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
岷县,旧称“岷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定西市下辖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全县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截止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42.32万人。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县境内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气候高寒阴湿、复杂多变;古临洮县为今岷县。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20世纪初马家军在此统治,1913年改为岷县。1932年,甘肃省政府始置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1936年,设第一专区驻岷县。1985年10月,析出原辖于天水地区的漳县及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截止2022年岷县下辖15镇3乡。
岷县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羌、藏、回、汉等多民族杂居区,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现实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洮岷花儿、洮砚加工制作技艺、巴当舞、青苗会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洮岷花儿作为世界非遗的一部分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产自岷县,其中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九九归一”砚、献给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砚、献给建党80周年的“东方醒狮”砚以及献给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辉煌”砚等洮砚名扬海内外。
岷县境内盛产当归、多序岩黄耆、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全县中药材市值达52亿;岷县当归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占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目前已形成以中药材商品、中药饮片、食用药片、中药提取物、化妆品及保健食品为主的产品格局。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2 年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85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 为 21.1:1。
岷县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 ,距陇海铁路陇西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 建设中的“兰渝铁路”有“西控青海省,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省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国道212线纵贯南北,国道316线横贯东西,“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凤合高速途经县境。甘肃(岷州)国际陆港已开工建设。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先秦时代,岷县地处秦国。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岷县进入秦国版图。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接受商鞅主张,“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承,凡三十一县”。今岷县就在其中。岷县因滨临洮河而称临挑县(史籍中临洮县名始见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岷县地属陇西郡,是秦朝的西部边地。
汉至魏晋南北朝
两汉时期,岷县仍称临洮,是陇西郡南部都尉驻地。
北朝西魏大统十年(544年),始置岷州及同和郡,改临洮为溢乐县,为州治所在。
唐至清朝
两宋时期,分属陇西秦凤路及利州路。元属脱思麻路,为宣政院辖地。
明、清两代均属巩昌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l3年),改岷州为岷县。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岷县。
二十一年(1932年),甘肃省政府始置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
二十五年(1936年),设第一专区驻岷县。
三十三年(1944年)7月13日,从第一专区析临洮县,定西市等8县置第九专区驻临洮。
1949年9月岷县和平解放,初设岷县专区,辖岷县、陇西县、渭源县、漳县、会川镇、临潭和卓尼设治局6县1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撤销岷县专区,岷县划归武都专区(1952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时,将岷县所辖的腊子口划归迭部县);1958年3月,岷县划归天水市专区;
1958年12月,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961年12月恢复宕昌县建制,岷县所辖的哈达铺划归宕昌县);
1962年1月,岷县划归临洮专区;
1963年10月,岷县划归武都专区;
1968年1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各级人民委员会相继改称“革命委员会”,“专员公署”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10月1日起,专区改称“地区”。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
1985年10月,析出原辖于天水地区的漳县及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此时,定西地区辖7县:定西、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
2003年4月4日,隶属甘肃省定西市。
截止2022年岷县下辖15镇3乡。
地理
