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古竹镇

古竹镇

古竹镇,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辖镇,江东新区代管镇,位于河源市西南部、东江中游东岸,居二市四县八镇交汇处,西与源城区博罗县隔江相望,北连临江镇,南邻惠州芦洲镇、紫金县好义镇,东接紫金县义容镇凤安镇。总人口为67750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和18个村委会,全镇总面积27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河紫高速公路途经该镇,深河铁路完成预可研工作,河惠汕高速公路被纳入惠州市交通建设规划。

永安县置县前夕,属惠州府归善县宽得都。明隆庆三年(1569年)属永安县(今紫金县)。2014年5月20日,河源江东新区挂牌成立,古竹镇纳入其规划范围。2018年6月,古竹镇行政辖区内土地、矿产及房产所有权档案资料移交至江东新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局。

古竹镇是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省定中心镇、省级眼镜生产专业镇、省卫生先进镇、省教育强镇,境内设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源市江东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

历史沿革

隶属沿革

古竹旧称苦竹,因当时东江岸边生长大量苦竹子而得名,后谐音改名古竹。

南梁陈祯明二年(588年),欣乐县改名归善县。古竹为归善县辖地。

紫金县建县前夕,古竹属惠州路归善县宽得都(柏埔河义容镇河流域,含今古竹、临江、义容、柏埔、青溪、黄塘等地)。

隆庆三年(1569年)析归善、长乐区地置永安县。古竹属惠州府永安县。

明清属宽得都是苦竹派社(约)。

民国3年(1914年),广东永安县改名为紫金县。民国18年(1929年)起属第二区古竹乡,民国34年(1945年)设古竹镇,建国初属古柏区、第三区,1952年5月设第八区,1957年12月分属古竹、平渡乡,1958年10月成立古竹公社,1961年4月析置古竹槎岭农场(1963年3月并入古竹公社),1983年撤社设区,1987年4月复设古竹镇,隶属紫金县。1988年设立河源市,属广东河源市紫金县。

2014年5月20日,中共河源江东新区委员会、河源江东新区管委会正式成立,古竹镇纳入规划范围。

2018年6月20日,临江、古竹两镇行政辖区内的土地、矿产及房产所有权等57项业务相应的档案资料移交至江东新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局。

区划详情

1988年,古竹镇辖吉安县(石桐、中心、吉星、建岭4个自然村)、上洞(王楼、桥头、在下、坪山、桥子、石山6个自然村)、下洞(田埔、广昌县、光尾、山下、四楼、田心6个自然村)、平渡(乌泥塘、上坑、竹径、三丫塘、坪桥、小塘6个自然村)、留洞(留洞1个自然村)、雅色(良胜、向阳、月布、红卫、更塘5个自然村)、孔埔(下围、大岭、庙岭、新作塘、上围5个自然村)、岸头(格岭、南门、新联、莲塘4个自然村)、甘洞(大坑、东星、田心、塘排、井下5个自然村)、双坑(双坑、竹儒、鹅塘3个自然村)、榴坑(长安、良径、柚坪、旱塘、红艺、红屋、上屋、下屋、高简、埔坪、五星、下径、东风、东田14个自然村)、潮沙(潮沙、集义、牛石3个自然村)、奎溪(奎溪1个自然村)、黄坳(坑尾、竹元、楼下、半径4个自然村)、榄溪(老屋、上新屋、下新屋、红卫、围内、果园、上洞、沥口8个自然村)、江口(江南、江南2个自然村)、坑尾(官田、金星、共星3个自然村)、蓼坑(蕉坑、水田、东地、下4个自然村)、榕丰(榕丰1个自然村)、水东(东红、东利2个自然村)、槎岭(樟槎、大岭2个自然村)、四维(雷公桥、冷水坑、黄塘、乌石塘、新坑5个自然村)、新围(下屋、上屋、沙坳3个自然村)、上联(联和、源塘、白门楼、上村4个自然村)24个行政村和古竹圩居委会。

2004年,撤销蓼坑尾、榕丰两村并入蓼坑村,撤销甘洞村并入榴坑村,撤销奎溪村并入潮沙村,撤销江口、黄坳两村并入榄溪村;全镇辖古竹居委会和吉安市、蓼坑、四维、戈坪乡、槎岭、平渡、新围、上联、雁头、下洞、上洞、榴坑、双坑、雅色、孔布、榄溪、潮沙、留洞18个行政村,101个自然村,总面积278.1平方千米(含东江林场),总人口53673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古竹镇位于河源市西南部、河源江东新区南部,居东江中游东岸、两市四县八镇交汇处,北回归线从镇域南部榄溪村穿过。镇区位于北纬23°31′,东经114°45′。

