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河曲县

河曲县

河曲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忻州市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市西部,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西、北隔黄河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相望;东北与偏关县毗连;东与五寨县县接壤;南与保德、岢岚县二县为邻,素有“鸡鸣三省”之说,全县总面积为132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河曲县下辖6个镇、5个乡 ,县政府驻地河曲县黄河大街1号。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河曲县常住人口为123505人。

河曲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势东高西低,境内丘陵起伏。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水集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河曲县全境均属黄河水系,曾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县境于金贞元元年(1153年)因地处黄河弯曲处而得名置河曲县,后更名隩州,兴定二年(1218年)改隶岚州,1959年河曲、偏关、保德合并为"河曲县"。

河曲是国家西电东送重要的电力生产县、全省重要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县,已初步形成煤炭、电力、化工、建筑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跟进发展的格局。2022年,河曲县全县GDP总量达到207.7亿元,增幅排名忻州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财政总收入均排名全市第一,三产比重为2.8%:73.7%:23.5%。河曲在明清时期就是北方重要的黄河渡口和晋商“驼道”汇合的货运集散地,曾有“水旱码头”之称,境内有神朔铁路、准朔铁路等交通网络,使其成为晋陕蒙金三角区域经济板块的枢纽地带,承接呼、包、鄂、榆等省市的经济发展辐射力。

河曲县是历史上“走西口”的地方,同时也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还是中国北方民俗音乐的发源地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的故里也于此,2021年11月河曲县被授予国家级“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孕育出的河曲民歌、二人台、河灯会在2006年、2008年分别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岱岳庙、海潮庵、北元护城楼等入选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河曲县还是“中国最具温暖风情旅游名县”,境内风景优美,是黄河、长城“双龙相会”之地,有“龙口雷鸣”“弥佛洞天”“两滩瓦砚”“翠峰莽”“文笔流云”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九曲黄河唯一的居人小岛——娘娘滩即位于此。

名称

河曲县,古称隩州,“隩”是指河岸弯曲之意,因被黄河萦围,北、西、南三面临水,地处黄河曲折之处,取“黄河千里一曲”之义而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城西濒黄河,恰当河之弯曲处,因名河曲。

历史沿革

先秦

史前据考古资料,远古时期,河曲即有先民繁衍生息。河会遗址为旧石器时代遗址。石墕遗址(鹿固乡石墕村)属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公元前2300年)遗址。

夏(约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据《夏书禹贡》载,河曲县为冀州之域。商朝(约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是方国“”之领地。西周(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属燕(燕京戎)地。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为楼烦国地。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初属林胡、儋林、檐褴,后属赵,为赴属楼烦地。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实行郡县制,河曲县境北部隶属雁门郡楼烦县,南部属太原郡。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年间,沿袭秦郡县制,并分全国为十三部监察区。河曲县属朔方刺史部西河郡,西河郡辖县三十六。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属并州刺史部西河郡,为宣武县地。

三国(公元220~公元280年)和晋朝(公元265~公元317年)时期,河曲县均为羌胡所据。东晋十六国(公元317~公元420年)先后为人石勒所建后赵鲜卑族慕容皝所建前燕、氐人荷健所建前秦、鲜卑人慕容垂所建后燕、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北魏据占。

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9年)时河曲县先后属北魏、东魏,北魏时河曲县北部为朔州市所辖,南部为汾州山胡所据。

隋唐至宋元

隋(公元581~公元618年)实行郡县制,大业时(公元605~公元618年)全国一百九十郡,河曲县境属马邑郡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实行道、州、县建制。河曲县为河东道朔州所辖。

五代十国十国(公元907~公元960年),河曲县为唐封李克用李克用、李存勖辖地;公元923年为突厥辖地;公元936年河曲县分属两国,西部为后晋岚州界地,东部为辽地;公元947年河曲县西部东部分属后汉岚州和辽地;公元951年河曲县西部为北汉界地,置雄勇、偏头、桔一镇两寨,属岚州,东部为辽地。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设路、府、州、军、监建置。河曲县境分属宋辽两国,西部为宋地。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火山军,号曰“壮城”,同下州。别号荧台,属河东路,领雄勇、偏头、董家、横谷、桔槔、护水六寨。庆历元年(1041年)增置下镇寨,嘉祐六年(1061年)废偏头寨,熙宁元年(1068年)废桔槔寒。治平四年(1067年)置火山县为“倚郭”。

金天会五年(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河曲县境为金所据,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以代州置震武军节度使,领县四为雁门、、五台县繁峙县;支郡二为宁化军、火山军。贞元元年(1153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军为火山州,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名隩州,为下州。兴定二年(1218年)九月改隶岚州;哀宗正大间(1224~1231年隩州及领县河曲为蒙古军占领。金之火山军、火山州、隩州领县一、镇一,县为河曲,镇为镇。

元(1271~1368年)实行省、路(府)、州、县建置。河曲县境仍沿金制置隩州,领县河曲。为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冀宁路辖地。元二年(1265年)州、县省入保陵州为隩州巡检司。孛儿只斤·忽必烈建元后,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复置隩州巡检司为河曲县,仍隶保德州,后复省。

明清

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置河曲县,六年(1373年)省,十四年(1381年)再置,隶太原府。编户七里。

清代沿用明制,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编户五里,旧治在太原府西北四百八十里(今旧县)。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保德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迁治河保营(今县城)。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3年(1914年)置道,属雁门道。16年(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26年(1937年)全省划为7个行政区,河曲属第二行政区。29年(1940年)2月,中国共产党主政河曲河东诸区,属第二游击区行署二专区;30年(1941年)8月,属晋西北行署二专区。32年(1943年)11月,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二专区。34年(1945年)9月,属晋绥边区雁门行署二专区。次年6月雁门行署撤销,直属边区行署。38年(1949年)2月,属陕甘宁边区晋西北行署二专区。6月属五寨中心专署,9月属兴县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曲划归忻县专员公署。1959年1月,河曲、偏关县、保德合并为“河曲县”,县治驻巡镇;7月1日又分三县,恢复原建置。此段属晋北专员公署。1961年,晋北专署撤销,河曲复归忻县专员公署。1967年属忻县专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改为忻州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底,改为忻州市人民政府,河曲仍隶属之至今。

地理

位置境域

河曲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市西部,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北、西、南三面临黄河。经纬度范围是东经111°09'~111°37',北纬38°55'~39°25'之间。西、北隔黄河与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相望;东北与偏关县毗连;东与五寨县接壤;南与保德、岢岚县二县为邻,置陕、晋、蒙三省(自治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说。全县南北最长60.01千米,东西最宽47.17千米,总面积1323平方千米。

