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的前身为始建于1979年的西北民族学院数理化系,1993年独立建系成立物理系,2002年成立物理工程技术学院,2004年更名为电气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物理学(藏汉双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和物联网工程六个本科专业。拥有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学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环境
电气工程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科技部软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2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获得专利16项,出版教材10余部,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EI论文多篇。
学院现有6个教研室及相关配套多个实验室,其中电子材料实验室系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电气电信实验中心被评为甘肃省实验示范教学中心,通信工程实验中心被评为校级试验示范教学中心。
学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Robcup”机器人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大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Robcup”机器人大赛、未来伙伴杯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获奖数在甘肃省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
学院历史
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数理化系 1993年独立建系成立了物理系,2002年6月更名为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以来,以服务于少数民族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立足西部,突出特色,力争前沿,积极创新,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教师中具博士学位的教职工12人,硕士学位的教职工62人,1人获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获“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学科建设
物理学(藏汉双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物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研究能力强、专业基础宽厚,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与技能,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藏汉双语物理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能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电工学、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藏汉科技翻译、固体物理、中学物理教育法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设计、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电气自动化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继电保护、电网监控、输配电工程、高电压及信息技术、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以及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设计、科学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工程、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语言、微机接口与网络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素质、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及安全的基本技能,并能在IT、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部门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开发和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高频电路、EDA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密码学、微型计算机原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号处理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能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通信网、光纤通信等。
自动化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有关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等领域的工程设计、分析、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以及科学研究和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检测与转换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及拖动、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仪表、计算机语言、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开发技术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在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学生活动
(一)3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跳绳比赛。
(二)4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辩论赛;组织学生参加"金城"演讲比赛。
(三)5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班级单位CBC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四)6月份,组织学生参加乒乓球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法律系主办诚信征文大赛。
(五)9月份,举办Visual Foxpro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讲座。
(六)10月份,举办电气工程学院"携手共进 共创辉煌"迎新暨民族团结月文艺晚会;举办电气工程学院迎新篮球赛;组织学生参加新生广播操比赛。
(七)11月份,举办第十个民族团结月"民族知识竞赛";举办"中外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讲座;举办电气工程学院迎新杯"七人制"足球赛。
(八)12月份,举办电子信息工程讲座。
学生活动获奖情况
1.获得校乒乓球比赛"团体冠军"奖;
2.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有三个组9名学生获得三等奖,有一组3名同学获得二等奖;
3.获得赴康乐县社会实践小分队2005年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
4.2003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王飞获暑期"三下乡"省级先进个人;200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梁虎、200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郭承霖获得暑期"三下乡"优秀队员;
5.团总支一人获得"第十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先进个人;
6.获得西北民族大学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7.获得西北民族大学(校本部)2005级新生第八套广播操比赛"第一名";
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2级4#楼303宿舍、物理学专业04级4#楼209宿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3级1#430宿舍被评为2005年度"文明宿舍"。
9.团总支有一人获得"同舟共济,共建新民大"演讲比赛"二等奖";学生会成员张月玥、李娅分别获得"三等奖"。
电气工程硕士
西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近十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本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于2002年开始研究生招生,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下的两个方向——网络与数据通信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于2011年开始研究生招生。
计算机控制技术以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测量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重点研究计算机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控制的应用。该方向涉及系统模型建立、利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信号检测与处理,控制算法设计与性能分析,以及控制算法的计算机仿真和实现。主要研究包括系统辨识、模式识别、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应用,控制理论与算法,现场总线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分析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现,从而实现生产技术的精密化、生产设备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及机电控制系统的最优化。
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控制技术基础理论和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国内外该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解决本学科的有关问题,具备独立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分析的能力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具有专门知识的高级研究人才和技术人员。
本方向课程包括必修课(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2门,8学分;专业学位课4门,每门3学分,共12学分;选修课3门,共8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在所开设课程中,学位课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考核,选修课采用课程论文等考查方式考核。
公共学位课
(8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专业学位课
(12学分):
算法设计与分析3学分高级数据库技术3学分高级软件工程3学分
矩阵理论2学分随机过程2学分线性系统理论3学分
公共选修课
(4学分)(选两门):
应用英语、计算机(计算机一级、计算机二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专业选修课
(6学分)(选三门):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DSP及其开发技术、模式识别原理、信号检测理论与技术、
系统辨识、计算机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设计、
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非线性控制系统导论、最优估计、现场总线技术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科研作风,有敬业、合作、创新和奉献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本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管理技术知识。能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并结合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学生在完成三年的课程学习后,要求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独立的承担和组织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从事企业或政府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工作、也可从事制造企业运作及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以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进一步深造。
(三)身心健康。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
研究生在学期间均须进行实践锻炼。实践环节可通过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工作实践、学术性田野调查及学术性社会调查等形式完成。
(一)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1、要求研究生参加导师的在研科研项目,或在导师指导下自选题目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在毕业时应有该项目的正式成果或阶段成果(以署名为准)。
2、参加学术会议。应提交学术论文或参会代表的依据如邀请函、会议代表名单等。
3、研究生应积极申报包括学校研究生创新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4、参加校级以上各种学术评奖并获奖。
(二)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包括省级以上报纸的理论、学术版)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第一署名且作者单位为西北民族大学),具体要求见《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暂行规定》。
科研成果
2005年申报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 《高技术创新群体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互联网上的信息隐藏与软件》。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敦煌壁画数字不显示技术研究与数字版权保护》获甘肃省科技厅立项,同时获立项经费1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已取得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申报其他项目3项。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出版专著、译著和参编教材3人次2部。
机构设置
行政机构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张久献
党委副书记:先巴东知
副院长:张国恒
副院长:周志文
副院长:白仲明
副院长:俞布仁
团委副书记:王涛
辅导员:郝洁
辅导员:肖雯娟
辅导员:伍亚萍
教学机构
教研室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
• 物理教研室
•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 自动化教研室
• 通信工程教研室
非常设机构
• 学术委员会
• 教学委员会
发展目标
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今后的发展目标仍以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为宗旨,发挥学科优势,突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办学层次,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努力把该院建成具有培养硕士和学士人才、适应市场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科研型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