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继雯
叶继雯(1755年~1830年),字桐封,号云素,湖北汉阳(今属武汉市)人。叶继雯是清代叶志诜的父亲,明代著名印刷专家、清藏书家、进士、叶开泰药号第五代传人。擅长诗文创作,作品有《读礼杂记》等。叶继雯还与喻文鏊、陈诗被称为“汉上三杰”。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叶继雯拔贡,先后担任通山县、蕲水、江夏区等地的教谕。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叶继雯考中进士,被授予内阁中书一职。嘉庆六年(1801年),叶继雯辅佐太常卿刘凤诰在山东省主持科举考试,又充任玉牒馆纂修。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四年,叶继雯被提拔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后来转任户科给事中,因事降职为员外郎。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叶继雯补任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卒于任。
人物生平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叶继雯拔贡,先后担任通山、蕲水、江夏区等地的教谕。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内阁中书一职。朝廷进奉的文字由他撰写,后又担任军机章京入职军机处。嘉庆六年(1801年),叶继雯辅佐太常卿刘凤诰在山东省主持科举考试,又充任玉牒馆纂修。后因其母亲去世回到汉阳,随后担任户部广东司主事,转任员外郎中。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四年被提拔为山东道监察御史,后来转任户科给事中,因事降职为员外郎。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补任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卒于任。著有作品《欲林馆诗集》5卷,另著有《读礼杂记》《四子义》《朱子外纪》等。
家庭关系
相关作品
人物成就
叶继雯担任蕲水县教谕多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蕲水县的教育事业贡献很大。一是主持完成了县学扩建工程。他在保留中国古代学宫建筑风格的前提下,修缮了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东庑、西庑等学、祭祀场地,完善了教学、生活设施。在他的设计和努力下,涿州学宫以星门、大成殿为中轴线,气势宏伟,古色古香,成为鄂东面积最大、建筑最好的儒学。二是曾将在黄冈市工作过的文学家、诗人杜牧和苏轼文章、诗歌集为一册,供县学诸生研读。他提倡:“学者须深悟之,悟而不得,行以循其规。”为了讲好苏东坡在蕲水所写的《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字一声春晓。”他亲自到绿杨桥体验生活。先找一酒馆把自己喝醉,然后躺在绿杨桥上,体验清晨醉后醒来大杜鹃声声报晓的心情和意境。
相关事件
叶继雯博学嗜古,收藏有数万卷古籍。据孙星衍《古文考序》记载,章孝廉名宗源,喜好辑佚书,想依照《隋书·经籍志》的目录进行考证,所辑书籍装满十余箱。起初想卖给毕督部,恰逢楚地有战事而作罢。孙星衍当时任山东兖沂曹济道,想购买却未能如愿。章宗源去世后,其遗书被叶继雯所得,其中波及到孙星衍的只有十分之一二。蕲水陈沆曾作《叶云素师移居虎方桥长歌志贺》诗,称“人言先生一无钱,谁知其富兼京都。不见移家先移书,琳琅压倒双轮车。八万卷过秀水朱,甲乙丙丁无差殊,屋三十间堂台橱,人与书各分区区”。由此可见,叶继雯的藏书规模不在秀水朱彝尊之下。
相关评价
叶继雯之诗,才气纵横,词华跌宕,其集选、集杜、集苏诸作,尤极才人能事。其抒情赠别之作,也情真意切,不落俗套。(《湖北文学通史 宋元明清卷》 评)
叶继雯文笔流畅,才思敏捷。所作之诗,纵横跌宕,气势磅薄。著有《欲林馆诗集》传世。尤其是在他担任内阁中书期间,被大家称为朝廷的大笔杆子,深得大臣阿桂,大学士王杰、刘墉的赏识和倚重。朝廷进奉公文,大多出自他的手笔。(《黄冈名师录 第1卷》 评)
参考资料
叶继雯 .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