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庙
下海庙,又称夏海庙、夏侯庙、义王庙,建于清乾隆(1736-1795年),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改为尼姑庵。位于上海虹口区昆明路73号,即虹口区商业闹市提篮桥区地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佛教寺庙。
下海庙原占地仅一亩,房舍9间。民国时期的《上海县续志》(1918年)载,下海庙因爱新觉罗·颙琰年间(1796-1820年)荒无主,有尼到此主持法务,改为尼庵,供奉释迦牟尼、观世音等佛教神像,以及城隍这一民间信仰的神祇。清末民初,全国兴起的“庙产兴学”使得许多传统的寺庙不动产丢失,开埠后既已兴起的城市化,土地紧张所致的庙产买卖,使许多寺庙随意迁移、增设神像,导致信仰体系混乱,下海庙也增设了许多其他信仰和民间的神灵。
如今的下海庙,除了佛教主供的释迦摩尼、观音、珈蓝、地藏王、四大天王、十八罗汉之外,还供奉着城隍老爷、城隍夫人、天后娘娘、财神、药神、眼光娘娘等民间神,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的神祇相互参差。
历史沿革
下海庙,现地处北外滩地区昆明路73号。原名义王庙,又名夏海庙,因其位于长江入海口下海浦,亦称下海庙。始建于清乾隆(1736-1795),占地一亩多,房屋九间,供奉海神,镇压海潮,渔民祈求出海平安。爱新觉罗·颙琰年间(1796-1820)荒塌无主,比丘尼心意法师重修改为尼庵,主持法务,从此成为佛教寺庙咸丰四年(1854年),购地5450平方米,建屋20余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起又建屋10余间。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时,后庙被战火烧毁。1941年,桂生师太用其积蓄及募捐方式,在原址上重建此庙,新建庙屋36间,供奉释迦牟尼、观世音、城隍、海王等像,占地约5838平方米,大门用水泥砌成,装修宏伟,下海庙三字门额至今保持原样。1953年当时下海庙有出家人20余名,在庙内参加教理学习和诵经者达150余人,每逢初一、十五香期和佛教重大节日,进庙烧香礼拜的善男信女数以千计,盛况空前。50年代后期,桂生师太将该庙一部分房屋先后出租给街道地段医院、少年之家使用,大部分庙宇供烧香拜佛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该庙被迫停止宗教活动,市革委会统战组即将此庙移交虹镇纸盒厂,1971年再由市手工业局转让给上海人民工具五厂使用。
1989年9月,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基的关心下,1990年5月成立了下海庙修复委员会,1990年6月上海人民工具五厂搬出下海庙,下海庙得以修缮(耗资70余万元),1991年1月31日对外正式开放。当年12月7日接待了以佐膝孝为团长的日本横滨史料代表团。
1992年6月举行佛像开光和住持昌修升座仪式。复庙以来,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烧香拜佛的居民络绎不绝,每年香客达50万人次。1993年该庙有比丘尼16人,职工20人。
1995年,住持法师昌修主持下海庙重修、扩建的规划。1999年7月3日举行了下海庙改扩建工程开工典礼,以明清建筑风格建造了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孙中山纪念馆和东西厢房。新建的下海庙规模齐整、庄严宏伟、飞檐斗拱、古朴典雅。
1999~2004年,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钟鼓楼、藏经楼和生活用房改扩建工程先后竣工,总建筑面积4278平方米。改建后的下海庙,中轴对称、规模齐整。一进是天王殿,殿内中央供奉弥勒佛,佛的背面是护法韦陀,两边分立四大天王。天王殿的两边分别为钟楼、鼓楼。二进是大雄宝殿,殿堂中央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及阿难陀与摩诃迦叶两位尊者,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大佛的背后是观世音菩萨。东西厢房位于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的广场两边,从左到右东边是大愿地藏殿、药师殿、观音殿,西边是大悲观音殿、妈祖殿、财神殿和城隍庙。三进是藏经楼和生活区域。2004年11月3日隆重举行了全堂佛像开光庆典仪式。
2005年3月举办了下海庙成人高中学习班, 一年半时间学习了六门课程。2005年10月,配合区政府“百路工程”昆明市路段的改造,重新修建庙正门和两边围墙。2006年1月5日,区政府公布下海庙为区级文物纪念地点。2006年10月27日本寺为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帆船举行了隆重的祈福仪式。
