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
高梁河,又称高梁水,金朝时期称为高良河,发源于北京市玉泉山,是古代永定河水系中的一个小水系。在西汉以前,高梁河是永定河出西山后的干道。东汉时期,永定河河道南移,原来的高梁河河道成为新的永定河河道。高梁河在元代成为建都的主要依托水系,一直贯穿于北京城的心脏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高梁河一般指位于北京西北的长河部分。
简介
高梁河是元代建都的主要依托水系,高梁河水系一直贯穿于北京城的心脏地带,在北京城历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所说的高梁河,一般指位于北京西北的长河的一部分。
历史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高梁河之战即发生在高梁河一代。
辽帝令耶律休哥率十万大军增援被宋军围困在辽南京(今北京)的辽军,在高梁河与宋军交战。
耶律休哥与耶律分兵两翼,打败宋军,赵光义南逃。
郭守敬于1291年将昌平神山、白浮泉及西山诸泉水引入昆明湖(即现今的昆明湖),将原来向东北流入清河的玉泉水改道东南,流入北京城内,因此动用民工垒长堤,疏高梁河,用于解决北京的生活和河漕用水。
这一工程仅宛平段就设有青龙桥闸、玉泉新闸、广源闸、高梁闸(在现今高梁桥的西边)和澄清闸共6道水闸。
名称溯源
高梁河,又称高亮河。源于高亮赶水的故事。出西直门在往北,有一条长河,河上一座小厂桥连接着南北大道,人们把这桥叫“高梁桥”。
刘伯温便命掌管北京水源的龙王把水搬到别的地方,否则就修座哈达门把他压在底下。
龙王无奈,只好照办。北京城建好后,龙王忌恨刘伯温,便偷着把城中水井的水抽干放在水袋里和龙母一起推着小车逃出了西直门。
刘伯温知道后变了脸色,派大将高亮骑上快马,出西直门朝北追去。
高亮赶上了龙王,向车上的水袋猛戳一枪。
立刻山崩地裂的一声响,高亮调马便跑,快到城门时,高亮回首一瞧,见洪水滚滚,白浪滔天,一个浪头把他连人带马冲进了长河。
之后,水势慢慢缓和下来,流入长河一直向东。
高亮为北京城保住了水源,北京人为了纪念他,便在他被淹的地方修起一座白色的小石桥,取名“高梁桥”。后音转为“高梁桥”。高梁河在北魏成书的《水经注》有记载,卷十四:“高梁河水者,出自太原市,黄河之别源也。”
晋朝元康四年(294年),司马衷曾在大城东门内的刘靖碑上题:“高梁河水者,出自并州,北运河之别源也。”
《昌平外传》:高梁水出自今海淀区山后寨口和周家巷一带。
《日下旧闻考》:“高梁河为玉河下游,玉泉山诸水注焉,高梁其旧名也。”
干流走向
高梁河,又名高梁水。水有二源,首见于《水经注》:“水出城西北平地,泉流东注,径燕王陵北,又东径蓟城北,又东南流。”即把一部分灅水(今永定河水)从梁山(今石景山区金顶山)南,引入高梁河为上源。两水在白石桥附近汇合,又东流至德胜门一带分两支,一支向南过“三海”、天安门、天坛,再东南流。另一支沿今北护城河向东,经阜通河至通州区入温榆河。金、元以后高梁河上源被南长河所代替,仅从紫竹院东流至高梁桥一段仍保留高梁河名称。
参考资料
高亮赶水.人民网.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