地形地貌

古竹全镇属低山、丘陵区,镇域南部榴坑村与凤安镇交界的公王顶为最高峰,海拔517m。山丘基岩以红色砂岩居多,工程地质条件好。本区地烈度度为6度。

水文

古竹镇地处低纬度,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太阳辐射能量丰富,无霜期在300天以上。主导风冬春多为为北风和东北风,夏秋多为南风,其次是东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温度20.5℃,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mm以上。

古竹水系发达,河湖众多。东江义容镇和秋香江等河流,既为本镇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航运、灌溉之便,也带来了涝灾和洪水的威胁。义容河为山区型河流,下游河道弯曲,如遇大暴雨天气,圩镇要受其洪涝灾害。

行政区划

2020年末江东新区官网信息显示,古竹镇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经济

工业

至2014年末,古竹镇有落户企业17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

农业

2020年末江东新区官网显示,古竹镇全镇总面积27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其中水田2.7万亩,旱地8千亩;林地面积19.93万亩,其中生态林面积6万亩,主要分布在蓼坑、上洞、榴坑等14个行政村。

交通

概述

汕湛高速公路途经古竹镇域,并设古竹收费站,已于2015年末建成通车。深河铁路完成预可研工作,河惠汕高速公路被纳入惠州市交通建设规划。《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显示,河源港古竹码头位于东江东岸,用地面积约33.7万平方米,设计年吞吐量500万吨,估算总投资6亿元。

古竹镇临近河紫高速公路及规划建设中的河惠汕高速公路;临近赣深高铁河源东站京九铁路河源站及东江航道河源港

社会

教育

古竹中学是东江中上游创建最早的百年老校,于民国前五年(即公元1907年)迁设于古竹,易名“乐育中学”。《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显示,江东新区古竹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72个班,总投资3亿元。

至2014年末,古竹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中1所,有教职工225人,在校学生2288人;小学规范化学校4所,教学点13个,有教职工248人,在学生4538人。

旅游

景点

越秀山风景区

越王山风景区位于距镇府驻地6公里的留洞村,是呈褐红色的大石山,四面陡峭。占地约两平方公里。越王山属丹霞地貌,由数十个石山组成,险峻而秀美。主峰海拔316米,四面绝壁,谷底及山脚植被茂盛,一片苍翠。从远处看,主峰屹立于群山的簇拥之中,如一位大王在士兵的护卫之下,巡视东江两岸广阔的土地。这是一座具有王者气派的雄伟大山。

相传秦朝时,时任龙川县县令赵佗奉病重的南海郡任嚣之召,顺江南下番禺区。船经古竹,见越王山拔地而起,气势磅礴,素有大志的赵佗心里一动,便上山游览。在一道悬崖峭壁之下,赵佗放眼四野,豪气顿发,他面对石壁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大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立志称王。之后,他受任嚣之托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还吞并了象郡桂林郡,最终被统一天下的刘邦封为南越王。越王山上还有乾坤石、面壁岩、古寨门、打铁场等遗迹。

古竹陈家祠

古竹陈家祠,即古竹陈氏宗祠,建筑面积为1395平方米,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是紫金(古竹)民众抗日自卫大队、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紫金支队、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等三个革命团体活动的大本营,同时也是中共东江特委、后东特委领导东江人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大本营。2001年5月修复,同年11月竣工。

河源石窟景区

河源石窟景区位于古竹镇孔埔村长排山,该景区于2004年5月开发,开发以佛文化为主题的石窟景区,已建成观音、十八罗汉、巨型笑佛、睡佛等石窟景观及附属设施。

道姑岩

道姑岩位于古竹镇孔埔村正南,距镇府驻地4公里,迄今有700多年历史。

万亩荔枝长廊

荔枝长廊位于古竹镇东江中游东岸的临古公路旁边的上联、新围、四维、槎岭、平渡村连片延绵的低矮丘陵上,面积14233亩,基地内环山路道相连,春季花香扑鼻,招蜂引蝶;夏季荔熟蝉鸣,枝头硕果累累,令人赏心悦目。

参考资料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河源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河源市人民政府网.202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