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黎天才

黎天才

黎天才(1900-1961),原名李经天,号泊汉、渤海,山东蓬莱人。黎曾是北京大学学生,也是李大钊等成立的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之一,1923年由高君宇、何孟雄介绍加入共产党,是中共北方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共成立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铁路大罢工)时的骨干。李大钊主持中共北方党务时,黎曾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宣传部长,中共顺直省委下属的北京市委书记等职务。中共北方党组织的领导中枢,曾有前后“三巨头”之称,之前为李大钊、罗章龙、张国焘,之后即为黎天才、韩致祥王振翼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

1920年夏入北京大学读书。

工作经历

1919年在山东省参加“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大钊、罗章龙、刘清扬等熟识。

1923年,黎天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介绍人为高君宇、何孟雄。

1924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直晋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团北京地委委员,并参加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工作。后调山东工作。

1925年调回北京仍参加铁路总工会工作,编辑《工人周刊》、《铁路年鉴》。同年秋,调至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共北京地委工作,曾任国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宣传部长。

1927年4月,李大钊遇难,5月黎天才接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9月,市委改组,任委员兼秘书处负责人。夏秋以后,“左”的组织方针和工作方式给中共北方党组织造成新的损失,黎天才也于是年10月在“飞行集会”中散发传单,被东北宪兵司令、京师警察总监陈兴亚捕获。刚入狱黎便遭受双重意外:外面的其他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肯搭救他,胡鄂公杨度等还弃他南下;里面同案的新任市委书记王某很快出卖了他。因黎天才曾写过一篇关于北京市国民运动的报告,1.2万余字,为李大钊赏识,此报告后被北京当局编入李大钊案的“苏联阴谋文证”中,所以张作霖杨宇霆识黎为人才,留在北平公安局政训部任秘书兼宣传科长,从此他投向奉系,并把名字改成黎天才,替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效力。

他的叛变几乎给中共北京市委造成毁灭性影响,当时被捕的有北京各大学党支部的负责人,其中10余人牺牲。据当年中共北京地委宣传部执行秘书盛岳回忆,黎天才(盛回忆为“李普海”,即李渤海的谐音)是“山东省一个大地主的儿子”,被捕后,“在处决的威胁下,泄露了北京地区党组织的详情,并交待了党的干部名单。由于李的出卖,有六十多名党员被捕和处决。

张学良上台后,他渐被重用,成为张倚重的心腹谋士,主持东北军系统的情报网。黎天才与中共地下组织北方特科、中国国民党复兴社等均有联系,游刃于方方面面之间。

1931年1月,30余名中共中央委员发起成立了"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罗章龙被选为书记。"北方非委"随即成立,黎天才当年的中共党内同事大都参加了"北方非委"。转来转去,他又悄然成为"北方非委"的特殊成员。同年2月,"北方非委"遭到破坏,"非委"骨干韩致祥、王仲一、吴雨铭、李希逸等被捕。张学良将这一案件交由黎天才审办,他身在奉系,心在"非委",暗中释放了他们。

在黎天才的帮助下,"非委"的部分骨干进入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建立起秘密支部。

1933年,因东北沦陷、热河失守,张学良在国人的一片喊杀声中,于4月仓皇赴欧洲游历。次年1月,在花费几十万大洋活动后,他回到上海市。蒋委员长不计前过,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并调东北军万福麟、王以哲两军南下。此时,豫鄂皖剿总政训处处长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曾扩情兼任,原是没有副处长,张学良借口万福麟、王以哲军南下,需进行政训工作,遂设置了专职副处长,以黎天才充任。

西安事变前夕,"非委"领导人罗章龙在开封河南大学教书,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非委"支部中的一批前中共党人,以黎天才、吴雨铭、李希逸为核心,接受罗章龙的领导,继续从事政治斗争。

在黎天才的多重政治身份中,"非委"东北军支部的领导人,是他最隐秘的职务,吴雨铭等"非委"骨干人物也都挂职于政训处。西安事变中,黎天才等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义举,可视为"非委"最后的组织行为。

张学良率东北军由湖北到陕西省后,表面上黎天才是西北剿总政训处副处长,暗地里不断劝导张"做狮子,不做绵羊",伺机发动兵变。他还向张学良推荐罗章龙,"以讲学为名,实际请(罗章龙)来参加我们(指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的政治工作"。

人物事件

1936年夏秋之际,西安市已是山雨欲来。

某天的半夜时分,黎天才忽然接到张学良的电话,召他前去。他赶到时,院子里的卡车上满载全副武装的士兵,领命待发。张学良气愤地对黎天才说,准备屠杀几个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的特工,手令已下,要听一听黎天才的表态。

黎天才冷静地说,张学良如有更伟大的计划,借此搞政变反对中央,实行抗战,杀几个人也无妨;如尚无下一步计划,则不必发兵,小不忍则乱大谋。

张学良听后,收回了手令。

10月22日,蒋委员长由南京飞抵西安市。12月11日,他忽然召见黎天才。蒋公说:"数年来,我一直把你看作是我的同志,是我的学生。"接着,他严厉谴责张学良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你知道张副司令究竟是何居心,要干什么?"

