长87.7千米,流域面积667.9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6/1000。其下游历史上曾多次改道,也曾注入大清河。黄河于1855年夺大清河故道入海后,原注入大清河的绣江河为黄河大堤所阻,水无泄处,积两岸,丰成泽国。后于1891至1892年疏浚小清河,绣江河始注入小清河。
杏花沟
杏花沟位于小清河中游,其上游称东巴漏河,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区西北部青龙湾,西北流入章丘区,在相公庄街道以下又称漯河,又西北流,在章丘后刘村东转而东北流入芽庄湖,进入邹平县境。出湖向东北流,始称杏花沟。东北流至桓台县金家庄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河长97千米,流域面积1194.5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5.6/1000。
孝妇河古称泷水,位于小清河中游,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岱庄东北峪,蜿蜒西流,至博山城南神头转而北流,至淄川城南,般阳河东来注入。蟠阳河发源于淄川区东南薛家峪东南,西北流由右岸注入孝妇河,河长26千米,流域面积141.1平方千米。孝妇河向北流,至张店区河崖头西,范阳河南来注入。范阳河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区大峪口,北流由左岸注入孝妇河,河长46千米,流域面积344.4平方千米。孝妇河折而西北流,至邹平吕庄闸分为两股:一股是1951年开挖的胜利河,北流入小清河;另一股为老河道,东北流,在邹平焦家桥折向东流,在桓台周家东穿过麻大湖,又东流,于博兴县傅家桥东过义和闸入小清河。孝妇河长135.9千米,流域面积1733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1.8/1000。
淄河古称淄水,位于小清河下游,其上源有石马、南博山镇、夏庄、池上4条河流,前3条又称西淄河,后一条又称东淄河。其中以石马河最长,为淄河正源。石马河发源于莱芜县和庄镇望鲁山西麓的大英章支沟,自西向东流,在博山谢家店大桥与南博山河、夏庄河两大支流会合,又向东北流,至博山泉河头东北与东淄河汇合,又东北流进入淄川区境,经过太河水库,又东北流至益都庙子南,仁河由右岸注入。仁河发源于青州市、临朐县、博山区交界处的三县岭西北麓龙宫村,西北流注入淄河,河长30千米,流域面积131.5平方千米。淄河又东北流,经临淄区,于广饶县辛庄东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淄河河长155.1千米,流域面积1500.4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3.7/1000。
主要湖泊
白云湖又名刘郎中陂,位于小清河南岸的章丘区和历城区边界,处于山前平原与黄泛平原两水文地质区的交接带,北距小清河4千米,东到绣江河3.5千米。湖呈东西向,为长方形,长约7.5千米,宽约2.5千米,全湖面积17.4平方千米。大湖围堤长18.6千米,一般湖水面7.5平方千米,水深1米左右。1984年,核定该湖安全滞洪水位21.8米,相应滞蓄水量为6450万立方米。70年代以来,水源日渐枯竭。1982年春,湖面几乎干涸,鱼虾绝迹。80年代中期,筹划白云湖开发治理工程,利用联合国外资贷款,采用跨流域调水,由胡家岸引黄河,倒虹吸工程穿越小清河,入湖补源,每年引黄补湖水量3600万立方米。
大明湖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旧城西北,湖面面积0.465平方千米,由珍珠泉、孝感泉、芙蓉泉、王府池等20多处泉水汇集而成。湖水于东北出水门经泺水河注入小清河。该湖水位可由水门调节,一般水深2至3米,平槽蓄水容量为83万立方米,一般调蓄水量仅32万立方米。
芽庄湖
芽庄湖位于章丘区和邹平交界处,有漯河市汇入,西距刁镇4千米。1953至1954年建成芽庄湖滞洪区,围堤长10.6千米,其中章丘县境内4.9千米,堤顶高程20.3米,堤顶宽3米,滞洪区面积5.4平方千米。湖区一般水深1.9米左右;蓄水位19.73米时,相应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在芽庄湖东面出浒山闸,于邹平县境内又建一浒山泺滞洪区,与芽庄湖联合运用。
东平湖位于东平县与平阴县接壤处,这里又是东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地带。大汶河和古济水均流经这一低洼地带,民国年间就有“东平湖”之称,是天然湖泊。湖面海拔43米,最深4.9米,面积197平方干米,总容积40亿立方米。东平湖连同其南部的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和马场湖总称为北五湖,与南四湖相对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水分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市;另一路向东经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马踏湖
马踏湖位于桓台县境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桓台与博兴县两县交界处,地处泰沂山脉北麓山前洪冲积与黄泛冲积平原的迭交凹地。东西长约12千米,南北宽约8千米,面积约100平方千米。2011年建成山东马踏湖中国湿地公园。以荆(家)夏(庄)公路(俗称饥岭)为界,路南为锦秋湖,路北为马踏湖,因两湖彼此衔接,融为一体,故统称为马踏湖。湖区水源由乌河、孝妇河、东、西猪龙河、杏花河等河流汇集成湖。湖区蓄水能力达2500万立方米,年均蓄水量1100万立方米,主体水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有野生动植物共100科246种,其中鱼类10科19种,鸟类31科84种,大天鹅、白腹鹞、苍鹭、震旦雅雀、野大豆等珍稀动植物常现湖区。
地下水
小清河流域是山东省山地丘陵和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地丘陵区多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给模数为每平方千米5万至10万立方米,山前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结给模数为每平方千米10万至15万立方米。全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322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为每平方千米12.59万立方米,人均地下水占有量为134立方米,仅为山东省、中国国人均占有量的58.3%和18.6%。小清河沿岸是地下水的排泄自流区,属硫酸盐—氯化物或碳酸根—氯化物型水,矿化度1至2克/升,属微咸水,PH值7.1至7.6,为弱碱性水,总硬度10至100德国度,属微硬水或硬水。