位置境域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市山地接壤区,是定西、天水市、陇南、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西北与临潭、卓尼县、迭部县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县接壤;东南与宕昌县、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全县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
气候
岷县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向高寒湿润气候过渡带,高寒阴湿,植被覆盖很好,年平均气温为5.5℃,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为635毫米,雨水集中在7~9月;年无霜期123天,平均相对湿度68%,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
地质
地质构造
岷县属西秦岭地槽皱系的北支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燕山运动隆起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山脉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的格局。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相互层的大理石、砂岩、泥炭、泥岩为主。在县西南部有新生代第三纪的红色岩层以及第四纪的黄土。黄土魟以洮河域为深厚。岷峨山、莫遮及闾井镇下草地出露的花岗石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
地层岩石
岷县境内地层,从晚古生代泥盆纪中期开始至新生代第四纪,均有出露。中生代缺失白垩纪。除第三纪和侏罗纪分别属于大陆山麓相和内陆湖沼相沉积外,其它各纪地层均属滨、浅海相沉积、变质程度较浅。侏罗纪以前的地层均为浅变质的板岩、砂岩、灰岩等。仅在浸入体的边缘和断裂带的两侧有接触变质的黑云母片岩、绢片岩、千枚岩和角岩以及动力变质的糜棱岩、角砾岩、压磷岩等。侏罗纪以前的部分地层受侵入岩和断裂构造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第三纪地层分布于断层东北地区。三迭纪地层仅在断层西南有出露。县内地质分层岩、岩石两大部分。
地形地貌
岷县地貌属高原形态,西秦岭北支褶皱带。全县山地占88. 8%,南有长江、 黄河分水的岷峨山、大拉梁;北有洮河、渭河分水的木寨岭、岭罗山。全境山 岭起伏,河流纵横,气势壮观。 全县平均海拔2500多米。最低点马坞镇油房庄2040米,西南大拉梁高达 3747米。整个地形,呈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状。境内河流亦多向东北倾注。河流 落差较大,河谷宽浅。出于这一地形特征。
水文水利
水文
境内大小河流22条,河流具有海拔高、纵坡大、流程长等特点。全境水系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3个水系。属黄河流域的有洮河水系支流16条,渭河水系支流5条;属长江流域的只有湫山河水系1条。主要有迭藏河、洮河两大河流,具有海拔高、纵坡大、流程长等特点。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为32.56万千瓦,年发电量28.5亿度。
迭藏河
迭藏河为洮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分水岭大拉梁北侧。主要支流有秦许河、绿叶河、南沟河、槽子河等,流径麻子川、寺沟、秦许三乡镇至县城东部306省道长虹大桥处汇入洮河。迭藏河全长53千米,流域面积440平方千米。流长42.1千米,流 域面积827.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秦许河、绿叶河、南沟河、槽子河等,流 经麻子川、寺沟、秦许、城郊入洮河。年平均径流量2.26亿立方米。平均流 量7.16立方米/秒。
洮河
洮河又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碌曲县西倾山东麓,全长580km,到刘家峡流入黄河,流域面积31800千米,年径流量54.3 亿m3,为黄河一级支流。流域内地势坦荡,切割较小,河谷宽浅多弯道,两岸植被良好,水源涵养能力强,河流水量增加快,含沙量增加不快,水力资源丰富。形流域面积2177平方公里,流长83.5千米,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比降百分之0.24。
纳纳河
纳纳河自产第三大河;洮河次一级支流。发源于班哈山西侧,全长28.8千米,流域面积279.8平方公里。流经禾驮乡、茶埠镇两乡,主要支流有耳阳沟、三 沟、四沟、义仁沟、立哈等沟水,多年平均流量0.56亿立方米;平均流 量1.77立方米/秒。
闾井河(榜沙河)
闾井河(榜沙河) 是境内自产第二大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西秦岭直 拉梁北侧,流域面积713.7平方公里,境内流长54.8公里。主要支流有申都 河、宣沟河、苛太沟河、下河、里河,年平均流量1.2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 4.05立方米/秒。
其余长年流水河18条,总流域面积1341.1平方公里,年平均产水量2.0 亿立方米。 季节性小河流21条,总流域面积425.7平方公里,年产水量0.43亿立 方米,全为大气降水。
水利
已建成古城、清水等6座水电站,风电、光伏初期规划开发容量分别达20万千瓦和10万千瓦。按照洮河梯级电站建设规划,已建成刘家浪、古城、清水、坎峰、龙望台水电站5座,梅川水电站、冰桥湾水电站正在建设,其它正在积极论证。同时,叠藏河、闾井河等小水电资源丰富。2023年,岷县统筹推进水利项目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河湖长制、农村饮水、水土保持、水政水资源及节约型社会创建等重点工作,谋划项目11个,总投资约16.95亿元。位于岷县西寨镇的西部水源保障工程就是其中之一,项目占地面积63.72亩,总投资5.07亿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岷县土壤包括13个土类,19个亚类,45个土属,59个土种。
土壤特征:全境土壤包括地带性土壤、中冻原土壤、荒漠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等型。西北部洮河流域属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分布有黑土、麻垆土、黄绵土。西南部、中部绝大部分地区属甘南高原边缘地带,分布有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土。东部分秦岭山地带,分布有黑土、灰褐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等。具有中国各土壤区划交汇过渡地带特点。
矿产资源
