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詹天佑

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0日),男,字达朝,号眷诚,广州南海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工学家、工程管理学家和工程法规专家,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事业的开拓者,中国近代科技事业的先驱,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873年考取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生到美国学习,1878年,他考进耶鲁大学耶鲁大学 University)谢菲尔德工程学院(Sheffield Scientific School)学习土木和铁路工程专业,他的毕业论文为《码头起重机研究》,并且他还获得了哲学学士,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中国;1888年应聘为铁路工程师主持修筑津榆铁路(今京哈铁路);1894年成为英国工程学会会员;1905年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经理兼工程师;1912年民国成立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1917年任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1919年4月20日,逝世。

詹天佑一生参加修建津沽路、滦河大铁桥、萍路、新易路、京沪铁路、洛潼路、奥汉路等铁路工程;他亲自主持修建中国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著有《京张工程纪略》一书。此外,他还著有《铁路名词表》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出生于南海区(今荔湾区)。他是家中的长子,父母祈祷上天保佑他健康成长,于是起名“天佑”。詹天佑,字达朝,号眷诚。曾祖父、祖父辈开茶行。到祖父这辈时,举家迁到广东省城西门(今广州市西关)外。到父亲詹兴洪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炮轰广州,茶行破产。

求学经历

生活在较早通商的广州,詹天佑率先领略了西方工业舶来品。他对西方机械很感兴趣,常常把家中的自鸣钟拆开、装上,研究其内部运作的奥秘;小齿轮、小发条都是他最喜欢的玩具。詹天佑七岁入私塾,同治十年(1871年)十一岁读完私塾。

1872年,他考取清朝第一批官派幼童赴美留学机会。詹天佑最就读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威士哈芬(West Haven)男生学校,寄住校长诺索布家中。诺索布夫人当他的监护人和数学老师。光绪二年(1876年),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纽黑文(NewHaven)希尔豪斯(Hillhouse)中学。光绪四年(1878年),他又考进耶鲁大学耶鲁大学 University)谢菲尔德(Sheffield)工程学院学习土木和铁路工程专业。光绪七年(1881年)五月,詹天佑取得耶鲁大学学士,毕业回到中国。同年,被派往福州水师学堂学习兵舰驾驶。

用非所学

光绪八年(1882年),詹天佑在福州水师学堂学习期满,以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被派去福建省,任海军“杨威”号战舰驾驶官。1884年4月,詹天佑任福州船政局后学堂英文教习;10月,任广州黄埔长洲实学馆(后改为广东博学馆)外文教习。1885年到1887年,詹天佑任广东省博学馆教习期间,参与修筑广东沿海炮台,并测绘学广东海南省图书馆,即中国首幅海图。

投身中国铁路建设

光绪十四年(1888年),经同学邝景扬推荐,詹天佑赴天津市进入国铁集团帮办工程师,当英国工程师金达的助手,从事塘沽区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铺轨工程。

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津榆铁路(今京奉铁路)建设中,滦河大铁桥工程遇到打桩问题,先后聘请了英国、日本德国工程师,都没有得到解决。光绪十九年(1893年),詹天佑应聘为铁路工程师,主持修筑津榆铁路。他研究了外国专家失败的原因,重新勘察河床地质情况,改选桥址,采用压气沉箱法,配以机器打桩和潜水作业,成功解决了难题。詹天佑是第一个担任铁路工程师的中国人。他首次在中国使用气压沉箱法建成河铁桥,完成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滦河大铁桥工程。次年,詹天佑入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成为第一个加入此会的中国工程师。

