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
原州区是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下辖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东麓,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原州区地处西安市、兰州市、银川市三省会城市三角中心地带,位于北纬35°34'~36°38',东经105°28'~106°30',总面积2739平方千米(2023年数据)。原州区自古战略地位重要,古丝绸之路横跨境内,有“西塞之口”“渭河平原屏障”之称,是国家179个公路交通枢纽之一。
原州区是在2002年7月撤销固原市县后设立的,截至2023年,原州区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150个行政村4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47.1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35万人,占43.18%;回族人口21.07万人,占44.7%)。
原州区地处“高原绿岛”六盘山脚下,境内海拔1450~2500米,年均降雨量300~550毫米,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冷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是中国少有的天然避暑胜地。
历史沿革
战国,为秦北地郡乌氏县(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建置最早的县)、朝那县辖地。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辖21县,郡治高平市。
十六国,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在高平县自立为大夏天王。
南北朝,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今固原市置高平镇,北周时改高平镇为原州,领高平、长城二郡。
隋朝,为平凉郡治。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天宝(724年)为平凉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原州治。
宋朝,以故原州城置镇戎军,属陕西路。
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镇戎州与原州合并改置镇原州,后又改置开城府、开城路。
明朝,正统十年(1445年)置固原巡检司,以“故原州”之名,“讳故而改固”得名。成化五年(1469年)为固原卫治;弘治十五年(1502年)为固原州治,又为固原镇治。
清代,置甘肃省,固原州划属甘肃省。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固原州为直隶州,领海原县(今海原)、平远(今同心)二县及硝河州判、打拉县丞。
中华民国初年(1912年),废州改县,固原县行政区划沿用了清时的里堡制,废除了军屯牧地的监屯。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固原县解放。
1958年10月,撤销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其辖地划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在此设立固原市专区,后又改称固原地区,固原县属其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故原城内。
2001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
2002年7月,撤销固原县,设置原州区。
2020年3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消息表示,批准原州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1年8月27日,原州区入选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西部,位于六盘山北麓,在东经105°28′—106°30′,北纬35°34′—36°38′之间。西北与海原县、西吉县相邻,东南和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及甘肃省的环县相接,辖1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53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739.01平方千米。
地质
原州区内地跨中朝准地台和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在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脉运动,六盘山褶皱拔地而起,形成境内地体框架。地跨地台和地槽两个构造单元,经晋宁区期、加里东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结束了本区地槽历史。特别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新的构造强烈。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
早在古生代以前,本地是一个浅海湖泊。后经加里东期运动,纵贯南北的古陆梁褶皱断裂隆起,形成早期地貌轮廓。自中生代以来,经过多次隆起、沉陷、剥蚀和沉积,尤其是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六盘山褶皱隆起成山,奠定了现代地貌基础。第四纪以来,在其上覆盖了不同时期的黄土物质,经过长期自然侵蚀,形成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
地势地貌
原州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西部,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为六盘山山地,东北为黄土丘陵,中部为清水河河谷冲积平原。
六盘山地分布于境内西南部,占原州区总面积的33.2%。由大关山、小关山组成。两山平行排列,呈南北向。山基由砂岩、页岩、砾岩及石灰岩构成。山体两侧有第三纪红土分布,山麓和山前丘陵有黄土堆积。
黄土丘陵广布原州区东北,占全区总面积的46.3%。除个别地方有基岩出露外,其余均系第四纪松散的黄土覆盖。因流水侵蚀,沟壑纵横,梁相间,地形支离破碎。
清水河县河谷冲积平原位于县境中北部,占全区总面积的20.5%。为一断陷谷地,镶嵌于六盘山与古陆梁之间。全长35千米,宽15—20千米。以古生代结晶大理石为基底,其上沉积巨厚的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物质。地貌由黄土台原、山前洪积扇和冲积平原组成。
境内主要山峰有:六盘山、香炉山、马东山、禅塔山、须弥山、黄峁山、东岳山、程儿山、云雾山、炭山等。
气候
原州区气候属内陆暖温带半干旱区。由于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压空西北风的环流影响,受青藏高原大气团的控制,境内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度较高,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气候分明。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差异性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20—14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300-550毫米之间,自南向北递减,降水量大多集中在7—9月,平均蒸发量1200—1800毫米,一年四季晴天多,阴天少,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2250—2700小时,昼夜温差大,在10—20℃之间。
水文
原州区地表水分三系:清水河系、泾河系、渭河系。其中,清水河系包括清水河、冬至河、中河;泾水系包括颉河、茹河;渭河系包括张易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平原及南部山区,东北丘陵地下水贫乏,埋藏深。水质南部好,北部差。
土壤
