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
氰化钠俗名山萘,英文名钠 氰化物,白色结晶固体,化学式NaCN,是强碱弱酸盐。
氰化钠分子量49.007 g/摩尔,熔点564℃,沸点1469℃,蒸气压0.1kPa(800 °C),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氰化钠水解生成氢氰酸,水溶液呈强碱性。在1.34℃以下,氰化钠的水溶液可结晶出氰化钠结晶,常含有1个或2个结晶水。温度达到34.7℃以上时,则失去结晶水,成为强碱弱酸盐。氰化钠极易与酸作用,甚至很弱的酸亦能与之反应。铁、锌、镍、铜、钴、银和镉等金属溶解于氰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相应的氰化物。
氰化钠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剧毒,皮肤伤口接触、吸入、吞食微量可中毒死亡。氰化钠可以使细胞窒息、组织缺氧,致人死亡。具体原理是,氰化钠进入人体后,会释放氰根(CN-),氰根与铁离子的结合能力更强,因而阻断细胞正常的氧化过程,导致细胞窒息、组织缺氧。
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于基本化学合成、电镀、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及金属处理方面作络合剂、掩蔽剂。在黄金选矿行业,氰化钠也是一种常用的选矿药剂,具有工艺简洁、成本低等优势。
氰化钠属第一类A级无机化合物剧毒品,在制造、买卖、运输、储存等方面受国家有关部门管控。
物理性质
氰化钠的分子式NaCN。分子量49.007 g/摩尔。熔点564℃。沸点1469℃。蒸气压0.1kPa(800 °C),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氰化钠表现为白色结晶固体、块状固体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能溶于水、氨、乙醇和甲醇中。
氰化钠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形态,由于经济和包装的原因,目前基本是固体氰化钠。氰化钠只有遇到足够多的水才危险,在30摄氏度的温度下,1千克水可以溶解0.4千克左右固体氰化钠。
化学性质
在1.34℃以下,氰化钠的水溶液可结晶出氰化钠结晶,常含有1个或2个结晶水。温度达到34.7℃以上时,则失去结晶水,成为强碱弱酸盐。
极易与酸作用,甚至很弱的酸亦能与之反应。铁、锌、、铜、钴、银和镉等金属溶解于氰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相应的氰化物。
在氧的参与下,能溶解金和银等贵金属,生成络合盐。为剧毒化学品。
与酸不共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在潮湿的空气和水中可能分解。有氧条件下热分解产生氢氰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烟雾病。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有害热分解产物:(CN);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
常见处理方法:
NaCN+NaSO===NaSCN+NaSO
CN+SO===SCN-+SO(产生弱毒性的SCN)
以及与过氧化氢反应,使之被氧化成无毒性物质。
参考资料
应用领域
电镀、贵金属提炼
氰化物物可以跟金属离子“亲密无间”,因此很多氰化盐被用来电镀。氰化物在电镀工业中作为镀铜、银、镉和锌等的主要组分,在电镀溶液中可使阳极极化作用降低,保证阳极正常溶解,稳定镀液并能提高阴极极化作用,获得均匀的镀层。冶金工业中用于提取金、银等贵重金属。它可以让金属细致均匀地覆盖零件。
近几年在中国,氰化物用量急剧攀升的领域,就是“湿法冶金”。每生产1千克黄金,需要四五吨氰化钠。由于对黄金的巨大需求,目前中国是氰化钠的最大生产国。
氰化钠是“知名”的毒药,100—200毫克的平均摄入量就可以致人死亡的特性,让氰化钠成为当之无愧的“毒药之王”。然而,在黄金选矿行业,氰化钠也是一种常用的选矿药剂,具有工艺简洁、成本低等优势。但氰化钠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众多安全隐患,黄金生产企业员工因氰化钠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我国黄金行业每年产生氰化物尾渣约1亿吨,大部分采用尾矿库堆存的方法处理。氰化物尾渣中总氰含量一般约为50毫克每升,这种尾渣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长期堆存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会造成环境污染。氰化物尾渣危险、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黄金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合成医药、农药