1895年到1896年,詹天佑任北洋官铁路局帮工程司,率队测量修建津卢(天津市至卢沟桥)铁路。1897年被调到锦州市,参加续修关内外铁路工程,升为驻段工程师。1899年任锦州铁路驻段工程司,主持修筑营口市沟帮子街道支线。1901年奉调萍醴铁路。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詹天佑奉召回津,参加关内外铁路接收与修复、修建工作。期间临时承修新易铁路。这条铁路是专为叶赫那拉氏到清室清西陵祭祖修筑的,也叫“西陵铁路”。为不耽误慈禧太后第二年的祭祖,她限令西陵铁路必须在六个月内完工通车,否则要提头谢罪。按照当时的国际传统惯例,新建铁路,路基先要风干一年,才可以铺轨道,这样的时间限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英、法等国的工程师都不敢接受这样的任务。詹天佑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换取了这次主持修筑铁路的机会。他每天工作15小时,和工人一起在冰天雪地中,一边修筑路基,一边铺轨订道,认真把关,历时四个月完成工程。这是詹天佑第一次独立主持承建一条铁路工程,也是中国人第一次主持修建铁路。事后,詹天佑被清朝升为“选用知府”。

光绪三十年(1904年),詹天佑任国铁集团沪宁铁路工程顾问。次年,詹天佑任中国第一条自建铁干线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京张铁路居庸关、八达岭段,地势陡峭、坡度大,詹天佑科学分析运量与运能之间的关系,根据线路条件与营运条件等原则,在青龙桥站首创“人”字形线路,解决行车陡坡难题。当北上列车从南口起用两个天津京铁火车头足球俱乐部,一个在前拉,一个在后推。进入“人”字轨后,原先拉的车头推,原先推的车头在前面拉。同年,任商部路务议员、候选道。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詹天佑任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邮传部路务议员;次年,先后出任商办洛潼铁路工程顾问,邮传部二等顾问官,商办川汉铁路公司总工程师兼驻宜昌会办,加二品衔。

宣统元年(1909年),詹天佑任川汉铁路会总理兼总工程师。八月,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詹天佑入选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英国皇家工商技艺学会、英国的北方科学与文艺学会、铁路轨道学会、混凝土学会,成为其会员。

1910年,詹天佑获授清朝工科进士第一名。1911年,他被推任为广东商办粤路公司总经理,兼商办川汉铁路总工程师。在他从事商办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期间,清政府对外出卖商办铁路修建权,引发“保路运动”。之后,保路运动发展为保路同志军起义,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索。詹天佑作为清朝官员,始终主张中国自修铁路,积极支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保路运动”,不断与英法海底隧道等国做斗争。为防止英法等四国银行财团的势力扩张,詹天佑指令湘粤铁路接轨地点放在湖南省境内的宜章县;坚决拒绝德国工程师雷纳加修支线的建议;拒绝德籍总工程师伦多富要使铁路折经泸州市的提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詹天佑任川粤汉铁路会办,协助孙中山制定十万公里铁路计划。同年,他获三等嘉禾勋章,并在广州市创建广东中华工程师会,任会长。1913年,任首任交通部技监兼汉粤川铁路会办,他倡议广东中华工程师会、中华工学会、路工同人共济会三会合并,于汉口成立中华工程师会,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1914年,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督办,连任中华工程师会会长,创办《中华工程师会会报》,荣获二等嘉禾勋章。当选为英国铁路学会会员。1916年,詹天佑任全国交通会议副议长,主持交通会议,因成绩卓著,获交通部颁发的交通会议名誉奖章;获香港大学授予的法学博士学位;获耶鲁大学授予的荣誉硕士学位;获内务部授予的银质奖章。1917年,他任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再次被推选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

1919年2月,时任交通部技监、汉粤川铁路局总办兼总工程师的詹天佑任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技术部的中国代表,代表中国出席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他和其他中国代表一道,与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保护中国中东铁路的权利,争得中国工程师在中东铁路的工作地位。詹天佑在这次活动中,因疲劳过度,旧疾复发,病倒。