他们谈话长达一个半小时。黎天才离开临潼区时,已是晚上8点多。

刚回到家中,黎天才就接到张学良的电话。他赶到张公馆,张学良说:"你不是劝我要做狮子、不要做绵羊吗?我现在回答你,从今天起,我要做狮子了。"张学良授权黎天才负责整个行动的宣传工作,动手起草通电。黎天才成竹在胸,迅速完成了通电的草稿。这就是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张杨通电",西安事变当天便向全国发出。

事变后赶来西安市的中共方面的周恩来,赞许通电显示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如果没有这种内容的通电及其八项主张,事变的意义,将来在历史上更饺子了。"据黎天才自述,当周恩来得知他是起草者后,说:"很好很好,幸好你在这里。"

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亲自陪同蒋委员长乘飞机离开西安。12月30日,黎天才不顾危险飞往南京,代表西北三方探视张学良,随即被戴笠将军软禁,成为东北军阀中继张学良后被南京方面软禁的又一人。

戴笠曾就扣押黎天才之举做过解释,“天才兄恢复自由……一时尚不能办到”,“主要原因”乃“最高当局”怀疑西安事变的发生,黎天才“颇有暗中鼓动之嫌”。不久,蒋发表了《西安半月记》,开篇“痛切诫斥”的第一人又是黎天才:

十二月十一日

早起在院中散步,见骊山上有二人,向余对立者约十分钟,心颇异之。及回厅前,望见西安市临潼区道上,有军用汽车多辆向东行进,以其时已届余每日治事之时间,即入室办公,未暇深究。黎天才等忽来求见,事前未约定,殊觉突兀。黎谈话时,对剿匪方针表示怀疑,与汉卿昨日所言者如出一辙;知其受毒已深,痛切诫斥之。是晚招张、杨、于与各将领来行辕会餐,商议进剿计划。杨、于均未到。询之张汉卿,则知彼亦于今晚宴来陕之中央军政长官,杨、于先在西安招待,俟此间餐毕,将邀诸人同往也。汉卿今日形色匆,精神恍惚,余甚以为异。以彼昨来见时受余责斥,因而不快?或彼已闻余训责黎天才之言而不安欤?临睡思之,终不明其故。以时迟,亦遂置之。

此后的十余年间,蒋介石的那部“日记”被选入民国的中小学生读本,黎天才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黎天才获国民政府保外就医的许可,恢复自由。

此后他坚持不西撤,留居上海市,化名王文德,无正式职业,亦脱离政治。抗战胜利后,黎重新介入社会事务:初为某造纸企业顾问,后经营小店,1948年应周伟龙(后去台湾省,以通共罪被处置)之邀,兼任上海交警局顾问;是年秋开始与中共地下党人员接触,工作积极无误;次年上海战役前夕,陪同地下党人员面见他的老关系,时任原市政府秘书长的茅以升(桥梁专家),布置保证水、电、交通及保存档案等大事;共产党得天下,黎天才选择留居上海,“工作关系由市公安局转交华东联络局”,数年间任某公司董事长,继为经理,还被特邀为静安区人民代表,任区抗美援朝战争支会副主席。

1955年5月,黎天才被捕入狱,沪市检察院批准逮捕的罪名是“叛徒、反革命”,实质是受潘汉年案株连,审讯的重点是同汪伪的关系,1958年被判无期徒刑,1961年8月7日病毙于狱中;1981年上海市地方法院撤销原判,予以平反。(改判书的大意为: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对李渤海历史上的问题按“既往不咎”的政策对待,重新审理判决,改为撤销原判,按起义投诚人员对待。

人物评价

罗章龙未刊用的回忆录中提到黎天才,说黎“为人有才干”,“亦有文采,工书法,书宗北魏”。

西安事变研究学者张魁堂先生曾认为“在张学良身边,黎天才是唯一主张造蒋介石反的人”。

参考资料

张作霖不认为中共是心腹大患 为何还要杀害李大钊.人民网.2023-10-08

张学良身边的“共产党叛徒”.腾讯网.2014-04-20

西安事变中被淡忘的关键人物黎天才.网易.2014-04-20

西安事变中被淡忘的关键人物黎天才.网易.20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