气候

河曲县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水集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春季温暖干旱多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夏季炎热,雨水集中,东南风;秋季短促,气候凉爽,降水减少;冬季漫长,寒冷少雪,西北风多。

县域年平均日照时数2855小时,年平均气温在6.6~8.8℃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多见于7月,沿黄河谷区达42.4℃。极端最低气温多见于1~2月,沿黄河谷区为-32.8℃。全县无霜期在110~160天之间,以河谷区和半山丘陵地区最长,高山区最短。

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多雨年降水量达715.3毫米,少雨年仅211.4毫米。降水丰、平、枯年的比例约为2:3:3。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3%,12月至翌年2月仅占2%。全年主导风向冬春为西北风,夏秋为南偏西风,年平均风速1.9米每秒,最大风速28米每秒。

地质

地层

河曲县出露有古生界及新生界地层,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为古生界,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是新生界地层。整体地层稳定,产状平缓。总的变化趋势是东部老西部新,以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广,上古生界碎屑岩分布于黄河左岸,新生界松散地层广泛覆盖于基岩之上。

古生界底层中奥陶系分布于刘家塔、南也、葛真龙、社梁以东的广大地区,根据岩性特征及沉积旋回。其下统冶里组以灰白色厚层白云岩为主夹钙质页岩,底部为竹叶状白云岩;亮甲山组为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底部含燧石结核,夹少量泥质白云岩;下马家沟组下部为灰白色薄层透镜状石英砂岩、白云质页岩及角砾状白云质泥灰岩,中部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上部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白云质泥灰岩互层;上马家沟组岩性特征可分为三段,一段为灰黄色、黄绿色白云质泥灰岩;二段为豹皮大理石与灰岩、白云质灰岩互层,含少量泥质白云岩及泥灰岩;三段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与白云质泥灰岩互层;峰峰组为灰黄色、黄绿色白云质泥灰岩或泥质白云岩夹灰岩、白云质灰岩或豹皮灰岩。石炭系分布于黄河沿岸,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分为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总厚度76~129米。本溪组底部为窝子状山西式铁矿或灰白色铝矾土黄铁矿,上则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铝土页岩夹一层不稳定大理石,含薄层煤;太原市组下部为含砾石砂岩、铝土页岩、炭质页岩,中部为砂质页岩、炭质页岩、油母页岩、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砂岩、页岩、泥质灰岩。二叠系分布于黄河岸边,其山西省组底部为灰白色厚层含砾砂岩,下部为深灰色砂质页岩、黑色页岩夹可采煤一层,上部为灰色厚层细砂岩、灰黑色页岩夹两层可采煤;下石盒子组底部为灰白色、灰黄色厚层含砾砂岩,下部为深灰色、黄绿色页岩夹砂岩和煤线,中部为黄绿色砂质页岩与砂岩互层,上部为具紫红色条带的黄绿色页岩,厚50~122米;上石盒子组岩性特征可分为三段,一段以暗紫色泥岩夹灰绿色砂岩条带为主,二段以紫红色泥质砂岩夹黄绿色中粒砂岩为主,三段为暗紫红色砂质泥岩和灰绿色厚层中粗粒砂岩互层,偶夹炭质页岩;石千峰组底部为黄绿色巨厚层中粗粒砂岩,其上为砖红色泥岩夹紫红色、灰红色中细粒砂岩,含淡水灰岩。

新生界地层中第三系上新统出露地层为保德组和静乐组,分布普遍,多见于沟谷中,成因多属冲洪积,并有湖相堆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极为发育,遍及全县,成因类型主要为风积、冲积、洪积三大类。风积物分布于黄土梁、及山前地带,冲积物沿黄河及其支流呈带状分布,洪积物于黄河左岸及山前各黄土沟谷的沟掌部位出露。岩性主要是松散的砂砾石、砂及砂土、亚砂土、亚黏土。

地质构造

河曲县县境北邻内蒙地轴,东依山西台背斜,处于吕梁隆起北段之西翼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缘的交接部位,总体为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区域总的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向,其中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的构造形迹。

境内构造简单,地层产状一般比较平缓,为近南北或北北东走向,向西或西偏北方向倾斜,倾角一般在3°至10°之间。区内仅有一些宽缓的波状起伏。构成规模不大的褶皱构造。对煤层和煤质及其它矿产影响不大。在县境北部的刘家塔至偏关县之间,由于后期构造隆起。剥蚀严重,使大面积含煤地层缺失,同时在刘家塔一带发育了一些规模较小的正断层。县境西南部的新窑、旧县、刘元头一带,褶皱、断裂比较集中,清水河县地堑破坏了煤层分布的连续性,使局部构造复杂化。

该构造主体为一呈北北西方向展开的向斜构造,此向斜在新密市一带仰起,从新窑经范家梁继续沿北北西向延伸,核部地层为山西组,西翼地层由太原组、本溪组和奥陶系中统组成。另外在向斜南西西翼分别发育轴向平行的规模较小的背斜和向斜。此褶皱带向斜与背斜都比较宽缓,地层裙曲的幅度不大。

清水地堑构造由走向约310°方向,近于平行的两组正断层构成的两断裂带组成。此地堑为清水地堑的东南延伸部分。地堑南西边一组断层,断面大体倾向北东,北东边一组断层断面大体倾向南西,中间出露地层从北西到南东依次为上盒子组一段、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省组;西侧出露地层主要为山西组、太原组和本溪组。断距在黄河沿岸约100米,向东南断距逐渐变小,直至地玺构造消失。

地形地貌

河曲县地势东高西低,境内丘陵起伏。海拔在836~1637米之间,翠峰山海拔1697米,为县境最高点;黄河谷地海拔仅800米左右,为最低点。河曲县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东近芦芽山风景名胜区、管涔山,南接吕梁山北端延伸部,西北以河为界,河西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沙漠。县境由于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河曲地貌构造简单,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其中树儿梁、南墕、寺墕、鹿固、沙坪、旧县、新窑公社以西,为砂页岩构造土石山区,其余部分为高原丘陵区。从地形角度可分为平川区、半山区、高山区三类。

平川区黄河沿岸的淤积谷地,总面积56.68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4.4%。高程在800~900米之间。面临黄河,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地平坦,灌溉方便;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土壤有机含量高。

半山区为砂页岩黄土丘陵,总面积57.3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4.5%。高程在900~1300米之间。地表侵蚀极度强烈,到处是沟壑;基底是石炭系地层,煤炭、硫磺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干燥,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主要土壤类型为耕作栗钙土,有机含量较平川区低。

