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巫溪洋芋

巫溪洋芋

巫溪洋芋,茄科茄属植物,重庆市巫溪县特产,巫溪县主要粮经作物,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巫溪洋芋表皮光滑,淡黄带灰,略有光泽,切面平滑,色泽淡黄,蒸煮后口感酥软,细腻,微糯,淡香,是巫溪县农业展示的窗口和名片。巫溪洋芋种植历史悠久,是巫溪县主要种植的作物之一,据《巫溪县志》记载:清代以来县境广为种植,渐为农家主食之一,与玉米、红苕合称境内主产“三大坨”。2011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巫溪洋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7月20日,巫溪洋芋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2023年12月,“巫溪洋芋”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

2023年,巫溪县阳芋种植面积35.6万亩,总产量达到53.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9.3亿元。

历史沿革

巫溪洋芋栽培历史悠久,自16世纪马铃薯传入中国以来就在巫溪各地广泛栽培,是当地不可缺少的主食,也是巫溪县主要种植的作物之一。据《巫溪县志》记载:清代以来县境广为种植,渐为农家主食之一,与玉蜀黍属、红苕合称境内主产“三大坨”。

2004年,巫溪洋芋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0年,巫溪洋芋取得地理商标及“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功入选《2013年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2011年,巫溪洋芋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等级。2013年,巫溪洋芋入选《2013年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2014年,巫溪洋芋获“重庆市最受欢迎的土特产名片”。2015年,巫溪洋芋获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2020年,巫溪洋芋在在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最受市场欢迎农产品,并成为首批入选2020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的农产品。2023年12月16日,巫溪洋芋出现在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共同主办的2023全国“土特产”集中推介活动,并被列入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

产品特征

参考资料

产地环境

地理特征

重庆市巫溪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占93%;地形东、西、北高而中南部低,最低海拔175.5米,最高海拔2796.8米,最大相对高差2621.3米,一般相对高差在500多米左右,属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全县地貌类型主要表现为强烈切割,崇山峻岭连绵不断,悬崖峡谷到处可见。

土壤特征

重庆市巫溪县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和潮土五个大类,其中黄壤和紫色土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该类土壤抗蚀力强,保水保肥性好,适宜种植玉米、薯类作物。平均有机质含量35.5g/kg,全氮1.65g/kgGB5749,全磷0.53g/kg,全钾18.9g/kg,碱解氮115.2g/kg,有效磷5.1g/kg,速效钾123g/kg,表现为少氮、富钾、缺磷。

气候特征

重庆市巫溪县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低山为14.8℃,中山为11℃,大于10℃积温为4600℃。独特的立体气候、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是形成巫溪洋芋口感和内在品质的主要因素。

水文条件

重庆市巫溪县大宁河汤溪河等15条主要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大宁河流域占全县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总量56.6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34.6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约为14.5立方米。境内溪河均发源于本县大巴山脉南麓,大宁河流域控制大部分地区。因全县大集镇和工矿企业稀少,水资源没有受到污染,且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山清水秀”的美称,水质检测指标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类标准。

栽培技术

产地选择

为确保巫溪洋芋的品质,栽培巫溪洋芋时建议选择海拔在400-1600米,抗蚀力较强、保水保肥性好、速效钾含量高的黄壤和紫色土进行栽培工作。

品种选择

巫溪县曾于20世纪70年代在当地开展马铃薯脱毒繁育工作,通过不断引进和筛选,最终形成了以米拉、鄂薯系列为主推品种的脱毒良繁体系。因而推荐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该品种特征、重50—75克的单个健康薯块做种。

生产过程管理

播前准备

播种

施肥要求

巫溪洋芋生产期间所需N、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以2:1:4的配比进行施肥调制工作,每生产1000公斤巫溪洋芋需N—5公斤、五氧化二磷—2.2公斤、氧化钾—9公斤,三者之比约为2:1:4。结合其需肥特性、土壤供肥,目标产量2100—2500公斤鲜薯块,推荐配方施肥量为: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2500公斤,N—8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钾—12公斤。

施肥方法:农家肥磷肥全部作种肥施入;氮肥60%作种肥,40%作追肥;钾肥60%—70%作种肥,30%—40%作追肥(现蕾封垄前)施入。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巫溪洋芋的防治原则为: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在施用农药时,应严格执行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得施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产品收获

待地上部茎叶50%落黄、块茎停止膨大后,根据鲜薯上市或交售、贮藏时间适期收获。收获前一周杀秧,收获的鲜薯先要充分摊晾后方可分级包装、贮藏。收获时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生产记录要求

对产品生产地点,土壤耕作茬口,所使用农机具,所施用肥料名称、施肥方式、施肥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施药方式、施药时间,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的日期、方式、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产品包装

巫溪洋芋在包装方式上采用箱式包装和袋式包装两种,实行分级包装,包装材料执行无公害农产品包装质量标准。

产品分级

根据巫溪洋芋单薯重量和外观情况,分为六个等级。

产品运输

巫溪洋芋在运输时需注意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贮藏和运输,贮藏和运输防水、防晒、防冻。

生产情况

根据民国34年县政府粮食调查表载,巫溪洋芋的丰年产量为35.2万担(原粮),1949年种植面积为12.1万亩,总产3870吨(折合细粮),到1988年,巫溪阳芋在粮食作物中产量仅次于玉米,名列第二。2009年,全县洋芋种植面积达34万亩,2018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到48万亩,鲜薯产量达70万吨,居粮食作物之首,产品远销广州、武汉、成都等地,淀粉出口韩国日本。洋芋丝、洋芋片、蒸洋芋、烧烤洋芋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菜肴。

2023年,巫溪县洋芋种植面积35.6万亩,总产量达到53.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9.3亿元。马铃薯产业步入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新阶段,已构建起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全环节增收的产业体系,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

产品荣誉

参考资料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东邻湖北,北傍陕西,南依长江,西通重庆市。县境地跨东经108°44′—109°58′、北纬31°14′—31°44′。全县耕地面积4万公顷,巫溪洋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地域为本县辖区内全部30个乡镇,种植区域立体分布在海拔400—1600米地段。

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

凡在巫溪洋芋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者均可使用巫溪洋芋地理标志,但必须须向巫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申请,填写规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申请书》,并签定《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同时提供生产经营者资质证明、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书面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后方可使用巫溪洋芋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的标注

标志使用人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图案,标注“巫溪洋芋”字样、等级、重量和产地。

参考资料

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4-02-01

巫溪洋芋|酥软细腻 微糯淡香.新华网.2024-02-01

巫溪洋芋.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4-02-01

巫溪洋芋.巫溪县人民政府.2024-02-01

巫溪洋芋再获殊荣!.重庆市巫溪县人民政府.2024-02-01

巫溪洋芋再获殊荣!.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1

农业资源.重庆市巫溪县人民政府.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