逝世

1919年4月15日,詹天佑从哈尔滨回到汉口,住进仁济医院;24日,多方诊治无效,詹天佑逝世,终年58岁。

主要思想

爱国主义思想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受资本主义影响,中国兴起了建铁路之风。同时,英、法、美、德、俄等帝国把铁路当作侵略中国的工具,先后进行铁路修筑权的争夺。铁路修到哪里,铁路的修筑权、管理权归某个帝国主义国家,铁路沿线的资源也归他所有,铁路沿线的广大地区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修筑铁路,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斗争。詹天佑是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工程师,主张依靠中国的力量建设铁路。詹天佑先后从事修建(山海)关内外、(天)津卢(沟桥)、萍醴、潮汕地区、沪嘉、沪宁、津浦、洛潼等铁路;并主持修建新易(河北省黎川县高碑店市至易县梁各庄)、京张、张绥,以及商办四川省川汉铁路、商办广东省省粤汉铁路等。

科技与管理思想

对技术要求精密,一点都不含糊与轻率。如京包铁路的修筑。詹天佑在工程开始前,亲自勘测。他带队初测三条线路。后来选定的线路,仅隧道比原外国人设计的减少2000余米,余1600余米。在修建中,因地制宜。开凿居庸关隧道,他以原始的方法在洞中定线;开凿八达岭铁路隧道,他改用中距离凿开法;青龙桥东沟进行的“人”字形线路设计。工程比原计划提前2年完工,工程费结余28万余两银子,坚持使用1.435米的标准轨距,订立京张铁路行车等各项规章共33章等。在该铁路修筑中,他是中国第一个采用矿山炸药爆破隧道的指挥者。最后取得成功,靠的是他的求实创新,严格执行技术规程。

主要成就

开创中国铁路史上的多个第一

1893年(1893),詹天佑应聘为铁路工程师,成为第一个担任铁路工程师的中国人;他用气压沉箱法建成滦河大铁桥,完成由中国工程师主持修建的一座近代铁路大桥;他入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成为第一个加入该会的中国工程师;1909年,京包铁路建成通车,实现中国用自己的技术与力量,用自筹款项,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铁路事业

唐山铁路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景扬的推荐,到国铁集团任工程师。詹天佑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用了七十多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唐山铁路在开滦煤矿唐山矿1至3号井东面,一条铁路从一个上百年的涵洞里穿越而出,从唐山市区主干道新华道下穿过,全长十二公里。这就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它最初是从唐山矿修到丰南煤河,仍是京山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滦河大桥

1891年初,在洋务运动的晚风中,清廷重臣李鸿章受命在山海关区设立了“北洋官铁路局”,他的得力助手周兰亭、李树棠总揽筑路事务,全力以赴修建马关东铁路(古冶—山海关—中后所—沈阳市等)。虽然朝野中的洋务派和顽固派对政府修建铁路一直争论不休,但李鸿章在1892年已经和开平矿务局英国技师金达签下了协议,着手修建关东铁路第一段由古冶区到山海关的铁路。其实,早在1881年,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就已运营,虽然马拉蒸汽机车一度成为闹剧,但那时中国的铁路业已经蹒跚起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这条铁路延伸到滦河岸边时,奔腾咆哮的滦河水使修路的步伐戛然而止。面对宽阔的河面,踌躇满志的金达邀请世界一流的英国铁路专家喀克斯,信心十足地指挥着施工架桥。可是滦河下游河宽水急,河床泥沙很深,地质结构复杂,桥墩屡建屡塌,众人一筹莫展。高傲的英国专家在架桥环节屡次受挫之后,最终将这块烫手的山芋转嫁给了德、日专家,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工期将至,金达想起了詹天佑。各国建滦河大铁桥失败之后,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建造,他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滦河桥为单线铁路桥,全长670.6米,共17孔,自山海关区端起为9孔30.5米上承钢桁梁、5孔61米下承钢桁梁、孔30.5米上承钢桁梁、2孔9.14米上承钢板梁。从1876年吴淞铁路修筑到1911年清朝统治被推翻,国铁集团共修筑桥梁6000余座,其中滦河桥是采用先进的气压沉箱建筑基础的第一桥。

