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藤
黑水藤(学名:Biondia insignis)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属于夹竹桃科秦岭藤属。它是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柔弱,缠绕,被单列或二列柔毛或无毛。黑水藤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2,9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地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藤本;茎纤细,缠绕;枝条、叶柄均被单列短柔毛。叶线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3—7毫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至钝,除叶面中脉被微毛外,无毛,侧脉每边6—9条。聚伞花序组成伞状,腋生,比叶短,着花4—6朵;花序梗长6毫米;萼片卵形,长1毫米,宽0.5毫米,无毛,内面基部无腺体;花冠绿色,近钟状,无毛,长5毫米,张开直径5毫米,花冠筒长2毫米,花冠裂片卵形,长3毫米,向外张开;副花冠极短,顶端浅5裂;花药顶端有圆形而内弯的膜片覆盖着柱头;花粉块长圆状,下垂;子房无毛,柱头盘状,基部五角形。果单生,狭披针形,长约8厘米,直径约4毫米;种子长椭圆形,稍扁平,长8毫米,宽2毫米,褐色,顶端种毛长2.5厘米。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布及生境
产丽江市等地;生于海拔2300米的山地林中。四川省、贵州省也有。
本属特征
叶对生,具柄,羽状脉。聚伞花序伞形式,腋生,花序梗及花梗被柔毛或几无毛。花萼5深裂,裂片镊合状排列,花枣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坛状或近钟形,白色、淡黄色或绿色;副花冠着生于合蕊冠基部,极短,端部5浅裂,稀齿状;合蕊冠极短;花药近四方形,顶端具薄膜片;花粉块每膛室1个,长圆形,下垂;子房由2离生心皮
本属花粉形态
B.黑枕黄鹂普通亚种花粉块,卵圆形,具载戏,大小约128X100微米(长度X 宽度);载粉器臂长约105微米;外壁具疣状纹饰。
本属生境
生于林内树上、灌丛中、岩石上或河边杂木林中。海拔200O(1400—)一2900米。
本属分布
四川省:都江堰市、马尔康市、大金、南川区、巫山、黑水县、雅江县、宝兴县、稻城县。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丽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陕西省:眉县、旬阳市、柞水县、商南县、山阳县、鄠邑区、太白山。浙江省:台州天台山。河南省:南召县、信阳。江苏省:宜兴市。江西省:庐山。安徽:黄山市。甘肃省:文县、舟曲县、康县。地图41.
本科概述
该科约180属,2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我国有44属,约245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及东南部,少数分布于西北与东北部。其中5属为特有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