高山区为石灰岩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300米以上。本区气候凉爽,无霜期短;地面蒸发小;土壤有机含量少。总面积1208.62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91.38%。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曲县全境地表水均属黄河水系,位于黄河中游上首左岸,与内蒙古准格尔旗和府谷县相对。距源头3589千米处进入河曲县坪头村,至窨子村出境,流经河曲县全长71.6千米,至天桥水电站坝前流程76千米。流域总面积1323平方千米,正常年补给干流的径流总量为0.4992亿立方米,侵蚀模数为8000~15000吨每平方千米。

河流

河曲县有过境一级支流县川河、朱家川河等2条河流,境内有长于5公里的一级支流长尾沟、石城沟、万沟、大石沟、邬家沟、洞沟、南石沟、南曲沟、西石沟、砖窑沟、铺沟(大沿河)、刘家沟等12条河流。皆为季节河,径流大部分集中在6~8月,占年径流总量的65%以上,且全为夹带大量泥沙的洪水。

黄河流经九省(自治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千米至渤海,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平均天然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河曲段属黄河大北干流。黄河从河曲坪头村入境到窨子村出境,全长76千米,最宽阔处大约1500米以上,最狭窄处340米。有较大的弯6处,卡口2处,总落差53.1米。黄河河曲段属万家寨峡谷,河岸高度均在70米以上,俗称“龙壕”,峡谷出口为“龙口”,从寺沟河口至龙口长约14千米。黄河在河曲境内有一半流向为从东向西,长度大约为23千米,流到巡镇死河急转南下,到窨子村出境。河曲县城以下9千米的天然峡口石窑钵为黄河上中游的最下封冻点,其上至河源基本冰封,其下到山东省一般不冰冻。

朱家川河为流经河曲县注入黄河的最大支流。北支流发源于朔州市利民堡西南间,流经朔州、神池县,南支发源于芦芽山风景名胜区北麓,南北两支汇流于五寨县三岔,经河曲县至保德县前会村注入黄河。流程全长167.6千米,流域面积2915平方千米,在河曲境内流域面积257平方千米。该河为季节河,其河床宽约50米左右,河道比较顺直,河床由出露石灰岩与沉积砂卵石相间构成。河床稳定,且呈U形,河北岸有宽约百余米的台阶地,形成山间谷地

泉水

天桥泉域位于吕梁山西侧晋陕黄土高原北部,地势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属黄河水系,黄河自内蒙古自治区喇嘛湾(海拔983米)流入泉域区内,自北而南纵贯中西部。天桥泉域于保德县林家峪流出区外,流长190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87~823立方米每秒。泉域岩溶水出露于黄河左岸,可见泉水主要有3处。分别是河曲梁家碛(龙口)水源地、河曲旧县水源地,多数泉水以河底潜流形式向黄河排泄,少数泉水出露在岸坡呈股状悬挂泉。河曲县现有泉水10处。

白鹿雨泉位于县城东北15里(今楼子营镇白鹿泉村),相传地有白鹿,土人逐之,鹿逸而蹄迹间出泉,泉在土崖,源如细雨悬流,冬月不冻,故称白鹿雨泉。20世纪80年代泉水流量16.8升每秒,今实测流量14.0升每秒。

地下水

河曲县地下水是由地表径流转化而来的,由气象与地质条件所决定,县域降雨历时短,旱涝不匀。且受河套南之鄂尔多斯沙漠及蒙古高压影响下,形成了雨量不大而蒸发量大的特点,又因地貌地质因素导致地下水大量渗漏,县域极贫水区占了总面积的93.8%,富水区仅占6.2%,出露泉水只有0.684立米。

水利

河曲县境内拥有包括曲峪水库、五花城水库、桃儿嘴水库、南石沟水库在内的四个水库。

曲峪水库位于黄河一级支流南曲沟出山口,地处河曲县城东南、巡镇曲峪村东,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库。总库容40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3.1平方千米,设计灌溉面积0.5万亩。控制流域面积内全部属黄土丘陵区,坝址以上流域长度11.8千米,流域平均宽度1.96千米,平均纵坡15%%,流域形状系数f=F/L2=0.1659,清水流量0.007立方米每秒,流域内植被覆盖一般,水土流失严重。

五花城水库位于邬家沟流域下游杨家寨村下,流域内均为黄土丘陵区,流域长度1千米,平均宽0.5千米,纵坡15%。。总库容70万立方米,灌溉兴利库容70万立方米。坝顶高程888.0米,坝高13.6米,坝顶长350米,坝顶宽10米。上游坡比1:2,下游坡比1:1.5。

土壤

河曲县其土质属于黄土高原沙质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氮磷钾等养分,自然肥力高。其土壤类型受成土母质、地形、环境、农业生产活动等影响,具体可分为两个土类、6个亚类、21个土属、25个土种。

灰褐土面积1906089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8%。分为山地灰褐土亚类、粗骨性灰褐土亚类、淡灰褐土亚类和灰褐土性土亚类4个亚类,18个土属,21个土种。

草甸土为河曲县非地带性隐域性土壤,分布于海拔800~840米的黄河沿岸一级阶地及部分河漫滩和山前洼地上,面积37381亩,主要特点为土体湿润,层次明显,颜色灰褐,肥力较高。可分为灰褐土化浅色草甸土亚类、浅色草甸土亚类两个亚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河曲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河曲县有耕地52.83万亩,园地1.89万亩,林地63.49万亩,草地共54.49万亩,湿地0.1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9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6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1万亩。

矿产资源

河曲县成为一个物产富有,煤、铝、铁资源极为丰富的“宝地”。初步探明有相当储量的矿种6类18种,其中煤储量120亿吨,分布面积400平方千米,约占河曲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县煤矿产能2940万吨。铁矿储量15.6亿吨,石灰岩储量601亿吨,铝矾土储量1.79亿吨,而石灰岩储量是河曲县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类种,达601亿吨。河曲有三大露天矿分别为:梁家碛露天矿、猫儿沟露天矿和山煤露天矿,河曲有九座洞采矿,煤矿多,产能大,运输车辆多,经济效益高。

水资源

河曲县地下岩溶水资源充沛,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5674万立方米,折合产水深42.9毫米。其中,河川径流量1769万立方米,降雨入渗补给量4288万立方米,河川基流量(重复量)383万立方米。地表产流系数0.024,径流系数0.031,降雨入渗补给系数0.075,产水系数0.099,产流模数4.29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偏丰年时水资源总量6990万立方米,枯水年水资源总量3530万立方米。此外,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20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581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6731万立方米,重复量为104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河曲县林业用地总面积120.96万亩,其中,阔叶林11.4万亩,灌木林13.16万亩,疏林地2.04万亩,未成林(包括新造林地)35.7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58.50万亩,森林覆盖率14.6%。木材总储积量达60000多立方米。