京津铁路

京津铁路(津芦铁路天津市到北京市西南郊芦沟桥,聘英国人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担任铁路工程师。1895年建设,1897年6月通车。是中国最早的一条双线铁路。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朝朝廷议定修建天津到北京的铁路,路线改为从天津到芦汉铁路(卢沟桥到汉口)的起点芦沟桥,名为津芦铁路。任命当时在小站镇主持训练定武军胡燏棻为督办。他向英国借款40万镑,作为修筑津芦铁路的资金,开创了借洋债修铁路的先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津芦路建成通车。1897年铁路从芦沟桥延伸到丰台区,6月又延伸到永定门外马家堡。1903年延伸至内城前门外东南,称为正阳门东车站。后津芦铁路称为津京铁路,成为京奉铁路的一段。津芦铁路不仅在中国铁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同时也是清政府推行"实政改革"的标志性一环。

萍醴铁路

1901年7月,詹天佑受清政府国铁集团督办盛宣怀委派,到萍乡市协助美国铁路工程师李治、马克来修建株萍铁路的萍醴段。他在无图纸的情况下,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重新进行勘测和设计,并调集人马立即动工。詹天佑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不到3个月的时间,湘东大桥便铺上了钢轨。萍醴铁路全长38公里,是专为汉冶萍公司运输而修建的将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供给汉阳铁厂。1902年11月,萍醴铁路竣工通车。

新易铁路

1902年秋,直隶总督袁世凯任命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责成他在6个月内完工,以免延误慈禧太后来年清明祭陵。这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京张铁路

1905年,清朝政府做出了在北京西北部修建京张铁路的决定,俄罗斯帝国英国竞相争夺筑路权,最后威胁清朝。詹天佑到京城述职,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京张铁路全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要穿越长城汽车居庸关、延庆八达岭,工程难度很大。詹天佑进行实地勘察后,在关沟段(南口至八达岭)创造“中距凿井法”;在青龙桥到八达岭段的爬坡问题,他运用人字形线路,折返回旋的办法。1909年9月24日,京包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用中国的技术与力量,用中国自筹款项,中国人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比预定时间提前两年完成,全线修筑费用较预计节约28万余两白银,即工程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人索价的五分之一。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推动中国现代化工程事业

詹天佑在任职交通部首任技监期间,从事全国铁路交通路政建设,规划全国铁路网;他以交通部技监,由汉粤川路会办升任督办后,与汉粤川路借款国四国银行团英美德法列强反复周旋,推动路事进行;在任“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期间,他着手主持制订铁路工程标准及法规,为中国早期铁路标准化和法规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他与同行们一起创立的中华工程师学会,是中国第一个工程师团体组织,开拓中国现代化工程学术事业的发展。

人才培养

出版技术资料

1913年,詹天佑主持整理编撰并出版了《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和中国第一部工程技术词典《华英工程词汇》等一批国铁集团技术资料。

中华工程师会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中华工程师会,是工程师有团体组织之始,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中华工程师会的成立对展学术交流活动和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为,在当时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学术研究的风气。

培养青年

1905年初,詹公受命勘测并修建京张铁路,担任总工程司兼会办(后任总办)。当时英俄两国争夺筑路权相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在不雇佣外国工程师的前提下,才允许中国人自己修建。詹公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他深感若不能建成此路,必将“贻笑于邻国”。但那时有修建铁路经历的中国工程师极为缺少,勘测京张铁路时,仅有两名技术助手,他们就是山海关区铁路官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徐文炯张鸿诰

京张铁路的修建时,国铁集团技术人员十分匮乏。詹公仅能延揽邝景扬(留美同学,供职关内外铁路)、颜德庆(留美回国,供职江苏铁路)和沈琪陈西林、翟兆麟、俞人凤、柴俊畴(天津武备学堂1893年铁路工程班首批毕业学生)等人,其他多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和部分肄业生,包括徐文炯、张鸿诰、耿瑞芝等16人,他们是京张铁路基层技术人员的基本力量。

