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俊乡

李俊乡

李俊乡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原县南部,东临须弥山与原州区三营镇,南接西吉县沙沟乡,西南毗邻西吉县火石寨乡,西侧为红羊乡,北部与九彩乡相邻。

历史沿革

北宋时,设九羊寨(遗址在李俊乡瓦房村),隶属怀德军。

金时,先后属镇戎州三川县

元时,先后属镇原州、开城县。

明时,设李俊堡,属固原卫。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李俊乡,属固原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李俊乡划归海原县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立李俊区,辖李俊、瓦房、九彩、杨明、木头、蒋(姜)庄、北山羊、石塘、关庄9个乡。

1952年10月,李俊区改为第六区,辖李俊、瓦房、九彩、古城、杨明、陈梁、张泉、马昌8个乡。

1953年4月,改辖李俊、瓦房、九彩、木头、杨明、新庄、谢姜7个乡。

1956年8月,改辖李俊、九彩、杨明3个乡。

1958年1月,改辖李俊、九彩、杨明、红羊、石塘、关庄6个乡;同年10月,撤销区、乡建制,设李俊公社。

1959年5月,九彩公社整建制并人。

1962年12月,复设李俊区,辖李俊、杨明、北山羊、关庄4个公社。

1969年6月,撤销李俊区,李俊乡改为直属公社。

1981年5月,原九彩公社析出重设。

1984年1月,李俊公社改为李俊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李俊乡地处海原县南部,东以须弥山原州区三营镇为界,南与西吉县沙沟乡为邻,西南接西吉县火石寨乡,西靠红羊乡,北毗九彩乡,行政区域面积212.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乡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黄土丘陵区,东部和西部为土石山区,中部有杨明河谷地,平均海拔1770米。

气候

李俊乡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3℃,无霜期年均128—132天,年均降水量350—400毫米。

水文

李俊乡境内河道属清水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支流一级河海子河(古称酸枣沟)、金佛沟、臭水沟,二级河杨明河和三级河中河(古称须弥水或须灭都河)。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中有石膏,耕地面积为36560亩,森林面积3万多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李俊乡辖李俊、红星、联合、蔡祥、团结、永丰县、蒿滩、李洼、上窑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李俊乡辖6个行政村:团结村、李俊村、蔡祥村、红星村、联合村、蒿滩村, 乡人民政府驻李俊村。

人口

2011年末,李俊乡总人口13631人。总人口中,男性7020人,占51.5%;女性6611人,占48.5%;14岁以下5452人,占40%;15—64岁6609人,占48.5%;65岁以上1570人,占11.5%。总人口中,回族11281人,占82.7%。2011年,人口出生率17.54%,人口死亡率3.32%,人口自然增长率14.1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6人。

2017年末,李俊乡常住人口为6415人。

截至2020年末,李俊乡户籍人口为963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李俊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490元,比上年增长17.5%。

2020年,李俊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9个。

农业

李俊乡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糜子、谷子、养麦、马铃薯等。2011年,种植马铃薯1.2万亩,小麦0.4万亩,养麦、糜子等小杂粮0.4万亩,向日葵属等经济作物0.3万亩,种植业产值3012万元。

工业

2011年末,李俊乡有机砖厂2座,年产值430多万元。石膏厂1座,年产值2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李俊乡有完小10所,教学点5个,中学1所,在校生1644人,教职工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7.1%。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李俊乡有文化站1个;村级图书室9个,每个藏书1500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李俊乡有卫生院1所,各村均建有村级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李俊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80户,人数1340人,五保对象68户93人,优抚对象2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5%。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李俊乡有邮政营业网点1个;电信服务网点4个,移动通信营业网点5个,联通营业网点3个。

交通

李俊乡已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潘(河)西(吉)公路、中静公路贯穿乡境,实现自然村村通路。

历史文化

李俊乡的地名来源于明代起义首领李俊。历史上,北宋时期设有九羊寨,金时属镇戎州三川县,元时属镇原州、开城县,明时设李俊堡,属固原卫。民国时期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变更,直至1984年1月李俊公社改为李俊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