水文特征
小清河年平均径流总量2.418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总量3.610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总量0.999亿立方米,极值比3.61;年平均流量7.66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流量89立方米/秒,计算洪峰流量201立方米/秒,由于多处堤防决溢,断面实测流量仅70.5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达26.35米,最小流量0.8立方米秒。小清河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8.9万吨,以悬移质为主,多年平均年悬移质每立方米为0.71公斤,最大达15公斤。小清河流域水质达到二类水标准,全年水温平均值约为19.5℃,该流域下游石村以下每年12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中下旬为结冰期,会出现封冻现象,其余河段没有结冰期,均不会发生封冻现象。
地理环境
气候
小清河流域属于亚季风气候区,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内四季分明,温差变化大,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稀少;夏季炎热,气温较高,暖空气活动较频繁,雨量较多。
气温
小清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2.6℃,气温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内陆高于沿海,平原高于山区,总的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增。四季平均温度分布为:冬季寒冷、干燥、少雨雪,季平均气温在0.3至2.4℃;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为1.4至3.7℃。春季温度回升快,季平均气温在11.9至14.9℃之间,夏季天气炎热,湿润多雨,季平均气温在24.9至26.6℃之间,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至27.4℃,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时有冷空气南下,温度下降迅速,季平均气温在13.3至15.1℃之间。
小清河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为619.7毫米,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最大的降水量为1180.2毫米,最小的降水量为344.8毫米,汛期(6至9月份)降雨量为45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3%,降雨量年际之间变化较大。受局部地形条件和暴雨期间雨区走向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年内降水在地域上的分布也极其不均匀,总的趋势为流域内干、支流的上游区域降水量大(西南及南部山丘区),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少。区内济南市市区、孝妇河上游、淄河上游为全流域降雨的高值区;桓台县、博兴县、广饶县一带平原区为降雨的低值区。
小清河流域各市、地太阳年辐射量在511.6至533.8千焦/平方厘米之间。春夏太阳射量较高,冬季是全年辐射量最少的季节,仅为年总辐射量的15%左右。各县(市)区日照时数约为2548.2至2832.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8%~62%。春、夏季日照时数最长,冬日照时数最短,为年日照时数的20.4%至20.8%。
风
小清河流域风向具有地方性特点,盛行西南风和东北风,少东南风和西北风,唯莱州湾西岸的羊角沟反之。该流域年平均风速为3.1至3.7米/秒。
地质
地质构造
小清河流域的地质构造属于华北陆台的一部分。因齐河县—广饶县断裂呈北凸弧状通过本区,以其为界,小清河北部属华北平原地层分区,新生代以沉降为主,第四系之下发育巨厚的新近系和古近系;南部属鲁西地层分区,新生代(尤其后期)以相对抬升剥蚀为主,第四系之下,新近系、中生界和古生界在本区南部外围广泛出露,并成为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主要成土物质来源。区内第四系广泛分布,受这一地质背景和相应地貌特征制约,由南到北相继有洪积、冲洪积、冲积等成因类型的松散沉积物,且南薄北厚,北部最厚达400米。
地层与岩性特征
小清河流域在各支流上游山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大理石分布较广;中游分布着石炭二叠纪地层和侏罗碎屑岩类地层;北部平原地区为第四系沉积层,在胶济铁路北侧的冲积洪积扇和古河道带,覆盖着较的卵石、砂砾层,富水性强。
矿产资源
小清河流城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地质时期断裂与岩浆活动强烈,因而形成了丰富多样、储量大、分布广的矿产资源。主要金属矿产资源有铁矿、铜矿、铝矾土、钴矿、钼矿等。其中,铁矿集中分布在淄博市、济南市地区的金岭、黑旺等地,淄博黑旺铁矿探明储量3900万吨,保有储量2600万吨。铝矿主要分布在淄博地区的胶济铁路及张博支线两侧,该矿包括13个矿区储超过500万吨的有3个。小清河流域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和地下热水5种能源矿产。其中,煤主要分布于济南、淄博两地,探明储量3.35万吨,保有储量1.7万吨;石油、天然气主要产于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小清河流域投入开发的有草桥、八面河、樊家林、金家桥、陈家庄、博兴县等油田,石油储量约112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82800万吨。
