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残疾护理

残疾护理

残疾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旨在帮助残疾人克服身体上的缺陷、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以及残疾肢体器官躯干等方面的残缺。这项服务的重点在于了解残疾人的残缺状况及需求,以便针对性地提供护理,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和锻炼,帮助他们在情感上和生活上重建信心。

原则

注重患者的能力与需求

康复护理目标的制定应当聚焦于患者的能力和需求,而非他们的弱点和残疾。无论患者的损伤程度如何,他们都具备一定的能力去补偿失去的功能,并有望实现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在设定护理目标时,应特别强调能力,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指导并激励患者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强调需求而非残疾,有助于康复治疗小组在目标制定时识别患者的特殊困难,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各专业的介入

残疾患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日常活动、自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就业安置、家庭支持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显然,仅依赖单一专业无法满足患者的广泛需求。康复工作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护理工作形式,因此在制定康复目标时,应充分利用各专业优势,每位康复小组成员应明确患者在其领域内的具体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帮助患者达成预定目标。

康复护理目标的适度与灵活实施

康复护理目标制定的核心是目标要明确且适度。这种方法要求在制定长远总体目标的同时,也要确立多个短期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通常只需要几天的训练就能达到。制定适度的康复护理目标,可以减少工作中的挫败感,避免患者因未能达到目标而丧失康复的信心。

护理知识

肢体残疾的康复护理

肢体残疾是指四肢器质性疾患和损伤引起的残疾。肢体残疾的康复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外,还需要在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是一门新兴的护理专业,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康复。良好的康复护理是实现预期康复目标的关键保障。康复护理的基本治疗技术是维护患者最佳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技术。这些技术构成了所有护理治疗的基本程序,包括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清洁的环境、适宜的气候、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合理的营养和娱乐设施。

皮肤的康复护理

瘫痪病人的皮肤护理至关重要,尤其是褥疮的预防,这对病人的康复和延长寿命至关重要。瘫痪病人由于大小便失禁,床铺污染以及自身无法变换体位,某些部位因受压缺血而易发褥疮,常见于骶尾部。若病人常取侧卧位,则髂前上棘、股骨粗隆部、股骨内外踝部也易发褥疮。一旦发生褥疮,轻则加重病人痛苦,重则危及生命。因此,预防褥疮尤为重要。当病人昏迷时,护理人员应考虑病人的康复,预防褥疮应注意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对瘫痪病人应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要轻柔,操作时可由一人或两人进行。若两人操作,一人位于病人右侧,一人位于左侧。翻身时先施力于臀部,将臀部抬离床面转向对侧。因为臀部是全身最重的部分,只要臀部侧过来,其他部位就相对容易翻动。若病人体型肥胖,可在臀部垫一棉垫,然后抬起棉垫将臀部翻过去,这样可以较为轻松地翻动病人。然后依次翻转胸背部和头部,背部垫枕头,调整四肢位置,侧卧位面的上肢平放床上,另一肢放在靠枕上。翻身时应注意不拖拽身体,同时不要过度侧身以免挤压胸部影响呼吸。为了均衡受压时间,可采取左侧卧-平卧-右侧卧-平卧-左侧卧的姿势交替进行。骨突部位可分别使用气圈或棉圈以防受压,一般臀部放置气圈,气圈内注入三分之二空气,气圈外用套圈袋包裹,避免气圈直接接触皮肤。肩部踝部骨突处可使用棉圈。在翻身的同时应保持病人皮肤干燥,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更换尿湿衣物和被褥,并常用温水擦拭受浸渍部位,同时用50%的乙醇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面平整,床面不应有碎屑残渣以免损伤皮肤。使用的便盆不应有破损处。

为了做好预防工作,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红肿破皮等情况。一旦发生褥疮,应及时治疗。瘫痪病人的皮肤护理除预防褥疮外,因瘫痪肢体有感觉障碍,不宜使用热水袋,否则易致烫伤。洗手洗脚时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因相同的水温对健侧可能无害,而患侧可能会导致烫伤。