生物资源

河曲县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密度稀疏。县境内树木可分用材树、经济树、灌木三类。用材树包括杨、柳、榆、槐等;经济树有桃、杏、李、梨、苹果等,果园面积1.3万多亩,其中,海红树为河曲县特有树种。灌木有丁香、柠条锦鸡儿、荆条、醋柳等。粮食作物类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糜子、马铃薯、红薯等,其中糜子是河曲县著名粮。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河曲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地貌,水土流失严重,降雨量偏少,植被以人工为主。河曲县境内共有野生植物有12科265种,乔木类主要有油松侧柏樟子松等;灌木类主要有柠条、沙棘多枝柽柳、沙柳等;草本类主要有草木栖、苜、披碱草苍耳旋覆花狗尾草胡卢巴、苦马豆、灰菜、苦菜土灰绿藜沙蓬牵牛等。

动物

河曲县境内共有鸟类110余种,兽类20种,野生动物主要有虎斑颈槽蛇苍鹭、雁、鹰、兔、黄河鲤鱼。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遗鸥白尾海雕3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斑头秋沙鸭白琵鹭雀鹰等14种,省重点保护鸟类有罗纹鸭、鸬鹚、白头潜鸭、苍鹭、白鹭等47种。还有狐属、獾、狍、野猪、环颈雉石鸡草兔等;鱼类有鲤鱼、鲫鱼、鲇形目、鲢鱼、草鱼黄颡鱼麦穗鱼等共20多种。

生态功能区

黄河省级湿地公园占地9357亩的黄河省级湿地公园,湿地率达67%。绿化设计乔木共18个品种3600株,灌木5400多株,绿篱800多平米,地被草坪10万平米。 湿地内,分布有鸟类10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鸟类多达3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麻鸭在公园到处可见。除此之外,还有省重点保护动物50多种,鱼类20多种,野生植物160多种。

自然灾害

河曲县自然灾害主要有旱、风、雹、霜、冻、水文等气象灾害,其中以旱、雹灾、水文害较为突出。2022年全县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9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527公顷。

河曲县境旱灾频繁,素有“十年九旱”之说。2020年春,河曲县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尤其是进入五月份以来,全县降水量仅为7.2mm,大部分乡村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旱情,受旱耕地面积为40万亩,30余万亩因干旱无法下种,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冰雹也是河曲县主要灾害之一,降雹时常伴急风暴雨,造成洪雹灾害,导致枝叶破碎,茎秆倒折,作物大幅度减产。如1979年6月28日晚上降雹,有12个乡镇66个村80000亩农田受灾,其中绝收面积近10000亩,灾后的背阴凹处积雹有尺余。

根据历代《河曲县志》记载和调查,发生在河曲县的水文灾害主要是黄河干流汛期的洪水和冰期的冰凌,其次是当地雨季因暴雨形成的黄河支流的洪水灾害。尤以1982年1月6日发生的水文灾害最为严重,史称“82·1”冰凌灾害,届时黄河河曲段进入封冻期水位骤涨,比封冰位上涨2.3米,娘娘滩大队近一半的面积被淹没,水位高程857米,梁家碛大队水位高程达867米,6户人家被淹,煤矿、硫磺厂、水泥厂被迫停产。25日,围堰冲垮,娘娘滩33户114人住宅被淹没,地面以上水深1.5~2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河曲县辖6个镇、5个乡,县政府驻地河曲县黄河大街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河曲县常住人口为123505人。其中,男性人口为64840人,占52.50%;女性人口为58665人,占47.50%。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9298人,占15.63%;15-59岁人口为75786人,占61.36%;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421人,占23.0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510人,占16.61%。另外,河曲县城镇人口为65997人,占53.44%;乡村人口为57508人,占46.56%。 2022年全年全县出生人口864人,出生率为7.08‰;死亡人口1311人,死亡率为10.74‰;自然增长率为-3.66‰。

民族

河曲县拥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22个民族,主要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汉族人数约为144932人,占比99.86%。

语言

河曲县以独特的地理优势,不同方言在这里融合。在北方话的基础上融合东西南北不同方言,经过发展演变就形成了今天的河曲方言。据侯精一《晋语的分区(稿)》,河曲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处在五台片的北部边缘和大包片的过渡地带。河曲方言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融合东西南北不同方言,经过发展演变就形成了今天的河曲方言。河曲方言词汇在词形词义方面与普通话差别不大,河曲方言词形和词义与普通话均相同的词语占70.77%。河曲方言有24个声母,与普通话22个声母相比较,相同的有22个,比普通话多的是唇齿浊擦音[v]和舌根鼻音[η]两个声母。河曲方言声母是[v]的字,在普通话里都是以[u]开头的零声母合口呼字,河曲方言声母是[η]的字,在普通话里都是零声母字。

宗教信仰

河曲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2004年11月,河曲县宗教事务局正式成立,为县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职能部门。

佛教传入河曲县年代无考。依现在保存下来的佛教遗址推断,至少有近1500年历史,民国之前,历代均有修筑寺院,佛教的主要宗教场所为海潮庵弥佛洞香山寺,分别创建于北魏、明代,寺庙群保存完好,每逢庙会日,山西省、内蒙、陕西省等近地信佛者及民众来赶会者甚众。

道教传入河曲县时间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境内道教场所较有影响的是河神庙、护城楼。民国初,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入河曲县。清末,民国年间,行教者日稀。

基督教在河曲活动于光绪三十年(1904),意大利传教士来河曲县城进行宣传。民国年间,又有传教士前来宣传,此后,基督教在河曲发展加快,后升为河曲教区。抗战时期,基督教会组织基本结束。进入21世纪后,基督教活动基本恢复,信徒以女性为多,主要集中在北元村。

经济

综述

河曲县是山西省杂粮基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忻州市第二位,农业形成了小杂粮、马铃薯种业、红果红葱等现代特色种植业为主的核心产区,工业有以煤电产业为为主,第三产业以以服务业、文化旅游为主。

2022年,河曲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6863万元,排名忻州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40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3013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8323万元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73.7:23.5。