地形地貌
小清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鲁山最高海拔1108米,北部地面高程为30至1.5米。流域内地形复杂,属山丘平原混合型,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洼地。以胶济铁路为界,铁路以南多为山丘区,坡度较陡,平均坡降约为1/50,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5.4%;铁路以北多为平原和洼地,坡度较缓,坡降一般为1/500至1/3000,平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3.4%,湖泊、洼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1.2%。
土壤
小清河流域第四系之下,新近系、中生界和古生界广泛出露,是主要成土物质来源。流域内土壤类型主要有普通褐土、潮褐土、普通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石灰性砂姜黑土和潮盐土,南北分带明显。小清河以北主要有普通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其中湿潮土广泛分布在桓台县与博兴县城之间;以南主要分布与近源成土物质有关的潮褐土、普通褐土,胶济铁路两侧以褐土类为主。潮盐土分布在东部滨海地段,而石灰性砂姜黑土仅分布在白云湖和桓台县的东西两侧。
生物多样性
随着小清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逐步提升,该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动物
小清河共发现浮游动物16种,底栖动物35种,鱼类33种,水生两栖爬行纲5种。从源头到下游入海口都能采到各类鱼虾,有中华鳑鲏种群、珍稀经济鱼类刀鲚、大量花鲈幼鱼、中华花鳅等,还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震旦鸦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鹗等各种珍稀鱼类。流域内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约210多种,其中哺乳纲约35种,鸟类约150多种,两栖纲5种,爬行动物5种,兽类主要有狼、狐、刺猬亚科、野免、黄鼬等;常见的鸟类主要有燕子、杜鹃、新疆歌鸲、黄鹏等;哺乳纲主要有食虫类、翼手类、啮齿类等。
植物
小清河共发现浮游植物72种,水生植物10种,河岸带陆生植物47种。其中,蜉蝣目植物优势种共有4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分别为尖针杆藻、具星小环藻、弧形短缝藻和小球藻。小清河流域以华北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维管束物约计1300种,树种以柏树、杨属、柳树、榆树、槐树为最常见。
自然保护区
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济南市莱芜区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于1998年12月被省林业厅批复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复为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6.904995万亩,是一处市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泰山支脉,距城区30多千米。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头96座,其中海拔700米以上的25座。公园历经多年封育,物种资源丰富,有乔木50科200多种,形成以常绿林为主的森林近40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0%,茂密的森林资源为各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植物主要有松树、柏树、刺槐树、麻栎树,还有千年银杏、千年黄连木、紫椴、车梁木、杜仲、水杉、鹅耳枥等珍稀物种,其中紫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黄河入海口处,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以保护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万公顷;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废黄河入海口,面积4.85万公顷。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1632种,其中鸟类有37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65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遗鸥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有蓑羽鹤、大天鹅、鸳鸯等。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685种,如盐地碱蓬、多枝柽柳和罗布麻。2013年10月24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莱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5年2月3日,经莱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山东莱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2006年4月6日晋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2月18日,经烟台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调整山东莱州湾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3975公顷,其中核心区5806公顷,缓冲区4532公顷,实验区3637公顷。山东莱州湾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莱州湾中部,刁龙嘴西北海岸及海洋区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包括: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鱼类和蟹类等水生生物的产卵场和育幼场、鸟类、浅海植物等。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山东巡抚张鹏程治理小清河。清光绪年间,通过休整,小清河逐渐迎来了繁华的时代。那时的济南市,小清河沿线大大小小的码头林立,有黄台码头和五柳闸码头。清末民初是黄台码头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当时的黄台码头是济南通往渤海的唯一进出港口,是济南海盐的进出枢纽。
