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物
氯化物(英文:chloride)是含有氯离子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是指氯与电负性比它小的元素生成的二元化合物。氯化物可以看作是卤化物的代表。
除稀有气体和少数元素外,氯能与绝大多数的金属和非金属生成二元化合物。非金属氯化物为共价化合物,而活泼金属的氯化物(如NaCl、CaCl等)为离子化合物。其它金属氯化物随着金属离子极化力的增强,其分子逐渐由离子型向共价型过渡。相应地,氯化物的晶体类型亦由离子晶体向分子晶体转化,晶体的熔点、硬度以及在水中溶解度都随之降低。
氯化物用途广泛,在实际中常配成溶液使用。氯化物还应用在药物检查中,药品标准中通过对外来阴离子的限度检查称为氯化物检查法,该方法可以表征药品的纯度。
基本介绍
氯化物在无机化学领域里是指带负电的氯离子和其它元素带正电的阳离子结合而形成的盐类化合物。最常见的氯化物比如氯化钠(俗称食盐)。
氯元素以氯化钠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体,它与碳酸氢根的含量密切。其对调节人体内的水分、渗透压与酸碱平衡等都有重要作用。体内氯离子常与钠离子相伴吸收与代谢,变化也常一致。另外在人体的骨骼和胃酸里也含有氯化物,成年人比较合适的氯化钠日摄取量是2-5克。人体内缺少氯会导致腹泻,缺水等症状。婴儿如果由于遗传的因素而缺氯,会导致生长障碍。有专家认为,过多的氯化钠摄取量会导致高血压。
检验方法
形成的氯化银沉淀因为硝酸银遇到氯离子会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氯化银沉淀,因此可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离子方程式:Ag⁺+Cl⁻=AgCl↓
制备方法
通过金属在氯气中燃烧,可以获得该金属的氯化物,比如钠在氯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某些活泼的金属与盐酸溶液反应,也可形成该金属的氯化物,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与盐酸反应形成盐,只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列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可以与盐酸反应而形成氯化物和氢气,比如镁,铝,钙,钾,铁,锌等,而金,铂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后的、较不活泼的金属则不能与盐酸反应形成氯化物。钾、钙、钠等金属会与盐酸直接反应。
另外也可以通过氧化物、碳酸根、氢氧化物等与盐酸反应来得到氯化物。
物理性质
含有水结晶的氯化物大多是无色的晶体(但氯化铜是蓝色晶体,氯化亚铁是绿色晶体,三氯化铁是棕褐色晶体);易溶于水(氯化银和氯化亚汞不溶,氯化铅在冷水中微溶),并形成离子,这也是氯化物溶液导电的原因。氯化物一般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氯化铵会“升华”)。
常见的氯化物
氯化氢
1、基本性质:
氯化氢(HCl),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的,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俗称盐酸,学名氢氯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6.46。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在0℃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氯化氢主要用于制染料、香料、药物、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
2、实验室制取氯化氢:
一般是用固体氯化钠和硫酸起反应,不加热或稍微加热,分别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
实验室制取氯化氢装置
NaCl+H2SO4= NaHSO4+HCl↑
然后在500℃到600℃的条件下,继续起反应而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
NaHSO4+NaCl = Na2SO4+HCl↑
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2NaCl+H2SO4= Na2SO4+2HCl↑(注:加热且缺水环境下HCl才加↑)
2、工业制取氯化氢——氯碱工业:
2NaCl+2H2O =通电= 2氢氧化钠+H2↑+Cl2↑
H2+Cl2=点燃= 2HCl
氯化钠
氯化钠 (钠 chloride),化学式NaCl,无色立方结晶或细小结晶粉末,味咸。外观是白色晶体状,其来源主要是海水,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易溶于水、丙三醇,微溶于乙醇(酒精)、液氨;不溶于浓盐酸。不纯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有潮解性。稳定性比较好,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生产氢气、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及其他化工产品(一般称为氯碱工业)也可用于矿石冶炼(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晶体生产活泼金属钠),医疗上用来配置生理盐水,生活上可用于调味品。
氯化银
外观为白色粉末,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变紫并逐渐变黑。25℃时水中溶解度为1.93mg/L,盐酸能减少其在水中溶解度,能溶于氨水、氰化钠、硫代硫酸钠、硝酸汞溶液。不溶于乙醇和稀盐酸。
氯化银难溶于水,难溶于硝酸。因此在实验室中它常被用来测定样品氯化银的含银量。
AgCl悬浊液中还是有银离子的,所以Zn可以与银离子反应,置换出银,所以AgCl悬浊液能和Zn反应:
2AgCl+Zn = ZnCl2+2Ag
硫化银的溶解度比氯化银还小,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氯化银可以和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银:
2AgCl+Na2S = Ag2S+2NaCl
在很古老的,不是非常敏感的照片胶卷、胶版和胶纸上有使用氯化银。但一般胶卷上使用的是化学性质上类似,但是更加对光敏感的溴化银AgBr。
三氯化磷
三氯化磷的分子式是P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沸点76℃,遇乙醇和水起水解反应:
3PCl3+3H2O = 亚磷酸+3HCl;
三氯化磷在空气中可生成盐酸雾。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短期内吸入大量蒸气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慢性咽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致窒息、肺炎或肺水肿。皮肤及眼接触,可引起刺激症状或灼伤。严重眼灼伤可致失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引起磷毒性口腔病。
氯元素与人体
氯元素以氯化钠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体,一般成年人体内大约含有75-80克氯化钠,主要以氯离子形式广泛存在于组织与体液中,其是内环境数量最多的阴离子。
血清氯化物(Cl)正常值:
以氯化物计:98~106mmol/L (98~106mEq/L)。
以氯计: 100~106mmol/L (55~376mg/dl)。
血清氯化物(Cl)临床意义:
(1)增高:
①排出减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性酸中毒、梗阻性肾病等。
②摄入过多:高盐饮食、输入生理盐水过多,尤其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
③呼吸性碱中毒。
④高渗性脱水(失水\u003e失钠)。
⑤溴化铋中毒。
(2)降低:
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④严重糖尿病排尿过多致酸中毒。
⑤出汗过多未及时补足氯化钠。
⑥心力衰竭和肾炎长期无盐或低盐饮食并大量利尿后。
参考资料
术语在线.氯化物.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