第一产业

特色小杂粮产业、现代马铃薯种业、海红果和红葱种植是河曲县农业的支柱产业。

河曲县是忻州市小杂粮的主要产区,也是全省“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的示范县之一。该县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重点打造以糜子、黍子、谷子、高粱、黑豆、红小豆、绿豆、江豆、豌豆、小扁豆、荞麦等为主的小杂粮产业集群。其中,河曲县的富杂粮种植基地规模位居忻州市首位,是该市最大的富硒杂粮种植基地之一。截至2023年,河曲县富硒杂粮种植基地总面积已达到46000万余亩,每年河曲县收购加工各类富硒杂粮250万公斤。解决了1700余户农民的粮食销售难题,种植户平均每户增收近万元。在现代马铃薯种业方面,河曲县在2022年建立马铃薯育种基地6860亩,生产微型薯530万粒,原种850万斤,实现了种源的自主可控。

在河曲县的农业发展中,海红果和红葱种植是两个备受关注的产业。2022年,该县新建了2.8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了1.42亿斤的粮食产量,新增了2800亩红葱种植和600余亩设施农业。此外,该县还新增了5家规模化养殖场和15个“三品一标”吗, 土沟乡榆岭村成功创建省级海红果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截至2023年,河曲县种植海红果面积约3万亩,每株产量约250斤到300斤,每亩可产5000公斤,在全县各个乡村均有分布,呈集中连片特点,年总产量约2.4万吨。

2022年河曲县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9021.7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6202.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52.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67.5公顷,全年全县粮食产量72710吨,增加4312吨。其中,秋粮72710吨。

第二产业

河曲县工业的主导产业是煤电产业。河曲县处于神府煤田、东胜煤田、河东煤田能源金三角中心地带,煤储量120亿吨,含煤面积355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27%。该县的煤炭开采企业主要包括神华国能山西河曲发电公司、河曲县地煤公司等。其中,河曲露天煤业是在兼并河曲县8座井工煤矿基础上形成的大型露天煤矿,也是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唯一投产运营的露天矿井,2016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亿元。其中,煤炭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92亿元;电力工业实现58.23亿元;化工工业实现4.84亿元;其他工业实现5.01亿元。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78.02亿元;实现利润12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47.85元,下降3.92元。全年全县建筑业实现产值1.08亿元,下降36.42%。

第三产业

河曲县依托民俗文化、黄河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黄河、长城特色风情名县”。此外,河曲县文旅融合以白鹿泉、榆岭窊、罗圈堡、娘娘滩等乡村旅游景区为核心,重点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其中,白鹿泉村积极融合河曲民歌二人台等非遗文化元素,推出了游客参与度高、体验性强、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精品。罗圈堡村则依托长城横垣、土堡巍峨、烽台星列、大气磅礴的边塞风光,深入挖掘长城文化、黄河文化、边塞文化的深厚内涵,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全国特色旅游目的地。

2022年,河曲县全县服务业增加值488323万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4739万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9680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676万元;金融业增加值83832万元;房地产业增加值52988万元。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为40760万元。

经济功能区

河曲经济技术园区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的河曲县城以东一千米处,紧邻灵河高速出口,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园区规划范围内土地平整,水、电、暖、蒸气等要素供应良好;工业用水充足、交通便利。园区始建于2017年,目前正在申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4.84平方千米,现有入驻企业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家),其中,13家企业已经建成投产,16家企业正在建设。 

重要企业

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河曲县富硒杂粮种植基地之一,拥有超过1100亩的坡耕地,该公司采用分区域种植的方式,主要种植阳芋藜麦黑豆赤豆、黑小米和玉米等富硒有机杂粮。该公司目前供应市场的富硒农产品有30余款,均通过了绿色、有机、“圳品”认证,2021年销售额达3765.78万元。是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西省AAA级信用创建单位、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兴农科技公司作为河曲现代马铃薯种业双创示范园的牵头企业,为全县的脱毒马铃薯产业提供微型薯原种,同时试验示范优选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有机旱作技术应用成功的技术模式。其兴农宝薯业专业合作社在沙泉镇高家会村流转了380亩耕地,作为山西省2023年农业经营主体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的储备项目。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河曲县共有幼儿园16所,小学32(含教学点18个)所,普通初中12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总计有学生17953人,教职工总数1843人,其中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

河曲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忻州市名校、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文明学校。学校位于河曲县城长城大街西段,占地127.35亩,总建筑面积8.54万平方米。河曲中学现为单办高中,现有正式教职工200余人,学生2000多人。河曲中学有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忻州市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河曲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227个,床位465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71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11人。防疫、防治卫生技术人员14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38人。

河曲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78年,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年门诊量逾6万,开放病床160张,该医院新门诊楼总建筑面积47425.6平方米,设置床位450张。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河曲县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2个、文化站13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农村文化活动场所183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6%,电视人口覆盖率99.7%,有线电视用户1.81万户。

河曲县阿庆博物馆是忻州市首家民间博物馆,馆内拥有战国春秋至汉、唐、宋、元、辽、金、明、清时期若干文物,现有藏品3000余件,尤以宋、元磁州窑白釉铁锈花玉壶春为主。

科技事业

2022年,河曲县专利授权量15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6件。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年末累计高新技术企业7家。截至2022年,河曲县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计量检定技术机构1个,2022年,全县高技术投资额为2.45亿。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河曲县有体育场地数487个。河曲县下辖乡镇共计有健身器材场地有266个,健身器材有1396件。河曲县连续举办多场包括河曲县2023年“河灯会”篮球联赛、河曲县2022年全民游泳健身周等体育赛事。

2022年河曲县门球场正式竣工投入使用,门球场采用具有良好回弹性、柔软性和耐磨损性的运动人造草坪铺设而成,达到天然草坪的运动指标,可以有效保护运动者在摔倒过程中不受伤害,还有专为老年人设置的休息座椅、宣传栏、计分牌等。

人居环境

2022年,河曲县完成高标准造林5.02万亩,三大露天矿完成土地复垦2万余亩、生态绿化3690亩。率先完成煤炭集运站无组织排放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明显下降,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全市排名第二,无重污染天气,全市第一;完成43个入河排口整治工作,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温工程建成运行,省考禹庙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社会保障

2022年,河曲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任务完成率分别为101%、116%、11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67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6807人;全县有107854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参加失业保险18187人,参加工伤保险18424人,参加生育保险13863人。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1411.3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4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

交通

综述

河曲县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被神府煤田、准葛尔能源富集区、朔州工业区、河东煤田等大工业包围,境内交通网络,使河曲融入晋陕蒙金三角区域经济板块,是承接呼、包、鄂、榆、忻、朔经济发展辐射力的枢纽带。