肠道的康复护理

瘫痪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差,加之腹肌无力,排便困难,易致大便干燥秘结,影响食欲,引起腹胀,增加痛苦。若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者,排便用力易引发脑出血。因此,应保持大便通畅,确保每天至少排便一次。首先可使用润肠药物,如矿物油、双醋酚酊、果导、中药麻仁滋脾丸等。每晚少量用药,若用量过大可能导致腹泻。如服药无效,可使用丙三醇栓塞入肛门或使用肥皂水低压腊肠。如灌肠仍不能排便,可戴天然橡胶手套后用手指取出粪便。

膀胱的康复护理

瘫痪病人常因神经源性膀胱而有尿潴留尿失禁。尿潴留的病人可首先采用定时按摩加压迫下腹部的方法,此法可避免因导尿而导致的尿路感染。对女性病人尤其有效,可每四小时压迫下腹部一次。若压迫膀胱无效,可进行一次性导尿。拔除尿管后仍不能自主排尿者需保留导尿管。为了预防泌尿系感染,应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每日冲洗膀胱两次。膀胱冲洗瓶应保持无菌,每周更换两次。盛尿瓶每周消毒两次,可先洗净后再用1%来苏尔水浸泡消毒十二小时。冲洗膀胱常用的溶液是2‰高锰酸钾溶液或2‰呋喃西林溶液,加热后每次冲200毫升。冲洗前应排空膀胱,冲洗后可保留十五至二十分钟再排出,以利于刺激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直至自行排尿后方可拔除尿管。尿失禁男性病人可使用尿壶或阴茎套,套口剪一孔下接皮管,尿液由皮管流入盛尿袋内。此法应经常清洗阴茎及套,保持干燥,否则易致阴茎溃疡。女性病人可使用尿布。

心理健康康复护理

心理健康康复护理常用方法有说理疏导法、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疏泄疗法、松弛疗法、药物疗法。对于不可逆的残疾,会给病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丧失信心,看不到前途,病情恢复慢,活动受限。因此,病人往往陷入悲观、失望、精神抑郁,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鼓励病人,根据病人心理障碍(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首先要从转变病人的认知方面下功夫,做到晓之以理。行为是归宿,也是心理结构的核心,要解决病人的心理障碍,要导之以行。情感和意志是中介,只有积极的情和感,才能使认知迅速转化为行为,因此就要动之以情,炼之以意,使其鼓起生活勇气,主动配合医疗、体疗和自我锻炼,并有针对性地告知不同病残部位的不同功能恢复方法,只要使其了解病情及康复原理就会有利于恢复生机,增强信心。

心理康复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但也有一些共同点,就是不论单位、家庭、假肢工作者及社会都应不断增强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肢体残缺者的单位和家庭,要更加体贴关心他们,应对他们的心理变异进行开导和鼓励,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以及节假日陪同外出游玩等,截肢者提出的有关假肢矫形器结构或其它要求,只要合理就尽量予以满足,在残肢训练和穿戴假肢后功能训练时,都要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指导、宣传鼓励,社会对于残疾者不允许有歧视及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言词和行动。这样,不但使其能接受被动的治疗,而且还能提高其主动锻炼的积极性,这是康复期不可缺少的能动性部分。

改善肢体残疾障碍时期的护理

对肢体残疾的患者进行功能障碍的评价:首先观察与评价肢体残疾者失去了哪些机能,尚残存哪些机能,这是康复护理工作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康复护理方案的制定和正确指导功能训练的基础,功能康复的评价要贯穿康复护理工作的始终,以检验功能康复的成效。

手术前后护理对肢体残疾功能的恢复或机能再建所实施的各种手术,做好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

对肢体残疾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肢体残疾患者预防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预防褥疮、尿路感染,对于消化系统有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饮食,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还要注意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肢体残疾功能训练