岷县位于西秦岭成矿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发展矿产工业独显优势,有金、锑、铅锌、花岗岩、石灰岩、红柱石等金属、非金属矿产25种,形成了马坞镇、锁龙、禾驮乡、多纳和鹿儿坝五大矿区,其中位于禾驮乡的寨上矿点已探明黄金储量108吨,为甘肃目前已探明的第二个特大型金矿。闾井花岗岩储量12.1万方,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水资源
境内大小河流22条,年平均径流量42.09亿立方米。河流具有海拔高、纵坡大、流程长等特点。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为32.56万千瓦,年发电量28.5亿度。年径流量1亿立方米以上的2条,1000万—6000万立方米的10条,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10条。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木本植物有乔、灌木27科、44属、97种;云杉、冷杉属、落叶松、油松、华山松、白杨、旱柳、红柳、沙棘属、桃、杏、梨、沙棘等为主要树种。草本植物共87科、324属、646种。其中牧草520种,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为两大特色优质草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露梅1 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7 种,有鹿角蕨、扇蕨、冬虫夏草图、星叶草等;有国家三级保护植物71 种。药用植物有当归、党参、多序岩黄耆。川贝母、大黄、黄芪、甜胡、秦艽、黄芩、泡疹、丹皮、北柴胡、猪苓等100 余种。
动物
野生动物:有蓝马鸡、麝、鳞甲目、鬣羚、毛冠鹿、云豹、野山羊、猞猁、亚洲小爪水獭等野生保护动物。鳞介类有重口鱼、银鱼、银乌鳢、齿鱼(闾井)、长江鱼、蛇、晰蝎等。
自然灾害
岷县处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带的兰州市到天水市带,是全国地震十度烈度区的11个县之一,境内地形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受“5·12”汶川地震、“7·22”岷县地震影响,地表岩土破碎,一遇强降雨,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十年九灾”,灾贫叠加。
地震
岷县地处中国南北地震带北带(兰州—天水带),是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之一。;自公元前193年至2011年,县境内共发生中强地震40余次,其中5级以上的地震7次;2013年发生“6.6”地震,90分钟之内又发生了5.6级强余震,使得震害叠加破坏进一步加重。地震造成95人遇难,因灾受伤1366人。灾害发生后,甘肃省共紧急转移安置26.84万人;倒塌房屋1.79万户6.97万间,严重损坏房屋4.04万户12.43万间,一般损坏房屋8.24万户26.92万间。
冰雹
岷县地势较高,地形复杂,由于大气环流影响,水蒸气在高空低温下形成冰雹;从1970—1980年,年均冰雹成灾面积达10万多亩。城关区年均冰雹7次,最多达15次(1959年),最少1次。1984年8月25日,一次降雹成灾30余万亩。2012年5月10日发生的雹洪灾害已造成岷县45人遇难,14人失踪,114人受伤住院治疗。“5 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已造成37人死亡,19人失踪,51人受伤入院治疗,受灾人口达358000人。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3025公顷,成灾14966公顷,绝收9429公顷。部分群众房屋倒塌或受损,乡镇卫生院、学校等公用设施严重损毁。2024年5月24日晚至25日凌晨,定西市等地出现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岷县部分道路积冰、积水形成内涝,有车辆被困在积水中,未造成人员伤亡。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气象局24日21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行政区划
岷县共辖15镇3乡、359个村、13个社区,分别为:岷阳镇、蒲麻镇、西寨镇、梅川镇、西江镇、闾井镇、十里镇、茶埠镇、中寨镇、清水镇、马坞镇、寺沟镇、麻子川镇、禾驮镇、维新镇、秦许乡、申都乡、锁龙乡。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 42.3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3.31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31.45%, 比上年提高 4.31 个百分点;乡村人口 29.01 万人,占常住 人口的比重为 68.55%。全年人口出生率为 9.76‰;死亡率 为 8.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28‰
民族
夏、商、周三代,岷地为西羌人生息之地。华夏族(汉族)逐渐迁入。长期以来,经历代战争、移民,各民族不断融流,至解放后50年代初期,县境内 共有汉、回、藏、满:东乡、撒拉族、裕固族、壮、土9种民族。各民族紧密团结, 共同建设岷县。
截至2021年末,岷县汉族人口占岷县总人口数96.81%。回族占2.92%。
语言
岷县隶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秦语)-岷县话。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 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岷县方言属我国西北方言区。大部分语音、语法结构与普通话相同,但又与普通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岷县历来是多民族杂居地区,各民族语言互 相渗透,这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岷县地方语言。以城关地区语音作比较:东 区五个乡略带渭河语调,声、韵母互用程度较大;南路三个乡的语调有转化,部分字有声韵互用情况;西路四个乡和小东路三个乡与城关差别不大;西路则较 多地使用了合音字;北路语调近似洮州方言。总之,岷县地方语言咬字较重,声 调急促、低沉,不似普通话那样轻盈、委婉。
宗教信仰
唐代汉传佛教就已传入,北宋时期兴建了广仁禅院,元明时明藏传佛教兴盛,清代藏传佛教有所衰落,逐渐形成藏传、汉传佛教长期与当地民间宗教信仰共存的局面。
佛教
唐朝的时候佛教就传入岷县;北宋时期兴建了广仁禅院,元明时明藏传佛教兴盛,清代藏传佛教有所衰落,逐渐形成藏传、汉传佛教长期与当地民间宗教信仰共存的局面;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现存宗教寺庙52座寺庙,
道教
北宋熙宁年间,城南二郎神祠建立后,道教在这一地区开始兴盛起来。由于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的原因,岷州指挥使马烨在此地修建了大量的道教宫观,如城隍庙、真武庙、关帝庙等。直至清末民国时期有址可考的道教神祠有:真武庙、城隍庙、天爷庙、火神庙、文庙、神仙洞、二郎庙、子孙殿、三霄娘娘庙、鲁班庙、关帝庙、土德祠等。