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氰化物可合成常见的药物和食品添加剂如苄青霉素、吡哆醇、叶酸、鸟嘌呤、咖啡因等;常见农药草甘膦、氰戊菊酯、百草枯、莠去津、稻瘟灵等;常见染料或颜料靛青、华兰、荧光剂等;常见氨基酸:甲硫氨酸、β-氨基酸、甘氨酸等。
氰化钠制造的合成药剂,用作杀虫剂和杀螨剂。制成的单剂量和多剂量毒药,可作为杀鼠剂和用作土狼狐属和野狗的毒药。
生产氰化物
直接利用氰化钠生产的重要无机化合物氰化物主要有亚铁氰化钠、亚铁氰化钾、氰化钾、氰化锌、氰化钡、氰化亚铜、硫氰酸钠、硫氰化钾;有机氰化物有氰基乙酸、丙二腈、蛋氨酸、氰、三聚氰氯等。利用氰化钠发生氢氰酸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甲基丙烯酸甲、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次氨基三乙酸、羟乙腈等。在化学工业中是制造各种无机化合物氰化物和发生氢氰酸的原料,用于制造各种合成材料、丁橡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纤维的共聚物。染料工业中用于制造三聚氰氯(活性染料中间体,又为生产增白剂的原料)。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氰乙酸甲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等。纺织工业中用作媒染剂,还用于钢的液式渗碳,渗氮。
毒性资料
氰化钠可以使细胞窒息、组织缺氧,致人死亡。具体原理是,氰化钠进入人体后,会释放氰化物(CN-),氰根与铁离子的结合能力更强,因而阻断细胞正常的氧化过程,导致细胞窒息、组织缺氧。形象地说,如果呼吸吸入氰化钠固体,摄入0.1—0.3克米粒大小即可致死。口服或吸入大量高浓度氢氰酸可立即致呼吸、心脏骤停。而非猝死的中毒患者,早期也会出现乏力、头昏、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病、意识障碍等表现。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6440ug/kg;大鼠腹腔LD:4300μg/kg;小鼠腹腔LD:4900μg/kg;小鼠皮下LD:3600μg/kg;兔子经皮LD:10400μg/kg;兔子皮下LD:2200μg/kg。
2.仓鼠植入最低中毒剂量(TDLo):5999mg/kg(孕6~9d),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及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
参考资料
安全标识
危险运输编码:UN1689 6.1/PG 1
危险品标志:极毒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7;S28;S29;S45;S60;S61
危险标识:R32;R26/27/28;R50/53
参考资料
管控信息
该品根据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的行为,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属第一类A级无机化合物剧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21年第37号,《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
编号:212602J
技术名称:氰化钠生产工艺
控制要点:生产氰化钠的氨钠法及氰熔体工艺
参考资料
分析检验
在自然和处理过的水域、工业废水、生物流体和固体中检测氰化物的方法和限值:气相色谱法(25 NG/ML)、荧光法(1 PPB)、离子选择性电极(25 UG/L)和吸收分光光度法(1-5 UG/L)。
比色方法用于测定水性废物或渗滤液中无机化合物氰化物的浓度。该方法可检测以简单可溶性盐或复杂自由基形式存在的无机氰化物。它用于确定总氰化物和适合氯化的氰化物的值;它不是为了根据反应性特性来确定废物是否有害。氰化物作为氢氰酸,通过用强酸回流样品并将氰化氢蒸馏到含有氢氧化钠的吸收器洗涤器中而释放出来。然后通过与氯胺-T 在 pH 值小于 8 的反应将氰化物转化为氯化氰离子而不水解氰酸盐,以比色法手动测定吸收溶液中的氰离子。加入吡啶巴比妥酸试剂后形成颜色。在单个实验室中,使用浓度为 0.06、0.13、0.28 和 0.62 mg 氰化物/升的混合生活和工业废物样品,标准差分别为 + 或 - 0.005、+ 或 - 0.007、+ 或 - 0.031 和 + 或 - 0.094。在单个实验室中,使用浓度为 0.28 和 0.62 mg 氰化物/升的混合工业和生活废物样品,回收率分别为 85% 和 102%。
间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形成络合二氰基双-(1,10-菲咯啉)-铁(II),然后萃取成三氯甲烷。氯仿蒸发,残留物被乙醇吸收。将乙醇溶液直接吸入火焰中,然后测定相当于已知量氰化物的铁。(2)第二种方法是按氰化银沉淀,然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上清液中过量的银离子。
注意事项
操作事项
