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式毅
臧式毅(1885年-1956年11月13日),字奉久,辽宁省沈阳奉天城南三道岗子村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骑兵科,曾任伪满洲国参议府议长。
1907年,臧式毅考入日本东京陆军振武学校,后转入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辛亥革命后,臧式毅回国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1919年,他投奔黑龙江省督军孙烈臣后,任吉林督军署少将参谋长。1924年,臧式毅奉张作霖之命调回沈阳市,接替张学良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1927年4月,臧式毅率警宪搜查苏联驻华使馆,逮捕李大钊。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他任东北地区保安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同年,在杨宇霆的提拔下,臧式毅兼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具体掌握兵工厂的事务。1929年,他接替杨宇霆的职务担任东三省兵工厂中将督办,同时被提拔为保安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1930年,臧式毅任辽宁省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臧式毅被关东军扣押,软禁3个月后,他不遵母命,投降日本,任伪沈阳市省长,其母投缳自杀以身殉国。伪满洲国建立后,他先后担任民政部总长兼奉天省长、民政大臣、参议府议长。1941年10月28日,他以伪满洲国全权代表身份在南京与汪伪政权签订《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1945年伪满政府垮台,同年8月30日,臧式毅被苏联红军逮捕,押往苏联远东监狱,后引渡回国。1956年11月13日,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终年71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5年,臧式毅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奉天城南三道岗子村。1892年,他开始读私塾,后来由于家境不好,于1899年开始半耕半读,二年后便回乡务农。1904年,臧式毅的伯父出资供他到铁岭县银冈书院读书。1905年秋,他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7年,臧式毅又考入日本陆军东京振武学校,后来转入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1911年辛亥革命后,臧式毅回国,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官,一任就是七年。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加之留日时取得的士官资格,开始接近奉军势力的核心。
进入奉系
1919年,臧式毅投靠黑龙江省督军孙烈臣的门下,任督军署上校参谋长和军官养成所教育长。他工作干净利索,颇得孙烈臣的信任。1921年孙烈臣转任吉林省督军,臧式毅又随之兼任军署卫队团团长,并负责吉林城和督军署的防卫。1924年6月,臧式毅奉张作霖之命调回沈阳市,接替张学良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其职责是改革军队和军事学校的教育训练,撤换不称职的将领和各级官佐,录用军校出身的新人,编制军事杂志和讲义,增长官兵的实战技能。他的管理方法得到张作霖的赏识。不久,臧式毅被调任镇威上将署参谋长。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他统辖少数军队和省政府所辖的警卫团队,竭力维持全城治安,使奉军在前面作战时免去了后顾之忧。
1927年,臧式毅为了联络和传递身在北京的张作霖和身在保定市的张学良之间的信息和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受命从沈阳市调到北京,任三、四方面军团的宪兵负责人,并兼京师市政公署的会办。同年4月6日,张作霖反共,决定搜查苏联驻华使馆,在挑选带队人选时,张作霖指名叫臧式毅去。臧式毅率警、宪、特包围并搜查了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党的领人多人。由此,臧式毅逐渐走红并常常来往于京奉之间,既有回奉凑饷筹械之举,也有押运财宝回沈的事。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发生,张作霖被炸身亡,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之事,臧式毅等人制定了秘不发丧的策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缓和了当时紧张的局面。