原州区在土壤的水平分布上处于黑垆土地带内,并且是黑垆土向灰钙土过渡的边缘地区。垂直分布上从上至下由山地草甸土和山地灰褐土组成。23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以下为山地灰褐土。由于受地形、水文等的影响,还表现出地域性分布的特征,在大清河河谷平原低湿地段为草甸黑垆土,平坦阶地为淡黑垆土,冲击扇缘部分为淡黑黄土,上部和丘陵则为湘黄土;广大的丘陵地区由于强烈的水土流失,为黄壤土占据。川、台、及盆淌地主要分布为黑垆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原州区是南部山区地表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0456亿立方米,扣除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不行应用的水资源量,清水河、葫芦河、泾河流域可应用量分别为0.5948亿立方米、0.1377亿立方米、0.1186亿立方米,原州区本地可应用水资源总量为0.8511亿立方米(此中渭河流域水资源量为0.2563亿立方米,占本地水资源总量的30%),加上可应用的黄河水资源量0.8210亿立方米,原州区可应用水资源总量为1.6721亿立方米。
区内径流深变化幅度较大,在16—50毫米之间,平均28.6毫米,清水河水库地表水资源总量为0.5823亿立方米,扣除矿化度大于2克/升及严重超标的地表水、泥砂0.087亿立方米后,可利用量为0.49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0.4244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植被类型
植被在水平带上属于温带草原带,具有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特点。六盘山主脉一带为森林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向北逐渐变化为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和干旱草原。由于长期破坏,森林严重退化,草原成为区内植被主体,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区,且退化严重。区内森林主要是人工林,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70%。主要树草种为山杨、桦树、蒙古栎、落叶松、油松、山杏、柠条锦鸡儿、扁核木、沙棘、山桃、荀子、虎榛子、芦根、中尾蒿、铁杆蒿、薹草属、针茅、早熟禾等。
动物资源
境内有脊椎动物25目62科213种,昆虫17目123科9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猞猁、林麝、雀鹰、白尾鹞、大鵟、草原雕、燕隼、红脚隼、红隼、红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
六盘山外围区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共有陆栖脊椎动物207种,2个亚种,隶属于24目60科,其中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纪录36种,占总数的17.39%;两栖动物5种,隶属于1目3科;爬行纲4种,隶属于2目4科;鸟类158种,隶属于15目36科;哺乳类39种,隶属于6目17科。
土地资源
原州区“十二五”末土地总面积410.85万亩,其中耕地146.9万亩(其中水浇地19.77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9亩),林地面积177.83万亩,牧草地面积38万亩;建设用地31.37万亩(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8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25万亩,水利设施用地3.25万亩);其他土地16.75万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在6度以上的坡耕地为90.7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21.6万亩,16—25度坡耕地33.6万亩,6—15度坡耕地43.4万亩),耕地荒漠化面积2.4万亩。
至2014年底,原州区林地总面积177.83万亩,其中有林地10.76万亩,灌木林地47.19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1.82万亩,宜林地65.85万亩,其他林地2.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4.02%,活立木蓄积量为17.39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原州区境内有多种矿藏,可分为燃料矿、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工原料矿四大类15种,多数尚未加以开发利用。
原州区主要有煤矿、石灰岩、石英砂、石膏、芒硝等矿产储量丰富,其中品位高、质地好的玻璃原料——石英砂储量达1.3亿吨,经地质勘查,境内还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截至2017年,原州区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南关街道政府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原州区常住总户数为13.49万户,常住总人口42.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3万人,乡村人口21.09万人,城镇化率为50.5%,同比提高2.2%,人口出生率15.9‰,同比下降0.8‰;死亡率4.4‰,同比下降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同比下降0.5‰;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3.3%。据公安户籍年报统计,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为15.61万户,户籍总人口为46.48万人,比2016年增加0.47万人。其中:男性23.52万人,女性22.9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6%和49.4%;乡村人口29.0万人,占总人口的62.4%;城镇人口17.48万人,占总人口的37.6%;回族人口22.62万人,占总人口的48.7%。
2019年末全区常住总户数为13.41万户,常住总人口43.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04万人,乡村人口20.27万人,城镇化率为53.2%,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5.8%o,同比回落0.3个千分点;死亡率6.1%o,同比提高1.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o,同比回落1.9个千分点。据公安户籍年报统计,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为15.48万户,户籍总人口为46.45万人,比上年减少0.38万人。其中:男性23.49万人,女性22.9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6%和49.4%;乡村人口26.93万人,城镇人口19.5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8.0%和42.0%。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原州区常住人口为471329人。
民族
区内主要少数民族为回族,人口22.47万人,占总人口的48.9%。
2021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原州区常住人口数为471329。
经济
综述
2017年,原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66亿元,首次突破1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04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36亿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26亿元,同比增长8.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0%、31.5%和61.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2.5和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8:27.5:59.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768元,增长12.5%。
