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弘春
爱新觉罗·弘春,是清朝康熙帝的孙子,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的长子,生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初一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雍正元年(1723年),弘春被封为贝子,然而次年因受父亲允禵牵连被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弘春再次被恩封为镇国公。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弘春复封为贝子。雍正九年(1731年),弘春被任命为銮仪卫銮仪使,同年十月晋封为贝勒。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春被封为泰郡王。雍正十二年(1734年),弘春因其行为轻佻、办事不力,连降两级,但仍为贝子,并继续管理銮仪卫衙门事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弘春被削去爵位,并被幽禁在家。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二十四日丑时,弘春离世,终年仅37岁。弘春的嫡妻是瓜尔佳氏庆德之女,妾有王氏常明之女、崔氏普叶礼之女、乌苏氏副都御史敦拜之女等。弘春共有七个儿子和五个女儿。
人物经历
弘春在康熙四十二年九月初一日子时(1703年10月11日零时)出生。雍正元年正月二十四日(1723年2月28日),被封为贝子。
雍正二年五月二十六日(1724年7月16日),因八伯父廉亲王爱新觉罗·胤禩和父亲允之故,受牵连而被革爵。
雍正四年五月初二日(1726年6月1日),雍正帝加恩,封镇国公。
雍正六年正月十四(1728年2月23日),复封贝子。
雍正九年七月十一日(1731年8月13日),被任命为銮仪卫銮仪使。十月二十六日(11月25日),晋封为贝勒。
雍正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733年3月24日),封泰郡王。雍正十二年八月十九日(1734年9月16日),雍正帝以其“肆囗轻佻,不顾行止”,“且所办该旗事件,种种错”为借口,革去郡王爵,连降两级,仍为贝子,照旧管理銮仪卫衙门事务。
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1735年12月11日),即位后的爱新觉罗·弘历因其不知悔改,“深负天恩”,夺其贝子爵位,将其幽于家中,“不许出门”。
乾隆四年正月二十四日丑时(1739年3月3日凌晨两点)去世,终年37岁,既没有恢复任何爵位,也无谥号。
家庭成员
主要成员
泰郡王系
弘春(1703–1739),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泰郡王。
永信(1720–1806),弘春的长子。绵顺(1743–1748),永信的儿子,早逝
永晋,弘春的第六子,绵代(1773–1856),永晋的长子;奕厚(1773–1856),绵代的长子;奕短,早逝。绵炳(1764-1790),永晋的儿子;奕炬(1788–1845),绵炳的儿子;载豆(1831–1891),奕炬的儿子;溥岗(1855-?),载豆的儿子;毓照,溥岗的第三子。
人物评价
雍正帝:弘春向来尚属小心勤谨,所以屡加恩眷。及晋封郡王之后,肆口轻佻,不顾行止,迥异从前。且所办该旗事件,种种舛错。
康熙帝:革去郡王,仍留贝子之职,冀其悔过自新,伊仍不知悔改。家庭之间,不孝不友,其办理旗下事物,始则纷更多事,后则因循推诿。种种不妥之处,深负皇考天恩,著革去贝子,不许出门。
参考资料
弘春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4-10-28
《本纪九 世宗本纪》.中国哲学书电子计划官网.2024-10-22
雍正皇帝.故宫博物院.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