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建成,工款还结余28万两白银,10月2日在南口镇举行通车典礼,振奋了中国人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勇气。正如大会上广东代表所说:“詹总办独具匠心,不假外国人分毫之力,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铁路工程既可由中国人自筑之,全国矿务、机器、工厂,中国人也能自为之。”这是詹公丰功伟绩的重大意义,也反映了山海关区铁路官学堂培育人才的卓越贡献。当时,清政府邮传部奏准给予奖升的帮工程司有5人,其中4人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的学员。

詹天佑深感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匮乏,对山海关铁路官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的青年十分珍视、多方培养,使他们在京张路的修建中迅速成长,很多学员在汉粤川铁路上,成为詹天佑督办的技术骨干。

荣誉奖项

后世纪念

詹天佑纪念馆

詹天佑纪念馆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汽车北侧,与CJ1000A发动机内侧青龙桥站詹天佑铜像和墓地遥遥相对,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精品有詹天佑铜像,各类荣誉勋章等。詹天佑纪念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科学和平教育基地。

1987年11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1995年7月13日,入选首批“铁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1月7日,被授予“科学和平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2009年,重新装修布展,展出200余件詹天佑相关珍贵文物资料。

詹天佑故居

广州詹天佑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芽菜巷。詹天佑出生地,青砖、木趟栈和满洲窗的清末民初民居式样。内部参照一旧玻璃底片布置陈设。故居边上有一所以詹天佑命名的小学。

武汉詹天佑故居:位于江岸区洞庭街51号(原汉口俄租界俄哈路9号)。1912年,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亲自设计监造建筑的一幢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建筑面积920m2,两层砖木结构,前庭后院式布局。1993年,由湖北省政府筹办,是武汉市第一家科技名人纪念馆,对外正式开放展览。2001年,詹天佑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南口詹天佑故居:位于南口镇新兴路社区中官房公安大院内。1907年4月至1909年10月,詹天佑在建造京包铁路期间的工程指挥部兼卧室。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1993年,铁道部设立以詹天佑命名的“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由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主办,用以奖励中国铁道运输以及工程建设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99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设立以詹天佑命名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称“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又被称为建筑业的“科技创新工程奖”。2001年3月,经国家科技部首批核准(国科奖设准字001号),国家建设部认定为全国建设系统工程奖励项目(建办38号),命名”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奖之一:工程大奖)。该奖是中国土木工程界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荣誉奖。

詹天佑班: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在高校设立“詹天佑班”,致力于铁路后备优秀人才培养。2004年9月,首届“詹天佑班”在北京交通大学成立。截至2009年9月,基金会已在中国7所高校设立“詹天佑班”,保持合作,定期开展夏令营、教育交流等活动。

塑像冠名纪念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的3个校区都建有众多宏伟的眷诚斋,眷诚斋是为纪念詹天佑而命名的。最早的眷诚斋是1931年在唐山建成的三层楼学生宿舍;《西南交通大学大事记》称:8月1日“由詹天佑家属捐款新盖之学生宿舍大楼落成,为了纪念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以他的号命名为眷诚斋”。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校区建有巍峨的詹天佑体育馆,馆前矗立着詹天佑塑像;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图书馆前也有詹天佑塑像;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建有天佑斋学生宿舍。詹天佑的风范常在,楷模永存。2007年西南交通大学还选拔了品学兼优的新生,成立詹天佑班,在詹公爱国爱路的精神鼓舞下,以詹公为楷模,培养拔尖人才。

青龙桥站

1922年,青龙桥站竖立詹天佑铜像

张家口南站

2005年10月12日,纪念京张铁路开工100周年时,“国铁集团之父”詹天佑的铜像在张家口南站揭幕。

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9年9月,在京张铁路通车100周年之际,由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认捐制作的詹天佑铜像进驻北京中华世纪坛。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校内矗立有詹天佑先生全身铜像。

