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门铁路
京门支线,也称京门铁路,是詹天佑京张铁路的辅助铁路,同由詹天佑在1906年主持建造。原自北京北站南侧车公庄站出岔,西经五路站、西黄村站、苹果园站等站,达门头沟区的三家店站、门头沟火车站。1939年日本占领期间,修建了门头沟至大台段,增设野溪站、28K乘降所、丁家滩站、韭园站、色树坟站、王平村站、落坡岭站、清水涧站、大台站,共10站(含现丰沙铁路落坡岭站),后因木城涧矿延长至木城涧,正线53.363延长公里。
铁路概况
其修建是为将门头沟的煤炭运抵西直门,供京张铁路蒸汽机车燃料之用。单线行驶,迄今已逾百年。1971年2月1日因通过列车影响到由北京西郊机场出发的国宾车队,北京北站至五路站区间线路被拆除。
车站情况
建设规划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实施市域铁路建设行动计划,构建市郊铁路主骨架,整体提升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北京市郊铁路通密线,推进北京市郊铁路S2线南段通勤化改造,新增京门—门大线、京九铁路等线路 。
民间铁路学者倾力寻找 老标志重现京门铁路
京张铁路早期的线路和信号标志上的数字均用中国传统数字“苏州码子”进行书写,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一直被广泛关注。2011年夏,在关沟段发现的几块标志已被放置到青龙桥站保护和展出,热心的民间铁路爱好者自发地进行了一场在沿线寻找老标志的活动,目的是发现并保护那些被岁月尘封的铁路老物件。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他们利用假期沿着铁路徒步查找,在沿线杂草丛中又找到了几块散落的老线路标志。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老标志,他们联系了青龙桥站的杨存信站长,并协助车站职工将这些老物件运往青龙桥站进行保护。这次发现的几块标志虽然外形与之前的完全相同,但表面没有刻字,仅有一些油漆粉刷的痕迹,初步判断是后期书写标志的方法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的刻字改为了油漆粉刷。参与了这场活动的民间铁路爱好者表示,关于这种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的老标志的相关研究很少,但它们是京张铁路历史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令人兴奋的是,不久前他们在京张铁路京门支线五路站和西黄村站间又发现了一块坡道牌,该标志一面为“〢〥〇 下”(1/250下坡),另一面为“平”(平道)。这块老标志品相完好,没有任何破损,最关键的是它仍然矗立在线路旁边,与百年前的姿态完全一致。通过查阅《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该标志所处的位置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这块标志经历了百年时光仍然能完好地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用苏州码子书写的老标志,表明了京张铁路由中国人自主修筑这一重要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这块标志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尽快对其进行原址保护。(摘自1月9日《人民铁道》报B4版,作者:张辉)
北京青年报报道
市区首现清末铁路坡度标 如何保护引市民热议
(北京青年报2012年2月8日A9版报道)
湮没于垃圾、荒草与黄土之中,它守望在铁轨旁已经百年。被后人再次发现,但又引起了一场争论。
日前,铁路爱好者在北京锦绣大地市场北侧铁路旁发现一块清末京门铁路早期坡度标。这是北京市区内首次发现这种传统的铁路路标。然而它的出现也让人们开始争论一个问题:原地保护还是将它移到博物馆里。
■隐于荒草垃圾中
居民不识此碑为何物
海淀区锦绣大地市场北侧有一条铁轨,每天有火车从此通过。铁轨两边荒草遍布,废旧的塑料袋挂在枯枝之上,迎风摆动。昨天下午,偶有租住在两旁的路人沿铁轨而过,也错过了铁轨旁的这块老碑。
这块碑,碑身灰黑,高约半米,两边各有文字。其中一边刻有“〢〥〇 下”,另一边则刻着一个“平”字。由于风吹日晒,这些文字和符号颜色脱落,只是刻痕的最底处,还有淡淡的黑色墨迹。
三个住在附近的小孩突然看到了这块碑,簇拥上来,观望着这些文字和符号。“这念‘下’,这是1180……”一个小男孩问旁边的姐姐,“这是什么意思啊。”旁边的小姑娘也是一脸茫然。
“这里的‘碑’很多,这有啥新鲜的吗?”小姑娘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红白相间的小水泥柱子说。不过,其实那些只是现代的铁路标志。不只孩子们,从这里经过的路人们也不知道这个碑的作用。“真没注意这个东西,可能是铁路上用的吧,不知道代表什么。”路过的刘先生从来没有关心过这段铁路两旁的杂物,“这玩意值钱吗?”
■原是传统坡度标
历经百年被发现
最早发现这块石碑的是一些业余铁路爱好者,并把照片发到了网上,求证此为何物。于是便引来了一位资深的“火车迷”王先生。王先生曾经去过铁路博物馆,还曾经去过青龙桥站,那里都有与这石碑类似的陈列物,上面也刻着差不多的文字符号。
“这是一块铁路用的坡度标。”王先生说由于他不知道碑身上的文字,特意请教了一位专门研究京张铁路历史的民间学者小张。后者告诉他这块标志一面书写“平”字,表示平道,另一面用中国传统数字苏州码子书写“〢〥〇 下”,表示坡度为1/250的下坡道。
据王先生说这条铁路是京门铁路曾经所在的位置。京门铁路是老京张铁路的支线,是由詹天佑在1906年修造的,至今也有百年历史了。而他的说法也得到了詹天佑纪念馆馆长史文义的认同。
据史馆长介绍,詹天佑纪念馆所属的中国铁道博物馆也已经知道了这块碑,并且派人来调查过。他说这块坡度标是北京市区近郊首次发现,“以往都是在远郊发现这样的标志,可能市区也有,但是谁也不知道它的‘身份’,可能施工的时候就给毁坏了。”
■文物专家建议原地保护
“搬动它会破坏这种氛围”
坡度标的发现,一方面引来了铁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兴奋,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分化”——“如何保护这块坡度标”成为了他们的话题。
第一种意见便是“原地保护”。“人家在那里待得好好儿的,还守在铁轨旁,火车从它那儿一经过,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你搬动它反而会破坏这种氛围。”一位网友说。这种说法也得到了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文物专家王武钰老师的认同。
王老师认为以前在远郊京张铁路沿线发现了一些已经损坏的坡度标,将它们搬入博物馆里属于一种抢救性保护。但是这块坡度标本身就还在原处,整体完好,加上本身不具有商业价值,不需要搬到博物馆,只要属地单位用铁栅栏圈起来,旁边设置说明性的文字就是一种非常合适的保护方式,再加上旁边还在使用的铁路,形成了一种地标,能够让更多人形象地了解京张铁路和京门铁路的历史。
王老师说类似这样“地标式”的保护,在锣鼓巷和王府井大街都有,“它们都有类似的地标式的物件,我们就是让它待在原处,体现出这个地方的历史意义。”
■铁路专家称怕被盗
“搬进博物馆是最好的保护”
但是另一种意见与之针锋相对:“搬进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保护,也比较现实。”网上,一位网友就提到“这块标志如此重要,还是赶紧进博物馆吧,要不指不定哪天就让人砸了……”
同样的担心也来自于詹天佑纪念馆馆长史文义老师。史老师说铁道博物馆希望能够将这块坡度标请入博物馆里。一方面是因为风吹日晒,自然条件会侵蚀坡度标,周围的路人也有可能对其造成损坏。
另外,他认为搬进博物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有人私盗坡度标。“虽然它不具有商业市场价值,但是个别自私的人不会因为钱去盗标,他就是为了去占有去收藏。”(记者:满羿)
参考资料
百年京门铁路、大台线.马蜂窝网.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