基督教
清光绪间,基督教传入本县。分宣道会、神召会两个教派,在城关、城郊、 岷山、清水、十里、寺沟、秦许、茶埠、梅川、小寨、中寨、马坞等地共设宗 教活动点14处,现均已开放。赴麦加圣地朝觐,是伊斯兰教教徒的五功之一。民国时期,全县朝觐者只有 6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出国朝觐者日增。至 1990年,共有81人(次),其中女14人。
伊斯兰教
自元以来,岷县即有回族居住,信仰“格底目"派。清代,其他教派先后 传入。现有华寺门宦、哲赫忍耶、伊黑瓦尼三个教派。 华寺门宦属崩虎夫耶”派,当地回民称为老教。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 华寺创始人马来迟(后世称华寺老太爷)来岷,将“虎夫耶”教义传入岷县,曾 在县城西门内(药材公司对面)建清真寺一座,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战火;
经济
综述
岷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南部,是黄河上游洮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岷县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南来北往”发展思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畜草为主导,地方特色食品加工、劳务、物流、旅游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优势产四川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支撑。目前有岷县工业园区;中药材物流园;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西川工业园。药材蜂蜜猫尾草是岷县扶贫三大宝
2021 年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85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 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2.19 亿元,同比增 长 10.5%;第二产业增加值 6.32 亿元,同比增长 6.2%;第 三产业增加值 39.34 亿元,同比增长 9.8%。三次产业结构比 为 21.1:10.9。
第一产业
甘肃岷县特殊的高寒阴湿生态环境,造就了当归、黄芪、党参等238种优质中药材生长,岷县是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主产区,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耕地119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60万亩,组建县级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社1个、县级当归产业协会1个、乡镇分社18个、村级合作社371家。
2021年全年种植各类农作物65.46万亩,比上年增长4.4%。
第二产业
岷县“一区四园”,“一区”即岷县工业园区,“四园”即商贸物流产业园、茶埠特色食品产业园、梅川中医药产业园和产城融合产业园。实施九州通岷县中药材综合加工产业园一期项目、岷县茶埠特色食品产业园等重点工业项目45项。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5%。
第三产业
岷县交通国道212线纵贯南北,国道316线横贯东西,“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凤合高速途经县境。甘肃(岷州)国际陆港已开工建设。全县有各类商业网点8382个,综合集贸市场39个。电子商务入围阿里巴巴集团832个贫困县农产品电商前十强,被列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年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176.84万人次,同比增21.5%,实现旅游总收入 8.8亿元,同比增长 20.6%。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到4200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
2021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1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1.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8亿元,同比增长17%。
社会
人居环境
岷县森林蓄积量达到 184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 9.5% 提高10.63%,全县草原面积达到 360.48 万亩,草原植被覆盖 度达到 89.5%。完成水土保持流失综合治理 780 平方公里,拦蓄泥沙 14.5 万吨,拦蓄经流338 万立方米,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十二五”末的 23.1% 提高到 40%。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拆 除、新能源改造 74 台 10 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城区 20 蒸吨及 以上燃煤锅炉提标改造全部完成。清理河道垃圾 2.16 万余方、平整恢复河道 78 公里。河 流断面监测及污染源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化学需 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均达到控 制目标。地表水达标率达到 95%,水源水质和空气质量达标率均 为 100%。
教育
2021年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97所,其中高中2所,完全中学2所,职业中专1所,独立初中16所,九年制学校10所,完全小学136所,教学点99个,幼儿园23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教职工6357人,其中专任教师6155人。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99.8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01%。
文化事业
2021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35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终端接收站点300个;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300个;一个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一个美术馆。