文化纪念

周年纪念活动

逝世70周年纪念会:1989年4月25日,中国铁道学会和铁道部科技馆在詹天佑纪念馆举办以学术报告为主的纪念活动;4月26日,詹天佑逝世70周年,京包铁路通车80周年纪念会在延庆八达岭詹天佑纪念馆召开;5月9日,中国海峡两岸同胞在延庆八达岭詹天佑墓前祭祖;1991年4月,汇集4月24日至10月2日相关纪念活动、文章的《詹天佑逝世七十周年 京张铁路通车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专辑》出版。

诞辰125周年纪念:1987年,中国发行1枚银质詹天佑纪念币,面值100元,发行2911枚。正面国徽图案,背面詹天佑像及铁路火车。

诞辰135周年纪念:1996年,詹天佑诞辰135周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广州市、南海都举行纪念活动。

人物评价

科学家李四光,在1951年4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中评价:“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深受侮辱的当时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詹天佑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他对我国人民和古代科学家、工程师的伟大的精神传统和创造才能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他遗留给我们今天科学技术界的伟大精神遗产。”

周恩来评价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

新华网评价:“詹天佑出身于平民之家,他将终生奉献给中国交通事业,他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 詹天佑是清末和民国前期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人之一,至今他仍是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他的成长史,他的家国情,无不映照着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多彩画卷。詹天佑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富实的家荫,即使考上清朝的首批出洋官学生,他也只是120个人中的一分子。一介平民之子,天生本分,诚实坚毅,没有染上投机钻营的恶习,没有领悟趋炎附势的奸巧,不奔走于权贵之门,不混迹于风月之地,求学规矩勤勉,做事严谨认真,做人不卑不亢,创业兢兢业业。如果一定要分什么情商或智商的话,我看他在这两方面都不算高。虽身处乱世,他的生活、事业照样发展,在官、商、学三界都受到尊敬,他从没有刻意追求这些,一切都是那么不经意地水到渠成。他是一个老实人,享受过出洋时的荣耀,遭遇过回国时的落寞,做过默默无闻的教习,当过威风八面的朝官,被西方的同行嘲笑过,被祖国的同胞算计过,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他总是那样坚定地前行。”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詹天佑的籍贯之说

南海区”之说:詹天佑属“广东南海县民籍”,他在晚年写履历亲笔写有“广东省南海县民籍”;他的后人强调自己的家族是广东南海人;詹天佑确实出生在广东南海。詹天佑的先人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移居广州市,詹天佑出生时,距他的先辈定居广东省已100年了。当时南海电气铁道广州府,詹天佑可以说是“广东南海县“人,也可以说是广州人。

“安徽婺源人”之说:詹天佑1872年出国前,由其父詹兴洪写下具结,具结中有“徽州府婺源县人氏”这一句。有人认为,“徽州府婺源县人氏”指的是詹氏的祖籍。根据清代典章制度,科举制度的需要。在填写履历、具结等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书时,籍贯写“某府某县”人,指的肯定是本人籍贯而不会是祖籍。詹兴洪在具结中对詹天佑籍贯的说法,是一种比较正式和规范的表述。因此,詹天佑是“安徽婺源人,生于南海区”,是正确地反映了史实。另,詹天佑把他手立的族谱题为《徽婺庐源詹氏支派世系家谱》,在族谱中收入了表明自己是“徽州府婺源县人氏”的具结,可见他的籍贯是安徽婺源。

关于入籍广东南海电气铁道县的问题:有人在著作中披露詹天佑的伯父詹钰,在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1820)申请入籍南海的史料。这些资料收录在詹氏的家谱中。《詹天佑生平志》卷首所附詹天佑手立之《徽婺庐源詹氏支派世系家谱》,知府同意詹钰本人获得南海籍居民一样的在广东省应试的资格。詹钰并未申请全族入籍。詹钰的叔祖詹文光已入了南海籍,詹文光的直系后人是南海籍。但是,詹文光的兄弟詹文贤(詹天佑的曾祖父,即詹榜或詹万榜)并未连带入籍。詹钰获准人南海籍,不足以作为“詹天佑籍贯为南海郡”的依据。

