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字屈孑,朔方郡(今陕西省靖边县)人,匈奴左贤王(《晋书》记载为右贤王)去卑的后人,与汉赵光刘恒刘渊同族  。十六国时期夏国开国皇帝。

赫连勃勃的曾祖父乌路孤,祖父刘务桓,父亲刘卫辰,是刘卫辰的第三个儿子。前秦末年,刘卫辰占据朔方之地,被北魏所败后,投奔薛干部(又称叱干部),之后,又投奔后秦,被姚兴任命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镇守朔方。

大夏龙升元年(407年),赫连勃勃叛秦自立,自称天王、大单于,自立国号为夏,建元龙升。此后,赫连勃勃便率兵四处征战,先是攻打了南凉,大破秃发傉檀。随后又攻打了后秦,歼灭王奚,降伏王买德等人。大夏龙升七年(413年),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遗址,并下诏将刘姓改为赫连氏。接着又攻打了东晋,歼灭蒯恩傅弘之等人。西夏凤翔六年(418年),赫连勃勃在长安即位为大夏皇帝,改年号“昌武”。大夏真兴七年(425年),赫连勃勃去世于永安殿,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武烈皇帝,葬于嘉平陵,庙号世祖。其子赫连昌即位,被北魏所擒;之后,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也被北魏所擒,夏国至此灭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夏的开国君主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字屈孑,匈奴左贤王(《晋书》记载为右贤王)去卑之后;据《魏书》记载,匈奴冒顿单于娶了汉高祖刘邦同宗女儿为妻,冒顿单于的后代都改姓为刘。曾祖父叫刘虎,祖父叫刘豹子,父亲为刘卫辰。刘卫辰与北魏的作战中失败被杀,赫连勃勃逃奔于薛干部。拓跋珪得知后,遣使威胁薛干部,要求其首领交出赫连勃勃。部帅太悉伏拒绝交出赫连勃勃。但是,太悉伏也没有留下赫连勃勃,他遣使护送赫连勃勃至长安,把他交给了后秦

姚兴见赫连勃勃相貌奇伟,很是喜欢,于是任命他为奉车都尉,随驾身边,并常参听国事,后又升授他为安远将军,封他为阳川侯。没奕干(《晋书》记载为没奕于)更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于是,姚兴命他随老丈人没奕干镇守高平;随后又升授赫连勃勃为安北将军并晋爵为五原公镇守朔方郡

公开叛秦

当时,后秦与北魏联合,每岁互遣使者问候,魏主释放秦将狄伯支等,秦王也释归魏将贺狄干等;再加上拓跋珪又求娶姚兴之女西平公主为妻;赫连勃勃恼怒于后秦与北魏交好,遂预谋叛秦。河西鲜卑杜仑向后秦贡献良马八千匹,路过赫连勃勃防区大城,赫连勃勃即率兵抢来,供自己将士骑乘;接着,又统率所部三万余人袋击高平川,袭杀了没奕干,并有其众,人数达到数万人。自此,公开叛秦。赫连勃勃自谓乃夏后氏大禹之苗裔,于大夏龙升元年(407年)六月,在朔方之大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黄河之南)即位为大夏天王,又号大单于,建国号“夏”,建年号“龙升”。

四处征伐

赫连勃勃在夏国建立之初,即向外扩张,先击鲜卑薛干等三部(即太悉伏所率之部落),破之,掳其士众一万多人;接着又袭击后秦之边郡,自三城(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以北的地方都被他占为己有;斩后秦守将姚丕、姚石生等,夺其粮草、重。在实力有所增强之后,部下劝他固守城池,但是赫连勃勃还是采取行之有效的兼弱攻昧、打了就走的游击战术。

之后,赫连勃勃向南凉求婚,但是被南凉国主秃发傉檀拒绝。于是赫连勃勃率领骑兵二万人,出讨南凉,由杨非打到支阳,深入其境三百余里,斩杀万余人,掳掠其众二万七千人,牛、马、羊数十万头。赫连勃勃此后数次讨伐后秦,先后在青石原大败秦将张佛生,俘歼五千七百人;在河曲县击败秦将齐难,俘歼七千余人,获戎马兵杖无数;赫连勃勃复追之于木城,生擒齐难,俘其士卒一万三千人,戎马万匹,岭北夷夏之众,降附者数万人;赫连勃勃入据高冈,又出五井,掳掠平凉杂胡七千余户,进屯依力川。在多次战败之后,姚兴亲率大军讨伐赫连勃勃。赫连勃勃乘秦军集结未稳,发起突袭。姚兴惧而坚守,派遣大将姚文宗出战,赫连勃勃假装撤退,设下埋伏,秦将姚文宗、姚榆生等人皆被赫连勃勃所擒。赫连勃勃又袭勒奇堡,守将王奚率领羌、胡三千余户与其对战,王奚十分勇猛强悍,造成了赫连勃勃军的不少伤亡。于是,赫连勃勃改变战略,潜入其后,切断了水源,堡中之人困渴难忍,不得已缚其首领来降。