科技
全年科技技术支出1671万元,荣获省科技技术0项,登记市级科技成果1项,认定登记技术服务合同38份,交易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42%。专利申请受理89件;专利授权4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42件。
医疗
全县共有医疗机构459个,卫生从业人员2800名(其中正式人员1271名,招聘人员1167名,乡村医生362名),全县编制床位2369张(含民营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3355张,医师和助理人数1115人,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2.59人,注册护士人数1256人,千人执业护士人数 2.9人。
体育
全年新增公共体育场地面积5400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4平方米,学校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为95%。2021年9月岷县体育运动中心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 2017-2020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目前岷县只有一个体育场。
社会保障
全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91人,比上年增长4.29%;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630人,增长5.8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763人,增长8.1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987人,增长13.6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参保338547人,增长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3万人,增长6.99%;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1万人,增长6.1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86万人,下降1.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额3.08亿元,提高21.26%;累计享受待遇27.6万人次。
交通
铁路
岷县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 ,距陇海铁路陇西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省,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
公路
国道212线纵贯南北,国道316线横贯东西,“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凤合高速途经县境。
截止2022年全县已建成国道210.134公里,省道129.5公里,县道6条145.79公里;乡道15条230.267公里;村道196条580公里;自然村(组)硬化道路519.5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815.2公里,较2012年增加里程769.088公里。
文化
岷县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羌、藏、回、汉等多民族杂居区,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现实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洮岷花儿、洮砚加工制作技艺、青苗会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洮岷花儿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产自岷县,其中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九九归一”砚、献给建党80周年的“东方醒狮”砚等洮砚名扬海内外。
文物古迹
秦长城
二郎山上发现有秦长城遗址,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众,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在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明代的《读史方舆纪要》和今人王国良的《中国古长城考》等各种文献都认为:“秦长城的起点在岷县”。二郎山上发现的秦长城遗址更是有力的证明。二郎山上还发现有多处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汉墓群存在,同时还出土过长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
西坝遗址
位于梅川镇下西坝村。东靠学校南临洮河。有齐家类型的洮片暴露。红崖遗址:位于中寨镇红石崖村。东依红崖村,南临洮河,西为马崖沟,北为太平山。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红陶片及汉代神纹瓦片,有完整的陶器出土。
山那树扎遗址
位于县城北10公里茶埠镇洮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将台小学、西为树扎村,北为山那村。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距地表0.5-3米,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绘,并有少数的变体鸟纹和写实蛙纹图案。还有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据暴露的器物分析,有庙底沟遗址、石岭下、马家窑三种类型。
葩地坪遗址
位于中寨镇葩地村。东依固堆山,西临中寨村,南为珠子沟,北靠中寨河。南北宽200米,东西长500米。内涵石器和陶器,彩陶的比例大。北面山脚处多墓葬,出土的文物有长颈鼓腹,饰火焰纹彩陶壶,为甘肃省“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洮岷花儿
岷县是 “ 中国花儿之乡” “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 ,花儿是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传统音乐。 “洮岷花儿”因地域而得名,传唱于岷山洮水之间,以其质朴纯真、意蕴深厚、明快生动、演唱豪放的特点而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岷花儿作为花儿的一部分入选世界非遗。