民国时期
1913年,小清河修筑黄台桥至济南泺口码头盐运专运线——清泺小铁路。1925年,开挖工商河(当时称“引河”),通航船舶可抵达成丰桥和金牛山下。1927年,济南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在天桥以北跨小清河处(今济泺桥址)修建。1930年,小清河工程局在济南市成立,隶属于山东省建设厅。商人李天相和王华亭先后于1931年、1933年创办了汽艇社,在小清河上使用汽艇开展客运业务,由此位于小清河沿线的黄台码头迎来了第二个繁盛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小清河经过短暂恢复,运货的单体对槽木帆船很快发展成拖驳船队,航运能力大幅提升,巅峰期年货运量超过50万吨,为社会经济建设做了重要贡献。其中,在广北农场、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小清河航运就发挥了关键作用。1962年9月23日,东营市地区“营二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流,日产汽车公司达555吨,刷新了当时中国单井日产最高纪录。随后,一场全国规模的石油勘探大会战拉开帷幕。从大庆、玉门、青海、新疆等地调集的2万余名石油职工会师在渤海之滨,开发建设胜利油田。
20世纪90年代,由于公路和铁路运输快速发展,而小清河因农业灌溉用水大增导致水源不足,河水污染、淤积严重,河道狭窄致使运力有限,小清河航运逐步停止。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清河复航工程渐成大势所趋。小清河断航的20多年里,沿线迅速成长起魏桥创业、博汇、京博等2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钢铁、铝业、造纸、化工、纺织、粮油等行业。
社会经济
农业
小清河口的寿光市优势产业特色突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是中国的蔬菜、粮食、果品等产品生产基地,是“三洋木制品有限公司”。2017年,该地区启用中国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运营山东省首家果菜品种权交易中心,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50个,中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荣获中国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截至2020年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到60万亩,累计586个品种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成功发布了“中国·寿光蔬菜指数”,连续成功举办二十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制造业
小清河口的寿光市工业实力雄厚,在改造提升绿色造纸、新型化工、精品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重点培植壮大了生物基新材料、石油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8个百亿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达到7家,股票10支,拥有中国海洋化工(寿光)产业基地、中国石油装备(寿光)产业基地、中国建筑防水产业基地等国字号平台。2017年,寿光市工业经济量质并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4.8亿元,利税122.0亿元、利润77.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4%。
旅游业
小清河口位于潍坊市境西北部,渤海莱州湾西南岸,从寿光市羊角沟入渤海,周边海域有很多自然风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区将成为人们集观光、休闲渔业、运动娱乐等多功能综合旅游区,有林海生态博览园、滨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羊口镇航海博物馆等旅游区。2022年,春节期间寿光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131054人次,同比增长6.63%。营业收入1477311元,同比增长7.21%。2023年,寿光市旅游景区“国际劳动节”假期共接待游客60.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84.59万元。
交通
航运
1997年,小清河因缺水、货量大减等原因,经综合治理之后,干流河道全线停运,只保留羊角沟以下河海联运部分继续经营。2007年11月6日,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仪式在黄台版桥举行。2011年10月1日,小清河试水复航。2018年,明确小清河综合治理思路。2020年,正式启动小清河复航工程。2023年6月,小清河复航工程完成,航道总长169.2千米,串起济南、滨州市、淄博市、东营市、潍坊市五个工业大市,河段航道基本具备2000吨级船舶安全通行条件,可实现海船河海直达运输、内河船+海船的河海联运、海上顶推+内河拖带(或自航)的驳船运输三种方式运输。小清河流域沿线4个港口(济南港主城港区、济南港章丘港区、淄博港高青港区、滨州港博兴港区)、11个作业区,综合通过能力达到7960万吨。