赫连勃勃又攻秦将金洛生于黄石固(今宁夏原州区东南),讨伐弥姐豪地,都取得大胜。之后又派遣其兄的儿子,左将军罗提,率领步骑一万人,攻克定阳(今浙江省常山县),坑杀秦之士卒四千余人。其后又攻下清水城(今甘肃省天水市)、后秦故都安定(今甘肃省定西市)、东乡(今宣汉县)。

止战蓄力

大夏龙升七年(413年),后秦之镇北参军王买德来降。王买德向赫连勃勃建议,现在应该大力发展国内建设,积蓄力量,以图更大发展。赫连勃勃听从了王买德的建议,停止四处征战,致力于国内建设,大赦境内,以示宽容,改元“凤翔”。赫连勃勃任命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征集了十万民夫,兴建首都。赫连勃勃说:“我要统一天下,君临万邦,所以取名‘统万’。”于是,这座都城被命名为“统万城遗址”。同年,赫连勃勃以自己姓刘,不合礼法为由下诏改姓“赫连”,意为帝王是天的儿子,他的伟大光耀与天相连。

征伐后秦

在休养生息了几年之后,大夏凤翔三年(415年),赫连勃勃又兴兵,讨伐后秦。攻克杏城(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南),生擒守将姚逵及姚大用、姚安、姚利仆等,并坑杀降卒二万人;接着,又与北凉沮渠蒙逊结盟,继续讨伐后秦,攻克上邦,斩杀天水市刺史姚平都,坑杀降卒五千人,掳掠财物,毁城而去。又攻克阴密城(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百里乡),斩杀守将姚良子,坑杀降卒万余人。

大夏凤翔四年(416年)二月,姚兴病死,他的儿子们争夺皇位。赫连勃勃更加紧攻秦。此时,秦之嗣主姚泓之弟、安定太守姚恢,听到父亲噩耗,弃城率众南返,企图夺权,安定城一时空虚,当地豪强胡俨、华韬,率居民五万户,归降于赫连勃勃。八月,东晋太尉兼中外大都督宋武帝,统率晋军伐秦;赫连勃勃也乘机率众南下,进逼雍城遗址(今宝鸡市),守将姚湛,弃城逃往长安,赫连勃勃于是屯兵眉城(今陕西省眉县)。

入主长安

这时,后秦鲁公姚绍,率军来拒赫连勃勃,赫连勃勃不与之争锋,退守杏城。赫连勃勃的真实用意是想乘刘裕灭秦之际,坐收渔人之利,于是退回安定,马利兵,休养士卒,以待时机,夺取长安。刘裕于次年七月攻克长安,姚泓出降,后秦灭亡。不久,刘裕率军南返,赫连勃勃遵照王买德的计策,以太子赫连𪻺为抚军大将军、 都督前锋诸军事,率骑二万,南伐长安。又命其子赫连昌为前将军,屯兵潼关县;以军师王买德为巡抚长史,南断青泥关;赫连勃勃统带大军继后。

赫连率军,先至渭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一路顺风,沿途皆降。刘裕之子刘义真命龙骧将军沈田子率晋军迎战,不敌,而退守刘四堡;刘义真又命司马王镇恶出战,沈田子与王镇恶一向不睦,乘其出城,遂以兵截杀之;刘义真见沈田子滥杀大将,怕遭父亲责备,索性将沈田子斩首,以谢王镇恶之部将。这么一来,晋军内乱,刘义真急召军士入城,闭门自守,不敢出战。

刘义真将军情急报刘裕,刘裕速命其东赴洛阳,以保全性命;而以大将朱龄石为雍州刺史,镇守长安。刘义真撤出长安时,大肆掠夺,守城的晋军士卒与长安百姓奋起反抗,赶走朱龄石,大开城门,迎接赫连勃勃进入长安。

登基称帝

赫连勃勃入主长安之后,群臣劝赫连勃勃称帝,他一再推辞,群臣一再固请,赫连勃勃方才答应。大夏昌武元年(418年),赫连勃勃在长安即位为大夏皇帝,改年号“昌武”。接着,群臣又劝赫连勃勃定都长安,赫连勃勃以若定都长安则统万城遗址会有不守之忧为由还归统万城,同时派太子赫连𪻺坐镇长安,改元“真兴”。并追尊高祖训儿为元皇帝;曾祖父乌路孤为景皇帝;祖父刘豹子为宣皇帝;父亲刘卫辰为桓皇帝,庙号太祖;母亲苻氏为桓文皇后