岷县洮砚制作技艺
洮砚,是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一瑰宝,岷县洮砚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岷县素有“中国洮砚之乡”之称,岷县洮砚雕刻,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要体现的造型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凿形中,还能感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味。
铜铝铸造技艺
岷县铜铝铸造技艺是甘肃省2010年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982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 “中华老字号”称号。该技艺主要以翻沙铸造工艺制作铜铝带锅、铜火盆、铜香炉、铜钟、铜柱基等日常用品。
岷县点心加工技艺
岷县点心不仅是岷县经典的传统小吃,在甘肃省内也家喻户晓, 岷县点心加工技艺在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巴当舞
巴当舞古称“播武”,源于古羌人的“祭山会”,是流行于甘肃省岷县中寨镇的一种祭山神的传统舞蹈。过去,生活在岷县北路片的中寨、维新等村社的农民每逢正月都要跳巴当舞进行祭山神活动,以歌舞的形式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青苗会
青苗会是流传于锁龙乡五大会(10个自然村)的古老的传统庙会,除了传统的秦腔庙会外,青苗会还以其独特神秘的神灵祭祀方式而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
习俗节庆
二郎山花儿会
岷县花儿分南北两派;岷县花儿除爱情内容外,其他题材的“花儿”中,有歌唱新社会、歌唱领袖、歌唱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政花儿”;有控诉旧社会、反抗旧传统、讽刺落后思想的“暴露花儿”;有歌唱劳动生产和个人境遇的“生活花儿”;有歌唱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的“故事花儿”;有歌唱祈福消灾、祝愿吉祥的“祝愿花儿”。有些不是情歌的“花儿”中也穿插进去了爱情的内容,使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成为花儿的经典内容。
青苗会
青苗会民间祭祀是流行于甘肃岷县锁龙乡部分村社的一项独特而神秘的神灵祭祀活动。青苗会民间祭祀庙会活动由“坐床”“取水”“坐庙”等几部分组成。为流传久远的庙会活动,锁龙月楼滩青苗会民间祭祀携带了许多农耕文明的信息,其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独特的人神沟通方式,虔敬的水崇拜等都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是研究当地民间民俗活动的活化石。
饮食
岷县甜点
岷县点心就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南北点心制作工艺,逐步形成的特色食品。在原有岷县点心的基础配料上,经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众的口味,精心研制,精准筛选配料的基础上打造出岷县双喜点心。
粉鱼
粉鱼来源于民国时代,其具体作法是大豆淀粉溶水,倒入开水锅中煮成糊状,用漏勺滴珠,浸入冷水,呈小鱼状。然后捞出放入凉水中浸泡,再用开水煮沸。食用时,调上用姜粉拌的生葱花或蒜薹丝、鲜醋、油泼辣子、食盐、味精即可食用。吃的时候,泡一把油丝儿(又叫麻花),就更清爽可口了。姜粉鱼以姜为主,姜性散发,温中暖胃,干生粉营养丰富,人人喜欢。
糊糊
糊糊来源于古代的肉羹,做糊糊的原汤是带骨髓的羊骨头熬成的。其做法是将羊肉切碎成小片,掺入上等米,用文火入汤焖焌,成糊状稀粥。调料以胡椒为主,突出一个“辣”字。
岷县传统的攒盘
攒盘的做法比较特别,主要是:将豆芽菜、菠菜、胡萝卜等开水中烫熟,用清油炝后当攒盘底子备用。上面按上下两排依次摆放榨肉、猪皮、焖子、排骨、花肠、鸡蛋、蛋饼、猪肝等,如果是条件好的人家,往往并排放两层拼盘原料。拼盘不但形式感强,色香味俱佳,而且是充分展示厨师厨艺的地方。
特产
根雕
根雕是根艺的一种,它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剪纸
岷县剪纸的种类主要有:窗花、鞋样、枕顶、春叶等四大类,内容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花鸟虫鱼等,其剪法线条流畅,刀味浓厚,其图案简洁大方,色彩对比强烈。
当归
岷县当归又称“岷归”,1989年,岷县当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2002年,岷县当归获原产地标记认证,2003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取得了“岷归”证明商标,2005年通过了国家级GAP基地认证;2012年4月,岷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示范产品为“当归”,成为全国当归标准化示范县。岷县当归荣“2020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称号;2021年,“岷县当归”品牌入选“2021中国品牌•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2022年10月入选农业农村部公示的“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
洮砚
洮砚与广东省端砚、安徽歙砚、山东省鲁砚同为中国四大名砚。洮砚石又名“鹦哥绿”,石质温润而坚密,发墨快而不伤毫,滋津贮墨不干不腐。
黑紫羔羊
黑紫羔羊因主产于以岷州地区,故又称“岷县黑紫羔羊”。宕昌县北部哈达铺、理川一片10多个乡镇与岷县接壤地区,属黑紫羔羊的中心产地之一。
浆水梨
浆水梨,又名鸭梨。从明清时期盛行。据《岷州卫志》记载,早在清康熙,就列入“物产”果类,被人们视为生活中的主要经济树种。
蕨麻猪
蕨麻猪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大草原境内的稀有猪种,因其主要采食蕨麻而得名。岷州地区的东山区闾津等地多湿地草场,也盛产蕨麻猪。
风景名胜
综述
岷县自然生态景观丰富优美,狼渡草原、二郎山森林公园、双燕生态旅游景区等俱是风景秀美,山清水秀,皆为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狼渡草原景区更被甘肃省新媒体集团评为“希望的田野-2021新甘肃十大必去新生景区之一”,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AAAA级景区。
主要景点
狼渡湿地草原
狼渡湿地草原地处岷县东部,海拔2600米左右,占地90多万亩,年均气温4.9℃,地势平坦开阔,自然风光秀美;很久以前开始,这里便是一个水草丰茂之处,野生动物格外多,经常有狼群觅食饮水,狼渡滩也因此得名。
二郎山