2023年7月1日,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鲁清001”号船舶,从小清河博兴港出发,驶往羊口港。7月4日,“鲁清001”号船舶历经3天时间,从博兴港顺利抵达济南港,标志着小清河首次全线空载试航顺利结束。9月15日,装载2200吨铝矾土的“鲁清001”轮和“鲁清101”轮分别从潍坊寿光港区10、12泊位驶向济南港章丘港区和滨州港博兴港区,开启了小清河的重载首航。
2023年11月24日,装载千吨级桅杆式起重机部件的“宝瀛6”号多用途船在小清河章丘港始发,将以“河海直达”方式将货物运抵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此次运输是小清河开展的首次大件运输、直达海港的首个航次,标志着小清河航运正式开启了河海直达物流新模式。
公路
2007年,二环东路高架桥建成,它北起济青高速公路零点立交,中连北园高架桥全福立交桥、经十路燕山立交桥,南接济南绕城高速公路(济泰高速)涝坡立交。高架桥跨越小清河处是空中高架和地面交通平行,地面也有平桥供行人和车辆通行,这座桥是小清河上为数不多的立体空间交通通道。2023年5月,小清河复航工程G308小清河大桥顺利建成,该桥横跨小清河与南水北调渠,全长750米,标准路基宽度为26.5米,路面宽度22米,主桥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千米/小时。
铁路
2023年4月,位于滨州市博兴县,淄东铁路线路改造完成,淄东铁路桥为单线桥梁,连接张东线曹王至博兴,总长度1624.71米。6月,济郑高铁山东段跨小清河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该连续梁总长177.5米,共43节块,桥梁宽12.6米,底宽7.8米,连续梁总浇筑量达2954.95立方米,全长861.96米,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镇,同时跨越小清河南路、小清河北路及小清河、南水北调干渠和京沪铁路,是连接小清河线路所和济南西第二动车所车场的通道。
水利工程
太河水库建于1960至1972年,是小清河支流淄河上游的大型水库,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原名金鸡山水库,因纪念1939年4月的“太河惨案”而易名为太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80平方千米,总库容1.6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3亿立方米。1979年以后,先后完成了枢纽工程建设、灌区开发建设、除险加固保安全剩余工程。水库大坝位于金鸡山西麓,北起金鸡山,南傍马鞍山,东依青龙山,西临豹眼山,南北长约10余千米,东西宽约3千米。太河水库主坝为黏土心墙砂壳坝,长760米,最大坝高48.76米,坝顶宽8米,最大坝底宽330米。副坝为均质土坝,坝长422米,顶宽28米,最大坝高32.77米。西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建5孔平板闸,堰顶高程226.0米,最大泄流量5630立方米/秒。东溢洪道建闸5孔,净宽60米,弧形钢板闸,最大泄流量5220立方米/秒。输水洞设计流量102立方米/秒,出口装有500千瓦水力发电机组。
科学研究
小清河济南段藻类密度与水质指标相关性研究
为探究小清河藻类密度变化及其与水质物理化学指标的关系,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于2020年3月、7月、8月、11月分别在小清河上游采样,获得藻类密度和水质理化指标数据,分析了不同藻类密度时空变化特征,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藻类密度与水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时间上,四季浮游植物密度每升变化范围在1081万至3041个,春季藻类密度最大,冬季密度最小。空间上,干流4点位浮游植物密度每升变化范围在828万至3285个,以里庄藻类密度最大,还乡店密度最小。流域全年均以硅藻密度最大。
小清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小清河济南市段因流经济南市区,成为济南市最大的排污河流。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致使小清河受到严重污染。2020年,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小清河济南段沿河道采集11个沉积物样品,通过实验分析监测沉积物样品中锌、铅、镉、铬、铜、汞、、共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平均富集因子进行污染状况评价。与区域背景值对比研究表明,小清河济南段沉积物中锌、汞存在明显富集现象,平均富集倍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汞、锌、镉、铬、铜、镍、铅、砷。按照平均富集倍数值大小,汞、锌为严重污染,其余铜、铅、镉、砷、镍、铬等元素均为轻度污染。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20世纪70、80年代,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小清河济南段沿途工业种类齐全,行业众多,主要是以造纸、医药、化工、食品制造为主。小清河成为济南市的排污河道,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排小清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沿河生态环境破坏也愈演愈烈。随着济南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排水基础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017年,济南市建成区污水直排、雨污混排、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等问题突出,城区每天约6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小清河,致使济南市城市建成区31条河道成为黑臭水体,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环境保护