2017年,原州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8.3元,同比增长8.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45.79元,同比增长6.5%,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比2016年下降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60.73元,同比增长11.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087.58元,同比增长14.1%,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6%;人均牧业收入1644.9元,同比增长8.1%,占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33.36元,同比增长11.7%,农村常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7%,比2016年下降8.6%。
2017年,原州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9%;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7.6%;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6.3%;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0%。
2017年,原州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68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项目完成投资95.59亿元,同比下降6.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7%;房地产完成投资76.09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3%;工业完成投资18.59亿元,同比下降46.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8%。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82亿元,同比下降1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59亿元,同比下降46.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7.27亿元,同比增长22.0%,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较2016年同期加快7%。三次产业投资比为3.4:10.8:85.8。
2017年,原州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2亿元,同口径增长18.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2亿元,同口径增长18.5%。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1.22亿元,同比下降4.7%。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38.95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37亿元,同比增长9.6%。全年用于民生的支出35.42亿元,同比增长10.3%。在民生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1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下降18.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长23.3%,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2.8%,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同比增长73.3%,科学技术支出同比下降19.3%。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13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85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27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69亿元,同比增长7.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660元,同比增长4.1%。
2021年,原州区1-12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71亿元,增速6.7%。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5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6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30.48亿元,下降6.1%;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6亿元,增长5.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7.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8.2%。
第一产业
2017年,原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3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11.80亿元,同比增长2.8%;林业增加值0.17亿元,同比增长7.1%;牧业增加值3.05亿元,同比增长7.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6.4%。
2017年,原州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70.56万亩,同比下降2.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9.33万亩,比上年增加1.05万亩,增长1.3%。油料种植面积9.74万亩,同比下降17.9%;蔬菜种植面积23.83万亩,同比下降12.8%;瓜果种植面积0.79万亩,同比下降4.4%。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夏粮面积为16.88万亩,同比增长9.9%;秋粮面积为62.45万亩,同比下降0.7%。其中:玉蜀黍属28.12万亩,同比增长8.7%;马铃薯30.80万亩,同比下降10.5%。
2017年,原州区粮食总产量16.00万吨,同比下降3.8%。其中:夏粮产量1.77万吨,同比下降5.5%;秋粮产量14.23万吨,同比下降3.6%。在秋粮作物中,玉米产量9.73万吨,同比增长2.9%;马铃薯产量4.31万吨,同比下降16.5%。
2017年,原州区蔬菜产量95.00万吨,同比下降7.1%;瓜果产量1.65万吨,同比下降4.6%;油料产量0.96万吨,同比下降39.7%。
2017年,原州区生猪出栏4.26万头,同比下降3.0%,存栏3.08万头,同比下降0.6%;羊只出栏35.82万只,同比下降2.0%,存栏29.07万只,同比下降9.3%;肉牛出栏6.05万头,同比增长4.9%,存栏9.42万头,同比增长3.4%;家禽出栏88.86万只,同比增长19.0%,存栏59.93万只,同比下降0.1%。年末牛奶产量1338吨,同比下降27.4%;禽蛋产量7572吨,同比增长7.1%;实现肉类总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3.1%。
2017年,原州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1.53万千瓦,比2016年增长3.3%。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22.19万千瓦,增长2.8%;汽油发动机动力0.38万千瓦,增长26.6%;电动机动力8.97万千瓦,增长3.8%。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38万台,增长3.5%;拖拉机配套农具2.73万台,增长0.6%。农业机械机耕面积124.99万亩,增长4.2%;机播面积114.00万亩,增长1.3%;机电灌溉面积22.50万亩,增长7.1%;机械植保面积20.55万亩,增长5.4%;机械收获面积81.00万亩,增长8.0%。