从而受到张学良的赞赏,他被委派处理对日事务并被任命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少将参议。同年夏天,在杨宇霆的提拔下,臧式毅兼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具体掌握兵工厂的事务。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被处死,张学良为了安抚臧式毅,命他接替杨宇霆的职务,担任东三省兵工厂中将督办,还提拔他任保安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1930年,臧式毅就任辽宁省政府主席,他除了参与张学良的军政大计外,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民政和财政方面。由于连年不断军阀混战,辽宁省财政已到了枯竭的边缘,他就职后首先进行了金融的整顿。1931年9月18日下午,日本领事馆还来省府与藏式毅、荣臻谈判,藏式毅一再表示:“有关中村事件的任何赔偿道歉,我们都先担过来。至于讨价还价,明天辅帅(张作相,时在锦州小岭子家中为父亲举丧)回来再核计。”当日午夜二十五分,日本略者终于发动了侵略战争,关东军向北大营东北军营地发射了第一发炮弹,九一八事变爆发。
出任伪职
关东军占领沈阳城后,臧式毅被严密监视。1931年9月19日,由日本宪兵于包围了他的公馆,并把他抓走软禁在沈阳大西关五纬路鲍子仪住宅长达3个多月。期间,“奉天地方维持会”(即辽宁省维持委员会)成立,关东军决定利用被软禁的臧式毅出任伪省长。于是在关东军的唆使下,由汉奸赵欣伯对其进行秘密活动,劝其投降。
1931年12月上旬,臧式毅被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驹进德三威逼利诱,臧式毅最终没有挡住诱迫,同意了板垣所谈密约的全部条件。并且他写上了他完全同意此次谈话之后,被保释回家。12月15日下午,臧式毅被“推荐”为省长。12月16日下午,臧式毅随同赵欣伯拜访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后,来到伪辽宁省署,在日本人的监视下,召集全署各厅、科长以上人员会议,宣布就任“奉天省省长”,并在关东军的授意下任命原“维持会”顾问金井章次为伪省政府首席顾问,以及各厅的日本人顾问。期间,臧式毅一直被日本人操控。
1932年3月8日,臧式毅在沈阳市上车拜见了去长春市的溥仪,并护送溥仪同车来到长春。3月10日,溥仪正式公布了伪政府成员名单,任命臧式毅为伪民政部总长兼伪奉天省省长。1932年4月21日,臧式毅在李顿调查团调查他时为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为进行辩护,称伪满洲国是所谓王道乐土的独立国家。1933年,臧式毅任日本帝国主义成立的筹备委员会地方部长,主要负责警备工作。1934年3月1日,臧式毅在溥仪登基后被任命为伪满民政部大臣。同年12月22日,臧式毅到日本拜见了日本天皇昭和天皇,参拜奈良神宫、伊势神宫、明治孝陵,并到处发表演讲,吹捧日本的侵略政策。
臧式毅返回“新京”(长春市)后,关东军对他在日本行为表示满意。1935年5月21日,他被提升为伪满洲国官吏名义上的最高职位参议府议长。在此期间,按照日本侵略者的意图,经他手签署的镇压人民反抗、法西斯主义统治、资源掠夺的法令、法规、文件不下千件。1941年10月28日,臧式毅作为伪满全权代表飞往南京,他在南京与伪国民政府大使阿部信正式签订了《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1945年8月11日夜,臧式毅等陪同溥仪逃往通化大栗子沟。伪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拿出“退位诏书”,臧式毅和张景惠、熙洽等一起请溥仪退位。同年8月18日,臧式毅返回长春市,和张景惠等伪大臣一起宣布成立“治安维持会”。
被捕与逝世
1945年8月30日,苏联红军逮捕了臧式毅等伪满洲国的大臣,押往苏联远东监狱。1950年7月31日,臧式毅等人被引渡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956年11月13日,臧式毅病死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终年71岁。
人物轶事
秘不发丧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三洞桥被日本人炸死。臧式毅与沈阳市省长刘尚清等计议的结果是秘不发丧。臧式毅在帅府对参与其事的几个近入说:“眼下只有这一着,要内紧外松。外与日本人周旋,内派心腹去北京报告军团长(张学良),从速返奉商量后事。”臧式毅下令,帅府上下,一应如常,谁要是走露了风声,军法从事。当他得知日本人在南门脸城墙上用望远镜窥视帅府时,就指令马弁、侍从、仆人佯做端饭、送茶之举,一切如旧。还暗地布置一些要人出进帅府,一派平安景象。此刻几乎每天都在帅府值班,有时从正门出来,上了汽车,好像下班回家,可过了一会儿又换装简行,从后门回到帅府调度诸事。当他得知,一位小河沿施医院的英国医生曾给大帅看病,目睹大帅死去,便立即找了这位医生谈话,相约不要把事情真象泄露于外,这位医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臧式毅等制定的“秘不发丧”的方针得以实现,并收到了予期的效果,致使日本侵略者未能“狗急挑墙”,缓和了紧张局面,很受张学良的赏识,委托臧式毅处理对日事务,并任他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参议。