为解决小清河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问题,“十三五”以来,济南市围绕“截污纳管、消除黑臭、产业升级、生态修复”四个方面,通过集中整治污水直排口、大力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强化工业污染源监管等有效措施,济南市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实现了历史性改善,2022年1至6月,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首次达到地表水Ⅱ类。
在小清河水污染治理上,截至2022年累计完成66家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取缔非法“散乱污”企业7190家,8家小清河流域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排入小清河的工业污水从6万吨/日左右减少至不足0.5吨/日;投资3.7亿元,对小清河城区段30千米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完成清淤工程量200余万立方米。同时,增大了河道水深,增强了景观蓄水效果。同时,开展济南市水质净化一至四厂再生水景观回用工程,分批对全福河、兴济河、大辛河等16条河道进行再生水补水,提升河道景观及生态功能,增加小清河支流生态基流。通过实施“五库连通”工程和兴济河等小清河支流河道清水、中水补源工程,济南市逐步形成了“六横连八纵、一网五水润泉城”的水资源保障新格局,保证了小清河每天出境水量在150万立方米以上。
风景名胜
小清河流域自济南顺流而下,有百脉泉景区、李清照纪念堂、临淄齐国故城、东周殉马坑、寿光蔬菜博物馆等风景名胜。
百脉泉景区
百脉泉景区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汇泉路2017号,位于济南市东部,始建于1986年,于1989年9月30日建成开放,总面积0.25平方千米,这里有济南五大泉脉之一——百脉泉泉群。该景区因山明水秀,群泉汇集,章丘区素有“小泉城”之称,园内有百脉泉、墨泉、梅花泉、漱玉泉等著名涌泉十余处,是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泉景公园。百脉泉因“百泉俱出”得名,是明水街道诸泉之冠,绣江河的源头,与趵突泉齐名并列,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坐落在趵突泉公园边,漱玉泉北,始建于1959年,1980年重建,并在1999年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是一座民族形式的院落,为典型的宋代建筑,占地360多平方米。纪念堂大门是一座勾连搭卷棚歇山顶式门楼,门楼通过半壁围廊,花墙透窗同正厅相连接,大门匾额上的“李清照纪念堂”六个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专门题写的。李清照纪念堂的正厅有李清照的画像;画像两边的墙上,挂着臧克家、冯沅君、唐圭璋、舒同等许多当代名家的题咏字画;玻璃柜里,陈列着李清照著作的各种版本和后人研究的专著、期刊等。
齐国故城
齐国故城位于临淄区齐都,分大城与小城两部分。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是国君和主要大臣居住的宫城,南北2千米,东西约1.5千米,周长约7.2千米;大城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南北4.5千米,东西3千米,周长14.1千米。大城和小城总周长约21.3千米。小城墙基一般在20至30米宽,最宽处达55米。大城墙基宽分20、25、30、34、43米不等。大城西墙被压在小城北墙之下,表明大城建造年代早于小城。城墙都是用土夯筑而成,夯层分3至7厘米不等。城墙遗址还保留着小城北墙西段,大城北墙东段、南墙东段、西墙南段,城墙有的高达5至6米。
殉马坑
东周殉马坑位于临淄区河涯头村西,齐国故城东北部,是一处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和大贵族墓地,已发现大、中型墓20余座。在其中5号墓的周围发现了大规模的殉马坑。墓室南北26米,东西23米,南墓道长18米,宽12米。室位于墓室中部,用自然巨石垒砌,南北长8米,东西宽7米,深5米,墓室早年被盗,随葬品荡然无存。唯有殉马坑保留完好。殉马坑在墓室的东、西、北三面,东西各长70米,北面长75米,宽5米,三面自然连接,成为一体,全长215米。1964年、1972年和1982年先后发掘84米,清理驯马228匹。1982年于此建起了东周殉马坑展厅,展出驯马106匹。驯马分两行并列,头外向,侧卧昂首,整齐壮观。按其密度推算,全部驯马当不下600余匹,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世所罕见。专家推断,墓及驯马属春秋晚期姜齐第25代国君齐景公之墓及殉葬。
寿光蔬菜博物馆
“山东省寿光市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的称号。寿光经过7000多年的历史长河积淀,是蔬菜文化最早的典型,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起点,是农业跨进新时代的历史见证。截至2023年,寿光已连续举办二十三届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包括十个展馆、采摘园、日光温室高产栽培区、蔬菜博物馆及广场展区。位于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内的寿光蔬菜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蔬菜文化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馆内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藏品2920件/套,设有历史沧桑、蔬菜大观、菜乡流韵、展会经典、饮食文化五个富有地方特色的系列基本陈列,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丰富遗存。
相关文化
相关人物
刘豫(1073至1146年)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省)人,是开挖小清河第一人。建炎四年,刘豫被金朝立为“伪齐”皇帝,他为支持金对宋的南北战争和自身政权运行的巨大财政需求,做齐王后就下令征集数万民工修筑下泺堰,把岱阴泺水的丰富水资源导入济河故渠,开通了航运,为别于大清河,将济水故渠始称小清河。