2022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6.02万亩,比上年增加1.67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8.34万亩,减少3.86万亩;玉米播种面积44.0万亩,增加0.59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15.0万亩,增加1.5万亩;油料播种面积4.5万亩,增加0.0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0.8万亩,减少 0.13万亩;瓜果播种面积0.62万亩,增加0.05万亩;园林水果面积 3.71万亩,增加0.03万亩。 粮食总产量21.23万吨,比上年增产2.07万吨,增长10.8%。其中,夏粮产量1.68万吨,下降29.6%;秋粮产量19.56万吨,增长16.5%。全年全区小麦产量1.44万吨,下降35.5%;玉米产量14.56万吨,增长11.8%;马铃薯产量4.35万吨,增长25.9%。蔬菜产量91.0万吨,比上年增长1.7%,油料产量0.52万吨,增长34.6%。年末全区牛存栏15.22万头,同比增长5.6%,出栏6.88万头,同比增长15.7%;生猪存栏4.82万头,同比下降28.6%,出栏8.87万头,同比下降12.8%;羊存栏31.49万只,同比增长12.2%,出栏25.79万只,同比增长22.4%;家禽存栏215.61万只,同比增长34.7%,出栏138.05万只,同比增长61.5%;禽蛋产量2.78万吨,同比增长79.4%;肉类总产量2.55万吨,同比增长8.0%。
第二产业
2017年,原州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85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60亿元,同比增长16.5%。从行业分类看,在重点监测的12个行业中,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947.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长10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39.2%;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38.1%;非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22.8%;纺织业同比增长13.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0.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4%。4个行业增加值呈现负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下降86.5%;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下降13.7%;医药制造业同比下降13.4%;金属制品业同比下降11.2%。
从产品产量看:火力发电量为3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光伏发电量0.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水泥24.52万吨,同比增长2.6%;浮小麦0.51万吨,同比增长0.1%;精制植物油0.09万吨,增速与同期持平;商品混凝土29.1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0.3%;自来水87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1%;钢化玻璃6.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3%;原盐83.94万吨,同比增长15.9%;金属门窗0.21万吨,同比增长0.1%;碳化钙4.23万吨,同比增长5.2倍;毛纱0.004万吨,同比增长15.6%;聚氯乙烯没药树5.03万吨,同比增长100.0%;氢氧化钠3.94万吨,同比增长100.0%。
2017年,原州区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不含电力公司),亏损企业3家,亏损面为13.0%,亏损额522万元,同比减少40.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5亿元,同比增长51.0%;工业产销率95.5%,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36亿元,同比增长91.2%。
2017年,原州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93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4家,实现利润0.28亿元,同比下降65.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1.2万元/人。
2017年,原州区房屋施工面积365.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6%,其中:住宅211.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5%。房屋竣工面积55.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2%,其中:住宅36.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7.1%。
2022年,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7.98亿元,同比下降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4%。分轻重工业 12:18 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6%
第三产业
2017年,原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同比提高1.9%。从销售区域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6亿元,同比增长10.6%,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同比增长8.3%。从行业分类看: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0亿元,同比增长9.1%;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8亿元,同比增12.6%。从销售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8亿元,同比增长16.0%;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0亿元,同比增长8.3%。
2017年,原州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73亿元,同比增长3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7亿元,与上年持平;电信业务总量7.36亿元,同比增长33.1%。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8万件,包裹业务1.2万件,快递业务量24.2万件。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110.7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06.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52万户。
2017年,原州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2亿元。
2017年,原州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4.20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住户存款123.68亿元,同比增长23.2%,非金融企业存款70.94亿元,同比增长26.9%。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9.99亿元,同比增长44.3%,其中:住户贷款88.97亿元,同比增长22.7%。
2017年,原州区各类保险保费收入6.88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4.2亿元,人寿险收入2.68亿元;保险赔付支出2.9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24亿元,人寿险赔付支出0.68亿元;保险赔付率为42.3%,其中:财产险赔付率53.3%,人寿险赔付率25.2%。
2017年,原州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3.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6%。商品房销售额23.1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住宅销售额14.8亿元,同比下降18.9%。于“好”“较好”的区域占总城区人口的93.9%。
