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短吻帆蜥鱼

短吻帆蜥鱼

短吻帆蜥鱼(学名:Alepisaurus brevirostris)为辐鳍鱼纲仙女鱼目帆蜥鱼亚目帆蜥鱼科的一种,因背鳍长且高、呈帆状而得名。生活的水面下深度范围640-1591米,深水区域68°N - 72°S,180°W - 180°E的地方。为大洋性深海中层鱼类,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性。性凶猛而极贪食,往往囫囵吞咽各种中小型饵食,以大型浮游动物软体动物门、底栖动物、虾类及鱼类为食。除北太平洋外,该物种发生在全球温带海域。

形态特征

短吻帆蜥鱼常见长度70.0厘米,最大长度96.0厘米。有一个纤细而长的身体。第一背鳍高而长,接着是一个小的脂肪鳍。尾鳍很大,分叉。臀鳍短,位于身体后方。这个物种有一个大嘴巴,在嘴巴顶部和下颚前部有大的牙。在颌骨和口腔顶部的其他地方有较小的三角形和犬齿状的牙齿。上体呈虹彩棕黑色,侧面较淡。身体后部的长侧棱是黑色的。背鳍可能有一排白色斑点靠近其基部,背部深褐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具有水平排列的白色斑点。

分布范围

分布于美属萨摩亚群岛、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麦格理)、巴哈马巴巴多斯、百慕大、巴西、加拿大佛得角智利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库克群岛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法国南部地区(阿姆斯特丹、圣保罗州克罗泽群岛、克尔格伦岛)、冈比亚、格林纳达、瓜德罗普海地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冰岛基里巴斯,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蒙特塞拉特摩洛哥纳米比亚、瑙鲁、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纽埃、诺福克岛北马里亚那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皮特凯恩群岛葡萄牙亚速尔群岛)、波多黎各、俄罗斯联邦、圣巴泰勒米、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阿森松、圣赫勒拿岛(主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属)、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圣马丁岛(荷属)、所罗门群岛、南非(马里恩爱德华王岛)、中国(台湾岛)、托克劳、汤加、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美国本土外小岛屿威克岛)、瓦努阿图、维尔京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撒哈拉沙漠西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