唐
唐澞(约1423至1488年),字源洁,福建闽侯县尧沙村人,少年时耕作负薪,励志勤学。明代,小清河水患不断。明成化九年,参政唐澞力请治理小清河。朝廷允准后,他遂利用青黄不接的时节,征饥民为民夫动工。唐澞治理小清河,从薛渡口开减河一道,自薛渡口滚水坝分小清河洪水入陈恺沟下泄。因此沟以支分古百脉水为目的,又称支脉河。支脉沟由此成为小清河上游之水的一条分流通道。
李元伟
清康熙帝五十五年至五十八年(1716至1719年)对小清河有一次大规模治理,时任博兴县县令李元伟深谙小清河整个流域与博兴的利害关系,不讳邻邑历史积怨,正视河患现实,力排众议,主张:把七县千山万壑之水分为二道来解决,章丘、邹平、高苑及长山、新城迤西之水,聚于清沙泊,下开支脉沟至乐安燕儿口入海,解决来自西南洪水的出路以消除小清河北的水患。
文学作品
《济南竹枝词》
在泉城济南,数以百计的泉水汇聚至护城河和大明湖,最后注入城区北部这条通往海的长河——小清河。在已故济南诗人徐北文的诗词《济南竹枝词》“家家泉水入清河,千里长流到海波。历下堪称天下最,河源市出在市心窝。”寥寥数语中,以现代人的视角,将小清河源出济南市泉水这一特点诗意地呈现出来,更是对小清河文化的延续。
《古渡月色》
明代陕西临洮知府赵贯台之父、山东平阴诗人赵方曦,以清雅的韵调,凝练的语言,描写小清河某一渡口的月色,诗题为《古渡月色》,诗词内容为“古渡清河水漫流,溶溶月色玉光浮。棹将一艇芦边去,不减黄州赤壁游。”
《夜渡小清河》
由许岱、招明根据俊青长篇小说《海啸》改编的连环画作品《夜渡小清河》(海啸之二),于1985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连环画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昌潍革命根据地遭受到海啸的袭击,灾情严重,极端缺粮,饥饿威胁着根据地军民的生存。粮站站长官明山奉上级命令,带领一支小分队,通过日寇的层层封锁线,终于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小清河的那些老事》
《小清河的那些老事》是张金科著,北京团结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包含了作者原创的散文近50篇。内容以回忆乡音、抒发乡情、记录乡事、怀咏乡愁为主题,记录了几代人的小清河乡村记忆。该文学作品包括众多小清河畔的故事与传说,如《小清河畔的童年记忆》《唱响小清河的石村戏》《小清河畔的老实媳妇》等。
《小清河记忆》
《小清河记忆》由市档案局(馆)、济南滨河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小清河记忆》以文字记述为主,采取史料研究、档案文献和大事记互证的方法,辅以珍贵历史图片,简明而有所侧重地介绍了解放前小清河悠长厚重的历史文化、物丰水美的自然生态,以及小清河流域治理的成败得失及经验教训等,全书43万字,共收录撰写文稿36篇、史料45篇、各时期图片280幅,其中部分小清河珍贵历史影像和文献系首次向社会公布,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影视文化
纪录片《小清河》
由市委宣传部、济南广播电视台、市委外宣办、济南滨河集团联合摄制的电视纪录片《小清河》于2015年1月1日播出。该纪录片共3集,从文化、经济、生态3个层面,再现了小清河与济南市城相伴相生的过去,客观阐述了河流与城市文明、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也真实记录了济南人面对生态文明的到来,直面现实、勇于反思、突破困境、科学践行的曲折历程。
电视剧《潮涌小清河》
《潮涌小清河》是以2022年小清河复航为契机推出的献礼片。该剧讲述清末民初寿光市盐商杨静芝白手起家的故事,他利用小清河水贩运食盐,艰辛创业,最终形成了自己“诚信不欺、谋商为人”的经商之道,并成为鲁商集团的代表人物。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竭力维护地方平安,同时暗中保护共产党抗日武装,家人为此遭受生死离别,散尽家财终不悔,彰显了山东人优秀的民族精神。
戏剧《家住小清河》
《家住小清河》由济南市文化馆(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的优秀青年创作人才孟璇担任编剧,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出品,是一部大型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主要讲述了家住小清河边的船工许航河在经历了小清河新船试航的辉煌、河水断流的沮丧、航线停运的失落以及妻子内涝时丧生和小妹自惩式不婚等人生坎坷后,面对新世纪小清河的综合治理、新时代小清河的涅磐重生,许航河以其坚韧、包容、不屈的品格,影响、带动、改变着自己及家人的种种选择,最终走向美好未来的感人故事。
绘画作品
《小清河东流图》是山东济南63岁的退休教师杨勇基于自己的绘画功底,先用中性签字笔在A4白纸上勾画出河流、人物、建筑、船舶、农田等素材,然后用相机翻拍,导入电脑后,再将素材重新布局、组合拼接、着色添彩,即通过“速写+拍照上传+电脑合成”最终耗时6年完成了长15米,宽0.5米的绘画作品,该画卷重现了百年前小清河全貌。
重要事件
2020年3月23日,小清河水质在2019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入围 “2019年度山东生态环保十大事件”。
2021年10月,小清河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参考资料
小清河溯古②|小清河为何又叫小盐河?刘豫想把它打造成黄金水道.海报新闻.2023-09-19
小清河复航,水从哪来?能跑啥船?沿线有哪些景点?.邹平人民广播电台.2023-09-20
政区 自然环境 人口库 第二卷 自然环境 第一类 地质 第二辑 岩浆岩.山东省情网.2023-09-18
自然地理库 第三卷 水文 第一类 河流 第四辑 小清河水系 一、小清河.山东省情网.2023-09-18
山东省政协文史馆.政协山东省委员会.2023-09-19
安澜湾后,沿黄的高青为何“酒”负盛名?| “黄河从这里入海”专栏.新浪山东.2023-10-02
延绵的小清河,在哪里入海?.山东网讯.2023-09-26
解密济南小清河的前世今生.山东水利.2023-09-19
小清河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水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山东济南环境监测.2023-09-25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2023-09-27