二郎山位于岷县城南,原名二郎山,是千里岷山的起首处。著名的二郎山战役就发生于此,这里还是二郎山花儿的故乡,秦长城的西起点,著名的省级森林公园。二郎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岷县县城之南,东临叠藏河,北毗洮河,地形独特。因峰头曾筑有堡寨,依次被称为头、二、三寨子,登上峰寨可以鸟瞰县城全景,一览洮河、叠藏河风光。景区现有喇嘛寺、祖孙殿、观音庙、正气亭、烈士陵园、开颜阁、战壕遗址等名胜古迹,建筑宏伟壮观,历史悠久。
牧马滩景区
甘肃岷县牧马滩景区乡村旅游资源突出,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组合良好,是开发乡村旅游的理想之地,属全国百个乡村旅游经典景区。牧马滩旅游景区的建设,符合国家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有利于当地的农民,而且还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且与麻子川镇吴纳村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推动岷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丰富岷县以及定西市的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形成岷县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扎角自然风景区
扎角自然风景区位于闾井镇南7.3公里处,包括新庄、扎角两个自然村,景区有草原面积52公顷,森林30公顷,扎角河从中穿流而过。景区山清水秀、草茂畜肥、空气清新、牛羊成群。
双燕—沙金生态旅游景区
自然生态的乐园——双燕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岷县的东部,该景区涉及马坞镇、锁龙、闾井、秦许、寺沟5个乡(镇),马沿、马烨两个国营林场,包括双燕——沙金景区、柯汰沟奇石风景区、狼渡渡湿地草原景区、扎角自然风景区、马烨仓风景区五个子景区。总面积6.4万公顷。
双燕——沙金景区是双燕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旅游区,该景区位于锁龙与马坞乡,距岷县城约100公里处,总面积36万亩,辖双燕、鹦哥、云洞、东沟、南沟、刘家沟等六条沟峡。景区树木参天,连绵不断,山峰独秀,鸟语花香,奇石小溪,鱼跃蝶飞,尤其是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使它成为珍稀动植物的乐园。境内有冬虫夏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生存着绿尾红雉和云豹等1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景区主要景点有南沟泻玉、神秘云洞、鹦哥碑峰、双燕幽溪、燕水溢彩、狮饮幽潭,独秀峰等。
重要人物
董卓
董卓(?-192),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刘协时权臣,西凉军阀。官至太师,封侯。原本屯兵武威郡,于刘宏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其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联合讨伐,但联合军在董卓迁都长安不久后瓦解。后被其亲信吕布所杀。
张明远
张明远,岷县西寨乡坎卜塔村人;1955年,张明远被授予少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重要荣誉
2020年6月30日,岷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2年3月,入选拟公布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市、区)名单。
参考资料
岷县概况.甘肃省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06-15
岷县气候以及地理位置.天气网.2023-06-15
定西市人民政府.定西市人民政府.2023-05-23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6-28
岷县概况.岷县人民政府.2023-05-23
第三产业.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4
岷县话配音-岷县方言配音.传媒配音网.2023-06-14
2021 年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岷县人民政府.2023-06-28
定西市岷县邮编.邮编查询.2023-06-15
岷县简史.哔哩哔哩.2023-06-15
自然地理.岷县人民政府.2023-05-23
历史沿革.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关于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二批)的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6-21
岷县历史沿革.行政区划.2023-06-14
文化灿烂耀陇原.中国国情.2023-06-15
岷县气候背景.中国天气.2023-06-14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博雅地名分享网.2023-05-23
岷县.甘肃政务服务网.2023-05-23
惠及25.65万群众 定西岷县一重点水利工程开工.每日甘肃.2023-06-15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邮编743000.找邮编网.2023-06-15
岷县.价值中国.2023-06-15
甘肃岷县与漳县交界6.6级地震 今天晴明天有阵雨.中国天气网.2023-06-15
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造成甘肃33县区78.01万人受灾.中国政府网.2023-06-28
[视频]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 雹洪灾害遇难人数上升至53人.央视网.2023-06-28
甘肃岷县“5 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已造成37人遇难.央视网.2023-06-28
甘肃岷县暴雨冰雹,道路上漂冰块.齐鲁晚报·果然视频-抖音短视频.2024-05-25
乡镇概况.岷县人民政府.2023-05-23
徐景义在西寨镇调研.岷县人民政府.2023-06-28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讲科在维新镇开展春节走访慰问.岷县人民政府.2023-06-29
王亚伟.岷县人民政府.2023-06-28
聚焦两会 | 政协岷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王亚伟杨水涛李讲科出席 王晓玲当选县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岷县人民政府.2023-06-28
岷县宗教寺庙发展与现存雕塑壁画调查.岷县博物馆.2023-06-14