金融整顿
1930年臧式毅任辽宁省省长后,锐意于金融整顿,由他出头成立东北金融财政整理委员会,集数十人之精力,用了半年多的功夫,写成了一个十数万言的报告书。在报告书中,臧式毅总结了东北地区财政金融不振以及奉要毛荒的原因,和其补救的办法,其中有些意见,是很有见地的。张学良支持他的金融整顿方案,而臧式毅所谓朋友,却劝他不必过于认真。臧式毅反驳说:“在职一天,办事一天,治理东北若不从财政金融入手,经济难以振兴!”当时,东北的大小军阀,热衷于巴结上司,巧取豪夺,营造私第;聚敛金钱,嫖妓讨小。但臧式毅对这些很反感。他在财政厅、省政府供职期间,没有急于营造自己的安乐窝。他先是简居公寓,后又租了几间民房,做为自己的住宅。对此得到张学良的赞许。后来,由张学良出钱为臧式毅购置了一套房子,这就是所谓臧的公馆。在此期间,臧式毅参与组织领导“奉天通志”的编撰工作,这也是当时的一件盛事。
拒绝撤离
藏式毅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即打电话给荣臻等商谈对策。各处告急电话接连不断,日军节节进逼城郊北大营驻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曾对臧式毅、荣臻说:“在这样严重的情况下,是否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藏式毅不好作答,因为前此曾派人请示少帅、辅帅匀未有具体指示。荣臻让王以哲先回去,有事听命令。第二天拂晓,日军进城,臧式毅在其公馆表示,我们派人向日军作交代吧,遂派赵鹏第等分头出门联络。臧式毅曾劝荣臻速赴北京向少帅报告,荣臻则希望臧式毅也一同离开。但臧式毅表示:“我是省长,是一省之父母官,在这种时候不能走!”说罢令人给荣臻易装,速去北京。中午,袁金铠、李友兰、佟德一、张振鹭、金毓绂等在一起研究对策,日军已开始占领帅府、省公署。袁金铠说:“日本人已经占领沈阳市,还有啥办法呢!”他主张成立维持会,臧式毅未置可否。
被日军软禁
不久,袁金铠与于冲汉、赵欣伯等,以东北政务委员会名义,经关东军司令官本庄同意,组成辽宁地方维持会,遵照日本意旨办事。由于臧式毅的声望和资格,日军想利用他,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但是谈判没有成功,日军恼羞成怒,把臧式毅抓走,软禁三个多月。臧式毅被拘禁后,其家属得到日军允许,每天可以探视。据说有一天,臧家的仆人在送饭时,在饭筐底下放了一块烟土,是其老母希望他不惜一死而莫当汉奸。也有人说,张学良曾派人给臧送来一条白绫子,上写有字句,不外要臧暂且忍,只待时机成熟,收复东北地区山河。
不抵抗主义
在公开的函电中,最早出现“不抵抗主义”一词的是时任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和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的电报。他们于1931年9月19日上午8时左右致电张学良,报告说:“日兵至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又称:“职等现均主张坚持不与抵抗,以免地方糜烂。”张学良接电后,即于9月19日发表通电,中云:副司令行营效日(19日)来电云:顷接沈阳市臧主席、边署荣参谋长皓午电称:日兵自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日兵竟致侵入营房,举火焚烧,并将我兵驱逐出营,同时用野炮轰击北大营及兵工厂。9月20日,南京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在“我未抵抗日军轰击”的标题下,发表了张学良的上述通电,“不抵抗主义”五字遂首次公之于文字。张学良通电所云,虽系转述臧、荣二人来电,但是,臧、荣二人不会也不敢杜撰“不抵抗主义”一词,它一定出自9月18日深夜张学良的口头指示。
讲话被打断
臧式毅曾去南京参加过汪精卫就职典礼,他在宴会上说:“我生平三次到过南京,第一次是辛亥之后,作为留日返国的热血青年,参加过革命党人攻打南京的大事,但没有成功;第二次是跟随杨宇霆督苏来南京,结果是昙花一现,竟做了半年的阶下囚,这第三次,便是作为“满洲国”的代表了………”言未毕,被同席的日本人打断,令人将其扶退,并说:“臧议长喝多了。”
难辞其咎
晚年的臧式毅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被提审时录有一份笔供。他交待说,九一八事变时,三省长官无一人在省,张学良在北京,吉林省督军张作相奔父丧去了锦州市,黑龙江省督军万福麟也在北京。日本人认为有机可乘,遂敢公然进兵。最后他说,事实虽如此,然余身为疆吏,省城竟被敌军占领,人民惨遭屠害,事先既不能预防,事后又不能挽救,坐失城池。余深感责任重大,终难辞其咎。
参考资料
是他封锁了张作霖的遇害消息.凤凰卫视.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