薄文军:关于小清河全线复航的建议.大众网.2023-09-21
小清河的前世今生.山东史志.2023-09-26
厚土丨小清河:黄金水道九百年,通江达海焕新生.大众网.2023-09-18
小清河复航工程获交通运输部37.47亿“红包”复航段河道扩挖将于2021年主汛期前完成.大众网.2023-09-20
济南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 入围山东十大环保事件.济南网.2023-09-24
济南市公布首批一百个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看有你熟悉的吗.齐鲁壹点.2023-09-19
东平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24
马踏湖.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24
马踏湖,走进生态环境部这个座谈会.大众网.2023-09-24
风华齐鲁|每年封冻期仅两个月,小清河堪称黄金水道.齐鲁网新闻.2023-10-12
清河复东流丨小清河“寻鱼记” .大众日报.2023-09-21
从鱼虾绝迹到水清鱼跃——济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之变 .新华网.2023-09-21
为小清河流域做“健康体检”——山东科学制定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守护沿河区域多样生态促进水环境改善.中国环境报.2023-09-21
济南市莱芜区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2023-09-21
济南市莱芜国有华山林场市级自然保护区.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2023-09-27
黄河口:迎候鸟迁徙“黄金季”.人民网.2023-09-21
山东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台就占2个;以后好好保护,全世界都羡慕!.烟台传媒网.2023-09-21
山东莱州湾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公告.莱州市人民政府.2023-09-21
断航26年后,小清河复航!细数这条“黄金水道”的前世今生.海报新闻.2023-10-20
小清河.生活日报.2023-10-12
往事九百年 今起再扬帆. 农村大众报.2023-10-20
做春节文旅市场的守护者丨2022春节假期寿光市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澎湃新闻.2023-10-13
五一假期寿光文旅市场活力迸发.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13
扬帆小清河·远航|黄台板桥村:清河两岸板桥连,城乡巨变一念间.农村大众.2023-10-20
清河复东流.鲁网.2023-09-26
首航船抵达滨州!小清河正式开启河海联运新模式.舜网.2023-09-24
小清河6月底全线通航.山东省人民政府.2023-09-24
断航26年后,小清河复航!细数这条“黄金水道”的前世今生.海报新闻.2023-09-24
“河海直达”!小清河开展首次大件运输.今日头条-齐鲁壹点.2023-11-25
济南小清河上的桥丨二环东路高架桥畔,有一个纤夫造型的桥.齐鲁壹点.2023-09-26
小清河复航工程全线桥梁建设完成.舜网.2023-09-26
精准拨接!小清河复航淄东铁路改造工程完成.齐鲁壹点.2023-09-26
探小清河⑤桥闸|清河流金 长虹卧波.2023-07-19.2023-09-26
“牵手”成功!济郑高铁山东段跨小清河特大桥合龙.济南时报.2023-09-26
水库概况.淄博市水利局.2023-09-27
山东济南:从“黑又臭”到“水清宜游” 探寻小清河“蝶变”之路.光明网.2023-09-19
“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 |(75)恢复湿地近3000公顷 小清河实现华丽转变.山东环境.2023-09-21
专属临夏人的福利!去济南这些景点可以免费玩.澎湃新闻.2023-09-20
品味百脉泉水 探寻龙山文化 第十届济南国际泉水节“2022济南·黄河少年行”走进章丘.济南日报.2023-09-20
济南年鉴1990 大事记 1989年济南市大事记.山东省情网.2023-09-20
漱玉泉:李清照曾在泉畔吟诗填词.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3-09-20
李清照纪念堂楹联赏析.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3-09-20
走近李清照故居,探索“千古一代才女”的一生…….人民资讯.2023-09-20
临淄齐国故城.临淄区人民政府.2023-09-20
山东名胜—临淄齐国故城.山西省山东商会.2023-09-26
毕业季 修学游 来齐国故都访名士之风.新浪山东.2023-09-20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资本耕耘记.中国经营报.2023-09-20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寿光.潍坊晚报.2023-09-20
攸关小清河治理史的那些人.大众日报.2023-09-21
诗画济南|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济南日报.2023-09-21
清河复东流|河还是那条河,却又不是那条河 .大众日报.2023-09-24
档案学会编研成果连获大奖.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09-24
电视纪录片《小清河》元旦播出.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委员会.2023-09-19
小清河悠久历史将融入影视作品.潍坊日报.2023-09-19
莱芜梆子《家住小清河》入选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项目 .齐鲁晚报网.2023-09-19
拾光|济南退休教师6年绘制15米长卷,重现小清河百年前繁荣 .齐鲁壹点.2023-09-19
清河复东流|一幅15米的画,他为何耗时6年?.大众日报.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