公路

截至2022年末,河曲县公路线路里程1360.9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8千米。建成区路网密度为9.5千米/平方千米。县境内4条省道(沿黄公路、韩河公路、韩府公路、灵河高速),5座大桥飞架黄河(准朔铁路大桥、龙口公路大桥、华莲公路大桥、晋蒙高速公路大桥、规划的晋陕黄河大桥),灵河高速公路与山西省“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网成功对接联网,距榆林和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两小时车程。

沿黄旅游公路是一条串联起河曲县多个景点的沿黄板块旅游公路,该路内北起楼子营镇娘娘滩村,南至西口镇船湾村,全线总长23千米。北接省道S249,途经娘娘滩、河湾村、焦尾城村、北元村、临隩大道、南元村、铁果门村、唐家会村、船湾村,再与省道S249相接。为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6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为12米。

铁路

河曲县境内运行的铁路共有5条,其中1条在建设中。分别为神朔铁路神木市朔州市)、准朔铁路(准格尔至朔州)、阴火铁路(阴塔至火山)、鲁能电厂运煤专线以及正在建设的五沙铁路(五寨县至沙泉)。河曲县域内没有火车站。

神朔铁路正线全长270公里,是我国第二条西煤东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朔铁路西起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北与包神铁路相连,南与神延铁路相接,东至山西省朔州市,与北同蒲铁路接轨,在神池南与朔黄铁路相连,途经陕西、山西两省八县市,与包神铁路、朔黄铁路共同组成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条大通道,为国家Ⅰ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主要担负神府东胜矿区的煤炭外运任务,是神华集团矿、路、电、港、航系统 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

河曲县境内暂时还没有机场,但根据相关规划,有一个在建的河曲通用机场。该机场为A2级通用航空机场,供直升机及轻小型运动航空器起降,主要开展低空旅游、工农林业飞行、应急救援等业务,根据规划,该机场建设时间为2026~2030年。河曲通用机场位于河曲县城中心东北方向3千米黄河南岸处,场址北侧紧邻沿河旅游公路,交通接驳便利,配套条件良好。

公共交通

河曲县共有包括1路公交车、2路公交车、3路公交车、4路公交车在内的4条公交线路。

人文

综述

河曲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故里,还被誉为“民俗音乐海洋”“二人台故乡”。其河曲民歌、二人台与河曲河灯会分别于2006年、2006年、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二人台剧目《走西口》发源于这里, 此外,境内的岱岳庙海潮庵、北元护城楼等分别于1986年、1986年、2016年入选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河曲县有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4项,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项。

海潮禅寺位于河曲县城东南40公里旧县乡南门外,海潮禅寺原名“海潮庵”,建筑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大小佛殿16座,分列于12座院中。山门两边的红墙上对称镶嵌有六通石碑,镌刻了寺院的修建史和历史上得道高僧的事迹。海潮禅寺是晋北高原的佛教名刹、三省交界的中心道场,寺庙倚山而建,共有三层院落,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宽阔。二层是庙宇的核心,以观音殿为主殿,其它各殿都围绕观音殿排列,三层是藏经楼。每年正月初八是海潮禅寺的庙会,附近三省区的人们都会来这里赶庙会,整整一个月都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上下几层院落都会挤得水泄不通,素有“小五台”之称。该庙于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岳庙位于河曲县城关镇东6公里岱岳殿村西,据寺内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功德幢记载,创建于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后历代均有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中轴线上分布山门、乐亭、天齐殿、后土殿,西侧便门内建龙王殿、灵官殿、地藏殿、圣母殿,东侧便门内建禅房、关帝殿、岳武殿、玉皇阁、包公祠等。后土殿面宽三间,进深四,布灰筒板瓦硬山顶。殿内三壁绘77幅连环壁画23平方米,地藏殿规模与后土殿相当,殿内现存十殿阎君塑像,为明塑佳品。庙内共保存壁画104平方米,此外还保存塑像15尊,碑碣11通(块)。该庙于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元护城楼位于忻州市河曲县西口镇北元村,于2016年列入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护城楼是明代“土木堡之变”后,朝廷为了抵御瓦剌鞑的入侵而修建的,城楼东起山海关区,西至嘉峪关筑起13000多里的长城,是明长城上的军事防御设施。清入主中原后,战事平息,护城楼成为晋、陕、蒙三省人民朝拜的圣地,乾隆丙戌(1766年)年间,将毁于战火的玉皇阁重修,并新建望河楼与照壁。“文革“期间,静福寺拆除,神像全毁。1987年重建玉皇阁,重塑神像。护城楼内券顶砖窑,置九窑十八洞。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河曲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0人。

二人台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河曲二人台志》载:“二人台的孕育,就是从民间‘舞鞭’(即霸王鞭)玩艺开始的。河曲民间‘舞鞭玩艺’活动,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五代宋初时期即很盛行。”河曲曾是边塞地区,历史上以军治县,霸王鞭这种民间形式是从军中逐渐走入民间的。《走西口》是河曲二人台代表曲目中最为经典的片段。提及山西河曲,紧随而来的定语便是“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二人台这种艺术形式发源于河曲,发展于河曲,也成为河曲的文化标识。

河灯节主要流传于河曲县,是晋、陕、蒙三省区黄河边的民众共同参与的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黄河民俗文化色彩,集祭禹、悼亡、祈福于一身。河灯的习俗起源于印度,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河曲河灯会最早的记载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在河流上放河灯,任其漂移,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河曲县西口古渡人山人海,在焰火燃放结束,河灯漂放活动随即开始。数千盏河灯从黄河西口古渡段上游陆续漂流而下,民众用放河灯这种形式来寄托对故去人的哀思和对未来的美好企盼。 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

节庆习俗

海潮禅寺每逢农历正月初八举行庙会,每六十年即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法会,又叫“万人会”“九曜星君平安善会”,是晋西北地区最大的民间庙会之一。海潮禅寺庙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庙会的商业贸易、文艺表演、休闲娱乐等多种表现形式,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团结。

九曲黄河阵灯会又名转九曲灯会、灯游会或转灯,是盛行于黄河岸边河曲县和偏关县,流布于晋、陕、蒙一带的古老民俗游乐活动,是古代军事阵法、宗教信仰、数理逻辑与民间灯会的有机结合。它最初根据商周时期历史传说姜子牙战瘟神故事中的“九曲迷魂阵”改编设计而成,取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意,以灯代兵,布阵游戏,用365根杆子,按等距离的方位横竖各置19根,循着一定的规律联结成一条纵横曲折的通道,发展为变化多端的民俗游乐阵法,在山西黄河岸边的保德、河曲、偏关等地城乡特别盛行,是当地农村春节、元宵节期间独特的群众娱乐活动。