对于肢体残疾的患者,每日在PT室、OT室、ADL室的功能训练时间是很有限的,为了使肢体残疾患者早日康复,护士要对机能障碍的患者采取代偿措施训练的护理。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保持关节功能位,护士要指导患者在休息、坐位时,使残肢处于静止状态,静止时膝关节应尽量处于伸直位,而不应处于屈曲位,仰卧位时,髋关节应尽量处于伸直位,而上肢静止时,肘关节应维持在屈曲45°位置,这样可以防止关节挛缩。在康复训练中,还要注意维持和发挥健全肢体的功能,保持健壮的体魄,以获得最佳的功能。对于比较软弱、力量较差的肌肉,要采用有选择性的肌肉再训练的方法,对某一块肌肉或某一肌群进行专门的训练,护士要对不同的肢体残疾采取不同的训练指导方法,对于上肢残疾的患者,除了要保持好下肢的正常功能训练外,对上肢的训练,护士要指导患者做肩胛骨内收、前伸,肩部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肘屈曲、伸展,前臂旋后、旋前,腕屈曲训练,增强手指的屈曲、抓握、对掌及拇指的内收的训练,可用捏皮球的方法来训练手指的功能,每一项做20次,动作要缓慢、用力,每一动作历时3~4秒,如果肌力微弱或关节活动度很小,不能有效的抓握,可用海绵块代替。如果上肢正常,对于下肢的训练,护士要训练下肢的屈伸,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踝背伸和内翻,踝跖屈和内翻,足趾背伸,每项做20次,时间、次数要因人而异如果患者自己不能完成训练,护士要协助患者做被动运动训练,防止废用性萎缩。

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护理及ADL的训练:在进行训练时,有目的进行,要针对患者的职业和日常生活功能的需要及其它需要来进行,这样才能增强康复治疗的目的性,提高患者康复训练兴趣和信心,加快康复训练的速度,提高康复训练的质量。饮食、排泄、清洁、更衣,移动等是生活必要的基础动作,加强肢体残疾的机能训练,护士要将功能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活动中,护士要训练患者自己坐起,扶助坐起或床头拉绳坐起,然后训练站立、床头站立、原地左右移动重心,练习移动。对不能独立做的,可借助平衡木训练上述动作。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机能及自助具学会吃饭、清洁、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至轮椅,众轮椅至厕所的移动动作,从而提高和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肢全残疾的患者往往需借助一些辅助用具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护士要正确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具,尽早开始承重训练,但残肢人的承重训练不能超过骨、关节囊和韧带的耐受能力。肢体残疾的患者对拐杖的使用应先让患者在平行杠内进行平衡训练,再利用拐杖前后、左右移动训练,然后利用一只拐杖进行平衡训练,大弯腰训练,方向转换训练,各种步态、姿态的训练,从椅子上站起身训练,跌倒训练,升降台阶训练等,在使用辅助具时患者要注意安全,正确的使用辅助具是机能康复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假肢的使用训练和护理:护士应指导病人像穿夹克衫或套头卫生衫那样滑动穿上假肢,再教患者如何控制假肢的每个机构,下肢的训练:站立位的平衡、前进、侧方移动、后退、步行、平行杠的外侧,柱拐步行及狡立步行,阶梯的上下。此外,也可训练坡道的上下,过障碍物,倒地后站起,上述有些项目可在平行杠中进行,还可在转动履带上步行,进行耐久性训练或搬运重物的训练。上肢假肢的训练比较复杂。如果是前臂的假肢,必须教会前臂的控制,如果是上臂的假肢,必须教会前臂的控制,肘关节的锁住及肩的回旋,然后对能动钩或能动手的动作进行指导,用木块、海绵、橡胶块做手握控制的方法,做为应用动作,要指导患者进行衣服的穿脱。吃饭动作、清洁、排泄及家务动作等的训练。使用假肢的患者,护士要注意观察假肢与皮肤接触的部位有无红肿、出血、破溃的发生,如果护士指导、护理的不当,往往会造成并发症,甚至再次残疾之可能。

通过各种正确的康复护理,才能使肢体残疾患者缩短疾病的疗程,减轻痛苦,加速肢体残疾康复,最终获得尽可能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尽快、尽早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精神残疾康复

精神残疾系指病人患精神病两年以上,仍残留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精神症状,以致影响其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会职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病人。精神残疾病人的康复护理是指运用一切可能采取的方法,协助病人尽量纠正其病态的精神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其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对精神残疾者的行为矫正与技能训练是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康复护理的目的

康复护理的目的是采用现代医学科学的各种方法,尽最大可能使病人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精神症状;使其适应社会环境,锻炼集体生活,保持或增加脑力和体力活动,恢复精神健康;防止病人孤独、冷淡、衰退和人格改变;尽可能使其恢复病前的工作能力,基本上能够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经济负担。概括起来为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回归社会和适应正常生活;恢复就业能力;减轻经济负担。