甘肃岷县:打通“川河经济”动脉 唱响乡村振兴“强音”.中国经济网.2023-06-29
定西岷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中国新闻网.2023-06-29
岷县人民政府.岷县人民政府.2023-06-29
决战决胜最后贫困堡垒——甘肃岷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光明地方.2023-05-23
岷县:特色产业“种”出美好生活.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06-29
岷县:以“岷归”为主 深耕道地药材 破局中医药产业.兰州新闻网.2023-06-29
农村经济.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4
定西岷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中国新闻网.2023-06-29
工业经济.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4
2021年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红黑公报统计库.2023-06-14
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岷县人民政府.2023-06-29
社会事业.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4
甘肃岷县:首个“智能图书馆”亮相.中国甘肃网.2023-06-29
展讯!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艺术展岷县巡展等你来.澎湃新闻.2023-06-29
惊艳!快来看定西的这些体育场馆.凤凰网.2023-06-29
岷县.查字典.2023-06-14
甘肃岷县:路通百业兴 道顺民心畅.央广网.2023-06-14
山那树扎遗址.遗产数据库.2023-06-29
岷县附近旅游景点大全(岷县附近旅游景点大全排名).珍珠号.2023-06-15
岷县秦长城遗址.岷县博物馆.2023-06-29
《岷县简介当归花儿点心》-精选课件.ppt.原创力文档.2023-06-15
山那树扎遗址.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06-15
葩地坪遗址.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06-15
花儿(二郎山花儿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23
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23
甘肃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南民族师范学院.2023-05-23
巴当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29
民间信俗(岷县青苗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29
国家级非遗项目定西剪纸传承人(群)培训活动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定西网.2023-05-23
岷县人民政府.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4
甘肃岷县:民间百年铜铝铸造融藏汉文化谋新径.中国新闻网.2023-05-23
捡起老手艺!500年“中华老字号”焕新生.中国新闻网.2023-05-25
乡村振兴正当时-岷县清水乡清水村.澎湃新闻.2023-05-25
岷县巴当舞入列非遗名录.中国知网.2023-06-29
古老而神秘的传统庙会(季绪才).岷县博物馆.2023-06-29
岷县人民政府.岷县人民政府.2023-06-29
岷县人民政府.岷县人民政府.2023-06-29
舌尖非遗——岷县点心.澎湃新闻.2023-06-14
岷县点心.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岷县粉鱼.博雅特产网.2023-06-14
【岷县•年味】一碗姜粉鱼 一方暖心味.搜狐网.2023-06-14
岷县特色小吃大盘点——舌尖上的岷县.搜狐网.2023-06-14
岷县传统的攒盘.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根雕.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剪纸.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6
2019年中国当归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产量严重过剩 市场预计持续下行【组图】.前瞻网.2023-06-14
再获殊荣!岷县当归荣膺“2020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陇萃源.2023-06-14
岷县人民政府.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6
“中国当归之乡”甘肃岷县走出“国际范”.中国经济网.2023-06-14
“甘味”区域公用品牌:岷县当归.新华网甘肃频道.2023-06-14
当归.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洮 砚.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黑紫羔羊.博雅特产网.2023-06-14
浆水梨.博雅特产网.2023-06-14
岷县 浆水梨.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06-14
蕨麻猪肉的营养价值.豆丁网.2023-06-14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5-23
岷县狼渡湿地草原———大自然的遗珠.澎湃新闻.2023-06-14
狼渡湿地草原.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岷县景点介绍.博雅旅游网.2023-05-23
" 五一" 去哪玩?岷县游玩攻略来了!(附5条旅游线路图).澎湃新闻.2023-06-29
牧马滩景区.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扎角自然风景区.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双燕—沙金生态旅游景区.岷县人民政府.2023-06-15
你了解这些定西籍历史名人吗?.搜狐网.2023-06-14
【党史教育专题】武装起义中走出的岷县籍将军——张明远.澎湃新闻.2023-06-14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06-14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6-14
公示中!甘肃这些地方入选教育部重要名单.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