内乱而亡

大夏真兴六年(424年),赫连勃勃想把太子赫连璝废掉,立其幼子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于是,赫连璝由长安发兵七万,北上讨伐其弟赫连伦,双方战于高平,赫连伦兵败被杀;赫连伦的胞兄、太原公赫连昌,率骑一万,袭击其兄、太子赫连璝,璝败被杀;其众八万五千人,尽归赫连昌所有。赫连昌带兵归统万;于是赫连勃勃册立赫连昌为太子。大夏真兴七年(425年)八月,赫连勃勃去世于永安殿,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武烈皇帝,葬于嘉平陵,庙号世祖。其子赫连昌即位,后为北魏所擒。

为政举措

用人

学者胡玉春认为赫连勃勃的用人政策是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降将王买德的重用。也正是听取了王买德的建议,赫连勃勃才顺利占领长安

军事

在对周边政权的战争中充分展示了赫连勃勃的军事谋略。大夏国从建国之初就四处征伐。先击鲜卑薛干等三部(即太悉伏所率之部落),破之,掳其士众一万多人;接着又袭击后秦之边郡,自三城(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以北的地方都被他占为己有;斩后秦守将姚丕、姚石生等,夺其粮草、辎重。在实力有所增强之后,部下劝他固守城池,但是赫连勃勃还是采取行之有效的兼弱攻昧、打了就走的游击战术。先后多次出兵讨伐前凉和后秦,战果颇丰。为大夏的壮大奠定了土地和物质基础。

民族

赫连勃勃提倡民族同源,定都“统万城遗址”和改姓都说明了这一点。北方民族史专家胡玉春认为:“赫连勃勃匈汉同源的观念至少证明匈汉之间存在着精神纽带 ,反映了赫连勃勃对华夏民族的认同,无论是中原华夏民族还是荒服少数民族都是同源异流,这无疑是赫连勃勃民族思想中积极的一 面 。这种思想已经对历史产生了实际的影响。”

建都

大夏龙升七年(413年),赫连勃勃听从了王买德的建议,停止四处征战,致力于国内建设,并任命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征集了十万民夫,兴建首都。赫连勃勃取“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将这座都城命名为“统万城遗址”。

人物评价

房玄龄在《晋书》中记载:赫连勃勃性情凶暴,不遵守律法,随意杀戮。常常拿着弓箭于城上,看到有嫌弃的人,就随手杀掉。大臣有直视他的,就挖掉眼睛;对他笑的就毁掉嘴巴;上谏的就先割掉舌头,然后斩首。房玄龄评价赫连勃勃:具有过人的雄才伟略,但是凶残的性格没有改变,掩盖过错、拒绝纳谏,残酷迫害大臣,整个国家都不安定,忠臣良将也不敢进言。招致灭亡的灾祸,以致波及到后代,不是因为不幸,都是因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怒杀祖思

大夏凤翔五年(417年),赫连勃勃回到长安征召了隐士京兆人韦祖思。韦祖思到来以后,恭敬程度和内心的恐惧超过了行为上的礼节,赫连勃勃看到韦祖思这个样子吗,当下觉得十分愤怒,说道:“我征召你为国士,你却把我当作不同的种族来看待!你当年都不拜姚兴,为什么单单要来拜我?我现如今还没有死,你就不把我当作帝王,那我死了以后,你们摇弄笔杆子,会将我置于何地呢?”于是,赫连勃勃一气之下就杀了韦祖思。

大夏龙雀

大夏龙雀,是古代名刀。“龙雀”一词专指装具华丽、环内雕饰龙雀的环首刀。这刀长三尺九寸,背上就铭刻了“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迩,如风靡草,威服九区”等篆字。此刀是赫连勃勃命人打造千锤百炼的龙雀大环,名字封为大夏龙雀,其背上刻字为的是可以借由它来广阔心胸,胸怀抱负,也可以借由它从容退敌,它的气势好像风席卷草原,名号威慑了整个中华神州,弭足珍贵。后来宋武帝攻破长安,得到此刀。

勃勃改姓

赫连勃勃原先并不姓“赫连”而是跟随母氏姓“刘”。他在实力大增后对手下说:“朕的祖先,因为语言和中原不同,因此才随了母氏姓刘。可是这儿子随母亲姓,显然是不符合礼制的,所以我必须要改姓。”大夏龙升七年(413年),勃勃下诏改姓“赫连𪻺”,意为帝王是天的儿子,他的伟大光耀与天相连。

参考资料

..202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