2007年3月29日,住持法师昌修圆寂,享年87岁。2007年5月由圣缘法师负责下海庙全面工作。2007年,住有比丘尼法师21人,教职人员24人,进香信徒达51万人次。
寺内景点
天王殿
正门两边的漏窗与门套,雕刻的是大象及狮子,象征着佛教的美好祝福——如意吉祥。殿内中央的弥勒佛,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容迎接十方客。弥勒佛的背面是韦驮菩萨,手持金刚杵,与殿内两边分立的四大天王,以其无穷威力守护庙宇,惩恶扬善,护教安僧。保护人民,平安吉祥。
钟楼鼓楼
分布于天王殿的两边,钟鼓楼的底层上部,雕刻着五百罗汉图,楼下四周的圆柱上部,雕刻着十六尊者骑原古神兽。钟楼的第三层悬挂一口五吨铜钟。每年的除夕之夜,钟声悠扬,钟声送走过去的烦恼,传递着新年的吉祥、喜庆和祝福。
东西厢房
位于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的广场两边。东厢房的殿堂中分别供奉着千手观音、药师佛。为了保存下海庙的历史,在西厢房的殿堂之中,仍然供奉着妈祖、城隍和财神等护法善神,守护着下海庙的这片佛门净地。天后妈祖是一位慈悲博爱、护国佑民、可敬可亲的大海女神。在航海事业上,沿海城市中,是人们战胜海难的精神支柱。
大雄宝殿
大殿中央供奉着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佛祖的两边是佛祖的两位弟子——阿难陀与摩诃迦叶两位尊者,他们长随佛学,在佛陀入灭之后,由迦叶尊者召集众僧于七叶窟,由阿难尊者诵出佛陀教法,从此三宝住世。大殿两旁的十八罗汉神采各异。大佛的背面海岛观音立于鳄鱼之上,善才童子因内心的迷茫,经文殊菩萨指点,先后参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识”,第二十七位拜见了观世音菩萨,归依佛门,成为观音菩萨的弟子。常随菩萨寻声救苦,慈悲度世。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之中是慈悲的化身。分别骑着狮子与大象的文殊与普贤两大菩萨,代表了佛教的大智与德行。
寺庙现状
今日(2024年)的下海庙的寺院建筑体现了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兼有皇家宫殿的气势与辉煌。殿堂装饰是集木雕、砖雕及造像工艺于一体,充分展示了精美的佛教造像艺术,以及精湛的中国传统的砖雕、木雕工艺。精巧中不失端庄,雄伟中更显厚重,反映了中华民族朴实的精神内涵。古色古香,花木葱笼、佛号声声、梵音悠扬,不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体现了当今时代的文风昌盛,人安物阜。
寺庙活动
下海庙日常主要活动有诵经、礼佛、法会、祈福等,每逢诸佛菩萨诞生和纪念日分别举行法会、佛事。2004年11月3日,下海庙举行寺院改扩建落成暨全堂佛像开光庆典仪式。2006年10月27日,举行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帆船回程祈福仪式,上海佛教协会会长觉醒主法。2007年起,下海庙陆续举行佛七法会、地藏王法会、浴佛法会和三元节等。
相关事件
2003年,下海庙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捐款10万元。2004年,为光坎村西畴县改建希望小学捐款40万元。2004~2007年,捐助提篮桥街道10名特困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直至大学毕业。
寺庙故事
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市视察,在黄浦江上游览时,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顿时举座哑然。还是老人家自己提供了答案,他斩钉截铁地说:有。毛主席的话,如同在黄浦江中投下一块大石头,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位于昆明路73号。
参考资料
上海地铁12号线周边景点大全:提篮桥站等.新浪旅游.2024-04-24
夜读北外滩|五神供奉的下海庙.百家号.2024-04-25
你的地方·回顾|从下海庙探寻城市空间的历史.澎湃新闻.2024-03-29
下海庙简介.上海下海庙.2024-04-24
世人瞩目的宗教场所.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4-24
第一节 佛教.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4-24
第二节 佛教.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4-24
寺院巡礼.上海下海庙.2024-04-24
趣闻: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下海”又在哪里.凤凰网.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