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郡
武都郡秦汉时开始设置,治在今成县以西。其时,郡治内多有氐族、羌族。王莽时改武都郡为乐平郡。东汉前期,罢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三道,郡治移至下辨县(县治在今甘肃省成县西北),改属凉州刺史部。刘祜永初五年(111年),陇西郡羌道别属武都郡。汉末,曹操弃武都郡,迁其人口于右扶风小槐里。武都郡遂为蜀汉占据。晋朝时武都改属秦州区。
历史沿革
秦汉
秦移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以西。
刘彻元鼎六年(前111年)以氐人之地置。白马氐为其中最大的一部。治所在 武都道(县治在今礼县南),领武都道、上禄县、故道、河池县、沮县、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平帝元始二年(2年),武都郡有51376户,235560人。王莽改武都郡为 乐平郡。两汉之际,武都郡为公孙述所据。东汉前期,罢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三道,郡治移至 下辨县(县治在今甘肃省成县西北),改属凉州刺史部。刘祜永初五年(111年),陇西郡羌道别属武都郡。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武都郡有20102户,81728人。
汉末,曹操分司州、凉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属雍州。刘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取了曹操控制下的汉中郡,阻断了武都与雍州的联系,于是曹操弃武都郡,迁其人口于右扶风小槐里。武都郡遂为蜀汉占据。
晋代
晋朝时武都改属秦州区。阳夏初,武都郡 领下辨县、河池县、沮县、武都县、故道,仅有3000户。
南北朝时期
南梁元嘉三年(435年),侨置武都郡及武都(郡治。地在今剑阁县汉阳镇境内)、下辨县(治今武连南老武功桥处),茂陵县(治地梓潼县上亭铺),属益州。
南齐时(479-502年),改武都为扶风郡,领武功(武都、下辨县更名)、茂陵、华阴市(今开封镇境)3县及寄治汉阳、略阳县、安定3县。属益州。
梁末,武陵王据蜀称帝,改南梁州名安州区,辅剑郡属之。
北朝元钦三年(554年),因先下安州,始通巴蜀,改安州为剑州。辅剑郡改安都郡属之。
隋唐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安都郡。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武都郡,领将利县、建威县、覆津县、盘堤县、长松县、曲水县、正西县,郡治在将利。义宁二年(618年),陇右道安抚大使、长道公姜割武都郡之长松、曲水、正西三县置阴平郡(文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武州,领将利、建威、覆津、盘堤四县。贞观元年(627年),省建威入将利。天宝(742年)改州为郡,复置武都郡,领将利、覆津、盘堤三县,有2923户,15313人。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武州。
唐宋以后,武都就在现在的白龙江畔发展起来了。已经有1500多年的发展史。处在藏区通往成都平原的咽喉要道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武都郡的主要范围是岷县、舟曲县、宕昌县、武都、文县、康县,现在,兰渝铁路、成兰铁路、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天武高速、汉中市到武都铁路都在这里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