河曲县境内有庙宇众多,在宗教发展演变中,各文化间出现兼容融合的情况,于是,河曲县发展出了儒、释、道合一的综合庙宇。每年三月二十八为定期庙会日,也称天齐会。每逢会期,有唱戏、祭祀、商品交易等多种活动,三教庙会在河曲周边最盛行的是岱狱殿,由龙王庙、灵宫殿、地藏殿、五龙圣母庙、阎王殿、岳飞殿、包公殿、关帝庙十四座单体建筑组成。

艺术

歌曲

曲民歌流行于河曲县及晋西北,由于地处黄河弯道,河曲县历来以农耕为本,历史上十年九旱,饥荒严重,交通闭塞,当地老百姓每年春去冬回的"走西口",由这种年复一年离别的情绪逐步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从而孕育和催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河曲民歌这一珍贵的艺术品种,据考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河曲民歌吟唱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采用比兴、反复、排比、重叠、对称、双关、夸张等手法,抒发生活的喜怒哀乐。旋律简单、优美,音程跳度大,音调高亢、辽阔,节奏比较自由,口语化的装饰音较多,具有鲜明的山歌风味。曲调则运用并置、呼应、对比等两句体。

舞蹈

跑旱船,是用木工钉制一个船形木架,在木船周边用水纹花布围上,在船舱上面用四根木柱支搭一个花布小顶蓬,在顶蓬上面和船舱前后装彩灯9盏。

抬阁是在木架上安装个立体滑轮,在滑轮的四周固定上四个小儿童,装扮成二人台小戏人物。大木架,由8个壮劳力抬到大街上表演,边走边转滑轮,小演员边唱二人台小调边做动作。

挠阁是将一套铁卡钢环固定在一个男壮劳力的肩膀上,然后再将一个小演员固定在壮汉肩上的铁卡钢环上,每队挠阁7-8对组成。花扇红绸秧歌,每队二三十人,参加者手拿花扇红绸,翩翩起舞。

饮食

河曲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以酸饭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在河曲人的岁月里流经数百年而延续至今。酸饭的原材料糜米,因其它以不选择地势,不苛求水肥的特点,在河曲的五谷杂粮中至今占据着独特的优越地位。因此,糜米成为河曲人世代相袭、经久不衰的传统主食。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早上吃“酸粥”,中午吃“酸捞饭”,晚上喝“酸稀粥”,已成为河曲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酸粥是忻州河曲县的特色美食,以当地特有的黍米为原料。其特色在于酸甜可口、味道独特,而且具有健胃消食、解暑止渴的功效,河曲酸粥相传在汉代就已出现。做法是先将米中倒入酸汤,在15摄氏度以上浸泡4至8小时后澄出糜米即可做成酸饭,在酸汤中煮至八成熟捞出后上笼蒸熟的米饭,称为酸捞饭或“糜糜饭”。

碗托是河曲特产,将荞麦去皮成为糁子,将糁子前一日用水泡软,上拳头揣成糊状,筛虑后舀入碗内上笼蒸,中途用筷子搅拌一次,蒸熟即成碗托。置阴凉处冷却后,用醋、姜、芝麻、辣椒面、蒜泥、小磨香油等配成汤浇入即可食。

“开河鱼”是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其中以黄河开河鲤鱼、鲇形目更佳。开河鱼指冰封黄河消融时,所捕越冬之鱼耳。开河之鱼,是冰封水下,鱼处休眠之态,安而不动,净化五脏,排解体表,储存营养,尤其肉质必然鲜嫩无比,使鱼的风味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鲜。在山西省的开河鱼中,最有名的要数黄河河曲段的开河鲤鱼了,河曲开河鱼还曾经是御用贡品,天下闻名。

名优特产

海红果是河曲县特产,营养丰富,医食同源,用途广泛。海红果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含钙量较多,素有“果中钙王”之美称。海红果在河曲县落户已有800余年,其耐旱、抗寒、病虫少、高产,是一种经过多年优胜劣汰,由野果变家果后唯一保持管理粗放型的优选稀有树种。海红果味道鲜美,又兼之营养丰富,含有钙、铁、锌、硒、黄酮等18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

杏瓣儿始制于唐朝,杏瓣儿是用杏仁加工而成,在晋西北、陕北地区、内蒙西部大多为红杏的杏瓣儿,而唯独河曲一带是油杏瓣儿。加工时将杏仁放在开水锅内煮1~2小时,捞出后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用毛巾摩擦去红皮,取出白杏仁,分别加入各种食用色素,再拌少许黄油。最后在炒的同时糠经加热后渗出了糠油,所以杏瓣儿是油润润的,油杏瓣儿也由此产生。油杏瓣儿的特点是色鲜味美,酥脆可口,并有清肺利痰的功效。

风景名胜

综述

河曲县是干里黄河、万里长城“双龙相会”之地,境内风景优美,有“龙口雷鸣”“弥佛洞天”“两滩瓦砚”“翠峰莽塬”“文笔流云”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九曲黄河唯一的居人小岛——娘娘滩即位于此。河曲县获评“中国最具温暖风情旅游名县”。

重要景点

娘娘滩

娘娘滩位于河曲城东约十千米处,是黄河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故有“天下黄河第一滩”之称。相传汉文帝和其母薄太后被吕后诬贬于此,故作“娘娘滩“。与此遥相呼应的,还有上游不远处的另一小岛太子滩。曾建庙其上,以祀黄河。明正统年间被毁。近年来太子滩上出土的北魏瓦当,上书“万岁富贵”。

龙口峡谷

龙口峡谷位于县城东北30余里处,两岸石壁陡峭,黄河夹持其中,河水至龙口喷薄而出,声若雷鸣,至梁家碛后,豁然开朗,展开了一片河谷平原,水流骤然变宽变缓,形似龙口,故名之。

弥佛栈洞

弥佛栈洞位于县城东北地区46华里处石城村北的黄河绝壁上。进洞经羊肠小道,中间有一座独木桥,桥下是百丈深崖,洞内套洞,洞中有弥勒佛石像,像后有穴。民国初年,有僧重修佛洞,用石砌成一处两层的院落,称“石经禅院”,上层3排,内有如来佛、地藏王菩萨、财神塑像,下层4排,内有八洞神仙等塑像。

西口古渡

西口古渡位于河曲县城西端,紧靠黄河岸畔,与滨河大道相连接。广场总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分上平台广场与观河台两部分。上平台广场面积为8782平方米,场内建筑有牌楼、禹王庙、古戏台,是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群众集会的场所;观河台面积为16370平方米,由主台阶、观河台、小亭、拱桥、码头、林荫路组成,同时设置灯光音乐喷泉,是休闲散步、观赏黄河景色、组织大型演出活动的场所。