使用前,要清楚当接触到化学危险品引起化学损伤时,索要采用的应急措施并有所准备,懂得相关急救常识。使用剧毒化学品、爆炸性物品或强挥发性、刺激性、恶毒化学品时,实验室采用通风、排毒、隔离等技术措施。应配戴防护眼睛,穿着适合的实验工作服,长衣长裤,不得穿短裤短裙以及露趾凉鞋。严格按规程操作,认真观察记录,不擅自离岗。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应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废弃物按规定分类收集,记录相关信息。做好自身清洁,不带污染物离开。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穿防毒服,戴橡胶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当小量泄漏时,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减少飞扬、避免雨淋。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至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立即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立即就医。
参考资料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该品不易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储存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运输事项
包装方法:装入塑料袋,袋口密封,再装入厚度不小于0.75毫米的坚固钢桶中,桶盖严密卡紧,每桶净重5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须加塑料袋。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泄露处理
一般处理大量氰化钠泄露时采用过氧化氢氧化的方法中和,氰化钠遇到双氧水,是一种氧化和降解过程,会产生碳酸氢钠和氨气,前者是生活中常见的小苏打,后者易溶于水。虽然产生的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如果人体吸入过量危害也不小,但是氨气易挥发,如果扩散条件好,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另外,碳酸氢钠和氨气都极易溶于水,属于低毒。 在空气充分流动的开放环境下,一定浓度的氨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影响。
化学方程式如下:
NaCN+HO=NaCNO+HO(过氧化氢不足时)
NaCN+HO+HO=NaHCO+NH(过氧化氢过量时)
相关事件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仓库存储的桶装氰化钠,已经找到,其中少量氰化钠因爆炸冲击发生泄漏。为了确保事故区域污染不外泄,事故现场指挥部采取了封堵排水口、设置围堰、现场应急破氰、污水处理厂加装破氰装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五项措施。
参考资料
氰化钠.pubchem.2024-11-29
700吨氰化钠是什么概念.央广网新闻.2024-12-17
替代有毒氰化物 新药剂有助黄金行业安全环保.科技日报.2024-12-17
刑法罪名.为你辩护网.2024-12-17
Sodium Cyanide | NaCN | CID 8929 - PubChem.Sodium Cyanide | NaCN | CID 8929 - PubChem.2024-12-17
天津港爆炸事故:氰化钠及其处置十问十答.环球社会.2024-12-17
氰,一个狠毒的字眼.中国科技网.2024-12-17
简述电镀的特点和作用.中国广播网.2024-12-20
替代有毒氰化物 新药剂有助黄金行业安全环保.中国科技网.2024-12-20
五项措施“围剿”氰化物 专家认为切实可行(图).环球社会.2024-12-17
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国质量新闻网.2024-12-17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国政府网.2024-12-17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安全管理网.2024-12-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21年第3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12-17
氰化钠-12实验室方法.pubchem.ncbi.nlm.nih.gov.2024-12-17
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4-12-26
氰化钠废水如何处置?.Knowledge应知.2024-12-17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国际在线新闻.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