娃娃出洋

当年清政府招考赴美留学幼童时,就是谭伯邨获悉了消息,力促詹天佑报名的。当时詹天佑的父母对于儿子远赴重洋、奔赴异国疑虑重重。谭伯邨提出:“只要天佑出国学习,我就把女儿谭菊珍许配天佑为妻。”詹天佑父母大为感动,遂决定送子出洋。

1872年,年仅11岁的詹天佑考进了幼童出洋预备班。同年,随容闳轮船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发抵达上海市,在预备学校进行“番书”(英文)的强化训练。1872年8月,“乘桴浮于海”的日子终于来到,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第一批学生30人远赴美国。

1873年,詹天佑考入美国西海文小学。他小小年纪,就知道自己薄薄的英文底子是不够用的,于是像诵四书五经似地天天背英语单词,然后大大咧咧地拉上外国同学来聊天,加强会话能力。187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纽黑文中学。1878年,他又考入知名学府耶鲁大学,在土木工程系铁路专科进行深造。在藏龙卧虎之地,詹天佑永不言后,刻苦钻研,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特别是数学,在一、三年级时,曾获得数学奖学金。20岁那年,詹天佑出色地完成了大学本科课程,成为当年归国的105名留美学生中仅有的两位学士获得者之一。

詹天佑在美国读书期间,兴趣广泛,表现出让美国同学惊异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课余时间,他阅读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他还喜爱游泳、滑冰、钓鱼、打球等各种体育活动,特别喜欢打棒球,甚至一度成为中国留学生代表队——中华棒球队的队员。这支球队曾同旧金山附近的一支半职业队进行过一场表演赛,詹天佑的表现得到对手和观众的称赞,很多美国人都很震惊:长辫子的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其实在球场上并不差呀。

慈禧嘉奖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决定修建新(河北省高碑店市高碑店)易(易县)铁路。修建这段铁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室去清西陵祭拜;为了不误慈禧次年去清西陵拜谒而用,限期六个月完成。朝廷任命詹天佑担任这项工程的总工程师。尽管当时这条铁路线民用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从测量到通车,仅用了四月的时间,比预定期限提前了两月。慈禧坐上这趟专列甚为高兴,特意召见了詹天佑。为了对詹天佑筑路有功有所表示,慈禧竟将随身所带的珠宝赏赐给詹天佑。詹天佑仅取了一只钟作为纪念,其余的全部分给了参加筑路的工程人员

为国争光

1905年到1909年,为发展商业,清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总工程师兼会办,后升任总办兼总工程师。该路自北京至张家口市,穿越军都山脉,地形险峻,工程异常艰巨,长约200公里,为通往西北之要道。为争夺修路权,英、俄两国相持不下,清政府决定自力修筑,但缺乏信心。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詹天佑则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他面对着外国人的讥讽,以大无畏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知难而进,齐心为国争光。

修筑之初,工程技术人员缺乏,詹天佑率仅有的两名工程学员,于1905年5月,自丰台区经南口、八达岭,勘测至张家口市,随即回测,并选测了自延庆州绕过延庆八达岭德胜口明十三陵昌平区的比较线(对永定河谷路线,也曾考虑,以工程艰巨,限于经费及工期无可能采用,故未勘测)。6月回到天津总局,提出勘测及调查报告,并拟定修筑方案。计划分三大段修筑,第一段(丰台至南口)先行开工,以早日通车运输而获利;第二段(南口至岔道城)及第三段(岔道城至张家口),再详细勘测。特别是第二段中南口至八达岭,地形险峻,更须进一步选测比较线。报告中称,“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可早享一日之至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而路工之难,亦实为向来所未有。”