康复护理模式

精神残疾康复治疗方法有多种,我们主要采用“四结合”(即药疗、工疗、娱疗、教育疗法)疗法。该法能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发作,锻炼体力以适应环境,激发思维,活泼情绪,启发病人接受新事物,增强其智力等。

(1)药疗(精神药物):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强调合理用药,采用因人因病而异的原则,药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症状,稳定病情,预防复发和便于管理。新入院的病人以药物治疗为主。

(2)工疗(劳动治疗):工疗的内容有:种菜、洗衣、帮厨、清扫院庭、农田劳动、缝纫等。适应于精神残疾二、三级的病人。对新入院在一个月内的病人、有传染性疾患与躯体疾病者、精神运动性兴奋以及特殊治疗者不采用。

实施:工疗前由医生向病人讲明工疗的意义。康复护士讲明劳动内容与方法。劳动中间休息1小时,进行文体活动。治疗时,康复护士帮助、指导及作示范,并注意安全,细心观察做好记录。

(3)娱疗(文体治疗):娱疗主要是学习唱歌,排演文艺节目,看电影、电视,做早操、五禽戏、健身操,打球及阅读书报等,此项活动适应性广,除有传染性疾病的活动期,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以及特殊治疗者外均可参加。

实施:医生开医嘱的同时填写治疗单和卡片。护士将治疗单入夹、卡片放入“四结合”疗法一览表板。由护士长统筹治疗项目,并配备护理人员,康复护士填写观察量表,医生书写治疗小结。

(4)教育疗法(包括心理治疗):教育疗法主要内容有:读报、学习时事、听广播、讲解精神病的知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等。此疗法除对意识不清者,精神运动性兴奋者不采用外,适应于各级精神残疾病人。

实施:医护人员应掌握精神病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知识。熟悉病人的一般情况、发病诱因、诊断、病程与治疗经过,发病规律以及社会关系和家庭状况。首先,护士和病人做一般性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然后,依据病情进行心理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教育。根据病情不同采取个别和集体治疗

实施分级护理

根据精神残疾等级,及其精神症状轻重、体质强弱,自理生活能力高低,实施三级护理。精神残疾一级者,实行一级护理。由护理人员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在康复医疗中,以药疗为主。精残二级者给予二级护理。由护理人员协助搞好日常生活,以工、娱疗为主。精神残疾三、四级者,实行三级护理,由护理人员引导他们料理自己的生活,以心理治疗为主。实行开放护理管理

开放管理的含义是指平时不把病人禁锢起来,让他们参加各项活动,允许他们在病区内(有组织地扩大到院内甚至院外)自由行动,相互接触交往,使医院社会化。我们对病情稳定的住院病人实行三级开放管理,逐渐增加他们活动的自由度。

一级开放适合于精神残疾一级者、自伤、他伤、逃跑企图基本消失,自智力有所恢复。在医护人员带领下,可在院内参加娱乐活动、散步、劳动。二级开放适合于精神残疾二级,病人精神症状基本消失,无逃跑自杀企图,自智力大部恢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病员组长带领在院内参加文体活动。在康复护士带领下,可到院外郊游和购物。三级开放适合精神残疾三四级的病人。其精神症状消失,无冲动伤人、自杀、外跑企图、自智力完全恢复,经治医生和护士长批准,可在院外活动或办理假出院手续。

开放措施:由经治医生和护士长根据精神残疾级别共同研究确定开放级别,由康复护士及病人休养委员会执行。到院外活动的病人原则上应着便装,可自带一定的零用钱。采取分组活动,每组3或5人。医护人员在病人外出前讲清,不准饮酒、不准买危险物品、不准危害公共秩序并要求按时返回医院,对不遵守开放规则者,给予批评或降低开放的自由度。

实行开放管理后,未出现意外事故和扰乱公共秩序的事。其优点是:①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疾病起着一定作用。②提高了病人的身体素质。③病人接受了新事物,开阔眼界。

综上所述,对精神残疾病人按照其残疾级别实行开放管理,可扩大精神残疾病人的自由度,使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以促进康复。

参考资料

残疾护理: 完整的技能指南.残疾护理: 完整的技能指南.2024-11-21

嘉兴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嘉兴市委 嘉兴市人民政府.2024-11-21

AI在残疾人护理中的应用:以科技之力为人类赋能.澎湃新闻.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