2022年,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6.13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住宅投资13.91亿元,增长6.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96亿元,下降43.2%。
2022年,原州区各类保险保费收入7.42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55亿元;保险赔付支出3.9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37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1.56亿元。保险赔付率为52.93%,其中:财产险赔付率61.08%,人身险赔付率44.03%。
文化
剪纸
固原回汉族人民非常喜爱、且沿袭了很久的民间手工艺品,多为妇女剪制。剪纸多在冬季农闲时进行,到了春节贴窗花、做花灯时达到高潮。
方棋
西海固叫“下方”。劳作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叉开手指,横竖四次各七道,便可划出“方棋”盘来,一方用小石头,土块,另一方则用小树枝作棋子。
特产名吃
馓子,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食品。以糯米粉或是面粉搓成细绳,弯曲如环,入油锅炸成金黄色,香酥无比,为南北之通食。《名义考》云:“绳而食之,曰环饼,又曰咸馓子,即今馓子。”俗语有"点心香。
炒糊饽,是一道西北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宁夏银川、吴忠市等地。特点是制作方便,配菜丰富,香、辣,嚼起来很有口感。“糊饽”是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而所谓炒糊饽,其实通俗地说,就是将这种烙饼切成条状,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
搅团
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陕甘宁尤好吃。搅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浆水搅团,一种是漂鱼儿。主要包括玉米搅团和洋芋糍粑。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当地回汉群众最喜爱的传统吃法。
选用不足一岁,没有吃过青草的壮羊羔,按部位卸成八件:四条腿四件、身体四件,共八件。洗净后放入白水锅中,文火煮一两小时。肉熟后,每人拿一件,抹上食盐后就可食用。羊羔肉味鲜而嫩,没有膻味,是待客的上等佳肴。
也可选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羯羊,剁为大块,先用冷水浸泡,洗净血水后下入锅中,放少量绥阳空心面、花椒、姜等极少几种调料,以除膻味而保鲜嫩。食用时,根据喜好配以不同的凉菜调味汁,手抓蘸食。
交通
原州区位于西安市、兰州市、银川市三省会城市的三角中心,101省道、312国道交汇于此,福州-银川高速公路、宝中电气化铁路纵贯南北,固原支线机场已通航。
2017年,原州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462.33千米。其中:国道246.29千米,省道203.15千米,县道9.82千米,乡道337.46千米,村道1637.68千米,专用道路27.93千米。高速公路64.72千米。
社会
教育
2017年,原州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82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高中2所,初级中学11所(含民办2所),九年一贯制2所,小学158所,幼儿园104所(含民办67所),特殊教育1所,职业教育1所,教学点10个。高中教学班210个,初中教学班444个,小学教学班1264个,幼儿园教学班619个(含附设幼儿班58个),特殊教育教学班14个。有教职工5624人,其中专任教师5052人。在校学生106561人,其中:幼儿园在园儿童20034人,小学在校学生47180人,初中在校学生23547人,高中在校学生12063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79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558人。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辍学率0%,小学六年巩固率99.46%。适龄少年入学率99.8%,初中学生毕业率100%,辍学率1.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3%,初中三年巩固率96.23%。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94.3%。
科技
2017年,原州区争取国家、自治区、固原市市科技项目37项,本级安排15项。其中:国家1项,自治区31项,固原市5项,本级15项。
文化事业
2017年,原州区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文艺演出90多场(次),各种广场文化演出40场;组织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原州区第四届群众广场舞大赛,创排精品节目《固原致富曲》参加了固原市2017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指导乡镇、社区自乐班、演出团体演出2000多场次;文化馆免费接待舞蹈、戏曲、书法绘画和摄影文艺爱好者4000多人次;图书馆共接待读者4.2万多人次,借阅各种图书资料7.8万余册(次),开展送图书下乡7次,送精品图书2750册;组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456场(次),开展送数字电影进社区放映280场次。
医疗卫生
2022年末,原州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2个(含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4617人,其中执业医师1553人,执业助理医师304人,注册护士2062人,技师262人,药师157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79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338张,其中医院3179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9张。
体育
2017年,原州区组织体育竞技比赛活动60多场次,其中:全区性职工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乡镇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7次。组队参加自治区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游泳青少年锦标赛,取得个人6金2银5铜和单项团体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第八名各一个的好成绩。
社会保障
2017年,原州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36996人(其中特困人员参保12685人、建档立卡户参保5298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52848人(其中特困人员66607人、建档立卡户74371人)。全年累计保障城乡低保26042户57921人,其中城市低保6517户14402人,农村低保19525户43519人。
劳务就业
2017年,原州区新增城镇就业4502人,比2016年增加1148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96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4%,较2016年提高0.03%。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9万人,实现工资收入15.34亿元,同比提高5.9%。全年培养小老板345个,培育小企业152家,创造新岗位1669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2039人,开展创业培训270人。
环境保护
2017年,原州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65天,二级及以上天数331天,占总有效监测天数的90.7%。其中:一级天数41天,二级天数290天。环境噪声处于“好”、“较好”的区域占总城区人口的93.9%。
