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竹中学
古竹中学是广东省河源江东新区区属公办高中,创建于1907年,是东江中上游创建最早的百年老校。学校前身为“中书馆”,于1907年迁设于古竹镇,易名为“乐育中学”,兼办师范,是东江上游中等教育的开端。1998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教学班40个,学生2198人,教职工161名,其中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76人。全校占地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生活、运动三区分开,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电脑室、语音室、图书阅览室等场馆等设施俱全。图书馆藏书5.5万册。2004年,学校致力于素质教育,深化师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重视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注重师德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的思想,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办学历史
1907年,古竹人为传承乐育精神,在虎头山上开办乐育中学。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组织“抗先队”,上街下乡宣传抗日。
革命战争时期,地下党员陈明(陈鲁)、曾琛先后来校任教,开展地下活动。
1948年冬,梁羽生带领进步学生陈爱亿、张福裕、赖治挺等离校参加游击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上级委派教育行家,主政教学。
1962年,古竹中学培养出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共80多人。
上世纪80年代,升中考试曾经有一届就考取了10多个师范生,还有学生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重点大学。
1998年,古竹中学软、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被评为“河源市一级中学”。
2010年,古竹中学被评为“河源市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2013年,古竹中学顺利通过省教育创强验收,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
2015年,江东新区接管教育,古竹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19年高考,古竹中学本科上线人数翻番,上本科线26人,重本3人,专科上线率达96%,超出省平均线。
2019年11月,江东新区古竹中学举行教学楼、综合楼奠基动工仪式。校友叶淑芳女士捐助500万元建设综合楼,校友叶晓帆、叶晓彬捐助500万元建设教学楼,曾继华捐助150万元。
2020年9月,由校友捐助的叶兆棠教学楼落成。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自2015年划入江东新区管理,该校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截至2019年9月,该校有教学大楼4幢,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同时配有现代化的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电子阅览室等。
师资力量
2019年9月河源日报数字报信息显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古竹中学新引进了41位老师,其中有38名本科生、研究生及3位学科带头人。
办学成果
2019年9月河源日报数字报信息显示,古竹中学设立的音、体、美特长班,每年都有近10人入围重本、普本线。据统计,该校多年来有2人考取中国科技大学,2人考取北京师范大学,6人考取中山大学,8人考取华南理工大学,12人考取华南师范大学,14人考取华南农业大学。本科上线人数翻番,上本科线26人,重本3人,专科上线率达96%,超出省平均线;高二学考C级达标率83.96%。
德育工作
该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加强对学生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法制及行为规范等的教育。严抓管理,严肃校纪,推进学校“三风”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古竹中学学生管理规定》等条例,违纪学生大为减少,学校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3%,后进生转化率达82%,违法犯罪率为零。充分发挥工会关心教职工生活,丰富教职工课余生活。
教学工作
落实规范,严抓管理。严格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结合该校实际制订《领导巡堂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等,纠正教师不良风气。鼓励教师业务进修,提高教师素质。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函授、自学等继续教育。狠抓常规,优化课堂教学。一方面抓常规教学,突出课堂教学优化;另一方面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加大中、高考备考力度,确保中、高考成绩全面提高。2004年的中、高考,古竹中学高考上省线人数78人,普通本科7人,重本1人。张立均老师撰写的《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获中国基础教育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二等奖;赖伟峰老师撰写的论文获河源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中学组一等奖,张贵文、江景新、邹丽嫦老师分别荣获紫金县2004年第21届教研年会论文二、三等奖。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5人次。高一级学生杨秀红、高二级学生何柳青分别获得2004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高一级组、高二级组三等奖。
2008年古竹中学校长名录:
校长:温海平
参考资料
2023年河源江东新区招聘古竹中学事业编制教师公告.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2024-03-03
古竹中学百年老校育英才.河源零距离.2024-03-03
古竹中学招生方案.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