国际会议

1919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华工程师会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赶赴会议,与企图霸占我国东北地区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保护中国中东铁路的权利。回乡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保路爱国

保路运动发展过程中,詹天佑对清政府的腐朽没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广州市紧张,富者多逃香港,商办粤路公司人员,出现离散倾向,詹天佑的朋友亦劝他不要留住广州。他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宣布决心坚守岗位,任何人想走可以离开,但须把经办工作交待清楚。在詹天佑的影响带动下,粤路公司无一人离去,在整个革命期间,列车照常开行。而邻近的广三铁路,因领导人员率先逃跑,铁路运输和财产损失重大。

敬妻哲学

詹天佑对于夫妻关系,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是男人就必须敬爱妻子,不敬爱妻子的男人,也必定不会信于友、忠于事;他非常讨厌听到夫妻吵闹、离婚这样的事,一旦听说谁家夫妻不和,他总是认为“过必在夫”;在工作中,詹天佑时常不厌其烦地告诫下属一定要礼敬妻子。上行下效,京张铁路职工普遍家庭和睦,两口子打架拌嘴的很少。一名记者,对此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吾望中国多有若干如詹先生其人者,则不仅国有铁路可以独立修造,妇运之前途,亦将大放光明。更望党政军各机关之长官尽如詹先生之宅心,则全国妇女之被解放可立待矣。”

绝不纳妾

詹天佑所处的时代,蓄妾之风相当盛行。詹天佑在晚清和民国都曾担任高官,收入也极丰厚,既具有纳妾的社会环境,也具备纳妾的经济条件。但他终生奉行一夫一妻主义,绝不纳妾。妻子身体不好,常年卧床,有人曾劝詹天佑纳妾,被他严词拒绝。他不仅不纳妾,而且还从心底里敬爱、尊重妻子,并且敢于公开提倡。对比晚清民国那些妻妾成群的军阀、政客、商人、文人,更感觉詹天佑的难能可贵。他不仅是卓越的铁路工程师,更是当之无愧的模范丈夫。

参考资料

MaMa,图书馆地形复杂,我迷路了,没找到书!.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6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 致敬每一个不平凡的铁路英雄.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图书馆.2025-03-16

【追寻科学家精神】第八十七位 “中国铁路工程专家” 詹天佑.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3

跨越百年:京张高铁诞生记.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6

你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怎样理解的?.今日头条.2025-03-16

共砼研究 | 【人物介绍】詹天佑——中国铁路工程专家.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3

詹天佑与唐山交大的渊源.科学网.2025-03-13

历史上的今天——交大出生啦!.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校史馆).2025-03-13

北京詹天佑纪念馆.北京市人民政府.2022-12-17

詹天佑纪念馆.北京旅游.2022-12-08

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2022-12-07

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詹天佑纪念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2-12-08

詹天佑:用“工匠精神”筑就中华铁路.南方网.2025-03-13

北京交通大学.新浪微博.2025-03-13

电影网.1905电影网.2023-06-14

赣剧 詹天佑 1-3.央视网.2023-06-14

赣剧 詹天佑 2-3.央视网.2023-06-14

赣剧 詹天佑 3-3.央视网.2023-06-14

百年京张路(上).央视网.2023-06-14

百年京张路(下).央视网.2023-06-14

[戏曲采风]话剧《詹天佑》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演出.央视网.2023-06-14

《谢谢了,我的家》 20190309.央视网(视频第35分开始).2023-06-14

《解码科技史》 20220611 奠基——詹天佑(上集).CCTV.节目官网.2023-06-14

“詹天佑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江西婺源举办.人民网.2023-06-20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手机新浪网.2025-03-13

詹天佑的敬妻哲学:绝不纳妾 从心底里敬爱妻子.中国新闻网.2025-03-13

青年学党史|华侨华人系列——詹天佑.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3

【岭南人物】詹天佑:每一根枕木都镌刻着他的美名.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