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可出现高血糖及糖尿,称为肝源性糖尿病。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我国各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因此由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引起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并不少见,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异常的糖代谢对于有效地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和改善患者预后均十分重要。

病因

典型症状

其他症状

检查

1.血常规

有脾功能亢进者可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甚至全血细胞减少。

2.尿常规

尿糖阳性也可为阴性,黄疸者可有胆红素尿、尿胆原增加。

3.肝功能

白蛋白降低、γ-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值倒置,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以及胆红素增加等。

4.糖代谢实验

空腹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著。糖耐量曲线呈高反应,血浆胰岛素增高。胰高血糖素增高,葡萄精刺激下的胰岛素释放试验。外周胰岛素反应增强、延迟。

诊断

1.在糖尿病发生之前有明确的肝病史,有时与肝病同时发生。

2.无糖尿病既往史和家族史,糖尿病症状轻或无。

3.有明确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

4.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偏高,餐后胰岛素反应不良或反应延迟。

5.血糖和糖耐量的好转或恶化与肝功能的改变相关。

鉴别诊断

治疗

肝源性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耗能和分解代谢的连锁反应,促进肝脏对胰岛素和糖自身稳定调节作用的恢复,改善肝代谢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治疗包括治疗原有肝病,及时纠正低钾、感染及停用损害糖耐量的有关药物,戒酒并注意发现及治疗潜在的血色病、慢性胰腺炎以及其他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因。鼓励进食含高植物纤维的天然食品,减少单糖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增高反应。适当活动可刺激葡萄糖利用并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补充锌、B族维生素等对肝病糖耐量损害者有帮助。

慢性肝炎患者需合理应用氨基酸制剂。血糖明显增高者可应用磺类口服降糖药,但应慎用氯磺丙脲

一般治疗

糖尿病治疗

肝病治疗

危害

预后

预防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