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灰裸顶鲷

灰裸顶鲷

灰裸顶(学名:Gymnocranius griseus),又称白,俗名龙尖,为龙占鱼科裸顶鲷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我国主要产于南海东海。体呈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150~400克。本鱼属肉食性,以甲壳亚门头足纲和小鱼为食。具有食用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

灰裸顶鲷体上半身呈粉红色,下半部黄色。幼鱼体侧有一大黑斑,位于背鳍软条部正下方,约35公分以上时渐变成细小的白点,约50公分时则全部消失。侧线鳞片数48至53枚。背鳍硬棘5枚、软条12至13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枚。体长可达65公分。上、下颌前端有2或3对犬牙,两颌外行为一列圆锥牙。内行为细牙带。背鳍一个,中间无缺刻,鳍棘强。胸鳍、腹鳍大,位低、尾鳍深叉形。

分布范围

灰裸顶鲷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东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留尼汪、塞舌尔群岛、红海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缅甸海日本韩国、中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澳洲、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海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东海

栖息环境

灰裸顶鲷栖息在岩礁附近的沙质海域,在南沙群岛南部和澜沧江-湄公河口外海,北部湾、南海北部都是底拖网重要捕捞对象之一。多栖息在水深60—100米泥沙底质处。

用途

灰裸顶鲷是美味的食用鱼,适合各种烹方法。在渔获物组成中,春季为30.7%,夏季为3.43%,秋季为3.98%,冬季为5.05%。1975—1976年在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礁盘调查中,灰裸顶鲷又是底延绳钓渔业的重要渔获物之一,且个体较大,一般体长在250—350米。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