旅游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南麓一百多米处,总称“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
须弥山石窟为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固原西北55千米寺口子河(古称石门水)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属六盘山脉,山基以紫色砂岩,砂烁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03米,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中流水,风景秀丽。是宁夏著名景区之一。四大石窟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重妆,成为原州(今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原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地处固原市新兴庆区中间地带,紧邻固原市行政中心。西至古雁街,南至萧关路,北至古雁岭北路,东至规划路,以古雁岭山脉为界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以景观绿化、登山步道、景观灌溉、游园广场硬化等工程为主,还在古雁岭中部建设了古雁塔。
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固原市第一个获得国家试点的湿地公园,北达沈家河水库大坝,西面以清水河水体外延200米范围为界,东接宝中铁路,湿地公园。2011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726公顷,是干旱化区域内典型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和生物资源的“储源地”,是濒危、稀有水禽类的“中转站”,是固原市城北重要的灌溉及防洪区。
沈家河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上,距离固原市城区约10千米,有效库容2300万立方米。2016年,固原市开始了沈家河水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引进清水河水源、开挖地下水,形成200万亩湿地。
赫光纪念馆,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村委会院内,建于2010年。纪念馆正中是赫光烈士的雕像,背景为中国共产党党旗。纪念馆主要陈设赫光烈士的生平事迹,分追寻真理、发动兵变、创建政权、壮烈殉难四个部分,图文并茂地再现了赫光烈士革命历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为典型草原植被地带,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80年代初期在中国西部建立最早、保护最完整的本氏针茅草原自然保护区,为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地。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固原城东北45千米处,主峰海拔2128米,山基由白云岩、红色砂砾组成,土壤为地灰褐土和淡黑垆土,生长草甸植被。1982年,固原在云雾山建立了面积达4000公顷的草原自然保护区,1995年被列为省(区)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中国黄土高原建立的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植物51科131属182种,动物40科74属80种,益虫14科28种,蜘蛛5科7种。保护区所保护的对象就是这些草原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包括气候、土壤、昆虫等。
固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1998年确定的全国70个重点博物馆之一,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筹建于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馆内收藏文物2万余件,时间跨度自远古至明清,具有显著的完整性,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3件(组),国宝级文物3件。藏品以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时期丝路文物最具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北周鎏金银瓶、凸钉玻璃碗为国之瑰宝,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依据。
代表人物
赫光(1902—1931),原名万锡,甘肃省海原县(今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杨郎乡人。1922年考入洛阳讲武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第24军军长。
陈良璧(1907—1941),甘肃省固原县(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七营乡八营村人,先后参加过保卫上海市、南京、九江、武汉等战役。西安事变后,他投身抗日前线,编入王劲哉任师长的128师。1941年夏,日寇大肆攻击宜昌市,铁蹄从武汉踏向洪湖峰口镇,为国壮烈捐躯。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陈良璧为革命烈士。
孙寿名(1916—1949),甘肃省固原县(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1917年,被选送到胡宗南在天水市办的中央军官学校西北分校学习军事。1937年7月,邓宝珊部组织抗日先遣队,孙寿名被编入国民革命军二十七师任营长,与日寇战于山西中条山。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49年2月在兰州被捕,组织越狱未成,于8月21日被敌人枪杀于大沙坪,时年33岁。
获得荣誉
2011年8月,原州区被中国特色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授予“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
2017年12月26日,原州区获评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9月26日,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原州区“中国诗歌之乡”的称号。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17年9月,原州区荣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2月,被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参考资料
固原市原州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原州区人民政府.2024-08-16
固原市原州区概况.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2024-03-15
宁夏又有4个县区脱贫摘帽 仅剩1县未退出贫困序列.www.bjnews.com.cn.2020-03-04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公布.澎湃新闻.2021-08-29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2021-05-25
全区各市县2021年1-12月主要经济指标排位.灵武市统计局.2022-02-08
(固原市)原州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7-07
固原市原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2023-11-15
固原市原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2024-03-13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网.2020-07-05
水利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的通知.水利部.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