重要人物

获得荣誉

2018年10月,河曲县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1月,河曲县入选2019年国家园林城市系列名单

2020年6月,河曲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河曲县入选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

2020年7月,河曲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1年11月,河曲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3年1月,河曲县“力促搬迁群众安居”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参考资料

河曲县概况地图 .《小康》•中国小康网.2023-09-21

美翻了!千里一曲,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丨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大型采访活动一一行走河曲 .山西晚报.2023-09-20

河曲县概况.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行政区划.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2023年统计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24

河曲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2023-09-21

河曲县民族组成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09-21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曲篇③|建圈延链 撑起强工兴产“顶梁柱” .金台资讯.2023-09-20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1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黄河岸边的家乡—河曲|西行文化. 山西省侨联.2023-09-20

河曲县,黄河和长城交汇处,中国北方民歌之乡.忻州网.2023-09-20

人杰地灵、物宝天华 河曲欢迎您.今日头条.2023-09-20

“忻州市‘项目进行时’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河曲县——融入晋陕蒙金三角区域经济板块,承接地区经济发展辐射力纽带 .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2023-09-20

河曲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1

关于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拟命名名单的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9-20

浅议河曲民歌与现实生活.山西经济日报.2023-10-25

河曲视听传媒.河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灯会 .2023-09-21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忻州市河曲县(二人台).澎湃新闻(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9-21

忻州市国保、省保、市保单位名录 .忻州网.2023-09-20

县名解析: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故得名——河曲.黄河新闻网.2023-09-20

河曲县电子商务协会自我承诺.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2023-09-20

河曲概况.忻州网.2023-09-20

国土调查成果共享应用服务平台.国土调查-三调.2023-09-21

煤矸石建筑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10-25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自然资源.《小康》•中国小康网.2023-09-21

数据求助.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10-25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河之舞——河曲县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纪事 .山西日报 .2023-09-20

河曲县黄河湿地公园绿化提升和生态修复项目稳步推进.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9-21

“美丽山西生态行(黄河篇)”第二站河曲(2):西口古渡见证千载岁月 黄河湿地福泽未来家园.澎湃新闻(山西晚报).2023-09-21

河曲:白鹭栖息折射良好生态环境 .忻州网.2023-09-21

河曲抗旱设备发放给山区农民带来“及时雨” .搜狐新闻(河曲视窗网讯).2023-09-21

全国6位“85后”县委书记,5人有个共同点.今日头条.2023-09-20

十五届河曲县委召开第55次常委会会议.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徐晓兰.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河曲县政协主席张秀文带队到旧县镇调研 .河曲新闻网.2023-09-20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人口情况.《小康》•中国小康网.2023-09-21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曲篇①丨培育沿黄特色产业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 .人民网-山西频道.2023-09-24

河曲:打造黄河岸边杂粮产业“新都”.忻州市农业农村局.2023-09-27

河曲:以乡村振兴促“三农”新貌.忻州市乡村振兴局.2023-09-27

“海红之乡”山西河曲:3万亩“小红果”托起致富梦 .北青网.2023-09-20

山西河曲的“小县大改革” .中国新闻周刊.2023-09-26

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山西焦煤山煤国际河曲露天煤业解锁露天煤矿的成功密码 源 .上游新闻.2023-09-27

《打卡忻州文旅康养,助力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河曲篇 ▏优化产业布局,叫响特色品牌 .新浪财经.2023-09-27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曲篇②丨大河一曲前程远 用文化之光照亮出彩之路 .金台资讯.2023-09-2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带文旅康养项目 .忻州市政府门户网站.2023-09-21

河曲县: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 .忻州网.2023-09-26

河曲: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09-26

金秋时节绘“丰”景 河曲稳定粮食面积主攻单产提升 .忻州网.2023-09-27

河曲中学简介.河曲中学官网.2023-09-23

河曲中学高考二本以上达线354人再创新高.河曲中学.2023-10-15

河曲县人民医院:躬耕杏林四十载昂首阔步新时代 .乡河曲视窗河曲视窗.2023-09-23

河曲县举办第43届“世界博物馆日”庆祝活动.河曲视窗.2023-10-25

河曲县阿庆博物馆助力文物保护.今日头条.2023-09-20

【主题日活动】河曲县2022年全民游泳健身周暨7·16纪念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活动启动 .河曲快讯.2023-09-23

河曲县2023年“河灯会”篮球联赛开幕 .河曲县融媒体中心.2023-09-23

全民健身促健康 同心共创文明城 ——河曲县门球场旧貌换新颜.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14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交通概况.《小康》•中国小康网.2023-09-21

县长信箱.河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1

河曲县沿黄旅游公路将在本月底前通车 .忻州网.2023-09-23

打破“铁饭碗”,一个山西小县的机构大改革.财经杂志.2023-09-23

包神铁路集团“3+0”万吨列车安全开行4周年.澎湃新闻.2023-10-25

神朔线.中国铁路网.2023-10-25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忻州市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忻州市人民政府.2023-09-21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通用机场场址论证项目评审会顺利召开.新浪财经.2023-09-21

河曲规范公交站点 .河曲视窗.2023-09-23

海潮禅寺庙会.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09-21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10-15

第二批省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10-15

海潮庵(第二批省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10-15

岱岳庙(第二批省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10-15

北元护城楼(第五批省保 ).山西省文物局.2023-10-15

九曲黄河阵灯会.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09-21

【河曲新闻】河曲县又有3人进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河曲快讯(河曲县融媒体中心).2023-09-2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0-15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话说西口》.忻州网.2023-10-13

忻州美食之旅:品味风土人情,探寻特色美食 .晋美山河.2023-09-20

忻州不可错过的民间美食,你吃过几个?.黄河新闻网(来源山西卫视).2023-09-20

山西有看头|《美食篇》之河曲开河鱼 .山西广播电视台.2023-09-20

黄河十八弯 最美娘娘滩.阳泉新闻网.2023-09-23

【河曲人物志】隩州八贤.忻州门户网.2023-09-20

燕治国.淄博信息港.2023-09-20

韩恩厚.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2023-09-20

国家发文!每县1500万!大同广灵县、浑源县、阳高县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今日头条.2023-09-20

3市5县拟入选2019年国家园林城市系列名单.今日头条.2023-09-20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公布.今日头条.2023-09-20

关于拟命名“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的公示.山西长安网.2023-09-20

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出炉!(附名单) .健康中国.2023-09-20

河曲县“力促搬迁群众安居”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今日头条.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